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6母鸡》优质课获奖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6母鸡》优质课获奖教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母鸡》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能随文认识7个生字。

2、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 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 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 风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 以猫入题,引出母鸡。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 孩子。那么,老舍笔下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 板题,齐读课题。

二、 检查预习,明确要求。

1、 出示词语:反抗欺侮凄惨慈爱如怨如诉疙瘩可恶聋子 鸡雏儿一撮 儿毛

师:老舍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的语言就有着浓郁的“京味”,这也是他写作的风 格。 2、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自由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1) 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是怎样的? (2)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怎样的?

(3) 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三、 初读感知作者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 找到作者直接写对母鸡态度的句子, 用“ ”划出来。

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两句话: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3、 读这两句话,体会“一向”、“不敢”,理解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态度。

《母鸡》。

4、 质疑: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四、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 品母鸡之短,体会讨厌

(1) 自由读第1-3段,找找母鸡让人讨厌的原因,越多越好。 (2) 交流讨论,教给方法:

“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 厌!

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 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引导学生抓住:没完没了、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的叫声 烦人,接着再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最后总结学习方法:抓重点词感悟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方法。

(3) 放手让学生抓重点词感悟第2、3段。

抓“欺侮、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的欺软怕硬、暗箭伤人。

抓“发了狂、聋子也被吵得受不了”,体会用夸张的写法写出母鸡的居功炫耀。

(4) 总结并指出:先说讨厌母鸡,再具体写出讨厌的三个方面,这叫做“总分结构”。 师:

我们在最近学的哪篇课文也看到这样的段式?(《猫》)

(5) 师:后来他却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他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的? 2、 品过渡段,体会感情的转变

(1) 出示课件:“可是,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出示要求:加上关联词,换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

)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改变了心思。

我()改变了心思,( )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2) 总结阅读方法:这是一个过渡段,这之前老舍先生是讨厌母鸡的,这之后又转变成了 什

么?在感情发生转变的时候,用上过渡段,这也是写作的方法。

3、 品母鸡之长,体会母爱

(1) 这是一只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居功炫耀的母鸡,所以作者一向讨厌。可是,后来, 作者却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是为什么呢?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 了吗?

(2) 课件出示中心句:“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 为

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学生读句,找出关键词:老舍先生是这样评价的,谁能抓住重点词来读

你找到

(3) 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再去用心地读读课文的 5至8自然段,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 子,

圈出让你感触最深的词语,多读几次,读出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写写旁注。

(4) 汇报交流:抓住重点词句,相机指导朗读,体会深深的母爱。 勇敢、负责:

句1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一 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 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句2: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慈爱、负责、辛苦:

句3: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就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 儿女吃。 句4: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了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 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 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句5: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 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5) 小结: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它当之无愧是一位( (6) 引导学生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再读中心句。 (7) 现在你对这句话又有了哪些新的体会 ?

(8) 对这样一位母亲,一位英雄,我们还讨厌吗?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引读)。

此时,作者对母鸡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了。

五、 谈自己对母爱的感受:

老舍先生认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你是如何理解母爱的? 六、 体会写作方法

《猫》和《母鸡》都是老舍爷爷写的,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呢? 七、 作业拓展,课外延伸

1、 积累好词佳句:把文中自己欣赏的词句摘抄下来。 2、 推荐阅读:《柱子上的母鸡》。

)的母亲,一位(

板书设计:

16

、母鸡

无病呻吟

讨厌欺善怕恶

居功炫耀

负责

不敢再讨厌

慈爱

敬佩(母爱)

勇敢 辛苦

教学反思:

《母鸡》是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 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爱;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在学 习《母鸡》一课时,我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去体会作者对母鸡的 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再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 母爱的感受,提升对母爱的认识。不过由于时间安排上不够紧凑,没留有更多时间让学生谈感受, 有走过场的感觉。

进行课文教学时,我将把读与思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母鸡的讨厌之处 与可敬之处,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的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 就不同,语言也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不过,我在朗读指导方面 花的时间也比较多,而且效果不是很明显,课堂灵活性还不够,还有待今后在课堂上加强。此外, 还有就是在品评母鸡可敬之处时过细,未留有更多空间让学生发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