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筑设计发展趋向概述

建筑设计发展趋向概述

来源:意榕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论 坛 建筑设计发展趋向概述 文/张丙建 一 走科学发展的建筑设计道路 混凝土,从而大大提高住宅的耐久性。 侵占农田,有利于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 首先要研究 4建筑时空的延续性 善小气候。 生态环境状况,考虑解决好与周边环境 住宅建筑中时空的延续性,就是要 ④ 防尘,防毒,无大气污染。 的协调,解决好自然能源和自然材料的 求在住宅创作中,在遵循自然因素的前 ⑤利于储存蔬菜 水果、粮食。地下 合理利用。采光照明设计 内部空间物 提下,从传统居住形态中汲取养分,提取 环境相对湿度适宜,避免鼠害虫害。 理性能调节设计、室内设计中尽可能多 要素,结合当代住宅科技特点和居住需 ⑥抗震性能好,维护费用低。 地利用自然元素,创造出自然质朴的生 求,以寻求住宅建筑的个性表达。 2.物质能量循环利用 活工作环境。建筑应尽量减少能源消 5.住宅建筑时空的全面性 ①自然能(太阳能、风能等)的直接 耗,开发资源和材料再生利用,按 绿 仅有时空的延续性,并不能符合现 利用。直接利用各种技术装置如风车 太 色建材”概念装修房屋,使建筑更贴近 代人的要求。为此,还必须考虑其时空的 阳能收集装置,将太阳能、风能转化为人 自然,使能源利用和景观创造都达到新 全面性。在完成了人性空间与自然空间 们生活的动力来源。 的高度。 的合理结合之后,需将适合现代化社会 ②太阳能的间接利用一一生物能 二 努力做好面向未来的设计 发展的人类自身生活方式的一些必要因 循环。1 991年9月,美国利桑那州沙漠进 1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道路 素考虑到其中,主要包括住宅建筑的舒 行的生物圈号实验,8个人与3800多个物 ①重视地域性文化脉络。 适性、适应性、生态性 信息性、文化性、 种在一个建筑物内生存了2年。室内有微 ②运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 智能性等。 缩的沼泽、海洋、草原、沙漠 热带雨林等 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 ①住宅建筑的舒适性。住宅建筑的 生态系统,空气、水、营养物质在其中循 ③树立建筑材料蕴含能量和循环 本质就是为人服务,首先就要讲舒适性, 环.以取得生物能循环的经验。生物能循 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 也就是说住宅建筑要寻求一种在符合购 环的简单形式是立体种植,通过绿化可 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高温能量、 买面积、户型的基础上,各功能空间有合 以美化环境,利用空间,增加产量,同时 破坏环境、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 理有效的安排,各得其所,分区明确,并 又可以起到保温节水、净化空气、调节室 建筑材料。 使各功能的空间有诗意的尺度。为满足 内气候等效果。 ④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尽量应用 室内环境质量,各功能空间要采光充足, 3.加强绿化设计 可再生能源。 通风良好,使用率高,并体现一定的艺术 城市与建筑的绿化是改善生态环 ⑤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 性和超前性。 境的重要手段。要提高环境的绿化覆盖 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 ②住宅建筑的适应性。主要表现 率 还可以立体发展,在提高绿化率的同 至最少。 在多样性和可变性两方面。由于住宅 时.加强建筑的隔热功能。 ⑥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 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住宅开发建设单 4.建立自然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避免对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以及建 位要避免 贫富皆宜 的单一项目而要 自然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及其栖息 材的浪费。 有一定的特殊,适合多种目标群体,赋 地组成的复杂的整体系统。自然生态系 2重结构体系要以框架结构为主 予个性化的项目,来满足日益多样的 统具有一定的结果和功能 系统内各种 住宅采用框架结构,有利于新型墙 市场需求。由于功能的多样性和技术 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按一定的规律相互 体材料的推广应用,提高住宅的抗震性 的可行性,使居住空间的灵活多变得 联系。 能,并可以为住户提供自由分割的空间, 以实现。 5,智能型建筑 丰富住宅的立面造型。由此可见,框架结 ③住宅的生态性。如今生活在都 智能建筑是把现代化的高新技术 构是住宅在承重结构体系上的一大发 市里的人都渴望回归自然,希望更多 智能型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智 展。 地与大自然接触,但住宅建筑仅有绿 能保安、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融 3住宅寿命延长,超耐久性住宅将 色还不能说其具有生态性,住宅的生 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 要大量出现 态性是以绿色为基础涵盖生态环保、 息资源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与建筑优 人们用几十年以至终身的积蓄来 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理念。 化组合,使人获得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 购买一栋房屋,在使用几十年之后就要 三、生态的建筑设计的有效途径 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建 报废,这种现实的现象实在是有点太残 1.开发地下空间 筑空间。通俗地讲,智能建筑就是一种有 忍了,所以人们迫切要求提高住宅的耐 ①节省土地资源,减少对城市土壤 创造力的环境。目 久性。现在超耐久型混凝土的研究正在 的破坏。 兴起,在不远的将来有望使混凝土的耐 ②节约能源。地下建筑比地上建筑 作者单位:河南省海亚建筑安装工 久性达到几百年以至上千年。当住宅采 可节省热能25%~80%。 程有限公司 用框架结构之后,就可以采用超耐久性 ③有利于生态平衡,不破坏植被,不 [收稿日期:2007-04-26] 田中州建设2 0o7年第6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