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诗词名句与谜语

诗词名句与谜语

来源:意榕旅游网
制谜、猜谜,是我国民众千 由成语中的原意“信用”别解为 “书信”,真是别有洞天,妙趣横 生。 回 百年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娱乐 活动,它有助于人们增长知识、 谤 杨 憩 忠 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而在古往 今来的浩瀚谜海里,有许多是借 用诗词名句制作而成的,可谓融 趣味性、知识性、启智性、文学 遥 有些谜语借用诗词名句作谜 面,要求猜人名、物名、民族名 等。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 襄阳向洛阳(打一春秋人名)”, 谜底是“杜回”(春秋时秦国将 性为一体,具有很高的欣赏价 值。 一则谜语,一般由三部分组 成,即谜面、谜目、谜底。例 如,“雄鸡一声天下白(打一常 用词)”。“雄鸡一声天下白”是 谜面,取自唐代李贺《致酒行》 中的诗句;“(打一常用词)”是 谜目;谜底是“响亮”。谜面好 比考题,谜目指示答题范围,谜 底则是答案。 在诗词名句谜中,诗词名句 既可作谜面,亦可作谜底,而其 中大部分是用来制作谜面。 有些谜语借用诗词名句作谜 面,要求猜某个字、词、成语 等。比如“少小离家老大回(打 一字)”,谜面是唐代贺知章《回 乡偶书》中的诗句,“少”字中 的“小”“离家”而去则只剩一 撇,再加上“大”字(老“大” “回”来),合在一起便成了谜底 “天”字。“东临碣石有遗篇 (打一常用词)”,谜面是毛泽东 词《浪淘沙・ E戴河》中的句子, 谜底为“操作”。曹操北伐乌桓 时路过北戴河外之碣石山,留下 组诗《步出夏门行》,其中《观 沧海》一诗的开头写道: “东临 碣石,以观沧海。”可见“东临 碣石”之诗篇系曹“操”所 “作”。在此,谜底“操作”别解 为“曹操所作”。“凭君传语报 平安(打一成语)”,谜面是唐代 岑参《逢入京使》中的诗句,谜 底为“言而无信”,其中的“信” 领)。因为这是《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一诗中表现作者“杜”甫 闻知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喜讯之后 “回”乡心情的两句诗,故谜底 为“杜回”。“天上碧桃和露种, 日边红杏倚云栽(打一花名)”, 谜面为唐代诗人高蟾《下第后上 永崇高侍郎》中的句子,谜底为 “凌霄花”,“凌霄”即“高人云 霄”,与谜面中的“天上”、“日 边”同义。“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打我国四个少 数民族名)”,谜面为李白《望庐 山瀑布》中的诗句,谜底为“高 山、水、景颇、壮”四个少数民 族,意思是“高山”流“水”的 “景”象“颇”为“壮”丽。 有些用诗词名句制作的谜 语,谜面虽然不同,谜底却是一 样。如“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 里(打一字)”,谜面出自宋代范 仲淹的诗《江上渔者》,谜底是 “心”。“心”字底下卧钩的形状 如同“舟(小船)”,上面三点则 像“波(浪)”,整个“心”字如 同小船在波浪中“出没”。“一 钩残月带三星(打一字)”,谜面 出自宋代秦观的词《南歌子》 (原句为:“水边灯火渐人行, 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谜底也 是“心”。“心”字底下卧钩的 形状如同“残月”,上面三点则 像三颗星星。 有些用诗词名句制作的谜 语,表面看来似乎有多个谜底, 而最确切的谜底却只有一个,因 而有的谜语制作者便借助这一特 点来表情达意。明代,有一县令 翰豳翻 将他儿子的文章拿给“江南四大 镂槛肃初寒。