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 //hjkxdk. yies.org. cn 2017, 36 (2)CN53 - 1205/X ISSN1673 -9655
程海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点与难点
董云仙,张晓旭,谭志卫,王俊松,徐长城,贺能琴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高原湖泊流域污染过程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034)摘要:在全面调查程海流域与水环境有关的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水资源、污染源、污染治 理、环境管理基础上,从坚守生态红线、水环境质量改善、总量控制、污染治理设施提质增效、环境污染 风险防范、流域生态系统功能增强、提升监督管理能力方面解析了程海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点与难点问 题,提出程海流域保护治理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保护治理;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程海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乃-9655 (2〇n) 〇2_0051 -09程海是云南省唯一的封闭型深水湖泊,湖面积 74. 6km2,最大长度19. 2km,最大宽度5. 4km,最 大水深35. 0m,平均水深25. 7m, 87%的水面水深 超过20.0 m,容量19.8亿m3,其面积和蓄水量在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中都处于第四位。程海是云南 省特色生物产业发展基地,以螺旋藻养殖闻名于 世,保护好程海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 务。本文在全面调查程海流域与水环境有关的自 然、生态、社会、经济、水资源、污染源、污染治 理、环境管理基础上,解析程海水环境保护和治理 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提出程海流域保护治理的重点 方向。11.1
程海流域水环境保护重点和难点问题坚守生态红线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程海镇城镇边界的扩张,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使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不断受到扰 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空间管控矛盾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湖滨区受生产生活扰动频繁,螺旋藻养 殖区边界直逼保护底线
目前,程海湖滨带受湖周生产生活空间挤占现 象严重,湖周农业农村面源、沿湖企业污染严重威 胁湖滨环境。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距离最高水位线 30m范围内有38户173人,农村水田5. 07hm2、 旱地14. 8hm2、果园44. 66hm2,农田的开垦弱化 了湖周植被的生态功能,同时带来面源污染;人口 密集居住于湖滨湿地,增加了对湖滨区的扰动,使 农业农村污染物控制空间小、缓冲距离短,增加了 湖滨区保护的难度。
收稿日期:2016-10-12
除了以上农田_村落型湖滨区影响外,湖东南 岸螺旋藻企业不断发展和扩张,直逼《云南省程 海保护条例》一级保护区边界。据统计,城镇用
地面积在14年间增加约50%,尤其是湖南岸5家 养殖企业,原有占地面积l〇〇hm2,侵占湖滨,其 养殖废水已对程海水质构成威胁。永胜县县委、人 民曾于2009年提出了整体搬迁程海湖周螺旋 藻生产养殖企业的设想,然而,该项工作没有得到 推进。2010年后,螺旋藻养殖基地不但没有搬迁, 反而扩大湖滨占地,根据《云南绿A生物产业园 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至2020年园区用 地规模达到611. 07hm2。螺旋藻产业园区的扩张, 将对程海南岸湖滨区生态空间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致使生物栖息地丧失问题、污染问题、风险问题、 功能退化问题重叠,进一步加剧对程海水环境的威 胁,成为坚守生态红线的重点和难点。
(2) 耕地红线范围较大
程海流域湖盆东、西、北三面环山,坡陡谷 深,只有南面地势平坦,强大的人口压力下,耕地 范围较大。据统计,程海流域56.53km2耕地中, 81. 5%为基本农田,其中25°以上的坡耕地占基本 农田的38. 6%,面广量大的基本农田坡耕地侵占 自然生态空间。
(3) 主要入湖河道河滨区破坏严重
程海流域主要入湖河流和大小冲沟共计47条, 多为季节性河流。近年来受极端气候的影响,旱季 缺水严重而雨季洪涝灾害加剧,河道受到严重的水 力侵蚀,河滨自然岸线遭受破坏,作为湖泊重要的 水流通道和生态廊道,河滨带的侵蚀使河滨区生态 功能急剧退化。
—51 —
环境科学导刊
http: //hjkxdk. yies.org. cn
第
36卷
第
2期 2017年4月
长期以来依赖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式造成流域
(4) 林业用地及森林质量不足以达到基本的
水源涵养能力需求
程海流域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为44. 4%,其中 有林地仅占流域总面积的20%,原生的常绿阔叶 林占流域陆域面积的1.51%。原生的云南松林保 留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分水岭区域山体顶部,其余 自然植被为森林植被破坏后形成的灌木林、灌丛和 草坡,植被物种少、层次少、质量差,水源涵养功
