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达标检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达标检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期末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得分:________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谁家玉笛暗飞声,__散入春风满洛城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l分)

(2)《望岳》中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诗句是:__会当凌绝顶__,__一览众山小__。(2分)

(3)商女不知亡国恨,__隔江犹唱后庭花__。(杜牧《泊秦淮》)(1分)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__念天地之悠悠__,__独怆然而涕下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分)

(5)请把陆游的《游山西村》默写完整。(4分)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__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__。 __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__。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dà tíng guǎng zhòng( 大庭广众 )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2)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chǐ rǔ( 耻辱 )。

(3)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yán shēn( 延伸 )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4)他们yàng yàng bù lè( 怏怏不乐 )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A.在全市开展的扫黑除恶整治工作中,劫后余生的“村霸”刘某痛改前非,成了全村....最热心的保洁员。

B.美国政府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先是孟晚舟事件,然后介入安卓系统与华为的合作,真可谓是煞费苦心。 ....

C.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某市政府因地制宜,大力打造旅游业,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D.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道远。 ...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否”改为“不能”)

B.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某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提高”改为“增加”)

C.省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学习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学习”改为“领略”)

D.广州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建立”放于句末)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分)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侵入的手法,在周围一百二十千米、面积千余平方千米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大自然布置完毕,就把胜境给予人类。

(1)这段文字提供了黄山哪几个方面的具体信息,请用四个短语(或词语)概括。(2分) __示例:地理位置,形成方式,范围(区域)面积,构成成分(组成物质)。__ (2)在下面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使上下句构成对联。(2分) 上句:__春光明媚__,__鸟语花香__;夏日炎炎,夜短昼长。 下句:秋卷黄叶,金风送爽;冬飘瑞雪,新年在望。 二、阅读(46分)

(一)(10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C ) A.卿今当涂掌事/今非昔比 ..B.蒙辞以军中多务/屠惧,投以骨 ..C.及鲁肃过寻阳/有过之而无不及 ..D.即更刮目相待/以礼相待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_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__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__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__

8.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3分)

__示例: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__

(二)(9分)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③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秦观劝学》)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诙谐善辩,指行为放荡、玩世不恭的酗酒者。③勒:编。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一见辄能诵(就) .B.然负此自放(负担) .C.足抵君羸卒数万(疲惫的) .D.心善其说(认为……好) .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画两处。(3分) 比 数 年 来/颇 发 愤 自 惩 矣/悔 前 所 为 11.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__告诉我们要趁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有所成就,而不应终日玩耍荒废学业。__

(三)(10分) 我们为什么要喝酸奶?

①酸奶是怎样制成的?

②酸奶是以牛奶或羊奶为原料,市面上最常见的酸奶是牛奶经过巴氏杀菌后再添加有益菌,经发酵后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目前市场上酸奶制品多以凝固性、搅拌型和添加各种果汁果酱等辅料的果味型为主。酸奶不仅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适合于人类的营养品。

③乳酸菌发酵牛奶后可以将乳糖形成乳酸,当牛奶中的pH值降低到酪蛋白等电点4.6时,牛奶中含有的不到3%的酪蛋白胶粒就相互交联形成同一个巨大的海绵状酪蛋白网,水分都被吸收在“海绵”中,呈现凝固状态。

④酸奶发酵使用的有益菌是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这两种菌互利共生在不同的发酵阶段起到各自的作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先充当后勤兵,把牛奶中的酪蛋白水解成可以被乳酸菌直接利用的氨基酸和肽。

⑤有了充足的食物,嗜热链球菌迅速地繁殖,发酵乳糖产生乳酸,使牛奶的pH值开始降低。随着pH值的降低,嗜热链球菌的活性开始减弱,但是这种条件适宜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生存。

