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课程论文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题 目: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
学生姓名: 朱宇澄
学 号:
专 业: 13级 市场营销
任课教师: 孙洋洋
二O一五年 12 月 13 日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呈现了奇迹般的快速增长。中国目前已经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在08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之后,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今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董事会将就中国有关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诉求进行初步讨论。秋季,IMF董事会将对SDR货币篮子构成进行评估;今年11月,人民币正式纳入SDR。为此,人民币纳入SDR的消息,引发国际广泛关注。,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得到广泛关注。但是人民币在走向国际化的途中对世界、中国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这样的问题要从人民币的利弊或所谓成本收益去分析。
关键词:SDR 人民币 国际化 利弊
一、绪论
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人民币在世界上的声誉日渐提升。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人民币已被广泛接受为结算和支付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已成必然趋势。在今年11月份,中国正式加入SDR。经济增长势头不可逆转,并将继续稳步扩大在国际贸易、金融市场中的份额。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程度息息相关,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使国内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经济的影响和冲击。中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虽然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想要成为真正的强国还缺少非常重要的一项——金融实力。无论是历史表明还是在理论分析,强国之所以“强”,不仅表现在军事强、经济强、政治强、外交强、文化强,更重要的表现是这个国家的金融强。具体地讲,就是必须要让这个国家的币“强”。目前中国就这一点还是有所欠缺的。“强币”既是一个“强国”强大政治经济实力的表现,同时也反过来巩固了 “强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所以本论文将着重围绕SDR来探讨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的利与弊。
2. 研究的意义
通过研究人民币国际化,我们可以从中知道人民币存在的意义以及其在国际中的地位,通过人民币加入SDR,从中研究人民币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当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使用和持有。 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
目前,我国正处在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寻找突破口的关键时期,必须将“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对外援助、投资、贷款等手段,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我国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发起国,通过以我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投融资合作,扩大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和贷款份额。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期,不断扩大对外投资规模,提高对外投资质量,通过适当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以跨国并购,设立境外产业园区等形式,在转移产能、扩大市场、抢占渠道和获得高新技术等领域,开展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逐步改变当前对外投资以外币为主的局面。 日元的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得益于其“黑字还流”贷款的策划与实施。从“黑字还流”计划的实施来看,日本向境外输出的日元,绝大部分是以向世界银行、IMF等机构提供日元资金的方式实现的。借鉴日本“黑字还流”的模式,通过多边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外的直接投资和人民币境外贷款,向世界各国提供人民币的流动性。我国可以在我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新成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中,优先使用人民币开展业务,奠定人民币在重大项目中得主导地位。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所带来的积极意义是多样化的:一方面可以为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投资渠道。在管理好现有外汇储备的基础上,用好现有外汇储备,由财政举债置换外汇储备,从进口比重较大的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做起,稳步提升金融交易中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证券等资产的比重,争取国际市场的定价权。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中资企业在能源资源引进,优势产能输出,以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境外重大项目的力度,推动核电、高铁、高端制造等中国技术与标准走出去。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和企业愿意在能源计价和贸易结算中选择人民币。目前,人民币已经是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七大储备货币。据汇丰银行调查表示,人民币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将逐步上升,预计2015年底达%,到2020年达到%,而2030年达到%。 在面临推动产业全球
布局、不断向国际产业链高端攀升的内在要求下,我国应抓住全球经济复苏资金需求较强以及2015年IMF将讨论是否让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第五种货币的机遇,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平台,加快人民币“走出去”步伐,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使人民币走得更稳、更轻松。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面
