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端
卢纶 阅读答案附赏析
故关衰草遍,分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时。 少孤为客早,多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尘哪处期?
1. 从全来看,尾联的 泪 中包括了哪些感情?( 4 分) 2. 颔联情藏中,请联合诗句作。 (4 分) 【答案】
1.(1)①对友人依依难舍的别情;( 1 分)②对崎岖人生的哀叹: 自幼失父、远役异乡、饱经困厄、绝少知己; (2 分)③现世纷争、
风尘扰攘,后会无期的悲凉之叹。 (1 分)
2. ①上句写故人沿路远去,阴云密布,天幕低垂,小道忧如伸出寒云以外,此景阴冷、压迫,有力地衬托出分别时深重、 悲凉的心境。②下句
写客去人归,时价黄昏,又逢阴雪,郊原茫茫、踽踽独行,无
限空寂悲凉,写悉心中的孤单苦寂之感。
【分析】
1. 试题剖析:此题考察考生对诗歌表达的感情态度的剖析能力。题干要求联合全诗剖析尾联的 泪 字包括了哪些感情, 其实依据诗歌起承转合的章法:先写景后抒怀,剖析结句中重点词所包括的感情,自然要联合全诗, 题干明示出来, 不过给诗歌鉴赏能力差的考生以警
1
1 / 8
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附赏析
示而已。这是一首动人至深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时
当故关衰草,情正分别堪悲。颔联写送别情形,友人伴寒云而去,自
己踏暮雪而归,依依难舍之情了然。颈联写回想过去,对崎岖人生的
哀叹。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切情真,悲凉回荡。末联进一步写难
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现世纷争、风尘扰攘、后会无期
的悲凉溢于言表。全诗以 悲 字贯串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怀多于
写景,基调悲凉。
考点:剖析归纳作者在文中的看法态度。 能力层级为剖析综合 C。
2. 试题剖析:此题考察考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告诉考生颔联 情藏景中 ,一是赏析范围在颔联, 二是表达技巧是寓情于景,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诗歌如何寓情于景的提炼出来。 颔联 寒云 暮雪 二
景分别衬着了诗人送别友人上路和友人分别后单独回归的悲凉 和孤寂之情。送别之景融入了浓厚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
评论 D。
练习一
( 1)这首诗写分别之情,集中表此刻 悲 字上,全诗是如何表现
的?请简要赏析。
( 2)这首写送别,不一样于一般的赠别诗,请联合颈联,简要赏 析。
参照答案:
( 1)(4分)本诗以 悲:为诗眼,情形交融,抒写送其他伤悲
2
2 / 8
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附赏析
之情。(1分)首联以故关 衰草 遍 写送别环境,含悲;颔联持续以寒云 暮雪 写送别情形,寓悲;颈联写 少孤 多灾 的出身之感,揭露送其他深层社会原由,堪悲;尾联以 掩泪 空相向 直接写伤心惜别之情,以期望再见的问句将笔锋转向遥遥不行知的将来, 抒写伤心的送别之情,余波不尽,回味无穷。 (3分)
( 2)(4分)这首诗的颈联回想旧事,叹息出身。 (1分) 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 为客早 则不幸又深一层,加上人生 多灾 ,知己绝少( 识君迟 ),(1分)诗人叹息的就不不过个人出身的飘零,而更从侧面反应出时代的混乱和人们混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揭露出送其他深层社会原由,已超越了写一般的分别之情,感情沉郁。 (2分)
3 、有人说,本诗以一个 悲 字贯串全篇。你赞同这个说法吗? 为何?请联合全诗进行赏析之。
分析:此题考察的是对诗歌基调的评论。由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自古多情伤分别, 本诗以 悲 字统率全文自然言之有理。首联第二句直言分别之 悲 ,有提挈全篇之作用; 颔联描绘了一幅寒冷送别图,淡雅中有几分沉郁,暗含其 悲 ;颈联回想旧事出身,更见其 悲 ;尾联也收束在 悲 字之上。
参照答案:
赞同。(第一小问)本诗以一个 悲 字统率全文:首联写送别环境,直击 悲 字;颔联又写送别,抒恋恋不舍之情, 寒云 暮雪 紧扣 悲 字;颈联回想旧事,感喟出身,更显其 悲 。少孤流浪,知己
3
3 / 8
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附赏析
难求,刚遇知己,却又要分离,能无悲乎!尾联写故人远走,只盼早
日相见,可风尘纷扰,何时才能相见?前程一片茫然, 仍 悲 情不停。
(详细剖析)总之,全诗将惜别、孤寂、感时伤怀复杂感情交融在一
起,给人以勾魂摄魄之悲凉。 (总述)
4 前两联写了哪些自然物象?描绘了如何的环境?( 6 分)
5 后两联流露出如何的社会情况?表现了诗人如何的心里世
界?( 5 分)
参照答案:
4 .(6 分)自然物象有衰草、寒云、暮雪。 (3 分)荒芜、寒冷、
白雪茫茫。(3 分)
5 .(5 分)社会混乱,百姓流浪不定,饱经磨难。 (2 分)为不幸出身而,为 识君迟 而深感遗憾,为分离而难过痛苦。 (3 分)
阅读练习二:
1 .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人什么样的心情?( 6 分)
描述了什么样的情形?表达了诗
2 .这是一首动人至深的诗章,
剖析 悲 是如何表现的。(5 分)
悲 为其重点。请联合诗句简要
试题答案:
1 .(6 分)故人渐行渐远,因为阴云密布,天幕低垂,路仿佛伸 出寒云以外;留在荒野的只剩下自己,恰恰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
原茫茫,暮雪霏霏,我迈着深重的步子,静静地踏上风雪归程。
(3
分)诗人描绘的是一幅寒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 (1 分)并
4
4 / 8
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附赏析
于此表达出与友人辞别时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 (2 分)
2 .(5 分)首联交待送别时的环境, 枯草北风,友人分离, 悲 油 但是生(同时由此确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起到提挈全篇的作用)
;
( 1 分)颔联写送其他情形,紧扣 悲 字, 寒云 暮雪 特别衬着了悲情;(1 分)颈联回想旧事,叹息出身,表现了诗人深藏心里的出身之 悲 (与前方的惜别、 伤怀交融到一同,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的热潮);(1 分)尾联写到分离本不胜伤怀,想到身处战乱,与友人后会无期, 悲 更不自胜,以 悲 作结;(1 分)全诗以 悲 流贯,写得情真意切,哀婉动人,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1 分)
阅读练习三:
( 1)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两句衬着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 2)从 少孤为客早,多灾识君迟 两句中,能够看出作者如何的
人生遭受?
