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DWRHE・2012年第31卷第3期 风电场接地方式与接地保护探讨 吴小洪摘唐焕集郝晓宇 张冬平 要风电场占地面积广、集电线路长、电容电流较大,其接地方式涉及到风电场安全稳定运行,选择一种安全可靠的 接地保护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系统地总结了几种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并简要地介绍了电阻接地设备的参数选择,为类似 工程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单相接地 故障中图分类号TK83 接地电容 电流B 接地保护 1007—6980(2012}03—0044—0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风电场由于集电线路长并且分支多,发生单 相接地故障的频次相对较多,容易造成 故障、 箱变避雷器烧坏、线路保护动作以致全场停机, 甚至造成升压站系统侧断路器跳闸等事故。其原 因是场内集电线路的导线在大风时摆动或脱落, 发生对横担、拉线的接地,并发生间歇性放电。 目前风电场10 kV和35 kV场内集电线路采用中 性点不接地系统,由于线路回路数较多,容性 电流较大,单相接地引起系统状态瞬间改变, 导致了电网中电感电容回路的电磁振荡(即谐振), 造成弧光接地过电压。为了消除上述影响,根 一(a)电路图 赌 乙 (b1相量图 图1一相接地时的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图 1.2消弧线圈补偿方式 根据消弧线圈中电感电流对接地电容电流的 补偿程度不同,分为全补偿、欠补偿和过补偿3 据接地容性电流大小不同.目前风电场通常采 用电阻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及消弧消谐装置等 接地方式 种补偿方式。风电场一般采用过补偿方式。过补偿 可以避免出现电压串联谐振过电压.补偿后残余电流 一般不超过5~1O A。运行实践也证明,不同电压等级 1 中性点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当单相接地电容电 流超过一定数值时,会在接地点产生电弧,引起 间歇过电压,采取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措施 来减小这一接地电流,熄灭电弧,避免过电压的 产生。 1.1 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 的电网,只要残余电流不超过允许值,接地电弧就会 自动熄灭,从而保证电气设备不会受到损坏。 2中性点采用消弧消谐装置接地方式 2.1消弧消谐装置工作原理 消弧消谐装置一次原理接线如图2所示。消 弧消谐装置通常采用微机控制方式,具有消弧功 能、P,r功能及内部与外部各类过电压保护、小电 流选线等功能。根据电压互感器提供的信号,判定 故障类别(PT断线、金属接地、弧光接地)和相别。 当发生弧光接地时,立即向故障相真空接触器发 出动作命令.将弧光接地转化为金属性接地,使 故障点的电弧立即熄灭,消除了弧光接地过电压。 2.2消弧消谐装置的缺陷 (1)故障相接地消弧方法在消弧时是一种病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运行方式如图1 所示,系统正常运行时.由于三相电压、电流对 称,中性点对地电位为零,线圈上电压为零,线 圈中没有电流流过。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流过接地点的电流是接地电容电流,c与流过线圈 的电感电流 之和。由于 超前Uc90。,而 滞 后 、90。,,。与厶相位相反,在接地点相互补偿。 只要消弧线圈电感量选取合适。就会使接地电流 减小到小于发生电弧的最小生弧电流,电弧就不 会产生.也就不会产生问歇过电压。 态运行状态,主要是消弧功能,其过电压保护设备 采用避雷器。并且只能用于线路消弧。 (2)消弧消谐装置不能用于电容电流大于 吴小洪等・风电场接地方式与接地保护探讨 图2消弧消谐接地系统图 30 A的系统。 (3)对于容量较小的所用变,由于线路较短, 一旦绕组发生单相接地,消弧消谐装置动作短接 一部分电源,但速断过流保护又不会动作,由此 将会造成很大的事故。如云南杨梅山风电场2010 年3月11日出现单相接地,就造成1台所用变、 2台箱变及避雷器损坏。 (4)消弧消谐装置退出消弧时可能引发PT铁 磁谐振。 (5)消弧消谐装置需要100 ms以上时间才能 实现消弧。 3中性点采用电阻接地方式 3_1 电阻接地的工作原理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即是中性点与大地之 间接人一定电阻值的电阻。该电阻与系统对地电 容构成并联回路.由于电阻是耗能元件,也是电 容电荷释放元件和谐振的阻压元件,对防止谐振 过电压和间歇性电弧接地过电压,有一定优越性。 中性点经接地变压器并在变压器二次侧接人 合适电阻的接地方式,就是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 变压器的作用二次侧使低压电阻起到高压大电阻 的作用,如此可以简化电阻器的结构,降低产品 成本,并且便于布置安装。此种接地方式的优点 是当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电阻产生功率损耗. 以降低故障电流。由于高电阻增大了回路的阻尼 率,对过电压的幅值和陡度有明显的阻尼作用. 从而保证电位偏移不会引起串联谐振过电压。 ・45・ 采用电阻接地方式.一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产生一个三相不平衡电流,用零序电流互感器很 容易检测到.因此可通过零序保护装置可靠迅速 地检测并切除故障.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电网的安 全稳定运行。 3_2电阻值的选择 系统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中电阻值的选 取一般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限制系统过电压 水平;(2)保证系统继电保护动作的灵敏性;(3)降 低人身触电危险;(4)降低对通信线路的干扰。 