自云乡思远,黄图 文学教育2009.04 诗共四章,表达了弃妇对负心男 子的控诉,其第二章写道:“日 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 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 我报。”意思是,太阳月亮高挂 才子”之一、著名书画家祝枝山 看,硬要其挥毫题词。祝枝山一 看,尽是些文理不通的八股文, 归路滩。唯馀西向笑,暂似当长 安。”谜底“自云乡思远”的 “白”字别解为“李白”、“云” 由“白云”别解为动词“诉说”, 于是提笔写下了杜甫《绝句》中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 青天”两句诗,并说以此为谜面 可以猜两个成语,而这两个成语 整个谜底的意思是“李白在久别 家乡之时诉说乡思之苦”。而谜 天空(居、诸,语气词,犹 “乎”),它们的光辉普照大地 面与谜底连在一起,则又勾勒出 一(冒,覆盖,照临),可是竟然还 有这种人啊,不肯继续跟我恩爱 正是对文章的评价。有个幕僚便 幅动人的图景:李白面对天上 奉承说:“上句一定是‘有声有 色’,下旬则当是‘青云直上’。” 说得县令眉开眼笑。而祝枝山则 提醒道: “谜底我已写在令郎大 作的右下角了。”县令一看右下 角的那行小字,气得半天说不 话来,原来谜底是“不知所云, 离题(啼)万里”。 借用诗词名句制作谜语,既 可如上所述用诗词名句制作谜 面,同时,也可用它来制作谜 底。如“昱(打《诗经》一 句)”,谜底是《诗经・邶风・燕 燕》中的“下上其音”。“昱” 字是上下结构,可拆成“日”、 “立”二字,若将“下”方的 “立”字移至“上”方,“其” (该字)必为“音”了。义如 “丸药(打一句五言唐诗)”,谜 底是李绅《悯农》中的诗句“粒 粒皆辛苦”, “粒粒”取其形状 扣“丸”字,“辛苦”通过意义 的别解而扣“药”字(药多 “苦”味),这样,谜底与谜面便 扣合自然。 还有的谜语,谜面和谜底都 由诗词名句构成。如“举头望明 月(打骆宾王五言诗一句)”,谜 底是“白云乡思远”。谜面取自 李白的《静夜思》,呈现出来的 是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孤身 远客的李白,仰望空中如霜的皎 月,深深触动了旅思愁怀,那心 中积蓄已久的思乡之情倾泻而 出。谜底出自骆宾王的《同崔驸 马晓初登楼思京》: “丽谯通四 望,繁忧起万端。绮疏低晚魄, 的明月,想起了遥远的家乡,于 是娓娓地诉说着落寞的乡愁。 借用诗词名句所制作的谜 语,本质上是一种文义谜。文义 谜,是与画谜、哑谜等相对而言 的一种谜语种类,在猜射方法 上,它要求透过谜面文义去推出 谜底文义。作为文义谜,诗词名 句谜制谜与猜谜的基本方法主要 有以下三种。 会意法。根据谜面隐藏的含 义,反复推敲,以寻求谜底。如 “四海无闲田(打一成语)”,谜 面出自唐代李绅的诗作《悯农》, 谜底是“不留余地”。“落花流 水春去也(打~节气名)”,谜面 出自李煜的词《浪淘沙》,谜底 是“夏至”,因为“春去”则 “夏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层楼(打《三国演义》人名 二)”,谜面是王之涣《登鹳雀 楼》中的诗句,谜底是“张辽、 高览”。“张辽”扣“欲穷千里 目”(“张”有张目而望之意, “辽”扣“千里”), “高览”扣 “更上一层楼”(登高而览)。这 几则谜语,在猜射时用的是正面 会意法,即根据谜面的正面意思 去猜出谜底。与此相对的,还有 反面会意法,即从谜面的反面或 侧面意思去联想推理而猜出谜 底。如“人在人情在(打《诗 经》一句)”,谜底是《诗经・邶 风・日月》中的“逝不相好”。此 相处(逝,发语词),我心里怎 能安宁?他现在根本不理睬我 (不报,不搭理,不理睬)。可 见,在这首诗中,“逝”是发语 词,而在“人在人情在(打《诗 经》一句)”这则谜语里,谜底 “逝不相好”的意思是,人“在 (活着)”的时候则人情(此处指 人之情爱)在,人亡(逝)则不 再“相好(相爱)”了。在此, 根据“一词多义”的特点,使 “逝”的意义由原诗的发语词而 解为“死亡”。