⑥另外,嗜热链球菌产生的少量甲酸可以刺激保加利亚乳杆菌快速生长。此时耐酸的保加利亚乳杆菌接替嗜热链球菌,开始发酵乳糖大量产酸,直到发酵结束。

⑦按照生产工艺,酸奶主要分为凝固型酸奶和搅拌型酸奶。牛奶中干物质占12%,水分占80%以上。为了得到质量均一的产品,用于生产酸奶的原料奶首先要通过添加脱脂奶粉来适当增加牛奶中的干物质含量进行标准化,标准化后的原料奶再经过均质和巴氏杀菌,然后接种乳酸菌。

⑧随后凝固型和搅拌型酸奶的生产工艺出现不同:对于凝固型酸奶,在接种之后立即分装,然后在42℃下发酵3小时,形成成品;搅拌型酸奶在接种后先进行发酵,之后把凝固的酸奶搅拌均匀,再分装成小包装。然后将酸奶立即降温到4℃保存,以中断乳酸菌的发酵过程。

⑨为什么酸奶是一种值得推荐的乳品?

⑩酸奶对原料的要求比较高,含有抗生素的牛奶无法做成酸奶,因为乳酸菌无法在抗生素的环境中存活。

⑪酸奶中的部分蛋白质已经被乳酸菌水解成了氨基酸和多肽,因而更容易被消化吸收。

在酸奶的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乙醛、丙酮、丁二酮等物质,从而赋予了酸奶独特的风味。

⑫与牛奶相比,酸奶的其他营养成分并没有减少,钙、钾、锌、磷、镁、维生素A、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等必需营养素比较丰富。其中大部分乳糖被乳酸菌分解,另外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乳糖酶,适合于乳糖不耐症人群饮用。

12.第⑤段画线句中的“食物”具体是指__氨基酸__和__肽__。(3分) 13.以下对酸奶中的乳酸菌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乳酸菌是在巴氏杀菌以后,才可以添加的。 B.乳酸菌最适合保存的环境是在温度4℃以下。 C.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乳糖酶。 D.乳酸菌在制作酸奶过程中主要起到发酵作用。

14.阅读本文以后,请向你身边更多的人推荐喝酸奶,不少于三种理由。(4分) __①酸奶不比牛奶的营养差。②酸奶更容易被消化吸收。③酸奶适合更多人群饮用。④酸奶中不含任何抗生素。__

(四)(17分) 江声浩荡 耿 立

①“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

②第一次读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第一句话时,我极为震撼。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还在笼罩,还在奔涌,如血液,从脚趾直达头顶……

③对一个平原深处的孩子来说,虽然离黄河才30里,但初中以前一直没有机会亲临,就更没听过大江的涛声。但那刻,大江就在我心中奔腾起来。

④那是30多年前发生在故乡的事。1980年的春天,我正读初中二年级。一天,我在镇上供销社的玻璃柜台看到一套四册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⑤我怯怯地让女售货员拿出来。翻开书页,第一眼,“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破空而来,一下击穿了我。对一个乡间的孩子,一个在快板书和民间故事中成长的人来说,我知道外面还有一种有别于我们组合习惯的文字,还有一种有别于我们生活的别样的人生。

⑥那时农村僻陋偏远,是没有多少闲书可读的,父亲不识字,母亲不识字,哥哥有一本绣像本的《三国演义》,快要被我吃下了。那种精神的饥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更加让人窒息。

⑦那天在课堂里老师讲些什么我一点都没听进去,晚上在家也只是草草吃点东西。细心的母亲看出我的不对劲、我的倦怠,问我:冻着了?凉着汗了?接着母亲又问:和人怄气了?被谁欺负了?