( 3)诗人 掩泪空相向 的原由是什么?请作简要剖析。
( 4)试简析 少孤为客 早,多灾识君迟 一句中 早 迟 二字的 表达成效。(3 分)
( 5)试剖析首联中 悲 字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照答案:
( 1)阴冷,凄清。悲凉,孤寂。
别时 寒云 暮雪 ,光景阴冷,凄清。友人伴寒云而去,诗人踏暮雪而归,心情悲凉,孤寂。意思邻近即可。
5
5 / 8
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附赏析
( 2)少时丧父,多年流浪,历经劫难,晚逢知友。
答出一点得 1 分, 孤 答为孤儿亦可。
( 3)诗人为朋友远去而陡然伤悲,为相见无期而难过。 空 意为陡然,陡然伤悲 1 分,相见无期 1 分。意思对即可。
(4) 早 说明诗人人生少孤非常不幸 ,又把送别之意落实到 迟 字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之感交融在一同 ,形成全诗感情的热潮。此二字音节
和睦 ,前急后缓 ,顿挫有致 ,加强了悲凉回荡之感。
(5) 悲 字是全诗的线索。首联写送其他环境 ,以 衰草 落笔,悲凉的情形充满悲凉的意味 ;第二联写送其他情形 , 寒云 二字下笔深重 ,
有力地衬托了悲凉心境 ;第三联回想旧事 ,叹息出身 , 少孤 多灾 仍紧扣一个悲字 ;第四联收束全诗 , 掩泪 风尘 仍归纳到 悲 字上。
阅读练习四:
【 1】试赏析颔联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之境。(3 分) 【 2】 少孤为客早,多灾识君迟 是全诗情绪凝集的警语。联系全
诗剖析诗人之 悲 。(4 分)
参照答案
【 1】第二联写送其他情形,紧扣 悲 字。写友人沿着这条路逐渐远去,阴云密布,这路仿佛伸出寒云以外一般。诗人立足,回来时已经是暮雪霏霏。(1 分)衬着出无穷阴冷悲凉的环境氛围。 (1 分)衬托
主客分离时依依惜别时的悲凉之情。 (1 分)
【 2】①故园衰落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 衰落的感慨; ②送别友人之悲: 与友人分别,直言 正堪悲 ,别后 掩
6
6 / 8
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附赏析
泪空相向 ,更写出相互的想念;③自伤出身之悲: 少孤为客早 挟
持了作者少年失亲,颠沛流离的孤单与悲伤;④社会混乱之悲:
风
尘哪处期 写出了因社会,与有人相见无期的难过。
阅读练习五:
1. 颔联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联合诗句详细剖析。 (5 分) 2. 本诗的诗眼是 悲 字,环绕 悲 字,诗中写了哪几种悲情 ?请联合诗句详细剖析 (6 分)
参照答案
1. ①借景抒怀(寓情于景),借 寒云 暮雪 ,写环境的阴冷,抒
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凄冷伤心之情; (2 分)
②衬托, 寒云 伴着友人而去, 衬托出诗人对友人离其他悲凉心 境; 暮雪 伴着诗人而归, 衬托出诗人送别友人后回家时的孤单伤心之感。(3 分)
2. ①故园衰落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 败之悲;②送别友人之悲,直言 自堪悲 ,别后 掩泪空相向 ,写出送别友人的伤心;③叹息出身之悲,小时丧父,多年旅居异乡,在外
流浪,历经劫难,晚逢知己;④社会混乱之悲, 多灾 写出了社会, 风尘哪处期 写出因社会,与友人相见无期的伤心。 (每点 2 分,答对 3 点满分)
赏析:
《送李端》是唐朝诗人卢纶的作品。 此诗抒写乱离中的分别之情。前两联写诗人在故土衰草遍地的寒冬送别友人, 友人从高寒云的小道
7
7 / 8
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附赏析
离开,自己在日暮飞雪时回来;后两联记述与友人分别以后,诗人在
孤单孤独中叹息自己少年孤傲飘零,与友人认识太晚,此刻一别,深
感在这时世纷杂中与友人后会无期。
故土衰草,寒云暮雪,阴暗笼盖,这些描绘把作者与友人的分别
之情衬得凄楚悲切。全诗情文并茂,哀婉动人。
8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