能不足以达到程海保护的基本要求。
(5) 仍缺乏统领性综合规划指导流域的空间 发展,空间管控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涉及程海流域空间管控的规划主要有出自 永胜县的《程海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水污 染防治中长期规划》(未报批),发改部门的《程 海流域生态经济建设试验区总体规划》、国土部门 的《程海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住建部门《程海 镇总体规划》(未批)。这些规划中,第一本为综 合规划,但由于前瞻性和统领性不足,至今未能报 批;后3本属于专项规划,
一
般五年的规划周期不
同程度存在短期化和部门倾向化的问题,各规划空 间区划单元存在交叉和重叠,流域保护和治理难以 实现高效统一,还不能对流域内的活动进行统筹指 导。从而导致湖泊流域保护长期面临与地方经济发 展的矛盾困局,始终不能找到湖泊保护和地方经济 发展的平衡点。
1.2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湖泊流域水环境是一个处在动态变化环境中的 具有复杂外源性刺激和内源性动力学的不断演化的 系统[1]。程海处于流域最低处,流域一切经济社 会活动都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随着经济社会 的持续增长,流域区种植结构的改变、旅游业的开 发和城镇化的推进,开发强度进一步加大,污染负 荷还会增加,程海还将面临新一轮发展带来的巨大 压力。在老账未偿的基础上又加新账,水质改善压 力进一步增大。按照党的“十”生态文明建 设要求,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就是要形成 “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然而, 节约资源、源头控污、产业结构调整措施还需时间 探索,过程减污和污染体系的形成还有诸多困难需 要克服,加之程海地域特征突出,地质环境背景条 件特殊,生态环境和水质效应非常复杂,独具一格 的水化学背景所形成的缓冲体,更使得水质改善具 有明显的时滞性。因此,一定时期内,要实现水质 改善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困难。—52 —
区森林覆盖率低于云南省、丽江市和永胜县平均水 平。虽然“十一五”以来共开展了6条河道的治 理(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了关帝河、东大河2 条;“十二五”期间开展了季官河、王官河、大朗 河、青草湾河4条),但是河道治理基本是钢筋混 凝土三面光,未体现生态治理;一些小流域虽然采 取过建设水土保持林、生态林等工程,但水土流失
严重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1.3总量控制重点问题(1) 既减存量又减增量
比较现状与环境容量,程海全流域入湖总量为
COD1127.4t/a、TP42.2t/a、TN341.0t/a、NH3-
N 102. 3t/a。通过对近年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发现当地人口、畜禽养殖数量基数不大,近年没有 明显增长,预计未来增长幅度也不大。但是随着流 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周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 也随之发生改变,如新建民宅开始逐渐普及水冲卫 厕,生活方式逐渐趋同于城镇,农业生产上随着土 地流转开始向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随着攀丽高速建成通车,程海旅游资源将得到逐步 开发,人群活动强度加大,由此导致未来流域污染 负荷还将有明显增长的趋势。预测2020年排放量 为 COD 1826. 6t/a、TP 47. Ot/a、TN 418. 8 t/a,因 此,程海湖总量控制面临既减存量又减增量的 问题。
(2) 总量控制方向
对比计算水环境容量可发现,在m类水质保护 目标下,TP和TN尚有容量,COD需较基准年削 减16. 8%的入湖负荷。因此,总量控制污染物为
COD,方向是水土流失、畜禽散养和餐饮服务。但
需要注意的是:TN和TP扣除水土流失后的允许 入湖量较小,分别为57. 2和495. lt/a,故建议TP 和TN应与COD同步在基准年基础上削减16. 8% 的入湖负荷量。
1. 4污染治理设施提质增效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集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初具雏形,但能 力提升还需克服诸多困难
程海镇所在地涉及芮家村、河南村、河北 村、王官村和欧阳村,入湖污染物COD、TN、TP 占总入湖量分别为4. 5%、1.8%和1.7%。通过 “十一五”以来程海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程 海镇污水收集系统初具雏形。但该项目建成至今没 有管理台账,管理粗放。出现主管堵塞和支管不足
http : //hjkxdk. yies. org. cn
问题,沟渠淤积突出,污水收集率仅35%。在处 理站内,由于缺乏经常性专业管护,风机难以正常 运行。污染物去除率COD 35%,TN 20%、TP 15%和NH3 -N 15%,远低于原规划设计的要求, 不能满足集镇污水水质治理的要求。
(2)
程海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点与难点董云仙
19—1992年在河北村建成螺旋藻中试生产基 地,1993 —1996年省把螺旋藻开发列入了 “18生物资源开发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 目”,至1997年已在程海湖南岸建成螺旋藻生产 养殖基地。目前现存的施普瑞养殖厂、永胜程海 村落环境卫生状况有所改善,污水及垃 蓝宝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丽江程海保尔生物开发
