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子商务典型案例

来源:意榕旅游网


引企入校借力发展 产教同融共创双赢

——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教育中心

近年来,我校在“产教同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与企业深度融合,建立专业实训基地方面,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已形成“引企入校、校中建厂”,产教同融、合作双赢的开放型办学模式。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不断扩大,产教一体发展结构更加优化,课程改革教学平台逐年创新,特别是2017年以来,学校积极与科技集团建立深度合作,引企入校借力发展,把资金、技术引入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延长了企业生产链,解决了企业场地和人才的困扰,拓宽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路径,解决了学校资金和技术方面的短板,校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下面就我校引进企业,建立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基地的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基地建设实施背景

电子商务专业是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下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个全新专业。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中、初级电子商务应用人才的匮乏日益剧增,这就为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然而,学校在新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过程中,相继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实训基地与职场要求不符、培养目标与岗位实操脱节、师资水平与岗位技术偏差、人才质量与就业岗位存疑等。一方面企业急需一大批懂营销会管理,又懂电子商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在培养这方面人才的同时又受条件的制约,发展相对滞后。为此,学校经过大量的企业调研,选择了与经济实力雄厚、管理运作规范、发展前景看好的技集团合作,共建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基地。

1

二、基地建设概况

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基地培养目标:通过建立学校职场,创新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搭建电商实践平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培养学生岗位技能与职业素养同向发展。同时,利用职场创新学生实践平台,开展“校园电商”活动,全方位锻炼学生电商实践技能,通过多元立体发展,培养符合当前企业需求、自主创业的电商人才。

1、引进硬件建设方面:投资230多万元,建成实训面积300平米,拥有256个席位、200台电脑的实境实训平台,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训基地。

2、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熟悉电子商务行业知识和产品知识,能运用现代通信手段、计算机与通信集成技术手段、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沟通手段,从事客户服务和电子商务工作的应用型、技术型及管理型人才。

3、创新师资培养方式:紧跟互联网经济发展步伐,与企业技术人才实现互兼互熔,以迅速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师资的建设水平;充分调动教师实战练兵的积极性,练就网上开店运营能力,以实战状态指导学生实战技能水平迅速提高。以“真实业绩评价”的评价模式引领教师电子商务实战教学能力的提升。

4、提升基地文化建设品味。学校基于企业的工作流程及岗位标准,形成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职场文化;结合专业建设特色,创设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实战职场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尽快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打造校企文化对接的典范。

三、具体作法

2

1、引企入校,项目开花,创新了校企合作模式。

技集团是一家大型的电子商务、呼叫中心运营及信息服务供应商,主要从事大数据建模/分析/应用、呼叫中心运营、运营商业务渠道、云服务、网络与信息服务业务。

本着 “引企入校、产教同融、校企联合、共创双赢”的理念,学校引进北集团共建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投资230余万将电子商务实习实训基地及服务外包职场建在学校,作为学生的综合实训实习基地。综合实训实习基地的建成与使用为校企合作拓宽了路径,为学校打造电子商务品牌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岗位实操,多技在手,拓展了练就技能平台。

学生进入职场前,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层层考核,逐项评价,合格了才能进入职场工作。在岗前培训阶段:主要进行岗前教育、入职仪式等;在实战阶段,企业会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客户服务能力指导,要求学生能利用网络平台对客户进行有效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每项考核指标都由企业主管签字,考核合格后学生才能正式入职上岗。

3、实战课堂,真实业绩,锻造了一流师资水平。

为提高人才培养标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派出12名专业技术人员到教学一线,作兼职教师,挥鞭实战课堂,采用帮、扶、带的形式,来帮助、扶持、带动我们自己的专业课教师,使他们快速成长起来。学校每学期派出8名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才共同组成研发团队,到企业或职场挂职锻炼,转换任职角色,承担企业生产管理任务。经过挂职锻炼和真实业绩的历练,教师不仅掌握了相关的专业技能,还熟悉了企业的一整套成熟的工作流程,养成了规范操作的习惯,再回到教学一线教学,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4、职场文化,特色引领,打造了文化对接典范。

学校建设了企业化的校园——电商创业实践基地。包括商品实体店、校园物流中心、电商项目团队办公区、摄影工作室等四个功能区。通过商品实体店铺运营锻炼了学生陈列、导购、运营、营销、财会等岗位技能;通过物流中心的工作锻炼了学生快递收发、仓储管理等岗位技能;利用摄影工作室锻炼学生商品拍摄、图片处理等岗位技能。在实践运营中,学校成为二十多个国内品牌商的电商销售渠道、品牌宣传渠道和人才供给渠道。

四、主要成效与成果

1、项目落地,加深了校企合作力度。

以企业需求为动力,引 集团入校,创新了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提升了校企合作的功能,保障了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

2、真实环境,创设了教学与岗位零对接。

在真实的企业氛围中,按照企业化管理模式,职业岗位要求,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商品意识日益建立,适应岗位能力方面大幅提升,使教学过程与岗位零对接。

3、合作培养,实现了师资建设一体化。

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构建产教研团体,一方面提升了企业的研发能力,核心竞争力,同时推动了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参与将真实的工作任务转化为项目教学的过程,加快了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了教师的快速成长。

4

4、引企入校,发展了当地经济。

引企入校,为学校所在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社会资源。学生以及当地群众,在自己的家乡就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实现了就地就业、就地致富。

五、体会与思考

1、校企融合项目的不断深化扩展,需要学校办学实力的不断提升。只有实现校企深度对接,才能形成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2、学校应更加重视专业与产业对接,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与企业建立更加广泛的信息沟通渠道。立足企业,换位思考,为企业排忧解难,为引进更有效的校企合作项目,解决好“动力”和“需求”问题。

3、校企合作的状态又是一种动态的,随着企业的起伏,学校也应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处理好企业处于“峰”、“谷”状态时的合作项目。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