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年级物理上册1.2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2新版粤教沪版

来源:意榕旅游网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目标

(见本章教学建议第2节) ◆教学思想

上一节课向学生“介绍”了物理学的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等,本节课则让学生动手测量长度和时间,在操作实践中让学生真实体验如何学习物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另外,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虽然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常常操作不够规范,学生通过感受、体验、认识,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见本章教学建议第2节) ◆教学器材

学生自带的各种刻度尺、计时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通过活动走进物理课。 投影:活动:测教室长度 猜一猜:从教室的前端走到后端,要走几步? 做一做:具体走一走,测一测,看能走几步? 想一想:比较不同同学所走的步数,你有什么发现? 多找几个身高不同的同学先预测,再实测,让大家尽量多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教师:预测与实测不同表明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凭我们的感觉进行判断,虽然简单、方便,但并不准确,要做出准确的判断,必须进行测量。 这样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引入课题。 二、进行新课 (板书课题)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一) 测量长度 1、长度的单位 教师结合上面的活动提出问题:同样的长度,为什么不同的同学测出的步数不同? 学生:测量者一步的长度不同。 教师:同样的教室,不同的同学测出的步数不同,按谁的步数计算呢? 同学们讨论争辩,相持不下。 教师:为了减少纠纷和标准不同给我们带来的不便,应找一个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被选中的公认的标准叫做单位,将公认的标准(即单位)与被测物体进行定量的比较,就是测量。 长度的单位有哪些?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阅读 P14 的相关内容,解答屏幕上的问题。 投影显示: ①SI是 的简称,在 SI 中,长度的基本单 这样设计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要实际去做,要经历过程。 先预测再实测,比较两者的不同,让学生体验估测的不准确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验测量标准不统一带来的混乱,让学生理解单位是人们为了方便测量统一规定的标准。 理解测量是一种以一定的标准量(单位)为依据的定量比较。 位是 ,符号为 。 ②一名中学生的高度大约是 1.68 m,1.68 m= cm= μm ③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μm,75 μm= m= nm 2、认识刻度尺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的刻度尺,教师出示几种刻度尺,如: 工程上用的卷尺、公路测量中用的钢线尺等,(先不拿游标卡尺 和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这些刻度尺,回答问题: 投影:活动:认识刻度尺 看一看:观察你所能收集到(或桌面上)的各种刻度尺。 比一比:你所见过的刻度尺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寻找相同点与 学生观察、讨论,然后汇报: 不同点的过程是一相同点: 1、都有刻度; 2、都有一定的量程; 3、都有分个比较的过程,通度值; 4、都标有单位; 5、都标有数值; 6、都有零刻度线,过这种比较,加深等等。 学生对刻度尺的认不同点: 1、量程不同; 2、分度值不同; 3、单位不同,识。 等等。 实物投影:两把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 练习观察刻度教师:⑴请同学们指出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⑵用尺。 这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哪把测的较准确?为什么?, 学生:…… 让学生体会分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测量的准确程度。 度值的作用。 投影出示问题: 现在,我们全班的同学都准备参加一个测量比赛,看谁测的利用“测量比又快又准确。先每人发给一把刻度尺,在给你被测量物体之前,赛”这种形式激励为了获胜,你准备先做哪些工作,说出你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学生讨论后回答:观察它的零刻度线,为了让它做起点; 观刻度尺,让学生亲察它的分度值,为了便于读数;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能一次身体验测量前观察测量。 刻度尺的零刻度 教师:为了测量的更准确,我们往往选择更精密的测量仪器,线、量程和分度值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是两种比常见的刻度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的重要性。 工具,(将两种工具展示给同学们看)关于它们的使用,我们将 在高中物理中学习。 3、用刻度尺测长度 投影:活动:用刻度尺测长度 做一做:用刻度尺测量铅笔、钢笔、课本、作业本、课桌、 铅笔盒等固定物体的长度或宽度,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比一比:在2nin内,看哪一组的同学测的数据又多又准确。 想一想: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活动后找同学汇报,并找一位同学描述、展示测量某物体的 过程,其他同学检查其操作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讨论、总结使测量应注意的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 问题不是老师给出①刻度尺要方正,紧贴被测物体;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的,而是学生通过直;③记录时既要有数据,又要有单位(如果不写单位会怎样?)。 教师:(出示一把零刻度磨损的cm刻度尺)请四位同学用这把刻度尺测出这支铅笔的长度,在实物投影台上测量(便于同学们观察),教师记录。 如:16.5cm、16.6cm、16.7cm、16.62cm等均有可能。 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应从其他刻度线量起;读数时,既要有准确值也要有估计值。 4、误差 教师:刚才四位同学测的这支铅笔的长度只有一个真实值,他们谁测量的结果是真实值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都不一定是真实值。 师生进一步分析,得出误差的概念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投影:练习: 1.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三次结果是:12.31cm、12.29cm、12.30cm。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cm。 2.几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测量课桌的高度,记录的结果分别是:80.5cm、80cm、80.45cm、79.9cm、80.0cm,其中 错误的测量结果是: ,课桌的高度应记作 cm。 5、用直方图处理数据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12的“活动3:用直方图处理数据”,这其实就是同学们在初一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相关内容,完成图1-20下面的两个问题,并分析直方图处理数据有什么优点?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直方图处理数据的优点:形象、直观。 投影:下表是某校8年级(1)班学生物理测试成绩统计表: 实际测量自己总结出来的,有助于纠正以往不规范、不正确的测量。 通过分析数据,学生亲自体验不同同学测量中出现的差异,感受误差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加深了对误差的理解。 由于学生在初一数学中已经学习过条形统计图,这里,应用直方图进行分析,可以说是所学知识的应用。分数低于40506070809010这里体会直方图分(分) 40 ~~~~~~0 析数据的的优49 59 69 79 89 99 点――形象、直观学生数4 5 4 13 15 11 8 1 是学习的重点。 (人) 根据上表的数据,请在图1-6中绘制出直方图,并回答下列 问题: ⑴这个班的该次测试的成绩较多集中在 分至 分的范围内。 ⑵测试成绩在60~99分的学生数有 人,占全班人数的 百分率为 。 ⑶若你不计算平均分,用估计的办法,全班的平均分会在 分至 分的范围内。 ⑷以60分为及格,80分为优秀进行统计,该班学生的及格 率为 ,优秀率为 。 (二)测量时间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在进行长度测量前、测量时应注意时间的测量其图1-6 哪些问题?然后出示各种计时工具,让学生观察后思考:用这些实是对长度测量方计时工具进行时间测量前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法的迁移,有助于学生对照长度测量思考回答。然后阅读课文P17测量时间的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相关内容,了解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再让学生练习时间的测量。 的能力。 投影:活动:测一测你的脉搏 测量对象是学 想一想:如何测量你的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生自己拥有的,容 测一测:你的心率(1min内的心跳次数),并做好记录。 易引起学生兴趣,布置作业: 可以使学生对时间1、对你班上同学的心率做一次统计,画出心率直方图。 形成更准确的感性 2、影响心率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同学讨论、查阅资料或认识。 咨询生物老师) “影响心率快小结 慢的因素有哪些”教师:你能用几句话把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概括出这个问题可培养学来吗?你能把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规则编成一首打油诗吗?通过本生关注自己健康的节的学习,你初步体会到怎样学物理了吗? 意识,对学生进行学生总结,师生交流. 情感教育。 小结不仅总结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学物理要实际操作,要做实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