圾尚未完全妥善处理
程海流域自然村有51个,涉及人口 37156人, 入湖污染物占总入湖量分别是C0D5. 7%、TN 1.8%、TP 4. 6%。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 设,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以下问 题:①通过一池三改沼气池和生态净化公厕的建 设,期望畜禽粪便污染控制率为70%,人粪污染 控制率65%,但由于生态公厕未通水通电等原因, 正常使用率低,畜禽粪便污染去除率仅能达到 49%,人粪污染去除率仅能达到45%。②通过建 立垃圾收集清运体系,原规划集镇生活垃圾无害化 处理率达到85%,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率达到80%, 但一是清运设施不足,二是现有清运车辆过大,难 以通过村落内部道路,加之部分设施老化,目前集 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农村生活垃 圾处置率达到65%,均达不到项目目标要求。③ 通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建设,生活污水收集 处理体系得到初步构建,但由于干旱缺水,沟渠和 污水处理系统被挖开引水灌溉现象时有发生,加之 缺乏有效运行管理,沟渠齡积,污水处理系统旱季 无水,雨季又无法排涝,闲置率近80%。污水收 集处理系统收集及处理效率远远低于规划及设计要 求,污水收集率仅为30%,经第三方监测,污染 物去除率 COD 10. 5%、TN 6%、TP 4. 55%、NH3
-N 4. 5%,远不能满足程海水环境治理的需要。
(3) 农业农药化肥流失控制效果不明显农田面源主要来自农田肥料和农田固废,其入 湖污染物占总入湖量分别为COD 5. 1%、TN 20. 4%、TP 30. 1%。综合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 不断发展,程海流域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 不断发展,蔬菜和设施农业大面积种植,耕地利用 强度加强,流域区农药化肥使用总量还在持续增 长。虽然通过测土配方和中低产农田改造得到一定 的控制,但农药化肥和农田固废仍为流域区主要入 湖污染物。
1.5环境污染风险防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20世纪80年展螺旋藻人工养殖研究成 功后,在国家科委、云南省科委的支持下,
有限公司、永胜程海天然螺旋藻养殖厂、丽江程
海螺旋藻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程海养殖厂等5家 螺旋藻养殖企业都分布在程海湖南岸,占地面积 lOOhm2,养殖面积50. 67hm2,藻粉年产量1000 ~1500t。由于螺旋藻养殖过程中使用NaC03、
NaN03C、NH4HC03、KH2P04 等营养盐类,养殖
废水具有污染成分复杂、浓度高、废水排放量大 而且不稳定等特点[2]。面对螺旋藻产业迅猛发展 及程海湖污染日益严重的形势,云南省、丽江 市、永胜县各级都高度重视,多次到现场调 研,对程海湖的螺旋藻养殖产业提出了集中治 理、各自企业封闭循环利用等措施,提出了整体 搬迁程海湖周螺旋藻生产养殖企业的设想,并于 2009年开展了养殖企业整体搬迁及产业整合发展 项目的前期工作。初步拟定将湖周螺旋藻养殖企 业整体搬迁到距离程海湖以南3km马军、凤羽村 委会交界处的马军坪,项目规划总投资7. 3亿 元,拟建成集科研、养殖为一体的年产量1600t 藻粉的现代化螺旋藻养殖基地。规划区占地 133. 33hm2,建日处理能力10000m3污水处理厂1 座,迁建标准化养殖池110万m2及其配套设备 设施。2010年8月21 — 22日,云南省 在丽江召开程海水污染防治现场办公会,部署了 程海治理保护的“4114711”工程。提出以建设 产业园区为契机,由云南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作为螺旋藻产业整合的主体企业,依据市场经济 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市场互利互惠原则,采取协 商、合作、并购等方式,对程海湖畔螺旋藻养 殖、加工统筹考虑,废水统一处理,水体循环利 用废水处理达标后统一外排,最终实现程海螺旋 藻原料生产技术标准、工艺标准、质量标准、环 保标准的多个统一。
2011年完成的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 究报告中,拟建的云南绿A生物产业园区位于程 海东南岸,程海集镇西侧,北至秦家铺,南至杨家 村,东到集镇规划用地,西至程海海岸线,规划用 地面积611.09hm2。其中养殖用地369. 68hm2,年 产螺旋藻干粉1万t,年产红球藻干粉500t。改造
环境科学导刊
http: //hjkxdk. yies.org. cn
第
36卷
第
2期 2017年4月
现有云南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厂, 处理规模达到〇. 5万
m3/d,占地2. 4hm2。新建第
二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1.5万m3/d,占地
4hm2。总的污水处理量达到2. 0万m3/d,用于处
理养殖废水和其他污水。区-1996内污水达到《GB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后,由泵站
抽至程海湖汇水流域以外的期纳镇用于农业灌溉。 通过几年建设
,
一
方面受近年来螺旋藻市场波动影
响,另一'方面涉及各层面、影响主体利益、协调工 作艰难,做强做大的整合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联合 治污因此搁浅,产业园区建设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反而在此期间征地317.6hm2,进一步侵占湖滨 滩地。
