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_
命制:LB初中 一、积累运用(2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3分)
A.确凿(záo) 炽痛(zhì) 秕谷(bǐ) 义愤填膺(yīng) .... B.蝉蜕(tuì) 弥高(mí) 嗥鸣(háo) 迥乎不同(jiǒng) ....C.谰语(lán) 踌躇(chú) 磐石(bán) 锲而不舍(qiè) ....D.骊歌(lí) 讪笑(shàn) 呼号(hào) 气冲斗牛(dǒu)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典藉 喧嚣 一拍既合 沥尽心血 B.祈祷 污秽 一返既往 锋芒毕露 C.狂澜 屏障 一泄千里 死而后已 D.哺育 默契 燕然未勒 妇孺皆知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罗阳同志将自己30多年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践行了航空报国的伟大宗旨,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数年未见的老同学,相貌和学识依然变化不大,正如吕蒙所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
C.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二十多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地种树,掏心扒肺让....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自己却两手空空而去,把价值几个亿的森林送给了大山里的群众。
D.各地都加大了对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的宣讲,我们要让“十九大”会
议精神家喻户晓。 ....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B.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广泛引起全社会关注。(把“广泛”移到“全社会”后面)
C.经过北京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北京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把“有了”改成“得到了”)
D.不管鸟儿的翅膀多么完美,即使不凭借空气,也无法飞上蓝天。(把“即使”改成“如果”)
5、古诗名句积累(6分)
(1)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侧面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2分)
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 本段节选自__________(作者)写的小说《骆驼祥子》,主人公最大的梦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⑴—⑷题。(7分)
生活是无字的书,眼光敏锐的人看得见精采的诗句;书是有字的生活,感情
丰富的人闻得到甜美的芳香。点滴就是生活折射出来的光彩!在赞赏和礼让中,因恭敬父母而懂得孝顺,因恭敬师长而明白遵师重道,因恭敬兄弟姊妹而互相友爱,更因恭敬万事万物而懂得感恩付出。让生活充满爱与欢喜,无形中营造出积极健康的和xié( )氛围。 .
(1)加点字“氛”的读音是: ,“和”字后面应填的字是 。(2分)
⑵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⑶选段中“恭敬”的意思是 。(2分) ⑷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1分)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16分)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8—11题。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4分)、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 寻阳________________ 9(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分)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11(4分)、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4分)
乡间学校的敲钟人
张蛰
①那是苏北乡间最普通的一所学校。我在那里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又在那里度过了最初六年的教书生涯,我人生最青涩也最灿烂的时光都交给了那所非常宁静的乡间学校。在我珍藏于心间的有关那所乡间学校的记忆里,王老师是无
法抹掉的人。
②读中学的最后一年我才注意到了王老师的存在。他中等个,瘦瘦的,看上去很和气,总是慢条斯理地走路,不慌不忙地说话。他是学校打上课铃的人,每天总是拉着细细的线绳催我们起床、出操、上课,告诉我们下课、吃饭、熄灯。他的铃声一如他的说话,不紧不慢,节奏匀称。有时候,他还会在上课的铃声里笑着对急忙忙冲向教室的学生喊:“慢一点儿,别磕着!”
③后来,做老师的我常常与他面对面地说些家长里短的话,就看出了他独有的善良来,才知道他做的工作远不止打铃,还承担着学校很多的工作。那个时候,打铃表面上看着轻松,实则不然。这是一件要时时刻刻想着的事,每天从早晨六点钟的起床铃到晚上九点半的熄灯铃,一天要打26次,到点就得拉铃绳,容不得马虎,而且要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④除了按时打铃,最常见的情形是他坐在教务处的油印机前印学生的讲义,手一推一抬一翻,再一推一抬一翻,周而复始,全校学生的讲义都要靠他一张一张地推出来。
⑤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午饭后我刚刚躺在宿舍的床上准备休息,门被敲响了,王老师在外面喊我的名字。我高声答应着,问他什么事。他说你有电话。打开门,王老师已顶着随风打脸的雪花在雪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了,我踩着他的脚印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那时,学校只有一部手摇电话,每个老师有外来电话都是王老师到各个办公室去叫人,如果遇到非上班时间,他就要跑到老师的宿舍去找人。我的宿舍离教务处还算近,有两百多米远,多数老师的宿舍离教务处都有三四百米。那些年,王老师从未拒喊过一个老师,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冬,他都要找到人。
⑥这些工作王老师一直干到退休才算终了。那些年间,他的铃声接起来有多
长呢?他那一推一抬一翻一张讲义的动作谁知道重复过多少遍?他喊过的电话谁还能记得?在那所乡间学校里,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
⑦离开那所学校数年后的一天,与先前的同事叙旧,不经意间就说到王老师,说他待人的真诚,说他干活的实在。恍惚间耳畔又传来那所乡间学校响起的铃声,不紧不慢,节奏匀称。
12、文中写了王老师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第⑤段画线语句,展开合理想象,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个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再次写到铃声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3分)
向泥土敬礼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艺儿,泥土有脾气,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过年一样。父亲相信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父亲停下手,拿眼睛乜斜了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枝卷烟,咝咝地吸着,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他这是在推已及物想象蚯蚓的痛吗?
