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寄语
寒假作业
李国文(整编 )
学号 姓名
人生旅程中,我们有缘相遇,并让我们成为师生,我要告诉你们,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我的能力不可能无所不能,可是,我会尽我的能力而教,这是我的工作。同样,你们也不是个个天生就是才思敏捷的人,只要能够去学你们所需要、所能学的知识,尽你的能力,学好你的知识,完成你求学求知的责任,这就是对我最好的恩赐。 年轻的时候,放眼长远看人生.物理是一门有趣实用充满挑战的学科,知识领域非常广阔的,不是所有的知识,你都有能力去学习。逃避学习,那是迎来更多痛苦的祸根。如果你有胆量与勇气,去面对无情而来的悲痛,何不将你的胆量和勇气,直面自己艰难的学习之路。只有展现出你勇敢的学习精神,不可预知的悲痛,也会对你冷漠起来,远远地离开你。当你竭尽全力去学习的时候,你并不知道知识,会送给你怎么样的人生。或者你的知识,能够送给别人什么样的恩惠。当你不断地将知识沉淀积累起来,需要使用,在脑中随时可取的时候,你才会感到知识的馈赠。
我敢肯定地说,有些同学,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由于知识没有及时送给他奖赏时,就会认为所学的知识毫无用处,学了也是白学,等于浪费宝贵的生命时光,就衍生出消极的学习心态,甚至是变成不想再学的念头。其实,那是错误的想法。知识是有其作用、意义和价值的,不然,就不会出现知识。你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你丰富多彩的快乐生活,是自己拥有方方面面的知识去攫取的,而不是别人送给你的,更不是无中生有的。因此,你想让自己的人生,更容易得到满足,生活得更加快乐,变得更加有意义,确立执著去追求学习知识的人生目标,才是最佳的捷径。
知识的大门,不是向所有的人都打开,无论是那方面的知识,只是向那些想学的人,希望掌握它的人,才会将门打开。显然,你也许会对某些知识,感到懊恼万分,那一扇知识的大门对你已经关闭,请你不要沮丧,只要你还有想学习的念头与决心,你完全可以打开另一扇知识的大门,再走进去学习你想要的知识。
人生就是学习,知识对谁来说,都具有无比的力量,那种力量可以改变任何人的人生,关键在于你学习知识的力度,你学习的力度越强,获取知识的力量也会变得越强大。只有具有不断地学习恒心的人,才能够学到更丰富,更深奥的知识,知识会帮助你,更深刻地理解自己,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反之,没有学习,没有知识的人生,将会变得碌碌无为,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哀的呢?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同学们,努力吧!你一定会成功! 祝你假期充实而又快乐!
2014-1-1
269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
【作业一】
1.人在讲话或唱歌时,用手指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声带在 。 2.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儿吸引到网里面来,表明水能够 。
3、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伤害,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的原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发生 而产生的。
4.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 )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C.只见电铃振动,但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 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6、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7、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某处的深度是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
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是因为 。 8.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声速用声音在15℃时的传播速度)。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5,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多少时间?
