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8年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之《爱莲说》(含学生版与教师版)

2018年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之《爱莲说》(含学生版与教师版)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8年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之《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 填空题

1. 《爱莲说》中的“说”是 一种体裁,既可以 ,也可以 都是为了 。2. 《爱莲说》作者 ,是 朝道州人,字 , 家。《爱莲说》是他 的名文。 二. 解释下列字词

1.可爱者甚蕃( ) 2.世人盛爱牡丹( ) 3.出淤泥而不染( ) 4.中通外直( ) 5.不蔓不枝( )( ) 6.香远益清( )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8.陶后鲜有闻( ) 9同予者何人( ) 10.宜乎众矣( ) 三. 原文填空

1. 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2. 点明牡丹喻义的语句是 , 。 3. 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 。 4. 最能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语句是 , 。 5.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语句是

, 。 6. 隐喻社会上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语句是 , 。 7.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名句是

, 。 8.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

, 。 四. 问答题

9. 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的哪些美好品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10. 文章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菊和牡丹?有什么用意?

11.“莲之爱,同予者和人”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 句相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与 句相照应。其中“众”和 词形成反照应。 13. 作者认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14.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说明了什么?

15. “陶渊明独爱菊”和“予独爱莲”中两个“独”的作用是什么?

16. 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人,本文各是什么情感和态度?

17. 请说出文中菊、牡丹、莲的象征意义

18.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9. 第二段中的“噫”有什么作用?能否删去?

20. “孟母三迁”以求不受环境的影响。孟子也提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都说明

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周敦颐却提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1. 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莲花的任意连续的两句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22. 你知道莲花还有哪些别名吗?

23. 古今中外,有许多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的人,你知道有谁吗? 24. 你认为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018年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之《爱莲说》【教师版】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11“莲之爱,同予者和人”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对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庸俗 世风的鄙弃。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 填空题

1 《爱莲说》中的“说”是 古代论说文 的一种体裁,既可以 记叙 ,也可以 议论 ,都是为了 说明一个道理 。 2 《爱莲说》作者 周敦颐 ,是 宋代 道州人,字 茂叔 , 哲学 家,因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 濂溪先生 。《爱莲说》是他 托物言志 的名文。 二 解释下列字词

1可爱者甚蕃( 多 ) 2世人盛爱牡丹( 非常 ) 3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 )5不蔓不枝( 长枝蔓 )( 生枝节 ) 6香远益清( 更加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 8陶后鲜有闻( 很少 )9同予者何人( 我 )10宜乎众矣( 应当 ) 三 原文填空

1 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莲 , 花之君子者也 。 2点明牡丹喻义的语句是 牡丹 , 花之富贵者也 。

3 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莲之爱 , 同予者何人 。

4 最能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语句是 莲 , 花之君子者也 。

5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语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6 隐喻社会上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语句是 牡丹之爱 , 宜乎众矣 。 7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名句是 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 。 8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 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四 问答题

9 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的哪些美好品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来描写莲的形象。 表达了作者布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

10 文章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菊和牡丹?有什么用意?

作者用菊来正衬,用牡丹来反衬 ,以突出莲的现象。 作者对于菊,肯定其不同流合污,但否定其消极避世。 对于牡丹,批判其贪图富贵,追名逐利。 赞扬了莲的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12 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句相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与 世人盛爱牡丹 句相照应。其中“众”和 独 词形成反照应。

13 作者认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洁身自好,坚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 14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说明了什么?

唐人贪图富贵,趋炎附势之风盛行。

15 “陶渊明独爱菊”和“予独爱莲”中两个“独”的作用是什么?

两个“独”字表明他们遗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表明作者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6 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人,本文各是什么情感和态度?

对“菊”肯定并惋惜。 对“牡丹”讽刺, 对“莲”赞美。 17 请说出文中菊、牡丹、莲的象征意义

菊-----隐逸者 牡丹------- 贪图富贵者 莲---------君子

18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了莲以人的美好品质,进而以

花喻人,揭示人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9 第二段中的“噫”有什么作用?能否删去?

不能。用叹词表达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鲜”二叹爱莲者甚少,三叹爱牡丹者众。 20 “孟母三迁”以求不受环境的影响。孟子也提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都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周敦颐却提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一个品德高尚且具有坚定的意志人,很难被恶劣的环境同化,所以更是值得尊敬。只要秉持理想信念,心地坦荡,清者自清,周围的那些影响又算得了什么?

21 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莲花的任意连续的两句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

22 你知道莲花还有哪些别名吗? 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 ,荷花,芙蓉,菡萏 23 古今中外,有许多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的人,你知道有谁吗? 司马迁 。 因为他能做到行为方正,据实写史。

24 你认为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见解,高洁的品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