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他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
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土地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差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来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
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 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
⑧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16、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父亲”敬重泥土及其生灵的具体表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品味文章第⑥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如何理解第⑦自然段中“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这句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联系全文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向泥土敬个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展示(50分)
20、题目: ,牵动我的情思
看到这个题目,丰富多彩的生活会撩拨你刻骨铭心的记忆,牵动你感情的神经,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在内容和表达上有创意者,可获得1 一5 分的加分。
七 年 级 答 案
命题:L中语文教研组2019.4.16
1、B 2、D 3、B 4、C
5、双袖龙钟泪不干 竹中窥落日 弹琴复长啸 百般红紫斗芳菲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老舍 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7、(1)(2分) f ē n ;谐 。
⑵(2分) 采 改为 彩 ; 遵 改为 尊。 ⑶(2分) 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⑷(1分) 排比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16分)
8、(4分)①迟、晚 ②怎么 ③再次、重新 ④ 等到、到 9、(4分)(1)年少好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10、(4分)年纪大;事务多。
11、(4分)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两点即可)
(二)(14分)
12、(3分) ⑴打上课铃时友好提醒那些急匆匆跑向教室的同学别磕着;⑵为学生周而复始印讲义、刻钢板;⑶不论酷暑寒冬喊我和同事们接外来电话。 13. (3分)示例:心头一阵高兴,这会是谁打给我的电话呢?莫非是远方的好友,还是家中的老爸、老妈?无论是谁,尽管王老师没说,但是他的这种顶风雪的精神足以让我在冰雪天里感受到无比的温暖。
14. (4分)在一个偏僻的农村学校,没有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没有高工资,然而王老师却承担了许多年学校的铃声、讲义、叫电话,默默无闻,虽没有惊天地,但是许多年如一日的一种坚守,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15. (4分)铃声是王老师一生中工作的主要任务,既有升华主题,也有强调反复的作用,正是铃声让王老师的人生意义非凡,催促师生起身、上课、放学、就寝。王老师的人生意义几乎全部融在这铃声中。也是王老师一生的写照。
(三)(13分)
15.(4分)①懂得泥土和种子有去啊牛脾气“不要拗”;②与牛相遇时虔敬地后退避让;③不对草们痛下杀手;④误斩蚯蚓后深感内疚;⑤撒些苞谷给麻雀作犒赏;⑥用粪滋补泥土;⑦剔除泥土里的瓦块、砖头;⑧拾起米粒和碎馍,吹一下就填到嘴里。(每点1分,概括出4点即可得4分)
16.(3分)示例:运用比喻修辞,将“父亲”比作逡巡的士兵,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清除田间杂物时认真、仔细的神情。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泥土地、小动物以人的情态,活泼生动,富有情趣。或:运用排比修辞,父亲的连续三个“怕”,强烈地表达出父亲对土地及其生灵的关切之情(点明所用的修辞手法1分,略加分析1分,表达作用或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17.(3分)①父亲不嫌脸睥泥巴脏,反而将其当作农人的一种荣耀;②父亲脸上泥巴也是土地对父亲的一种特别奖赏;③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泥土的无比尊重以及他和土地之间如同兄弟、邻居一样的亲密关系。(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18. (3分)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1分)土地上的人农人更具有淳朴宽厚、钟情于土地、热爱劳作的优秀品质。(1分,说出其中一点品质即可)向泥土致敬,就是向滋养我们的土壤和勤劳善良的人民致敬。(1分)(意思对即可)
四、作文(50分)
19、【思路点拨】这是道半命题作文,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散文。牵动“我”的情思的,可以是一个难忘的人,可以是一件感人的事,可以是举世瞩目的北京
奥运,可以是一处迷人的风景,可以是一件精美的物什……可以通过某一个“点”写一种单一的情思,也可以通过几个“面”写一种综合的情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