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天地 2010年9月第4卷第9期 经验交流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验报告 王治国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图分类号】R 5 9 3 2 41 上消化道出血 中医药疗法 【文章编号】1 0 02—431 X(201 0)09—01 37a一0 知母12.0生地30.0甘草10.0 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每日一剂。 周后,红斑开始消退,饮食二便正常,肢体酸困消失,病情稳 定。加服强的松30rag/日,雷公藤片12#/日。出院回家治疗,嘱避 光,忌食辛辣,一月复查,红斑消退大半,原方不变,间断服用。2007年 一【文献标识码】A 张××,女,42岁。务农。200 5年6月2 5日诊。以“胃脘部 隐痛、纳差十天,吐血一天”为主诉入院。 . 患者于二年前因患“系绕性红斑狼疮”,在家持续服用雷公藤、激 素等药物治疗至今,症状基本控制。十天前因饮食不慎出现胃脘部隐痛 不适,纳差食少,曾服胃药(用药不祥)收效不佳。昨晚又突发恶心呕吐, 吐鲜血两口约50ml,伴头晕,心慌,出汗,而急来我院就诊。查患者神清 精神差,胃脘部胀痛不适,恶心呕吐,口苦口干,头晕乏力,小便短赤, 大便呈黑色稀便,面部对称性蝶形红斑,复有粘着性少量鳞屑,四肢可 见散在暗红色丘疹。血化验正常,尿化验:尿蛋白(++),大便化验:潜血 (++),免疫学检查:狼疮细胞(+),符合系绕l生红斑狼疮合并上消化道出 血。急则冶其标,停原服药物,先给予云南白药1.Ot id po三七片 4#t id po液体加止血,消炎药物治疗。六小时后恶心呕吐症状 消失,查患者口干,不欲饮食,胃脘部胀闷不适,舌红苔黄腻,脉细数。 证属肺胃热毒炽盛,气阴两伤。治宜清热凉血,益气养阴。方以沙参麦 冬加味: 沙参18.0麦冬l5.0石斛15.0生地12.0元参15.0阿胶l5. 0赤芍12.0丹皮10.0三七6.0东查15.0砂仁l2.0白茅根30.0 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每日一剂。 三日后复诊,患者神清精神可,胃脘部不适消失,饮食增加,二便 通畅,面部红斑呈暗红色,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此属热毒炽盛,治宜清 热解毒,凉血消斑,给予升麻鳖甲汤治疗: 升麻15.0鳖甲l5.0当归l2.0丹皮10.0牛膝12.0车前子 l0.0 4月复诊,病情稳定,面部逆留色素沉着班,查尿蛋白,【一],即改服知白 地黄丸,2丸/日,bid?po,半年后停药。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系统的结缔组织病,病因不明, 其属于祖国医学“阴阳毒,痹症”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是:外因 毒邪侵入,内因正气不足,阴阳气血失调,导致毒邪内蕴脏腑经络、血 脉。故肾虚是本,热毒是标,瘀血阻滞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治疗上应抓 住热毒、瘀血。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该患者由于长期 服用激素,近日又因胃病纳呆,激素刺激胃腑,导致气血逆乱而出血, 中西药物抢救治愈。后减少激素用量,间断服用升麻鳖甲汤、知柏地黄 丸治疗,收效不错。升麻鳖甲汤方以升麻、鳖甲解毒透邪,滋阴破结,当 归、丹皮、牛膝活血化瘀消斑,麦冬、石斛、生地、知母养阴请热,土 茯芩解毒除湿,生地、知母滋阴清热凉血,甘草败毒和中,并以丸药 知柏地黄丸滋阴清热以善其后,诸药合用,症状渐消。 本病治疗困 难。西药激素可以缓解症状,但长期应用可出严重并发症,使治疗 难以继续。