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员在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所接触的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法很有心去了解和学习,但他们普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的情况并不理想,工作员尝试以中心将举办的次亲子沟通活动,去协助家长在关于子女沟通方法有更清楚的认识,改善他们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关系。
活动理念
活动由来
工作员向实习机构负责家庭生活教育的社工表示有兴趣负责有关亲子的活动,该社工乐意地把一个名为「人际沟通智能亲子游戏」(活动名称是社工改的)交给工作员筹备和带领。
具体情况
工作员尝试主动了解这群较多到中心参加亲子活动的家长,详细了解他们与子女在沟通上的具体情况。工作员曾与几位家长在闲谈中去了解,亦向十名年龄30至40岁的家长以意见调查的方式,了解情况,他们的子女年龄大约在五至十二岁之间,以下是所收集意见的结果:
1)父母其一中位每天平均花时间与子女静下来倾谈(以一名子女计) -有5名家长会用10至15分钟 -有2名家长会用20分钟 -有1名家长会用30分钟 -有2名家长会用1小时
结果显示家长有半数未能太多的时间与子女沟通,只可以有大约15分钟的时间沟通,可见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机会是较为缺乏的。
2)现时与子女沟通的满意程度 -有4名家长表示满意 -有3名家长表示普通 -有3名家长表示不满意
结果显示十名家长中,对与子女之间沟通有不满意的巳占三人,表示普通的亦有三人,可见家长如子女的沟通关系似乎未如理想,故此是有需要作出改善的。
3)与子女沟通关系是否需要改善 -有9名家长认为是需要改善 -有1名家长认为极需要改善
家长都认同与子女在沟通上是有问题的存在,家长对现时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关系是愿意作出改善的。
4)家长提出了他们与子女沟通时,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例如:态度、技巧、 语气、情绪控制等,都是他们自觉要改善的地方。
5)家长提出了一些影响与子女有良好沟通的原因,例如:子女功课、缺乏时 间、父母情绪,亦有家长表示有太多而多不胜数。家长与子女的沟通问 题确实是存在的,家长亦自觉有这些原因影响着他们。
了解家长与子女沟通时的习惯和态度取向
工作员尝试以沟通问题练习的形式(附件一),了解家长与子女沟通时的习惯和态度,作为一种参考,工作员以十二种沟通路障 (Twelve Roadblocks to Communication)(Gordon,1975 & 1976)的情况尝试了解。
工作员收回10名家长的问题练习纸,发现家长通常与子女沟通时都会在表达上有不理想的情况。结果如下: 12种沟通路障 经常会 通常会 间中会 不会 (名) (名) (名) (名) 0 2 7 1 命令(ordering) 0 3 7 0 恐吓(threatening) 2 0 7 1 教晦(moralizing) 1 3 6 0 晓以大义(lecturing) 0 3 5 2 分析(analyzing) 1 2 3 4 建议(advising) 0 7 3 0 赞同(praising) 2 6 2 0 安慰(sympathizing) 1 3 3 3 提问(questioning) 0 0 9 1 说笑解忧(distracting) 0 0 8 2 责备(criticizing) 0 1 7 2 嘲笑(ridiculing) 总计 7 30 67 16 从这次沟通的练习的情况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可以大概了解家长与子女之间在沟通上普遍都存在障碍,他们都会倾向运用一些令沟通有障碍的方法,这些障碍正是他们日常与子女沟通的习惯和表演的态度。
理论架构
问题介定
家长在每天与子女沟通的时间并不足够,然而若能在沟通的质素有改善,可以作出一些的补救,只是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方法上,表现和技巧并不理想,形成沟通上的障碍,故此半数家长觉得与子女的沟通关系普通甚至不满意,而他们大多数都认为与子女的沟通是需要作出改善。工作员认为重要的是家长愿意作出改善,时间和表达的改善可以慢慢改进。