⑧我摇摇头,就早早躺下睡了。当时家境贫寒,我和父母还在一个床上睡觉。床的下面,拴着的是一群羊,而屋子的梁上则是宿窝的鸡。

⑨我想到“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但只是想象那大江的模样,那震撼的声音。 ⑩我知道父母的不易,父亲靠半夜起来在集市上扫街,半劳作半乞讨地和来赶集的人一次要上两分钱补贴家用,有时还要遭到斥骂和白眼。五天一个集,每次下集,我就看见父亲在家里一分一分地点钱,然后交给母亲。那时哥哥刚结婚,姐姐也要出嫁,家里有时会断盐。

⑪一次母亲上集,被小偷偷去了五块钱。当时我中午正放学,同学说:你娘哭了,在街上走呢。

⑫我悄悄地跟着母亲,看她从集市上哭着走过,那泪从她的眼里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衣襟上,母亲用手去擦,眼泪又流到了她的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泪也在我的手背上流。我也哭了,我们母子哭着从集市到供销社,到水煎包铺,到鸡蛋市场。人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哭,很多人窃窃私语“这娘俩,哭得像泪人似的”。

⑬后来,我想,“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样的句式可以用来形容我们这对贫寒的母子——“哭声浩荡,在母子脸颊上升”。

⑭黎明,屋梁上的鸡开始鸣叫。母亲早早唤我上学,问我身体好点没有,我没言语。 ⑮在学校晨读的课堂上,我撕破喉咙喊: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

⑯放学吃晚饭时,在端碗的空隙,我对母亲说:老师要我交学费,两块钱!

⑰母亲没多问,从衣裳的口袋里,在手巾包裹着的里三层外三层的中间,找出一块五,然后又去邻居家借了五毛。

⑱我到供销社的玻璃柜台前,买下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我骗母亲的唯一的一次,30年来,我一直压在心底。母亲去世多年了,我还常常想起我们娘俩哭泣走过的路:哭声浩荡,在母子脸颊上升!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第⑤段中说:“‘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破空而来,一下击穿了我。”请仔细阅读全文,概述“我”被“击穿”后的种种表现。(4分)

__①上课没心思听,晚上在家草草吃饭,很早睡(“我”变得很“倦怠”);②母亲问“我”身体状况,“我”没言语;③晨读课上,“我”撕破喉咙喊;④家庭条件极为困难,“我”却骗母亲两元钱去买书。__

16.联系全文看,第⑩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__这部分插叙交代了当年“我”家的贫寒,写出了母亲被偷五元钱大哭的原因;衬托出“我”对书的强烈渴望和母亲对“我”的关爱之情。__

17.分析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在学校晨读的课堂上,我撕破喉咙喊: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

__表现了“我”想得到《约翰·克利斯朵夫》这套书的强烈愿望和因家境贫寒买不起书的痛苦。__

18.作者为什么说“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5分)

__示例:不仅因为它是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开头给“我”以震撼的一句话,更因为这句话包含了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偏僻农村里一个少年追求梦想,渴望了解别样人生、冲破精神饥渴的感人至深的人生故事,包含了一个儿子对贫困母亲的无限感激、歉疚和思念之情,也包含了一种顽强拼搏、奋力向上的精神力量。__

三、作文(50分)

19.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________的光芒》为题作文。

(2)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为追赶。有了追赶,不安分的心有了可牵挂的念想,情感的波涛有了可依靠的港湾。于是你追我赶成了快乐的倾慕、成功的源泉和幸福的靠近。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为追赶,你追赶着,也被追赶着。

请以“追赶”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选择题目(1)的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选择题目(2)的另拟作文题目;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④不少于500字;⑤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3题。

他没有受伤,站起来,走到那个可怜人身边,急急把缠着的绳索割断,才抱起这个可怜人,两脚使劲一蹬,浮出海面来。我们三人跟着他上来。意外得救的人,转瞬间都到了可怜人的小艇上,他首先关心的事是要救治这个可怜人。我不知道他是否可以成功。我希望他可以成功,因为这个可怜人浸在水中的时间并不很久。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海底两万里》,其中的“他”指的是__尼摩船长__,而那个“可怜人”指的是__印度采珠人__。(2分)

2.“他”是怎么救下可怜人的?(4分)

__看到印度采珠人被鲨鱼袭击,“他”奋不顾身地站了起来,拿着匕首直朝大鲨鱼冲去,和鲨鱼进行肉搏。__

3.救治这个可怜人的行为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分) __表现了“他”具有正义感和奉献精神的品质。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