通过核算,程海湖南岸螺旋藻养殖厂平均单位 藻粉耗水量为718m3/t,单位藻粉养殖废水排水量 为325mVt。若按照规划到2020年藻粉产量 10000t/a计算,则年抽取程海湖水700万m3,废 水产生量325万m3/a。一方面给程海湖水量平衡 造成更大压力,另一方面,COD、TN、TP产生负 荷量高达1419t/a、88t/a、8t/a。虽然规划中提出 所有养殖废水均通过处理后外排至流域外作为农业 灌溉使用,但养殖企业占地总长7. 8km,基本上沿 南岸一级保护区边界一字排开,过大面积的养殖占 地,不仅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而且导致湖滨最 后一道生态屏障丧失,养殖废水中又赋存了大量的 TN、COD、B0D、盐类负荷,必然成为影响程海 水质的最大风险源。
1. 6流域生态系统功能增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长期以来程海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趋势 并未缓解
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利用,流域植被呈现出由常 绿阔叶林^针叶林—灌丛^草坡的逆向演变,由此 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流域内现有的47条入湖河流 旱季断流,雨季洪水暴涨暴落,不同程度地发生泥 石流,其中以关帝河、潘蒲河、洱莨河、季官河、 团山河、王官河、刘家营河、贺家河、青草湾河、 东大河和西大河11条河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经 这些河流入湖的污染物占总入湖量比例达到COD 62. 3%、TN 57. 7% 和 TP 50. 5%。现阶段,程海流 域水土流失面积118. 77 km2,占流域面积的 37. 31%,较“十一五”末(2008年)增加了近 20 km2,强度、极强度、剧烈侵蚀面积有所增加, 面积达到了流域面积的7%。程海流域的水土流失 在进一步加剧。— —
(2)
森林生态功能薄弱问题日益凸显,生态
功能恢复十分困难
目前程海流域原生的常绿阔叶林分布于人迹
罕至的远山或专门的保护区,面积3. 93 km2,占 流域陆域面积的1. 51%。原生的云南松林保留在 东南部和西南部的分水岭区域山体顶部,广阔的 坡面上除了人工造的云南松林就是森林植被破坏 后形成的灌丛与草坡,植被物种少、层次少、质 量差,蓄水保土生态功能十分薄弱。客观上看, 程海流域地形陡峭、母岩疏松、降雨集中等是造 成水土流失的一个自然因素,另外程海湖面山人 工造林地块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成本高。 已实施了多年的天保公益林建设及退耕、长防、 绿化造林等项目,立地条件好的地块基本上已经 造了林,但面积比较小,稳定植被恢复效果不 好,森林覆盖率提高缓慢,蓄水保土功能恢复更 是需要时日。现阶段,剩下的荒山荒坡基本全是 “硬骨头”,这些区域干旱少雨、土层瘠薄、含 石沙量大,需要反复补植树苗才能成活,造林保 存率低,恢复到工程期望目标十分困难。再者, 流域内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流域土壤环境保水 能力较差,林木栽种缺乏补充水源,进一步加大 了面山造林的难度。
(3) 水陆交错带几经生态恢复,但蓄水保土 性能还是有限
2〇00年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 保护治理程海湖滨带,开展了湖滨带生态建设、湖 滨林建设等工程。但生态环境还是没有恢复到20 世纪90年代的水平,主要存在以下的原因与困难:程海湖滨区的土壤,土层较薄,平均厚度不到 40cm。土壤中的石砾含量较高,且大多为塌陷松 散物堆积而成的石砾。通过在旱季取样分析,旱季 程海湖滨土壤的自然含水率较低,表明程海湖滨区 土壤的水源涵养性能非常差,使植物无法在上面自 然生长,给湖滨带人工造林也带来较大困难。
河流是湖泊生态系统生境组成最重要的“廊 道”,河口湿地是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单元。程海 流域降雨集中,单点暴雨现象发生频率高,地形坡 度比降大,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暴涨暴跌,强大的 冲刷和搬运能力,破坏了十分脆弱的河口生境。程 海流域47条河流中,生态基流有所保障的仅有团 山河一条,其余河流生态基流都得不到基本保证。 整个程海流域河口湿地生态环境恶化十分普遍,不 能起到维持生物多样性水平,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
http : //hjkxdk. yies. org. cn
重要生态过程等基本的生态作用。
(4)天然水生植被分布区被人类侵占,水生 动植物栖息地丧失
程海是典型的深水湖泊,湖滨带欠发育,湖滨 带存在着明显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梯度变化。 由于坡度较陡,土壤石砾含量较高,水生生物适生 环境极其有限。尽管如此,直至20世纪90年代 初,程海还有水生种子植物14种。其中,湿生植 物9种;挺水植物1种;沉水植物4种(篦齿眼子 菜、狐尾藻、菹草和苦草)。集中连片水生植物栖 息地位于湖东南部。目前,极其有限的水生动植物 栖息地因南部湿地被开垦为螺旋藻养殖基地和农 田,水生动植物栖息地丧失。1. 7提升监督管理能力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 环境监管力量与环境监管任务极不匹配程海严峻的环境形势,客观要求环保部门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尽管近 年来国家和地方对环境监察能力建设给予了大力支 持,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多,现有人员构成和装备 水平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需要相比差距较大。目 前薄弱的环境监管力量与环境监管任务极不匹配,