总结以上家长与子女的情况,工作员认为较重要的问题如下:
*家长与子女沟通时未能够掌握正确的态度和合适的沟通技巧,加上家长用在与子女沟通的时间不多,以致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情况普遍感到不理想,影响亲子关系。
分析问题成因
据有效的沟通的原则(principles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指出,有三个原则可以达至有效的沟通,分别是:表达尊重(convey respect); 运用同理心(use empathy);促进真诚的沟通(promote genuine communication) (Rogers,1951 & 1961)。假如与子女在沟通时缺乏这些条件,亲子之间的关系便会受到坏的影响,例如:缺乏对子女的尊重会打击子女的自尊; 忽略子女的感受会抑压子女的情绪及伤害与子女的关系; 无真诚的沟通会障碍进一步的沟通(Gordon, 1975 & 1976)。现时家长的确缺乏时间与子女沟通、并且在态度和技巧上,都表现不理想,是导致与子女沟通产生障碍的原因。
问题产生的后果
工作员认为家长与子女在沟通上产生障碍,影响最大的是他们的子女。据艾力逊(Erik Erikson)的人生八阶学说指出, 6至12岁的儿童正藉勤业与自卑(industry vs. inferiority)的阶段,儿童在这阶段会着力于学习和工作,尝试从中获得成功和满足,建立自信。在这过程中他们都很需要外来的指导,例如:老师、其它成人或比他们年龄较大的孩子,而当中最重要的是父母。这时期的儿童会感到危险和威胁,可能感到缺乏能力去完成想要做的事情,若与其它表现更好的儿童比较,便会觉得有不及得上别人的感觉。他们会失去主动学习的动力,不再勤业,产生退缩和孤立(郑肇桢,1996)。
基于以上的理论所见,儿童是需要在这阶段给适当的指导和关怀,假如子女从小与父母的沟通情况不好,有所障碍,必会影响之间的亲子关系,当子女在这成长阶段未能与父母有良好的沟通关系,子女成长所遇到的问题便无法与父母提出,他们便会失去父母的帮助,只有独自面对问题,可能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产生自卑。艾力逊的「依序成长原理」(epigenetic principle)指出,如果在其中的阶段未能克服当中的「危机」,则后来另一阶段的另一「危机」便更难克服了,对孩子将来适应社会便困难重重了(郑肇桢,1996)。
家庭是一处社教化(socialization)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儿童的主要学习对象,儿童对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学习和模仿,行为和习惯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所以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重要的,工作员指出的是:家长对子女的沟通和表达方式会让子女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学到,将来这群儿童长大,他们会以相同的沟通方式和态度与别人或自己的子女相处,形成恶性的循环,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都存在不利的影响(张德胜,1986)。
介入点
为家长设计一次亲子游戏,借着游戏让家长可以向子女表达沟通的三个原则,分别是:表达尊重(convey respect); 运用同理心(use empathy);促进真诚的沟通(promote genuine communication),认识这三个与子女沟通的原则。
介入理论
工作员运用经验学习法(experiential learning)使家长能够亲身经验而获得以上的三个沟通的重要原则(张兆球,1999)。家长需要在游戏的过程中,尝试从这些原则中,亲身经验、观察反省,把获得的感受和经验总结,并鼓励他们积极尝试。
活动安排及工作
服务机构及单位名称: 香港XXX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
活动名称: 人际沟通智能亲子游戏
具体目标: 借着游戏让家长可以学习到与子女沟通的三个原则,分别是:表达尊重
(convey respect); 运用同理心(use empathy);促进真诚的沟通(promote genuine communication),在游戏过程中尝试运用出来。