此则谜语,就是 从“人在”的反面“人逝(亡)” 去猜射谜底的。 拆字法。也叫增损法、离合 法。根据谜面的提示,对字的笔 画、部首、偏旁进行增加、减 损、拆离、合并,从而得出谜 底。如“孑L雀东南飞(打一 字)”,谜面系汉乐府民歌《古诗 为焦仲卿妻作》的首句(其篇名 后来也叫《孔雀东南飞》),谜底 为“孙”。“孔”字东部(右边) 的“”、“雀”字南部(下边) 的“隹”都“飞”走了,再把两 字中剩下的“孑”、“小”重新 组合在一起,便成了“孙”字。 再如“可(打一句七言唐诗)”, 谜底是“教人无奈别离何”。谜 底出自唐代张谓《别韦郎中》一 诗。为了得到谜面的“可”字, 只好无奈教(让)“人”离开 “何”,换言之,去掉“何”中之 “人”便成了“可”字。 象形法。根据谜面的字形, 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去寻求谜底。 2009.04文学教育 团 “到”、“英”由“花”别解为 “英国”,整个谜底别解为“从美 江春水向东流”,因此谜底为 “对答如流”,意即:回“答”说 (愁绪)恰“如”一江滚滚向东 如“遥看瀑布挂前川(打一 字)”,谜面出自李向的诗《望庐 山瀑布》,谜底是“州”。“州” 字南“川”与三点水组成,整个 国(华盛顿)到英国(伦敦)”, 通过别解,做到了谜底与谜面的 扣合。 “流”逝的春水。 其实,有许多谜语在制作和 字形也犹如瀑布挂于“JII”前。 再如“孤帆一片}]边来(打一 假借法。即假借谜面的替代 词以寻求谜底。如“魏武挥鞭 (打一成语)”,谜面出自毛泽东 猜射时,都会综合运用多种方 法。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 可留(打二字)”,谜面是李白 字)”,谜面是李白《望天门山》 中的诗句,谜底是“白”。“白” 字由一撇和“日”字构成,那一 撇犹如“一片”孤帆,从“日” 的词《浪淘沙・北戴河》,谜底是 “操之过急”。汉献帝于公元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 的诗句,谜底是“舒、乍”。 边而来。 以上三种方法,分别按谜面 意思、笔嘶、字形去制作、猜 射,是制谜与猜谜的基本方法。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它们 大多从属于会意法,但又有其自 身特点。下面择要介绍几种。 别解法。利用汉字一字多 义、一词多义的特点,去寻求别 的解释,以猜出谜底。如“张翼 德查户口(打一句七言唐诗)”, 谜底是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 句“飞人寻常百姓家”。张飞, 名飞,字翼德。在这里,谜底的 “飞”字南张飞的名别解为动词 “飞翔”,令人哑然失笑,拍案叫 绝。再如“南华盛顿至伦敦(打 《诗经》一句)”,谜底是“美如 英”。“美如英”出白《诗经・魏 风・汾沮洳》,全诗共三章,写一 个女子在汾水边采桑时爱上了一 个男子,其第二章云: “彼汾一 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 英(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行,读h6ng。公行,官名,掌 诸侯的兵车)。”意思说: “在那 汾水河流旁,我高高兴兴来采 桑。瞧我那位意中人,貌美如花 朝我放。貌美如花朝我放,公行 哪能比得上。”可见,在《诗经》 中,“美如英”的意思是“美丽 如花”,而在“南华盛顿至伦敦 (打《诗经》一句)”这则谜语 中,谜底“美如英”的“美”由 “美丽”别解为“美国”、“如” 由“好像(如同)”别解为动词 2 1 3年册封曹操为魏国国王, 曹操去世后,谥号“武王”。曹 操一生未曾称帝,其子曹丕代汉 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帝”, 故也称“魏武帝”。在此则谜语 中,借谜面之“魏武”扣谜底之 “(曹)操”,而整个谜底又别解 为“曹操(挥鞭)急行(过)”。 用典法。