1.使我国获得铸币税收入,所谓铸币税是指货币发行者凭借其发行特权所获得的货币面额超过发行和管理成本的余额,例如,一张面额百元的人民币,其发行和管理成本几乎为零,然而在人民币化的条件下,我国通过对外输出人民币纸币,却可以从国外进口真实得资源(商品和劳务)这样我国可以在不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的情况下,保持甚至扩大国际国际收支逆差额,这逆差额即表现为我国凭借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而获得初始铸币税收入,进一步说,这一逆差额使我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真实国民收入的限制而扩大了真实国民收入。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更大更快地发展,实践证明一国经济更大更快地发展与该国货币的国际化是密切相关的。从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其货币的国际化均推动了这些国家经济更大更快发展。
3.减少对美元的过分依赖,有利于中国早日跨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一国货币国际化是一国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硬通货”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改变目前中国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增强中国队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
4.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强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促进我国海外投资的进一步扩大。加强我国世界投资的地位,使我国获得巨大的海外投资利益。
5.促进我国银行业与其它金融部门的发展,目前中国拥有数额较大的外汇储备,实际是相当于对外国政府的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税,2008年次贷危机影响我国的出口,加大我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不仅可以减少因外汇引起的财富流失,还可以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为中国利用资金开辟一条新的渠道。
6. 人民币加入SDR,短期而言,对于面向日韩等国的跨境电商,其利好作用要大于面向欧美的跨境电商。“人民币加入SRD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认可人民币作为通用货币。此后,人民币将可以直接用在境外旅游、购物,也将促进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IMF创造SDR,希望部分取代美元成为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然而,SDR自身设计的缺陷以及IMF成员国利益诉求的不一致,严重阻碍了SDR的发展。到目前为止,SDR在全球储备中所占份额不足4%。SDR给成员国带来的经济利益有限,尤其是受到分配不合理的影响,许多成员国并没有从SDR中获得什么好处。而人民币加入SDR储备货币的篮子,更主要的意义是配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比重。当人民币真正从RMB变成CNY的时候,我国在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诸多诉求自然能够得到满足。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利因素
1、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货币国际化后如果本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出现偏离,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出现偏离,都将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并可能出现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产生的“群羊效应”,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
2、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比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
3、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赌博、贩毒的出现。伴随这些非法活动出现的不正常的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一方面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困难。
4. “将人民币作为一种国际货币,实际上是增加了国内的经济风险。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在降低实体经济汇率风险的同时,我们的宏观审慎管理也面临挑战。有得有失,需要权衡好。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货币管理能力,做好热钱监测,该设闸门的地方要设闸门,用好大数据技术,实际上我们还有很多技术性的以及基础性工作要做。”
尽管一国货币国际化会给该国带来种种消极影响,但长远看,国际化带来的利益整体上远远大于成本。美元、欧元等货币的国际化现实说明,拥有了国际货币发行权,就意味着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五、结语
从长远利益看,人民币国际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利益总体上远远大于其成本。美元、欧元等货币的国际化现实说明,拥有国际货币发行权,就意味着将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但是从前面所言来看,在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对于积极的方面,我们应该多加利用,而对于消极的部分,既然有些情况可以预见并且必然发生,就应该对这些因素都加以考虑,努力将消极的影响降到最低。既然人民币国际化存在两面性,那么,在人民币已经迈上国际化征程的今天,客观认识人民币国际化的这些利弊,才能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刘仁伍 刘华:人民币国际化风险评估和控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119-120页。 [2]何帆: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选择,国际经济评论,2009 . 7-8,第8-13页. [3]郭恩才,薛强;人民币国际化的几个
问题[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梁勤星;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思考[J];西南金融;2003年07期 [5]曾智琳;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刘慧丽;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刘继广;人民币离岸金融运行机理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5年 [8]孙健,魏修华,唐爱朋;从三大货币发展历程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路径选择;亚太经济;2005年02期 [9]本报记者 侯旭鲲;人民币国际化路还很长[N];中国财经报;2002年 [10]徐剑雯;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11]潘理权;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J];华东经济管理;2000年 [12]戴小平;论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及其监管问题[J];经济问题;2003年 [13]李裕;论人民币在我国周边地区流通的影响和国际化前景[J];经济纵横;2002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