【作业二】
1、当别人咀嚼脆饼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咀嚼同样的脆饼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 传播,后者的声音是
靠 传播的, 的传声的能力较强。 2、声波传入耳朵的顺序是( )
A、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 B、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C、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大音乐家贝多芬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命运》、《田园》、《英雄》等,有些作品是他耳聋以后创作的,你认为合理的是( )
A.他是把所作的曲子演奏给朋友们听,朋友们把感受通过文字告诉他,指导他创作 B.他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演奏的声音 C.自从他耳聋后,就随随便便作曲了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关于双耳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大小 B.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远近 C.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准确判定声音传来的方向 D.声音从人的正前方或正后方传来时,人耳不易分辨清楚 5、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耳聋一般表现为听力下降或丧失。耳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传导性耳聋,是由于外耳道堵塞和中耳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听力下降;另一类是神经性耳聋,是由于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伤而引起的听力下降或丧失。老年性耳聋、药物中毒性(长期使用较大剂量链霉素引起的)耳聋、某些传染病(如脑膜炎)引起的耳聋、工业生产中高强度噪声引起的耳聋等,都属于神经性耳聋。
(1)耳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 耳聋;一类是 耳聋。
(2)文中提到的两类耳聋中,有一种容易治疗,请你说说是哪一种?并简单说明理由。
- - 日期: 年 月 日 家长签字: - 1 - 日期: 年 月 日 家长签字:
269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
【作业三】
1、物理学中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 ,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 ,它决定声音的 , 越大,音调越高。
2、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频率是 Hz到 Hz。通常把高于 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低于 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利用次声波可以预报 、 等自然灾害,还可以探测核爆炸情况等。
3、声音的 叫响度。它与发声体的 有关, 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 有关。
4、我们通常分辨讲话人的声音,区分发出声音的不同乐器等都是根据声音的 来辨别的;它与发声体的 和 有关。
5、 、 、 是反应声音特征的三个物理量,常将™叫做声音的三要素。 6、打击乐器是受到 时发生振动,产生声音;弦乐器是通过 的振动发声,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 ;管乐器是靠吹奏时 的振动发声。 7、医生借助听诊器为患者诊病是因为( )
A.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增加,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变大 C.听诊器能改变听者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8、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9、人们常说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是高低是指 。“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 很大。“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 来区分不同的人。 10、人能看见蝙蝠在空气中飞行,却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原因是( )
A、蝙蝠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 B、蝙蝠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太大 C、蝙蝠不会发声 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小
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
男
【作业四】
1、济宁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
2、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则_______的响度大,______的音调高。 3、如图,将一根长约30cm的钢锯条紧压在桌面的边沿,使它长度的3/4伸出桌外。拨动它的顶端,可以观察到锯条在振动的同时发出声音。然后回缩一些,使它的1/2伸出桌外,再次拨动它,可以观察到锯条振动变快,并能感受到声音随之发生变化。类似实验再做几次,可以得出的与声音有关的结论是: 。 4、在唱歌时,演员发出的每个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音时声带振动的( )
A.频率不同 B.振幅不同 C.频率和振幅都不同 D.响度不同
5.下面是黎明同学探究“鼓声与声音的特性”时的三个情景:
情景1:同一个鼓,敲击力度不同,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
情景2:相同材料,不同大小的鼓,敲击力度相同,频率不同,则声调不同; 情景3:不同材料,大小相同的鼓,敲击力度相同,音色不同。 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1)声音的特性有哪些? (2)这些特性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6、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7、小星同学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使鼓面发出声音, 声音不同之处是( )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 - 日期: 年 月 日 家长签字: - 2 - 日期: 年 月 日 家长签字:
269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
【作业五】
1.摩托车加上消音器是在 处减弱噪声;把门窗关上,是在 处减弱噪声;“掩耳盗铃”是在 处减弱噪声。
2.娄底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 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9.2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当附近有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示数会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3、人耳能听到的声音为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dB。 4、下列声音中不属于噪声的是( )
A、汽车在街上的鸣笛声 B、深夜,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发出的声音
C、机场上正在起飞的喷气式飞机发出的声音 D、音乐厅力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声音 5、如图1所示,是我市城区到龙洞堡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以上三种均是 6、如图1—4—3a所示是某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 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的实验,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 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他 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 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 形幅度分别如图
1—4—3b、c
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
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采用的方法叫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 。利用 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 ;获取水中鱼群的 。
2、声波可以传递 ,人们利用这一特点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外科医生利用 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使用超声波是因为它产生的 比可闻声更加强烈。
3、利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此处海底有多深?(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4、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5、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
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6、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7、“B超”机能发出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是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其原因是( ) A、声音的振幅太大,以致人们根本不能听到 B、声音的振幅太小,以致人们根本不能听到 C、声音的频率太小,以致人们根本不能听到 D、声音的频率太大,以致人们根本不能听到
8、(拓展)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离山200m处鸣笛,汽车向山直线行驶6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如果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是: 。图1—4—3d、e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可知:图 是乐音的波形。
【作业六】
1、声波可以传递 。蝙蝠通过发出和接收反射回来的 ,可以确定- - 日期: 年 月 日 家长签字: - 3 - 日期: 年 月 日 家长签字:
269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
【作业七】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
2、解放军战士在练习瞄准射击的过程中,应用了光在 物质中沿 传播的道理
3、月亮、蜡烛火焰、萤火虫、电灯等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4、下列事件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A、挖掘隧道时,采用的“激光准直”技术
B、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 C、通过硬纸板上的小孔向外看时,眼睛离洞越近,看到的范围越大 D、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传播
5、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主要是因为 A、闪电发生的地点离我们近
B、闪电是用眼睛看到的,人的眼睛能看得很远;而雷电必须进入我们的耳朵,传播的路程更远
C、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光速大于声速 D、因为人的眼睛比了耳朵反应更灵敏 6、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C、光速虽快,但光的传播也须用时间 D、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 7、小结:⑴光是客观存在的,它在均匀介质中具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因此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光线”是抽象出的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但光线不是光.