活动性质: 当日在实习单位举办分别二个独立及不同对象的室内活动。
对象: 1) A组 13位家长连同幼儿园低班至小二的子女,合共约25人。 2) B组 10位家长连同小三至小六的子女,合共约20人。
举行日期: 2001年5月12日 (逢星期六)
时间: 1)下午2时30分 至4时正 2)下午4时正至5:30分
地点: 实习单位 礼堂
招募方法: 在中心的亲子活动及家长活动中宣传;海报宣传及区内屋 村张贴海报;还有个别宣传推介。
收费: 1)会员港币十元 2)非会员港币二十元 3)单亲家庭免费
工作程序安排表 工作安排 4月 5月 负责人 协助者 1w|2w|3w|4w 1w|2w|3w|4w 活动计划 ------ 家长意见收集 -------------- ---- 寻求实习老师意见 ---------------------- ---------- 征询实习单位社工意见 ------------------------ --- 递交计划书予实习老师 --- 递交计划书予实习单位 --- 制作海报 -------- 宣传及招募 ------------------- ---- 借用场地 ----- 申请经费 ---- ----- 活动筹备 ------- 活动意见收集 --- 活动评估 ------------ 财政预算 项目(收入) 收入($) 项目 支出 0 活动收费 130 游戏道具 50 摄影 0 礼物 30 杂项 总计 130 总计 80 由于实习单位有很多可利用物资作为道具和礼物,例如:纸品、汽球、文具(礼物)、玩具(礼物)及糖果,所以在支出上除了摄影及杂项外,并没有特别支出,所以可多利用单位的现有物资而不必额外花费。
执行步骤
1)搜集资料
工作员要了解家长与子女沟通的情况,所以设计了意见表,让家长填写; 另外接触家长了解他们现时与子女沟通时所遇到的困难。
2)收集意见
了解单位的社工对活动的期望及意见,另外了解导师对实习工作的要求 及对活动的意见。
3)场地及设备安排
预先订礼堂作活动地点,这工作巳由X社工代为完成。在物资上要预早 检查及列出清单,以便当日使用。
4)人力资源
与袁社工商讨当日的分工,以协调当日的程序。
5)与单位协调
*与其它社工协调活动,避免时间、地点员的重迭的情况,例如:「活 动撞期」,预早通知单位活动的情况。
6)申请小组活动经费
*单位社工早巳申请活动的经费,预备购买物资等用品,不过相信所花费
的不多,应会多利用中心现有的物资,但仍预定活动预算。
7)招募及宣传
除了海报的宣传外,工作员及社工都分别在班组活动及个别家长作出宣 传工作。
8)安排行事时间表
*方便清楚活动的进度,方便跟进各程序等。
工作员角色
1)组织者
工作员负责策划活动的内容、预备物资及与单位在行政上的事宜协调。
2)促进者
使父母与子女在活动中,能够投入活动中,增加他们之间的互动和正面沟 通,多机会与子女合作,并使活动充满愉快的气氛。
3)联络者
工作员经验过一般家长对参加活动的时间观念较差,故此工作员要预早 一天提醒他们当日准时参加活动,及提醒家长为子女带水壶。
4)讯息传递者
工作员在活动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把沟通的原则带出让家长明白,所以要把游戏的目的,过程的感受和经验的总结在活动中带出来。
预期困难及解决方法
1) 由于当日的活动是家长与子女一起参与,而儿童是活跃和精力充沛的,当中难免会有不守秩序的情况,故此工作员可以安排奖励儿童,例如:全场最合作奖五名等,使儿童较为容易合作,另外在活动设计上要多走动,吸引儿童的兴趣投入活动。
2) 家长可能因为没有太多的游戏经验,可能对太多活动性高的游戏显得不投入和自然,所以在热身阶段时,要帮助家长易于投入活动,并且要鼓励家长参与。
3) 家长的出席人数可能不稳定,会出现缺席或迟到的情况,故此工作员要灵活地处理,例如,以一些简单的热身游戏一边玩,一边等候迟到的家长,另外在活动设计上可以容许人多和人少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的。
4) 由于这活动在同日分别有两场,第一场的对象是幼儿园至小二,之后一场是小三至小六,所以工作员在活动的带领技巧及活动的设计要适应不同的年纪,例如年纪较少的可以要求父母多协助,进度慢可以给予时间。