利用谜面所提及的 诗文、历史等典故,以猜出谜 底。如“眼前有景道不得(打一 电影演员名)”。唐代崔颢登临黄 鹤楼,曾题诗一首: “昔人已乘 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 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JII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 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 使人愁。”据元人辛文房《唐才 子传》记载,不久,李白也登楼 游览,正欲题诗,发现崔颢这首 佳作,于是在崔颖诗后写下两 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 诗在上头。”谜语“眼前有景道 不得(打一电影演员名)”便是 运用了这一典故,其谜底为“李 默然”,意即“李”白面对崔颢 之诗而“默然”无语,不敢再 题。(李默然,著名表演艺术 家,主演过电影《甲午风云》、 《兵临城下》等,曾任中国戏剧 家协会主席。) 问答法。按谜面所提出的问 题,在谜底中作出回答。如“问 君能有几多愁(打一成语)”,谜 面是李煜词《虞美人》中的一 句,其下一句的回答是“恰似一 “弃我去者”,“弃我”即舍予, 合为“舒”,用的是会意法和拆 可留”, “昨”中之“日”字 “不可留(即去掉)”,便成了 “乍”,用的是拆字法巾的减损 法。 有些谜语还有特殊的格式, 倘若没有掌握这些格式,就无法 猜出谜底。谜格首创于明朝扬州 马苍山的《广陵十八格》,至清 代已多达四百多种。谜格的作用 是对谜底结构进行重新组合、排 列,或变读字音,或拆分字形, 或调换字序,从而使谜底与谜面 紧密相扣。可以这么说,谜格的 出现,既丰富了谜语的内容与形 式,而同时也增添了猜谜的难 度。下面略述诗词名句谜中几种 常见的且至今仍具生命力的特殊 格式。 秋千格。谜底是两个字,必 须倒过来读才能扣合谜面。如 “待月西厢下(打一《三国演义》 人名)”,谜底为“张约(约 张)”。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 记》第三本第二折写道,张生托 红娘传书,表达想与崔莺莺月下 相会之意,崔莺莺回了一封信, 信中是一首诗: “待月西厢下, 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 玉人来。”张生看了之后,欣喜 若狂,他给红娘解释说:“‘待 字法中的合并法;“昨日之日不 嗣翻器 月西厢下’,着我月上来; ‘迎 风户半开’,他开门待我; ‘隔 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着我 跳过墙来。”可见,“待月西厢 下”是崔莺莺“约张(约会张 文学教育2009.04 徐妃格。《南史・粱元帝徐 妃传》载,梁元帝瞎了一只眼, 徐妃便画半面的妆以候元帝。徐 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万树梨花开。”诗人用梨花比喻 茫茫白雪。谜语中的梨花格,即 借用其诗意,提示谜底都是白字 (谐音字)。如“轻舟已过万重山 (打一西汉人名)”,谜面 白李 妃格即借用“徐妃半面妆”之 意,所以又称半妆格。用徐妃格 制作的谜语,其谜底须两字以 生)”的诗句。而把“约张”倒 过来读,便是“张约”。张约是 《三国演义》中吴同大臣诸葛恪 上,偏旁部首相同,除去相同之 偏旁部首,以读每字之半面意扣 白的诗《早发白帝城》,谜底是 “樊哙(帆快)”。 的心腹爱将。 骊珠格(又名探骊格、探珠 格、带目格)。典出《庄子・列御 寇》:“河上有家贫恃纬萧(编 织苇席)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 干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日: ‘取 石来锻之(锤破它)!