⑵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事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如栽树时要使其成一直行,并使我们可以解释很多自然现象,如日食、月食等,有助于我们破除迷信.
【作业八】
1、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的。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 现象,都 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 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 ;
3、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____反射 4、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______的缘故。 5、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则入射角是 ;如果入射线与反射线的夹角是120?,则反射角等于 。
6、 要使眼睛看清一个物体,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这物体不一定是光源 B.物体和眼睛在同一直线上 C.物体肯定有光线进入眼睛 D.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看到
7、黑板上同一个字,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得清楚,而有的座位上同学看不清楚,其原因是( )
A.教室光线亮度不够 B.黑板产生镜面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 C.黑板漫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D.以上说法都不对
8、要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夹角是90,入射角为( ) A.0
О
О
B.45 C.90
ОО
D.135
О
9、黑板“反光”时,为什么看不清字?这样才能使黑板不反光?
- - 日期: 年 月 日 家长签字: - 4 - 日期: 年 月 日 家长签字:
269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
【作业九】
1.某人站在镜子前面,在镜中会看到另一个“他”,则镜中的这个“他”就是这个人在平面镜中的______.
2.某人身高1.7m,站在一块镜子前2m 处,那么他的像距离镜子 m,
像与人相距 m,当他远离镜子0.5m,此时像距为 m,像与他相距 m,像高为 m 3.湖水深10m,小鸟在距离湖面6m的地方飞翔,那么小鸟的像距离湖面 m,像与鸟距离 m 4.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常见的球面镜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凸面镜能使平行光束________,凹面镜能使平行光束___________.
6.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体上用到了凹面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凸面镜.
【作业十】
1、、让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观察到光线( )处改变了传播方向。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 )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
②(光线从空气斜射水中)折射角( )入射角,折射光线向( )偏折。(光线从水斜射空气中)折射角( )入射角,折射光线向( )偏折。即光路是( )(可逆 不可逆),光的反射现象也有类似的情况。
③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 )。
3.一把插在水中的汤勺,看上去像被折断了一样,这是由于光发生了______。
7、作图题 (作出像、或物、或平面镜) 4.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物质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光从其他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_____
A
A B 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总是分居在______的两侧。 5.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面时,光的______方向发生了改变,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空气,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还有一部分光进入水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
6.平面镜成像是光的______现象;看岸边景物在湖中的倒影是光的______现象;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像被折断了一样,这是光的______现象。
7、.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一定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 ) 8.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 ) 9、.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光的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 10.经过入射点、垂直于分界面的直线叫做法线。 ( ) 11、.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叫折射角。 ( ) 12、.要使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则光可能是 [ ] A.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 B.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 C.从水中垂直射向空气中 D.从空气中垂直射向水中
B
8、如右图是在竖直平面镜中看到的时钟的像,那么这时的确切时间是
9、当铅笔尖触到平面镜时,发现笔尖和它在镜中的像相距3mm,那么镜子的厚度是( )
A 、3mm B 、6mm C 、1.5mm D 、0.75mm
10.人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始终不变 D 无法确定
11.池中水深2.5m,月球到水面的距离为3.8×10km,池边的人看到池中月亮的像距水面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是某点光源S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试用两种方法确定点光源S的位置.