其中后两个因素主要受故障电流影响,但可 通过现场采取一定的措施弥补,如设置均压网、 使用带屏蔽层通讯电缆等,所以在选取电阻值的 过程中不做主要考虑因素。 确定电阻值一般是先确定系统三相对地电容 电流,在满足限制系统过电压水平的前提下,确 定系统中性点注入的最小阻性电流,再结合现场 具体情况确保注入的阻性电流保证继电保护动作 的灵敏性,两种情况注入的阻性电流取较大值. 最后按照系统单相金属性接地故障的情形计算相 应的电阻值。 图3给出了中性点电阻接地网络中过电压的 倍数( )与有功电流厶和电容电流,c的比值关系。由 图可见,有功接地电流为0.8,c时,已经能够满足 限制系统过电压水平的要求,但此时注入阻性电 流不能保证系统动作的灵敏性。由于系统发生故 障时非故障相流过的电流为自身线路对地的容性 电流.故障相流过的电流为系统对地容性电流和 中性点阻性电流之和,但中性点阻性电流是按照 系统金属性单相接地故障类型考虑,而实际系统 图3 过电压的倍数与有功电流厶和电容电流,c比值的关系 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流远远小于设计值,考虑 过渡电阻的影响和继电保护动作的灵敏性,为保 ・46・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DWRHE.2012年第31卷第3期 证系统故障时继电保护有足够的灵敏性以便于故 障线路能够迅速可靠的切除,当过渡电阻较小时. 系统中性点经低阻接地系统中注入的阻性电流一 般选取(2~3)/c,但当过渡电阻较大时,为保证系 统动作灵敏性注入的阻性电流要求远远大于系统 容性电流。 根据近年来产品的制造及运行经验.对不同 35 kV系统中性点电阻值的选取推荐如表1、2 (表中值仅供参考,最终电阻值的选取以工程实际 情况确定为准)。 表1系统为纯电缆线路时 4结论和建议 风电场场内集电线路均采用中性点不接地运 行方式.一旦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以及大的接 地电流.对电气设备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因此 选择一种安全可靠的接地保护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特点是当发生单相接地 故障时,可以带故障短时运行一段时间,这对于 风电场风机的运行十分有利,也是以往风电场普 遍采用的一种接地方式,但对于电力系统而言, 则要求风电场一旦发生接地故障。快速切除故障, 从而最大限度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国家电 网调(201 1)974号文件关于“风场并网运行反事故 措施要点”要求,风电场汇集线系统应采用经电 阻或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不应采用不接地或经消 弧消谐柜接地方式。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汇集线系 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应能可靠选线,快速切 除;经电阻接地的汇集线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时,应能通过相应保护快速切除,同时应兼顾机 组运行电压适应性要求 为满足电网要求,目前风电场若采用中性点 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则消弧线圈推荐采用偏磁 式可无级调节形式,并加装小电流选线装置。 偏磁式消弧线圈带有自动跟踪补偿控制系统. 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自动跟踪补偿电 网中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对电网电容电流自动实 施最快速自动补偿,使故障点电流小于允许值。 偏磁式消弧线圈控制器选用DSP芯片控制,测量 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利用施加直流励磁电流, 改变铁芯上的磁导,可以带高压状态以毫秒级速 度调节电抗值,补偿响应时间不超过20 ms,可实 现无级、连续、静态的调节。 虽然目前根据电网要求来看,对于风电场汇 集线系统采用经电阻或消弧线圈接地方式都是可 行的,但从技术性和经济性综合性考虑,采用经 电阻接地方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未来的电网发 展趋势是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将逐渐被电阻接地方 式所取代。 由于风电场运行方式的多样化及弧光接地点 的随机性,消弧线圈要对电容电流进行有效补偿 确有难度,且消弧线圈仅仅补偿了工频电容电流。 而实际通过接地点的电流不仅有_T频电容电流。而 且包含大量的高频电流及阻性电流,严重时仅高频 电流及阻性电流就可以维持电弧的持续燃烧。另外 当集电线路发生断线、非全相、同杆线路的电容耦 合等非接地故障.使集电线路的不对称电压升高. 可能导致消弧线圈的自动调节控制器误判集电线路 发生接地而动作,这时将会在集电线路中产生很高 的中性点位移电压,造成系统中一相或两相电压升 高很多,以致损坏电网中的其它设备。而采用电阻 接地方式,一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其继电保护装 置能够可靠迅速地检测并瞬时切除故障,从而有效 地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作者简介 吴小洪 男 高级工程师 中国福霖风能公司北京 100034 唐焕集 男 助理工程师 中国福霖风能公司北京 100034 郝晓宇 男 工程师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新能源开发有限责 任公司 北京100044 张冬平 男 工程师 龙源电力集团安生部 北京 100034 (收稿日期201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