夫千金之 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 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 龙而寤(醒着),子尚奚微之有 哉(你还能得到什么呢)!…格 名取“探骊得珠”之意,暗喻谜 目需由猜射者自己按题面意思去 探而得之。骊珠格谜语的特点 是,谜中只写“骊珠格”,而不 标明谜目,其谜目已隐藏于谜底 之中,猜射时应先通过会意猜出 谜目,再猜出从属于该谜目的谜 底其他部分,使该谜目与谜底其 他部分浑然一体、有机结合,共 同扣合谜面。如“剑外忽传收蓟 北(骊珠格)”,谜面为诗人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的 首句,谜底为“诗人,闻捷”, 其中谜目“诗人”与谜底“闻 捷”连在一起,正是谜面所表达 的意思: “诗人”杜甫“闻捷 (听到官军收复蓟北的喜讯)”。 再如“事夫誓拟同生死(骊珠 格)”,谜面为唐代张籍《节妇 吟》一诗中的句子,谜底为“字 一,人”,其中谜日“字一(打 一字)”与谜底“人”连在一起 便是“字(女子许配)一人” (“字”由“文字”之意而别解为 “女子许配”),而“女子只许配 一人”,也就是谜面“事夫誓拟 同生死”所表达的意思。 合谜面。如“赤橙黄绿青蓝紫 (徐妃格,打五种元素名)”,谜 面出自毛泽东的词《菩萨蛮・大 柏地》,谜底是“铬、铕、钚、 铜、铯”,去掉偏旁便是“各有 不同色”。与徐妃格类似的,还 有摘盖格(又名揭顶格),它要 求将谜底相同的字头去掉以扣谜 面。如“朝辞白帝彩云间(扣‘一 农业用语)”,谜面是李白《早发 白帝城》一诗中的句子,谜底是 “篱笆”。“篱笆”去掉相同的字 头便是“离巴(离开巴地)”,也 就是谜面“辞白帝(离开白帝 城)”的意思(白帝城在原四JIl 东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白帝 山上,这一带属古巴国地域)。 落帽格(又名脱帽格、免冠 格)。谜底三字以上,猜谜时把 谜底首字去掉以射谜面。如“莫 等闲白了少年头(打一明代人 名)”,谜面出自南宋岳飞的词 《满江红》,谜底是“李时珍”, 谜底去掉首字“李”则成“时 珍”(意即“时”问“珍”贵), 与谜面义相扣。跟落帽格相对的 有脱靴格(又名无底格、弃履 格)。谜底三字以上,猜谜时将 谜底末字除去以射谜面。如“犹 抱琵琶半遮面(打一植物名)”, 谜面是门居易《琵琶行》中的诗 句,谜底是“含羞草”,谜底去 掉末字即成“含羞”,也就是谜 面“犹抱琵琶半遮面”所表达的 意思。 有趣的是,有的谜格的名称 即取自某个诗句。如唐代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 四 通过上述大量谜例的赏读, 我们可以发现,诗词名句谜的制 作与猜射,需要深厚的语文功 底。诗词名旬谜是一种文义谜, 这些谜语无不涉及汉字的形、 音、义,尤其与多音字、多义 词、同音词、同义词密切相关, 与汉字的形体特征、古今词义变 化密切相关,只有具备这些知 识,才能从象形、会意、别解、 离合等各个门径去思索和猜射谜 底。其次,需要丰富的文史知 识。倘若不遨游浩瀚的文学长 河,不背诵大量的诗词名篇,倘 若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 地理、姓氏名号等等)知之不多 或知之不深,就根本无法找到恰 切的诗句作谜面,或面对这些诗 词名句谜的谜面而根本无从人手 去破解谜底。 可见,经常进行诗词名句谜 的制作、猜射实践,不仅有助于 我们掌握谜语制作、猜射的一般 方法与特殊格式,有助于我们培 养分析、联想、推理的思维能 力,而且对于我们提高语文能力 和文学素养无疑都大有裨益。 ※本文为2007年江西省高校省级教 改立项课题《国学教育与大学人文教育 的实践与研究》(资助课题)研究成果 之一。 杨德忠,江西赣南教育学院赣南师 院师范专科部中文系主任、教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