5
13.如图所示,MN是平面镜,A为发光点,B为反射光线上一点,试画出经过B点的反射光线和这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1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人站在河边能看见水中的鱼 B.人站在河边能看见自己在水中的像 C.用潜望镜观看远处的景物 D.以上都是光的折射现象
- - 日期: 年 月 日 家长签字: - 5 - 日期: 年 月 日 家长签字:
269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
【作业十一】
1、太阳光通过一个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上色光的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颜色的光。
2、颜料的“三原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基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4、透明物体的颜色: 5、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6、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_________种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光谱,光谱上的各种色光是可见光,在可见光的两侧,还有不可见光,其中在红光之外且靠近红光的是________线,在紫光之外且靠近紫光的是_________线,它们都是不可见光。
7、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_______。 8、 紫外线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是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
10、 大气对光的散射有一个特点:波长________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_______的光不容易被散射。天空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大气对阳光中波长_______的蓝光散射得较多。 11、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关于“彩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光的折射现象 b、是光的色散现象
c、是光的反射现象 d、是由于空气中悬浮有大量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12、下面是色光的混合,混合后的颜色正确的是( )
a、红色和绿色混合,得到靛色 b、蓝色和红色混合,得到黄色 c、绿色和黄色混合,得到橙色 d、黑色、绿色和兰色混合,得到白色 13、 下列有关红外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外线是一种可见光 B.红外线是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 C.红外线不能被我们看见,所以它不能像可见光那样传递能量 D.红外线在空气中很难被传递
14、 下列有关不可见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可见光是一种假想的光,实际并不存在 B.不可见光也可以传递能量 C.不可见光也可以在空气中直线传播 D.不可见光遇到物体也可以被反射
【作业十二】
1、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物体温度要用_________,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
2、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 ,判断是否适合用于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然后看清它的 ,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 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 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 再读数;读数时 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 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3、体温计是测量范围是 ℃到 ℃;分度值是 ℃。体温计的
结构特点:在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很细的 。这一特点决定了体温计可以 读数;也决定了体温计每次测量之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 。 2、某温度计的读数是“—2℃”,正确是读数是( )
A、摄氏零下2度 B、零下2度 C、负2摄氏度 D、负摄氏2度
3、以下是用温度计测某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选填字母序号)。A、选取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取出温度计 D、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4、小丽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很少,然后像图1中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小宇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A、不应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的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5、给体温计消毒,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 )
A.放入沸水中煮 B.放人温水中泡 C.用酒精棉花擦洗 D.在酒精灯上烧
6、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读数时看到的是水银柱的正立、_____的________
像。下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0C,请写出一点有关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
图1
- - 日期: 年 月 日 家长签字: - 6 - 日期: 年 月 日 家长签字:
269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
【作业十三】 1、 图1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象可知,此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的;图像中 段表示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选填“AB’、’BC’、”CD”),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 状态,物质吸收热量但温度 。 2、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下表是明明同学的记录: 时间/min 温度/℃ 现象 0 0 较多的冰,少量的水 【作业十四】
1、奈的熔点是80℃,则80℃的奈( )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D、都有可能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温度低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 C、用质量相同的0℃的水和0℃的冰降温效果一样
2 0 少量的冰,较多的水 4 0 冰完全融化,只有水 6 9 全部是水 D、用质量相同的0℃的水和0℃的冰降温效果不一样 3、关于晶体的熔化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4、小张把0℃的冰放入0℃的水中,然后把其混合物放入0℃的恒温室内,9小时后( ) A、部分冰熔化成水,水的质量增加 B、部分水凝固成冰,冰的质量增加 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分析上表可知: (1)冰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2)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答出两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把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放在火炉上加热,当加热到冰水混合物中只剩下很小一块3、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固态酒精 固态煤油 冰时,同学用实验用的温度计测其温度,其发现让他大吃一惊( )
铜 1083 钢 1300 A、温度已降低到-5℃ B、温度已升高到100℃ C、温度已升高到80℃ D、温度仍为0℃
6、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中路况的改变。当积雪中5—15cm,气温中0℃左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路面的冰雪常会呈“夜冻昼化”状态。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盐,以避免这种现象,使在相同气温条件下,熔化了的冻雪不再结冰,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出问题】中相同气温条件下,为什么水不再结冰?
