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1、第一、二两句中的“都”、“惊”、 “初”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第三、四两句极为精神传神,请从修辞角度作简要赏析。
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
【甲】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②,为司隶校尉。诣③门者,皆俊才清称④及中表⑤亲戚乃通⑥。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⑦亲。”既通⑧,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⑨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⑩仲尼⑾与君先人伯阳⑿有师资之尊⒀,是仆与君奕世⒁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⒂,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⒃。
【注释】
1.孔文举:孔融,字文举,东汉人,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以诗文著称。鲁国人曾任北海相 2.时李元礼有盛名:当时李元礼的名气很大。 3.诣:前往。 4.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5.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6.乃通:才(予以)通报。 7.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 8.既通:通报之后。既,已经。 9.仆:对自己的谦称。 10.先君,死去的祖先。 11.仲尼:孔子,字为“仲尼”。 12.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耳。 13.师资之尊:指礼尊对方为师的敬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 14.奕(yì)世:累世,世世代代。 15.小时了了(líng lì):小时聪明。了了:颖悟。 16.踧踖(cùjí):窘迫,局促不安的样子。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走,走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正在不?”应曰:“待君久不至,已走。”朋友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走。”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朋友惭,下车引之,元方进门
失臂。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诣门者:(2)进门失臂:
2.乙文有一通假字,请找出填正在下面横线上:“”通“”。
3.翻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陈韪说这话有什么含义?
翻译:
含义:
4.从上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瞧出孔融和元方两位少年的配合的格特是什么?
1、 “都”字透露出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的心情。
“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见到春天的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
“初”字含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
2、 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
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1.(1)前往,到;(2)回头瞧
2.“不”通“否”。
3.小时分聪慧,长大了未必优良。陈韪是说别瞧他如今聪慧,长大了不一定聪慧,带有不以为然的意味。
4.聪颖机智。
【道理】
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
【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恭敬而不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