活动程序安排 时间 程序 目的 内容 物资 A/2:30 欢迎家长介绍今日活动内*欢迎家长及小朋友,工作员自 及小朋友, 容,及注意事项。 我介绍,对他们讲解活动的目 工作员自的及活动的内容。 B/4:00 我介绍。 *介绍全场最合作小朋友五 名。可问小朋友何谓合作。 *鼓励家长与子女投入游戏。 1)无线咪 2)礼物10 份 3)人名贴纸 4)白板 A/2:35 热身游戏 让家长和小朋友*游戏「:1234567香蕉苹果橙」, 可以把专注力集 以家庭为一单位,当叫至生果 B/4:05 中在活动中,并且 名称时,全家要手拖手一同站 有促使他们投入 立。 活动中。 *年幼的可要求父母协助。 A/2:50 尝试提出 今次活动 家长要认B/4:20 识的沟通原则。 让家长清楚沟通*工作员与家长讨论沟通的原1)亲子沟通的原则,以便运用则,尝试带动家长之间的讨论,心法15张 于接着的游戏中。 并留意下一活动时尝试以这原 则与子女沟通,例如在下节子 女在比赛有胜出和输的情况出现时,可以利用原则中的同理心去,尝试表达子女的感受。在设计比赛时可以表达父母的对子女在设计上的赞许和尊重 。 *工作员请社工与小朋友玩「忍笑扮鬼脸」游戏。小朋友围圈而坐由一位先站出来,扮鬼脸,但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走到A/3:00 亲子飞机 比赛 B/4:10 A/3:30 亲子沟通 问答动脑 筋 B/4:40 各小朋友前逗他们笑,谁先笑了便要接替扮鬼睑的小朋友。 *年幼的可以贴上由工作员预备的大咀巴,大眼眉,大鼻子,增加气氛。 *这安排可以在同时间安定小朋友,亦可与家长有介绍和倾谈的时候。 让家长与子女合*家长与子女合作折纸飞机比 1)颜色笔 作制作折纸飞机, 赛。 2)A4色纸 家长在过程中尝1)亲子一飞冲天奖(斗飞远) 3)胶纸胶水 试主动地按着有2)亲子飞机设计奖(斗美观) 4)礼物十份 效沟通的三个原3)亲子积极合作奖(多沟通) 5)相机 则与子女沟通,体 验这原则带来的*工作员颁赠奖品 果效。 *拍照,照片会加工后,便寄回家 长,以记念活动当日的亲子沟 通情况。 让家长尝试指出*工作员以投影机把沟通的121)投影机 沟通的障碍,说出种路障和情况,让家长与子女2)抽签纸 对孩子的影响,而商讨,表达他们的意见,而小朋3)糖果一包 小朋友可以表达友可以在当中表达出家长用负4)汽球12个 出他们的感受,使面的沟通说话时,他们的感受。 家长明白。 *工作员安排小朋友为他的家 长抽出其中一种沟通路障尝 试解答。 *鼓励小朋友积极表达。 *工作员准备12个汽球代表12 种沟通的路障,在最后让小朋友与家长一同把12个写上「路障」的气球踏破,象征愿意冲出沟通的障碍。 A/3:55 总结活动 B/5:25 鼓励家长多运用*工作员作简单总结,并了解家有效沟通的方法, 长对今次活动的意见,可以在鼓励小朋友多与内容或形式方便给予意见。 家长「倾计」。 *工作员了解小朋友在活动中*填写活动意见 是否愉快,与家长合作的感受, 表。 鼓励他们多与家长「倾计」。 *了解家长的意 *请家长填写活动意见表。 见。 1)活动意见表
程序设计
1) 在程序设计方面,由于要使适合两个不同年龄的对象,所以游戏的设计都会简单和容易的,工作员不想把两个活动的内容设计得完全不同,恐怕太繁复令工作员专注在活动的安排上花太多的精力而对活动的目的专注较少。原先安排两个活动时间紧密,所以活动内容变化太多,工作员可能应付不了。
2) 游戏设计是希望家长与子女多合作及沟通,借着告知沟通的原则和简介,让他们愿意在游戏中尝试,有所体验,当中一个活动以比赛形式进行,可以令家庭有团结和合作的气氛,是家长和子女合作的好机会。
3) 会在活动中骚扰和「云游」。使活动的气氛可以更高涨,令家长也投入活动之中,对于新的事物(沟通方法)的接受性更大。
4) 游戏内容简单,容易掌握,亦丰娱乐性,令小朋友容易有成功感及满足他们对玩的需要,而家长亦不因为少玩游戏,感觉困难而减少投入的程度。
5) 问题形式的游戏,要家长与子女商讨才作答,增加他们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对家长亦有更深的认识,可以了解子女对家长响应而有的感受更清楚。
活动评估 活动目的 评估指标 评估方法 评估时间 借着游戏让家长可*家长可以道出三个有 *工作员询问及活 活动进行中 以学习到与子女沟效沟通的原则。 动意见表。 通的三个原则,分 别是:表达尊重;运*家长可以清楚明白这 *工作员询问及活 用同理心;促进真三个原则的意思。 动意见表。 诚的沟通,在游戏过 程中尝试运用出 * 家长可以说出这三个 *工作员询问。 来。 原则的好处。 *家长可以在活动中尝 *工作员询问。观 试以这原则与子女沟 察及活动意见通,感到有良好的效果。 表。 参考书目
1) Gordon, T. (1975).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New York: New American Library.