远不能满足常态化监管的要求。(2) 环保部门难以有效负起环境保护监督管 理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赋予了环保部 门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 但从机构设置上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隶属于 同级,实际上无法监督。环境保护的责任 依法分布在渔政、交通、、土地、矿产、林 业、农业、水利等部门,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工 商、卫生行政部门等,也具有一定的环境管理职 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与监督” 职权与其它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权无 法区分,存在职能不明晰的问题。从机构设置确定 的地位来看,环保部门只是同级的直属单 位,而其它具有环境保护管理职能或经济管理职能 的部门是的组成部门,环保部门的地位比组成 部门更低,根本不具备对其它部门实施环境保护监 督管理的权威性。
(3) 科技支撑能力不能适应“一湖一策”策措施制定的需要
近年来,虽然在程海流域内开展了程海基础地 理数据库建设研究、程海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程 海引调水工程水质改善效果评估研究、程海生态系
程海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点与难点董云仙
统研究等相关湖泊治理的探索性研究,但是由于科 技不健全,科技支持不能形成经常化投入,有 限时间有限经费的有限调查,使得对程海这样在特 殊地理位置下具有特殊水化学特征的湖泊的认知十 分肤浅,目前的科技支撑能力不能适应“一湖一 策”措施制定的需要。2
程海流域保护治理的重点方向
2. 1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进行流域空间管控2. 1. 1
重点控制单元布局及管控任务
合理组织国土空间,明确划定生态功能保障 基线、环境安全底线和资源利用上限[3]。根据国 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问 题导向、突出重点、精准治污”的指导思想,根 据程海流域地形地貌特征,污染源分布特征,通 过对程海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的识别,
将程海流域划分为1湖、4线、4片、7区、60 个污染防控单元,最终将重点污染分布区、生态 功能重要分布区、生态环境敏感区结合污染防控 单元划分,筛选出重点控制单元,并提出相应的 重点任务(表1)。
2. 1. 2建立健全空间管控机制及责任制度组织开展湖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估,合
理确定湖泊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规模,以流 域生态功能分区和污染控制区划结合划定流域空间 管控格局为基准,进一步强化湖泊流域生态、生 活、生产空间的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并将此 纳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顶层规划中予以实施。通 过“多规合一”使流域空间管控进入“一本蓝 图”的长效有序状态。
建立以行政村为管理主体,以小流域为管理单 元的空间管控责任制度,推行河段长制度,推行 “河道三包”制度,将片区污染防控和河道日常管 理向村、小组、住户延伸,形成点一线一面相结合 的精细化责任体系,确保水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空 间地块,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配套建立河段长巡 查制、河段长公示及举报制度,进一步完善基层的 精细化管理责任制度。
2.2提升污染物控制能力2. 2. 1
集镇污水处理系统完善方面
完善集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可从污水收集系统
和改造污水处理工艺两方面进行。污水收集系统在 原有基础上进行修缮,因地制宜铺设合流制沟渠或 管网。新增生化处理系统和污泥处置系统,确保尾
水稳定达到一级B标。
—55 —
政
环境科学导刊
http: //hjkxdk. yies.org. cn
表1
污染防治分区
行政村兴义兴仁
生态农业发展及农业农村面源控制区
兴义兴仁
第
36卷
第
2期 2017年4月
重点任务
实施退房退田工程、生态补偿工程、 河口湿地建设工程、湖滨生态修复
程海流域空间管控重点区域及任务划分表
优先控制单元徐家菁
小阳堡河东大河干沟子-杨家石河
徐家菁干沟子-杨家石河
污染防治分片
湖滨缓冲带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科学施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优化
程海北岸
兴义
水土流失污染控制
及生态修复区
兴仁
25°坡耕地退耕还林
25°坡耕地退耕还林、缓坡荒草地人工造林、
小流域综合治理、河滨带生态建设
小阳堡河大石口菁徐家菁东大河小铺河-刘家大河
乱石岗-半海河乱石岗-半海河秦家山-团山大河青草湾
小铺河-刘家大河秦家河-团山河
25°坡耕地退耕还林
25 °坡耕地退耕还林、缓坡荒草地人工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25°坡耕地退耕还林、缓
坡荒草地人工造林、河滨带生态建设实施退房退田工程、生态补偿工程、河
口湿地建设工程、湖滨生态修复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科学施肥、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优化
湖滨缓冲带农业农村面源面源控制区
程海东岸
水土流失污染控制及生态修复区
海腰海腰星湖兴仁海腰星湖东湖马军马军
25°坡耕地退耕还林
