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供应链管理(SCM)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关键词】: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 现状 发展趋势 一、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每个贸易伙伴既是其客户的供应商,又是其供应商的客户,他们既向其上游的贸易伙伴订购产品,又向其下游的贸易伙伴供应产品。而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有效性管理,表现了企业在战略和战术上对企业整个作业流程的优化,整合并优化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的业务效率,使商品以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品质、在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时间、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和销售。从广义上讲,供应链管理主要集中在如何使企业利用供应商的工艺流程、技术和能力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在组织内实现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和采购管理功能的协作。从狭义上讲,供应链管理即指在一个组织内集成不同功能领域的物流,加强从直接战略供应商通过生产制造商与分销商到最终消费者的联系。 二、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和目标
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追求从原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直至产品送达顾客手中各个环节综合成本的最小化。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下,对整个供应链(从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以降低成本和风险,同时改进质量、改善供应。 三、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从总体上讲,我国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进展是比较缓慢的,整个生产流通仍处于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运行。
(1)供应链管理的应用方和服务商以大型企业居多。如上海大众、海尔、联想、苏宁电器做的都比较成功。
(2)不同行业对供应链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侧重点不同。如工业企业组要解决原材料供应和销售物流使得总成本最低问题,同时提高柔性化生产和
1
沈阳理工大学 物流管理论文
市场快速响应能力。而商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主要是解决连锁店铺配送效率低的问题。
(3)供应链管理在国内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三大经济圈的企业中利用普及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的流通现代化程度在全国领先,而且多数企业都实现了MIS和OA,可见这些地区的企业对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非常的重视的。
(4)从事专业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大批涌现。尤其是上海的申通快递、圆通快递等等。而且国外的UPS也进入了中国市场,使得第三方物流得到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发展。
(5)国内企业在以全球供应链为依托,组织全球化生产流通方面仍相当的薄弱。中国生产企业接受国外客户的加工订货时,往往对利用全球资源注意不够,订货生产的资源主要来自国内,可见国内的供应链管理只着眼于国内,并能没有放眼于全球化的大市场来进行供应链的大管理。 (6)相当多的企业合作关系并不广泛,片面地以自建现代物流设施代替供应链管理。而每个企业应该只做自己最强最精地业务,把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可见物流设施自建自用地思想在我国企业中还相当普遍。
(7)多数企业地供应链管理不完整,并未在整个加值连上显示出竞争优势。企业应该系统地考虑整个供应链成本地最小化,从原料地采购、产品设计制造到分销至顾客手中一系列流程进行综合考虑成本最低,而不是某一个环节的成本最低。
(8)一些企业不善于在提供优质供应链服务和总成本最小之间找到平衡点。即片面的强调优质服务或低成本,这会导致供应链管理无法发挥很好的效果。而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一点,要么为了减少物流成本,使供货的及时性、可靠性大大降低;要么是在物流物流服务等方面过度承诺,以达到最优,结果成本过高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 (9)我国企业很少有具体部门专门负责供应链管理。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延续职能制的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并没有能从企业系统的高度上为供应链的集成提供组织保障。
(10)高层对供应链管理思想和重视度不够。大多数国内企业采取的仍然使传统的推式供应链管理,而不是现代的拉式的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仍局限于供应商的选择和定位、降低成本和控制质量等等,而没有考
2
沈阳理工大学 物流管理论文
虑整个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用户的完整供应链。
(11)供应链中成员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商业信息,和缺乏友好配合的团队精神。导致合作伙伴互相不信任,从而无法对供应链中的各项活动实行有效的整合和协调。
(12)我国企业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标准化存在不足。标准化是供应链运作的关键措施之一。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如《商品条码》、《储运条码》等标准体系应链管理在全国的高效实施。
(13)国内许多企业把物流等同于供应链,这必将导致企业无法企业从价值链流程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物流时供应链管理中的一部分,而供应链的管理有利于物流,能够使物流在供应链商合理流动,优化配置资源,从而缩短产品生命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四、我国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1)在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推广、日益增多的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和大量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下,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必将在量上和质上得到发展。 (2)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电子商务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改变了供应链上原材料、产品制造、分销到交付给顾客的全过程,也必将改变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运作模式。因此高水平的电子商务的应用,必将带来供应链管理的变革,能够小促整个供应链网络上不必要的运作和消耗,促进供应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这样也能克服我国企业现在对顾客需求的相应速度慢这一缺点,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大量定制化也必将在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融合中得以实现,因此,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 五、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我国独特的国内经济环境及长期形成的企业内部管理特色及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导致了一些不同于西方的问题的存在。 (1)产品不规范。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目的之一就是使用规范化的管理手段,有效协调链上各节点企业行为,整合资源,形成整体优势,而产品的原材料至产成品到最终消费品必然采用标准化形式则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条件。可以采取建立产品构件化体系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构件化是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的拆为不同标准化组件, 以适应大规模生产、分工细化的要求。第二,制造过程,
3
沈阳理工大学 物流管理论文
服务过程模块化。设计的产品可组装而成,这样就可以低廉的成本装配出不同形式的产品。设计的产品制造和服务提供过程亦应采取模块加工方式,这样就可以方便地进行移动和重组来支持不同分销网络的设计。
(2)各企业间未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也成为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一大障碍。在以往低层次的竞争当中,企业间形成一种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的企业关系。为此企业间应建立战略性动态企业联盟,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3)信息滞后。建设物质技术基础设施,是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硬件保证。已有的信息反馈系统不外乎一些财务、统计报表及指标,且偏重于事后分析,反馈不及时,致使决策失误增多。现代通信及电子信息系统的使用,为解决信息滞后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
(4)管理不规范化。各实体企业在内部实行画地为牢的管理模式,企业内部各车间、班组条块分割严重,利益趋动的短视化行为明显,难以形成强劲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之间亦无法形成统一的宏观系统。管理机构庞大重叠,效率低下,没有明确的绩效评估体系。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应设法建立统一的宏观系统,逐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