2) Gordon, T. (1976).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in action. New York: Perigee Books.
3) Rogers, C. (1951). Client-centered therapy.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4) Rogers, C. (1961). On becoming a pers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5) 张德胜(1986):<社会原理>。台湾:巨流图书公司。
6) 郑肇桢(1996):<心理学>。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7) 张兆球、苏国安、陈锦汉(1999):<活动程序计划、执行和评鉴>。香港 城市大学出版社。
( 完 )
附件一. 父母与子女沟通访问 *以下访问的目的是为了解父母与子女在沟通时,父母在沟通上的习惯和态度。 *根据以下情况,请尝试以「 自己一向的」 响应方法作选择。
孩子抱怨地说:「为什么要我做家务 ?! 弟弟又不用做这么多!」
*请在每题的( )内划上一个 “O” 以作选择
经常会1)「不准你用这种态度跟妈妈说话! 我是你的妈妈, ( ) 我说做什么就做什么!」
2)「如果你再这样说,你便……..」 ( )
3)「你不应抱怨….,你应该听妈妈的话。」 ( )
4) 「小孩子在小时候多负责家务,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责任感。」( )
5) 「你又在妒忌弟弟….又以为我只疼弟弟不疼你。」 ( )
6) 「与其埋怨, 不如你先把家务做完才好。」 ( )
7) 「你平日都很合作, 很听话的, 乖, 快点去做。」 ( )
8) 「快点去做罢, 很快便会做完。」 ( )
9) 「你为什么要跟弟弟比较?」 ( )
10)「你不会的, 你跟我说笑罢?」 ( )
11)「你真无用, 叫你做点东西就怨这怨那。」 ( )
12) 「真是宠坏你了,看你多野蛮,现在的样子真难看。」 ( )
< 感谢您的作答 >
通常会 间中会 不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亲子沟通心法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贵乎双方的付出,然而在父母与年幼子女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承认父母在当中占有差不多绝对的主导性,父母所发挥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是远远大于孩子,所以父母不得不承认,若要改善与子女的沟通关系,必先由父母的态度和表达方面着手。
这心法是教给家长的,而家长学会这套心法之日,就是你的子女在不晓得这套心法的情况下,却以这套心法用在你们(父母)的身上,也正是你破关之日,享受与子女无间而亲密的沟通。 以下是亲子沟通心法:
1.表达尊重
2.促进真诚沟通 3.运用同理心
亲子沟通铁三角
1. 表达尊重
*留意你的子女(外表、衣着、活动、行为、情绪、感受) *表达你对子女的活动和想法有兴趣
*留意与子女谈话的节奏和内容是否容易令他/她明白
*正面态度:正面说话形容子女的行为,避免用负面和消极的字眼 :留心子女的能力、改进及优点,表达你对他/她的欣赏 :为子女制造成功的机会,藉此赞许他/她 2. 运用同理心
*表达亲切(面部表情、声音、身体姿态)
*留心子女说话背后的感受,同时试把这种感受向子女表达出来 *接纳子女的无知和错误(暂时放任的气氛要比惩罚的气氛更好)
3.促进真诚的沟通
*常与子女用开放式的提问沟通,多利用「点解」、「也野」、「点样」, 避免常用「系唔系」、「会唔会」、「知唔知」 *常有准备听子女说话的耐心
*与子女谈话亦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子女明白关注他的你 *父母需要展示你对他/她的真诚、诚实和真实(你对他/她的爱)
到此为止,你仍然不能一一记得当中的细节,但只要平日坚持以上的三个原则与子女沟通,常反省你与子女的关系,不断改进,你所有的不单是你的子女,他们将会是你永远的好朋友,亲子专家亦将会是你。
(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