河滨带生态建设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5 °坡耕地退耕还林、缓
坡荒草地人工造林、河滨带生态建设实施退房退田工程
湖滨生态修复、河口湿地建设工程
螺旋藻产业园区及南部城镇发展规模控制、城镇污
染源优化管理控制、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科学施肥
湖滨区缓冲带马军河季官河关帝河王官河
季官河 马军 龙王庙-白云寺冲沟
金蓝河洱莨河
北潘铺-李家大河龙王庙-白云寺冲沟
程海南岸
城镇生态产业发展及 城镇面源控制区
季官河口
星湖季官凤羽
水土流失污染控制 及生态修复区
缓坡荒草地人工造林 缓坡荒草地人工造林 缓坡荒草地人工造林
实施退房退田工程、生态补偿工程、河 口湿地建设工程、湖滨生态修复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科学施肥、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优化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5°坡 耕地退耕还林、河滨带生态建设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5°坡耕地退耕还 林、缓坡荒草地人工造林、河滨带生态建设
湖滨区缓冲带农业农村面源
面源控制区
河口
潘莨
程海西岸
水土流失污染控制及生态修复区
河口
金蓝河
洱莨河
潘莨
北潘铺-李家大河
25°坡耕地退耕还林、河滨带生态建设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5°坡
耕地退耕、河滨带生态建设
2. 2. 2村落污水及垃圾进一步处理处置方面
卫生清扫,清掏生态公厕内化粪池,妥善处置污染 物,对存在问题较多的生态公厕,依照村愿妥善 处置;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提升改造工程:通过提升改 造工程,提高污染物去除率,提升污水耐冲击负荷能 力。按照雨洪分流和到户截污的原则,在村落内部
垃圾收集清运设施完善工程:主要是建立管理 机制,户收集、村镇监管到位,其次补充少部分垃圾 桶和垃圾清运车辆;生态公厕完善工程:对有使用意 向的生态公厕,完善水电配套,专人日常管护,负责 —56 —
http : //hjkxdk. yies. org. cn
将污水管道直接接入农户和水冲厕所化粪池出口, 铺设合流制沟渠或管网收集雨水和污水,在村落外 围采用洪污分流制,遇到主要农灌沟时,铺设管道, 将农灌用水与污水分流,尽量减少对污水处理系统 的冲击,最大限度削减污染负荷。
2.2.3农田面源农药化肥流失控制方面
推荐重点建设2项示范工程:①
程海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点与难点董云仙
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在国家水科院外流域调水论证 工作还未完成的情形下,依据地方对项目论证程度, 可优先安排南瓜坪建设工程和小米田水库与仙人河 隧洞连通工程。结合引水工程,有关部门应统筹水 资源的配置问题,优先保障农业灌溉用水,推进节约 用水,减少程海抽提水量,提倡择点建设小型水利水
保工程,并对季官河、王官河、大朗河、青草湾河4条 入湖河道综合治理项目进行清砂,恢复其水土流失 北片区节水减污综合试验示范工程:与兴仁
和兴义村委会建设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工程相结 合,通过节水灌溉、化肥农药减量化、种植制度优化 等农业高效节水减排、蔬菜绿色防控推广等项目来 有效削减源头减排量。
②
南片区农田面源集成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工
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将化肥农药施用量大的作物 逐步调整为施用量少的作物,通过清洁农业生产推 广项目改变现有农业生产方式,首先源头削污减污, 再将源头控制后不可避免产生的废水尽可能在输移 过程中减缓,如在田间地头设置具有净化、调蓄功能 的生态拦截带和生态沟渠,重复使用这些废水,减少 新鲜水用量,减少农田废水排放量。2.3防范污染风险
“十三五”期间,解决螺旋藻产业的污染问题势 在必行。在已明确要求养殖企业采取各自废水封闭 循环利用方式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监 管。一是完善各企业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采用 先进的信息技术,集成构建程海湖南岸水环境监控 预警平台,定期进行企业内环保基础设施和生产基 础设施现场核查,及时消除污染物渗漏偷排的隐患; 二是对企业取水、用水、循环用水、排水、治污实行一 体化管理。另一方面,切实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并以 此为契机,进行产业整合,统筹考虑程海湖畔螺旋藻 养殖、加工、升级换代,园区生产生活废水循环利用 后实行流域外集中处理,处理达标后统一外排。实 现程海螺旋藻原料生产实现技术标准、工艺标准、质 量标准、环保标准的多个统一,这样才能有效防范程 海污染风险。
2. 4增强生态系统整体功能
新的历史时期,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 上,根据流域气候、土壤条件与技术条件,经济林、生 态林相结合,封山育林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景观林建 设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增 大径流区水源涵养林面积。2. 4. 1生态补水工程
增强程海流域生态整体功能,首当其冲的是解
治理功效,同时对关帝河、潘蒲河、洱莨河、团山河、 刘家营河、贺家河、东大河和西大河等入湖河流 合理布设坡面蓄、引、排、灌、谷坊等工程,做到排水 有沟、引水有渠、蓄水有池、沉沙有涵,削减洪峰、拦 截固体径流,抬高河川侵蚀基准面,引导河水入湖, 减少营养物和泥沙入湖。2.4.2生物防治工程