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以西药治标,中药治本,多 年不治之症意外痊愈,所以中西医药在诊断治疗上扬长避短,提高疗效, 改善生活,延长生命,为狼疮患者开拓了一条光明之路。 作者单位:渑池县人民医院472400 紫草30.0虫退5.0天冬10.0麦冬10.0石斛15.0土茯苓30. 0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高热之体会 宋文丽 马翠英 【中图分类号】R 2 7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2—431 X(201 0)09-01 37b一0 降至38.7℃,效不更方,嘱原方减50g,继服3剂后体温降至正常,后用 小柴胡汤去人参加天花粉30g,生山药50g以巩固疗效。 3.2患者王,女,38岁,寒热往来,热重寒轻,夜间语,其脉况弦有 力。《伤寒论》中有论述,妇人热入血室证,昼日明了,暮则谵语,为 见鬼状。询问此患者,知其初受外感三四日,月经来临,当月经断后就 变成此证。于是用小柴胡原方,将柴有减半,另加生黄芪6g,川芎9g 以升举下陷之邪,又加生石膏40g以情其下陷之热邪。将药煎服2 剂后,病情好转,又服2剂则病愈。 高热症是许多疾病的症候之一,无论外感、内伤均可出现,但以 外感多见。外感高热属中医急症之一,以体温骤升至38.5℃以上,初 起有恶、口渴,脉数为主要表现,具有起病急、病程短、传变速的 特点。临床上常见高热持续不退或反复发作,往往治疗比较棘手,西 医多采用大量抗生素联合应用,但效果不佳则可导致菌群失调,进而损 及肝肾。我在临床上遇及此类症状,多用小柴湖汤加减,每每获效,疗 效颇佳,特报如下: 1治疗方法 柴胡15g黄芩18g半夏9g生姜lOg人参6g甘草lOg大 枣4枚,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股。 4讨论 高热患者,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属祖国医来之伤寒范畴,用小柴胡 汤加减发汗解表,重加石膏有解表清里之意,并无寒伤中气及冰伏邪热 之弊。近代医家张锡纯日: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 热者,放胆用之,胜于金丹。 另外感热病后期,扶阻不易,救阴尤难,阻气易复而阴液难生。解 肌发汗不哀顾律,清热泻火意在护津,滋阴降火为了生津。即所谓 “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外感热病往往影响用脾胃功能,因此在大量的苦寒情鲜药中适者 佐以调理解胃之药,扶其正气,能收到事半功倍这效。若纯用率散药 则热退复开,犹如扬汤止沸。因此治疗时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准确 辩证,方能使邪却热退。 参与文献 [1】 张锡纯 医学裹中参西录》 作者单位:山西省宁武县中医院036700 2临证加减 若有中烦者为邪气内侵击半夏之燥,不呕吐是胃中和而不虚,人参 之补加瓜萎实;腹中痛为邪干中土,去黄芩之苦寒,加芍药以通脾络;胁 下痞硬者为肝气不舒,可加牡蛎,因牡蛎来成能软坚,兼除胁下之痞;心 下悸,小便不利者为肾气上乘而积水在下,可去黄巷加茯苓保心气剩水 邪。若咳者伤肺,肺气上逆则去人参、生姜、大枣加干姜,玉以温 肺降逆。 3病案举例 3.1高X X,男,53岁,工人,因发热恶寒,伴全身疾痛、腰痛、 尿频、尿急、尿痛5天,于2009年2月以急性肾盂肾炎入院。入 院时体遏39.6℃,百细胞l9.8×IO/L,中性0.87,淋巴0.20,尿蛋白 册,百细胞册,给予青霉素,l120万表滴,柴胡安痛定各2 n1l肌注,头 部用酒精掖敷。治疗3天高热不退,体温持续在39—42℃,午后更 甚,我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柴胡20g黄芩20g半夏1Og生姜lOg 人参6g甘草lOg生石膏150g日上剂,水煎取汁60用药3剂存体温 l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