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十一月。彬又使人谕之曰:“事势如此,所惜者一城生聚,若能归命。策之上也。”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候。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共焚香为誓。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不断,既已降,必不能自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自出师至凯旋,士人畏服,无轻肆者。及入见,剌①称“奉敕江南干事回”,其谦恭不伐如此。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得钱尔。”未几,拜枢密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
彬性仁敬和厚,在朝廷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伐二国②,秋毫无所取。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遇士大夫于涂,必引车避之。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见。居官,奉入给宗族,无余积。平蜀回,太祖从容问官吏善否,对曰:“军政之外,非臣所闻也。”固问之,唯荐随军转运使沈伦廉谨可任。为帅知徐州日,有吏犯罪,既具案,逾年而后杖之。人莫知其故.彬曰:“吾闻此人新娶妇,若杖之,其舅姑③必以妇为不利,而朝夕笞詈之,使不能自存。吾姑缓其事,然法亦未尝屈焉。”北征之失律也,赵昌言表请行军法。及昌言自延安还,被劾,不得入见。彬为请于上,乃许朝谒。 (选自《宋史·曹彬传》)
【注释】
①刺:古代所用的名片。②二国:指当时被曹彬灭掉的蜀、南唐。③舅姑:古指丈夫的父亲和母亲,即公公和婆婆。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 垂:将要 .
B.其谦不伐如此 伐: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 .
C.初,彬之总师也 总:统领 .
D.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 异:惊异,惊奇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余之疾非药石非能愈 .
②我见相如,必辱之 .
B.①遇士大夫于涂,必引车避之 .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C.①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
②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D.①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3.下列各组句中,全是表现曹彬谦恭谨慎的一项是
①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②及入见,剌称“奉敕江南干事回”。③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④伐二国,秋毫无所取。⑤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⑥固问之,唯荐随军转运使沈伦廉谨可用。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彬是一位有政治远见的军事家,在灭南唐长围南京时,采用劝降并与诸将焚香为誓,保全了南京城内所有的生命和财物的安全。
B.在宋初年,曹彬灭南唐前,虽太祖许以相位,但他已洞明太祖的心意,在未灭所有敌国前,他不去想“宰相”之位,进一步表现了他的高尚情操。
C.平蜀回京后,太祖向曹彬询问官吏的好坏,他想婉言谢绝,说明他想明哲保身。
D.在北伐时,曹彬对部队约束不好,赵昌言曾上表要求以军法处置曹彬。而当赵昌言被别人弹劾时.曹彬却不记前嫌,替赵昌言向皇上求情,表现了曹彬的豁达大度,受人称赞。5.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出师至凯旋,士人畏服,无轻肆者。
译文:
②彬性仁敬和厚,在朝廷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
译文:
③固问之,唯荐随军转运使沈伦谦谨可任。
译文:
【参考答案】
1.D(异:不同,差异) 2.C(A①“之”,结构助词,的;②“之”,代词,他。B①“于”,介词,在;②“于”介词,比。C“乃”,都是副词,才。D①“然”,连词,但是;②“然”,代词,这样。3.B 4.C(“说明他想明哲保身”不对) 5.①从出师到凯旋,(曹彬)所属部众对他敬畏服从,没有敢随意放肆。②曹彬性情仁义严肃和善敦厚,在朝廷中从来没有违反过皇帝的旨意。也从来没有说过别人的过失。③(太祖)坚持着问他,他才推荐说随军转运使沈伦廉洁谨慎可用。
【参考译文】
在长期围城过程中,曹彬每每延缓军队的行动,希望李煜归顺出降。十一月,曹彬又派人告诉他说:“形势已经这样.我所珍惜的是一城的生命和财富,若你能归顺,那才是上策。”城池将要攻破时,曹彬忽然称病不处理军务,部下诸将都来探望病情。曹彬说:“我的病不是药物所能治好的,只需要诸位诚心诚意地发誓:在攻下城池那天,不任意杀害一个人,那么我的病就自然会好了。”诸将答应遵守这一条件,共同焚香发誓。第二天,曹彬的病情逐渐好转。第三天,金陵城被攻陷。李煜和他的大臣一百余人来到军营中门前请罪,曹彬安慰他们,以客礼相待。请李煜回皇宫整治行装,曹彬率几个骑兵守候在宫门外。他身边的人悄悄地对他说:“李煜进宫里一旦发生意外事,怎么办?”曹彬笑着说:“李煜向来懦弱没有主见,他既然已经投降,必定不会自杀。”李煜和他的大臣终于得以保全性命。从出师到凯旋,曹彬所属部众对他敬畏服从,没有敢随意放肆的。等到回朝进见太祖,名片上写着:“奉皇帝诏命去江南办事回来。”他谦虚恭敬、毫不夸耀功劳到了如此地步。
当初,曹彬成为军队统帅时,太祖对他说:“等到平定了李煜,就让您做宰相。”副统帅潘美预先祝贺。曹彬说:“不对。这次行动,依仗皇上的天威,,遵循朝廷的决断,才能成功。我有什么功劳呢,更何况被授予宰相这一人臣极品呢?”潘美说:“为什么这么说呢?”曹彬答道:“太原还没有平定啊。”等到回师上朝,献上俘虏,太祖对曹彬说:“本来想授予你宰相的职位,但是刘继元还未平定,暂且等待一下吧。”听到这话,潘美偷偷地看着曹彬微笑,太祖发觉,立即追问因何事而笑,潘美不敢隐瞒真相,于是据实答对,太祖也放声大笑。就赏赐给曹彬钱二十万。曹彬退朝后说:“人生一世何必担任宰相,好官也不过是多得些钱罢了。”不久,被任命为枢密使、检棱太尉、忠武军节度使。
曹彬性情仁义严肃和善敦厚。在朝廷中从来没有违反过皇帝的旨意,也从来没有说过别人的过失。征伐后蜀、南唐二国,丝毫财富也没有掠取。身居出将入相的高位,从来不用与官职相称的威仪显示自己的不同。在路上遇见士大夫,一定引车避让。无名的属下小吏每当前来陈述公务,一定要戴好帽子然后才接见。做官的薪水周济宗族,没有多余的积
蓄。平定后蜀回来,宋太祖安闲地问起官吏们的好坏,曹彬回答说:“军事事务之外的事情,就不是我所应该知道的了。”太祖坚持着问他,他才推荐说随军转运使沈伦廉洁谨慎可以任用。当曹彬作为军队统帅主持徐州的工作时,有一员小吏犯了法,案情已经具结了,过了一年才打他的板子。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曹彬解释说:“我听说过这人刚娶媳妇,如果当时就惩罚他,新媳妇的公公婆婆必然会认为这位新媳妇不吉利,就会一天到晚打骂她,使她无法生活下去。因此我故意延缓对他的惩罚,但是就法律而言,也未受到损害。”向北征伐时发生了约束不好部队的事,赵昌言当时曾写报告要求对曹彬执行军法。等到后来赵昌言从延安归来,也受到了别人弹劾,并不让他去见皇帝。曹彬替他向皇上求情,才允许他拜见皇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