主要包括水土保持造林、植物护埂和水土保持 种草。水土保持造林主要在陡坡、水土流失严重的 坡面、箐沟两侧种植防护林,控制水土流失。植物护 埂主要在土埂坡改梯进行。护埂植物选择要兼顾经 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水土保持种草主要选择在陡坡 耕地、摞荒、轮荒地、沟头、沟边、沟坡、土坝及土堤的 背水坡上。
2. 4. 3封禁治理工程
通过试验示范,加快程海流域车桑子低效林改 造力度。荒山人工造林在遵循适地适树的大前提 下,在水土条件好的地块,征求农愿,优先营造 薄壳山核桃、青刺果、枇杷、杨梅、龙眼、荔枝、芒果、 油橄榄等树种;在立地条件差的地块,营造云南松、 柏树、圣诞树、黑荆树等常绿生态树种。在程海面山 区域的现存的经果林幼林、稀疏残林、稀疏幼林地块 上,采用全封、半封和轮封等多种方式,补种花椒、核 桃、油橄榄、橄榄、膏桐、云南松、华山松、桤木、滇青 冈、旱冬瓜、滇石栎等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 水源涵养能力。
2. 5小流域精细化治理与管理综合示范工程 2.5.1小流域选择
基于《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精细化控 污-治污的理念,在总结“十二五”小流域治理经验 的基础上,结合程海流域污染分布格局情况,根据以 下原则初步选取典型小流域开展精细化治理:①代 表性原则:按照程海流域污染格局,北部主要为农田 面源污染,东部主要为水土流失污染,南部主要为小 城镇复合型污染,选取的小流域应具备以上污染特 征;②可操作性原则:精准化控污-治污是一项系统
—57 —
环境科学导刊
http: //hjkxdk. yies.org. cn
第
36卷
第
2期 2017年4月
根据以上原则,选取北部兴仁的徐家箐小流域、
工程,从模型构建提供技术支撑的科学客观到工程 任务具体实施的落实到位,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相 应工作条件的支撑。技术环节需要建立监测站点, 以提供数据支撑;工程实施环节需要具备一定工作
表2
条件,以提高精准化治污工程实施的效率。
东岸的团山大河、南岸的季官河开展精细化治理工 程。所选取的3个小流域的基本情况见表2。
精细化治理小流域基本情况表
代表性
可操作性
小流域 流域基本情况
位于北部兴仁村,径流面积3. 9km2, 土地利用
徐家箐小流域
主要为农田面源污染,在
北部区域属重点污染区已建立水文水质观测平台,具备精准治污
主要以耕地为主,农作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
域,在本规划重点污染控技术模型建立条件
蔬菜为主
制单元范畴
秦家河-大河
主要为水土流失污染,在
团山用主要以灌木林、荒草地为主,湖岸区坡度大, 东部区域属重点污染区已建立水文水质观测平台,具备精准治污
在本规划重点污染控技术模型建立条件 主要分布坡耕地,农作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域,
制单元范畴村落分布于下游区域
主要为城镇复合型源污 已建立水文水质观测平台,具备精准治污 染,在南部区域属重点污 技术模型建立条件,“十二五”期间实施过
游主要为林地、灌草丛,下游主要为耕地、城镇
染区域,在本规划重点污 小流域治理工程,工程实施效益不明显,需
居民地和工业用地
染控制单元范畴要提升优化位于南部季官村,径流面积34. 17km2,流域上
位于东部星河村,径流面积10. lkm2,土地利
季官河
2. 5. 2
小流域精细化治理管理思路
(1)
作人员作为该企业环境监管责任人,并确定责任领导
技术支撑环节。采用HSPF模型,开展基 负责该企业各项环境监管工作。建立责任到人、监管
到位的环境监管网络,确保网格化管理,实现监管督 办有领导、监管任务有专人、监管责任有落实。按照 网格化的责任管理体系“定责、履责、问责”。
构建全流域监测网格。全面设点,开展全流域区 水、气体、土壤、生物、生态各要素监测,实现环境质 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全覆盖。全省联网、协同联 动、自动预警、依法追责,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
组织具备相应能力的跨学科团队进行基础研究 和创新研究,如程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比较研 究、程海水环境和水生态基准研究、优先控制污染物 及其排放标准的制定、程海初级生产力模型研究、程
于水质目标的不同污染类型典型河道控制单元输 入响应研究与精准治污措施方案研究。主要研究 不同污染类型河流污染负荷来源、组成及其时空 分布,核算入河污染负荷量和水质目标下的水环 境容量,确定河流所能承受的外源性污染负荷;针 对不同来源、组成及分布的污染负荷提出基于时 间、空间的流域污染控制单元分区管理技术方案; 分析控制单元分区污染控制与水质之间的定量响 应关系,建立基于水质目标响应的负荷核算技术 体系;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估不同工程控制措施的 水质改善绩效及布局优化,形成流域精准治污措
海流域生态系统关键功能群种群动态规律研究、程海 施的综合优化方案。
(2) 工程设计实施环节。以流域精准治污措施 生态系统恢复关键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基于空间异 的综合优化方案为技术依据,在研究识别出的分区 污染控制-水质响应单元重要节点、关键区段,采取 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程任务 的设计。
2.6监测监督管理机制创新
创新环境监管机制。给予人员编制保障,保障基 层一线环保力量,按照“责任到人、一企一人”的责任 管理模式要求,将流域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任务分解 至一线环境执法监察人员,每家企业明确一名环保工
质性的程海流域内湖滨带保护策略研究、程海太湖新 银鱼周期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下行影响等。
参考文献:
[1 ] Li A. Modeling human decision in coupled human and natural sys
tems: review of agent - based model[ J]. Ecological Modeling, 2012 (229) :25 -36.
[2] 周钦.螺旋藻开发对程海水质的影响[J].环境科学导刊,1997,
16(2) :35 -37.
[3] 董云仙,,盛世兰,等•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九大高原湖
泊保护和治理实践路径[J]•生态经济,2〇14,3〇(11) :bl -I55.
—58 —
http : //hjkxdk. yies. org. cn
程海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点与难点董云仙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of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Chenghai Lake
DONG Yun -xian, ZHANG Xiao -xu, TAN Zhi -wei, WANG Jun -sonng,
XU Chang - cheng, HE Neng - qin
(Yunnan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Kunming China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Plateau Lake, Kunming Yunnan 650034 , China)
Abstract :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ecological conditions, social and econom
ic states, water resources, pollution sources,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the Chenghai Lake basin. The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of protecting Chenghai Lake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aspects of maintaining ecological red line, promoting water quality, total amount control, improving the present pollution treatment facilities, prevent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risk, strengthening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elevating the capability of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 protection and treatment; key issues; hard issues; Chenghai Lake
《环境科学导刊》征稿简则
CN53 - 1205/X;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 - 9655。
《环境科学导刊》,投稿及联系邮箱:ynhjkx@ yies. org. cn;电话(传真):0871 -1423;国内统一刊号: 《环境科学导刊》是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主管,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类环境科技双月刊。刊
物力求反映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环境科学导 刊》设置有科研专题研究、环境管理、水环境保护、高原湖泊研究、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污染治理技术、 大气污染防治、农业环境保护、环境与人体健康、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栏目。欢迎广大作者惠赐文稿。 为使杂志严谨、规范,特对来稿作如下要求:
1. 文章论点明确,数据准确、可靠,文约字简,以8000字以内为宜;2. 来稿应附有200字以内的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和英文题目;3. 稿件需留足够行距以备修改用,并附详细地址、邮编及联系电话或E - mail地址;
4. 文内标题序号、层次按国家统一标准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5. 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标称,表达量值时一律使用国际符号;
6. 附图及图内文字、字母、数字等均清晰、规范;7. 参考文献标注齐全。
来稿文责自负,本刊编辑可作必要删改,一经选用即酌付稿酬,并赠当期刊物两本。因人力有限,来稿未 录用恕不退还,1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作者可另行处理。《环境科学导刊》的数字版本已全文入编《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超 星移动图书馆”等。所有被本刊录用并发表的稿件文章,将一律由本刊编辑部统一制作成数字版本在以上 各数据库发布,并参与光盘版汇编,同时在我刊网站Http://hjkxdk. yies. org. cn发布。若作者不同意稿件参 与数字版发行,请另投他刊。本刊所付稿酬包含刊物数字版发行的稿酬,不再另付。
《环境科学导刊》编辑部
—5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