【猜想与假设】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猜想: 理由: 【设计实验方案】针对你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
熔点/℃ -39 -117 -30 (1)酒精中-113℃时是 态,在-121℃时是 态。 (2)铜块掉入钢水中 熔化(选填“会“、”不会“) (3)在用铜块浇筑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w w w .x k b 1.c o m A、凝固 B、熔化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4、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为-117℃、-30℃、-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 5、小红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图2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 - 日期: 年 月 日 家长签字: - 7 - 日期: 年 月 日 家长签字:
269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
【作业十五】
1、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用扫帚把水泥地面上的积水扫开,这可以使水尽快消失,这是因为增大了液体的 ,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夏天扇扇子,感觉凉快,这又是加快了 ,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 热。把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可增加液体的 ,使衣服干得快。在医院里病人高烧不退时,可以用酒精涂擦病人的身体,这是因为酒精在 过程中要 ,从而带走病人身体的部分热量,起到暂时降低温度的效果。 2、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液化过程中要 热。液化石油气是利用 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罐中。xkb1.com
3、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作业十六】
3、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 _ 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 _的缘故。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19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 的高低、液体 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 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
与 有关.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2)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20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 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 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 .
4、金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金属块又变湿了,原因是( ) A、金属块在冰箱中吸收的水继续往外渗透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C、空气中的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D、空气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气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5、用质地密实的薄纸做成一个纸锅,在纸锅中盛有适量的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 )
A.纸的散热性能很好 B.纸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的温度
(4)观察到图16(a)、(b)所示的两种情景。
你认为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5)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C.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D.水的沸点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
- - 日期: 年 月 日 家长签字: - 8 - 日期: 年 月 日 家长签字:
269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
【作业十七】
1、去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图3所示的“雾凇”。“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 )
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 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雾的形成 B.露的形成 C.冰的形成 D.霜的形成
3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4、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 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
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和( )
6、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放热 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于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7、在六种组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是( )、( )、( ) 8、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9、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在高山上烧水时,温度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 C.衣柜里防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汽化现象 D.冬天,冰冻的湿衣服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
- - 日期: 年 月 日 家长签字: - 9 -
【作业十八】
1、(上海)在图1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 B
图 1
C D
2、(盐城)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平面镜中的像 竖直杆的影子 放大的邮票 拱桥的倒影 A B C
D 3、(广东)3、如图2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图2
4、(重庆)如图1
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图1
日期: 年 月 日 家长签字:
269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
【作业十九】
1、如图16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
【作业二十】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
的是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2、(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外观呈红色是因为中国馆吸收了红色 B.紫外线和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C.眼睛老花的奶奶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D.照相机、小孔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3、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 A.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C.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实像
D.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 - 日期: 年 月 日 家长签字:
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25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 、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5cm时,成 像,在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2、小明利用平板玻璃、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 。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如果将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 则像将 移动。 3、关于凸透镜: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
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 调节;
(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教室里的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 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
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22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22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在图23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
物体到凸透光屏上像到凸光屏上像 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镜的距离/㎝ 透镜的距离/㎝ 的大小 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 【结论与应用】
40 13.5 缩小 (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
30 15 缩小 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同时发现像
20 20 等大 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 .
15 30 放大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10 光屏上没有像 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8 光屏上没有像 - 10 - 日期: 年 月 日 家长签字:
269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
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
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
甲 乙
图22 图23
6、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
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所成实像的像距越 (选填:“大”或“小”)。
(2)该同学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15甲所示,
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且物距调节为6cm时,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15乙所示, 则他选用的是三个透镜中焦距为 cm的凸透镜;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15丙中的 (填数字序号)。
① ② ③ ④
甲 乙 丙
图15
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
镜的焦距为 cm。 ⑵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主光轴。
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高速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
⑷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
10 物距u/cm 实验序号 1 2 3 焦距f/cm 2 5 8 像距v/cm 2.5 10 40
【作业二十一】
1、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4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7、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
⑴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烛焰 透镜 光屏 (填“上”或“下”)调整.
⑵烛焰放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⑶使烛焰向右移动2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
2、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图4
测量数据。 入射角i 折射角 10° 6.7° 20° 13.3° 30° 19.6° 40° 25.2° 50° 30.7° 60° 35.1° 70° 38.6° 80° 40.6° 8、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l)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
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b.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
- - 日期: 年 月 日 家长签字: - 11 - 日期: 年 月 日 家长签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