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请简析颔联和颈联在描写对象与描写角度上的不同之处。
2.请结合首联和尾联分析诗人的情感。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4.本诗写景有什么特色?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诗的首联交代了“野望”的时间和地点,并奠定了哀伤的感情基调,其中“_______”点明地点,“__________”点明时间。
7.诗的颔联和颈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秋晚归图”,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这两联诗。
试卷第1页,总4页
原 文 译 文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8.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以“东皋”“薄暮”“望”(去掉顿号)点明诗人野望的地点和时间,野外一片荒凉,时值苍茫暮色。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去掉句号)”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C.从全诗看,诗人在暮色时分看见的野外景色,是一幅山家秋晚图,美丽的景色让诗人像田园诗人般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因此他十分乐于隐居的生活,整首诗歌弥漫着愉悦的基调。
D.“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牧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9.《野望》颔联、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10.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野望的时间、地点及诗人的心情。“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与颈联承接“望”字,紧扣“薄暮”描写野望之景。颔联写动态、远景,侧重细致描绘;颈联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颈联描绘牧人猎马暮归图。诗人见牧人皆有所归,而“我”却独无,恬淡自然的暮归景象反而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冷清的色彩。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11.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12.(1)诗中的“薄暮”与“徙倚”是什么意思?请任选一个作答。
(2)这首诗运用了哪个典故,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4.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15.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试卷第2页,总4页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①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②,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①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②浣(huàn)女:洗衣服的女子。
18.从上面的诗句中,选择一组对仗句,抄写在方格内。要求书写正确,字迹端正。
19.“一切景语皆情语”,两首诗的颔联同为描写秋色,它们所传达的“情语”是否相同?结合整首诗说说你的理解。
20.发挥想象,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个角度描绘“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画面。
(甲)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野望 杜甫
①②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③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2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甲]诗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乙]诗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D.[乙]诗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22.请你具体分析一下两首诗中“望\"字的含义和作用。
23.诗歌赏析。
(甲)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南乡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
(1)简析两诗中写景的作用。
(2)两诗一写秋景,一写春景,都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但诗歌表达的感情却不样,请简要分析两诗表达的情感。
试卷第3页,总4页
2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莜。
(乙)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 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l)分析(甲)诗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甲)(乙)两首诗题材相近,但诗人抒发的感情不同,请简要分析。
古诗词联读理解
(甲)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慕鱼情。
25.甲文“____”字统领全篇。乙诗中一个“_____”字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26.这两首诗尾联都运用典故,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试卷第4页,总4页
参考答案
1. 颔联写树写山,描写了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侧重描写景物的静态。颈联写牧人写猎人,展现了牧人与猎人回家的悠闲(恬淡、闲适、喜悦);侧重描写人物的动态。
2. 首联的“徙倚”意为“徘徊”,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尾联借用典故,流露出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3.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4. 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 抒发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表达了他避世退隐的愿望。
6. 东皋 薄暮
7.动静结合(远景与近景相结合或白描手法)。远处静谧的山林披着落日余晖,近处热闹的牧人放牧回家、猎人带着猎物回归,情景交融,自然流露出了诗人孤独抑郁心情。
8.C 9.《野望》一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10.B 11.①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②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③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12.(1)徙倚:徘徊 薄暮:傍晚
(2)“采薇”一词运用典故,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之的故事,表达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
13.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14.运用典故的修辞手法。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正真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之士。
15.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16.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17.(1)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2)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18.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任选一句) 19. 不相同。王绩诗颔联通过描绘漫山树叶枯黄,残阳尽染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落寞与惆怅。王维诗颔联通过明月、松林、清泉、山石等意象组合,描绘了一幅清新、幽美、明净的山间月夜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喜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世俗官场生活的厌弃。
20. 竹林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浣衣的少女笑逐而归;周围弥漫着阵阵荷香,远远望去,亭亭玉立的荷叶向两边散开,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啊。
21.B 22.【甲】诗中的“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心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乙】诗中的“望\"是诗歌诗眼,首领是写景,是所“望”之景;领联颈联是诗人的感慨,因“望”而生情;尾联“ 跨马出郊时极目\"写“望”的地点及方式,“不堪人事日萧条\"是“望\"引发的忧虑。 23.(1)两诗的写景均有点明时令的作用;两诗都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烘托了人物心情。 (2)《野望》抒发了向伯夷、叔齐两位隐士看齐的惆怅、孤寂的情怀;《南乡子》抒发了诗人遥居异乡的思乡之愁。 24.(1)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甲】诗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乙】诗抒发了诗人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25. 望 撼
26.甲诗尾以“采薇\"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乙诗尾联流露出诗人想出仕,渴望得到引荐的情怀。
答案第1页,总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