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历史新教材考前知识必背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历史新教材考前知识必背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概况

时间 汉朝 儒学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呈现繁盛之势 魏晋南北朝 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隋朝 儒学家提出儒、佛、 道“三教合归儒” 唐朝 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2.反佛斗争:

(1)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钱财;不事生产;影响政府财政收入。

(2)概况: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是反佛最杰出的代表;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 (3)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二、文学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 从东汉末年开始,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文学 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 仙”和“诗圣” 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被誉为“诗隋唐时期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的修行比较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 民间广为传播,主张佛教在中国盛行,吸道教 东汉末兴起 佛教 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贵儒”和“尊道” 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1)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 (2)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书法 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大书法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 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艺 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女史箴术 绘画 图》和《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 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雕塑 石窟 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具有壮阔欢腾的乐舞 三、科技 1.魏晋南北朝 领域 数学 农学 地理学 2.隋唐 领域 建筑 雕版印刷术 火药 (2)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天文学 医学 (2)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四、中外文化交流 1.佛教东传: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1)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 成就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1)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 南朝祖冲之准确地确定了圆周率 北朝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成就 特色 甘肃敦煌莫高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

(1)高僧来华:从东汉后期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2)西行取经:①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②唐朝的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

(3)影响: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在很多方面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2.中国佛教发展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1)鉴真东渡: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

(2)学问僧来华: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如日本的高僧空海回国时携带了许多佛经和诗文集。

(3)影响:对日本等周边国家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3.其他方面的中外文化交流

(1)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2)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两国文化受到唐朝的巨大的影响。

(3)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南方港口城市定居。

【课本习题】

※学思之窗

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齐民要术•序》 贾思勰的这段话,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

答案提示:贾思勰这段话反映了其重农抑商、农本商末的思想。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 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结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统治者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 贾思勰生活在北魏时期。在北魏之前,我国北方处于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之后鲜卑族的拓跋氏建立了北魏政权并逐步统一了北方地区,社会秩序由此逐渐稳定,社会经济也随之从屡遭破坏的萧条景象中逐渐恢复并得到发展。北魏孝文帝在社会经济方面实施均田制等一系列改革,更是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尽管如此,当时 的农业生产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有待于进一步发展。贾思勰认为农业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国家是否富强,于是他撰写农书。同时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农业生产的蒸蒸日上,

也为贾思勰撰写农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思考点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出现了“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这一时期的文艺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

(1)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了物质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继续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隋唐时期,大运河沟通南北,社会经济繁荣。

(2)选官制的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了人才基础。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成熟,官僚成为了文学艺术创作的最主要的人才群体,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3)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了社会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相对安定, 隋唐统一后政治稳定,带来了全国的社会安定。

(4)民族交融及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了多元的文化基因。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印度、中亚文化传入,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在文艺领域以绘画和雕塑较为显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及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 ※思考点

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提示:

(1)文字方面:日本文字的创制受到了汉字的 影响,汉字在朝鲜广泛使用。

(2)思想与宗教方面:佛教经过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中国的儒学也传入朝鲜、日本,产生深远的影响。 (3)社会与习俗方面:饮茶与围棋在隋唐时期由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朝鲜贵族宽衣博带的服饰和妇女的发式多是模仿南朝,日本的和服深受唐朝影响。

(4)城市与建筑方面:新罗都城平壤,日本飞鸟、奈良时代的都城藤原京、平城京都是模仿隋唐的长安、洛阳建造起来的;日本寺院建筑也往往仿唐,如奈良法隆寺、唐招提寺,是由鉴真大师及其弟子依据唐朝寺院的风格式样建造的。

(5)科技方面:造纸术、印刷术传入朝鲜,印刷、水车制造、瓷器烧制、銅镜铸造等技术,均在唐朝传入日本;在农业上,中国茶种传入日本。

(6)制度方面:日本仿照隋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问题探究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 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谈谈唐朝所受域外文化影响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答案提示:

服饰:唐中宗之时,中亚粟特人的男装,被改造为唐朝妇女的时髦服装。

乐舞:唐朝流行的胡旋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龟兹乐在唐朝广泛流行,李顷在《听安万善吹驚篥歌》诗中写道:“南山截竹为驚集,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书法绘画:受传自印度的佛教影响,佛教 经典成为书法的内容,佛像画是唐人绘画的重要题材;来自中亚于阈国的画家尉迟乙僧活跃在初唐画坛。

工艺美术:金银玉石器的形制和纹样多吸 收印度、中亚和西亚地区的样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