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掌握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张。
2.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 3.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4.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概况及影响。 【自主学习】 一、老子 1.概况
(1)春秋后期_______人,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他的学说被集中在《_______》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2.思想
(1)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_______。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_______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人物简介
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_______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2.思想核心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______”。 3.治国主张
(1)主张以_______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_______,体察民意。
(2)反对_______,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_______,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4.教育主张
(1)创办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_。
(2)在教学中,注重_______和_______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5.文化成就
孔子的文化贡献:___________。 三、百家争鸣
学派 姓名 孔子 儒家 孟子 老子 道家 庄子 墨家 墨子 时期 思想主张 著作 法家 韩非子 兵家 孙武 【合作探究】
1.材料一 “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人”。
材料二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择可劳 而劳之;薄赋敛”。
材料三 有一天,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叫住学生子路去询问, 得知是苛政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既然这样,他们仍不愿返回故乡。孔子感叹:“残暴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 ”。 (1)依据材料一回答:孔子提出什么思想?
(2)依据材料二,孔子对“仁”做了哪些具体的阐述? (3)依据材料三,孔子要求统治者在实践中严禁哪些行为?
2.材料一 《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材料二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依据材料一, 孔子在扩大教育范围方面是怎么做的?
(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 (3)材料三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持什么学习态度? (4)材料四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掌握什么科学的学习方法?
【自学检测】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的是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提出该观点的人属于哪一思想血派(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2.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3.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 ) A.“仁”的思想 B.“兼爱”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 D.“无为”的思想
4.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5.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思想 B.每个人生活的国家不一样 C.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 D.社会制度的变革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1.(1)楚国;道家; (2)道德经; 2.(1)顺其自然 (2)对立 (3)无为而治 二、1.儒家 2.仁
3.(1)德;民力 (2)苛政;德政 4.(1)私学;有教无类 (2)道德教育;文化知识; 5.《论语》 三、
学派 代表 时期 思想主张 著作 《春秋》 《论语》 《孟子》 《道德经》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孙子兵法》 孔子 春秋晚期 “仁”的学说 儒家 孟子 战国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家 庄子 战国 墨家 墨子 战国 法家 韩 非 战国 反对战争,主张仁政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 方可以相互转化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中央 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兵家 孙武 春秋晚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合作探究】 1.(1)“仁”。
(2)主张“爱人”,爱惜民力。
(3)“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2)因材施教;
(3)老老实实,谦虚好学; (4)“温故而知新” 【自学检测】 1.B 2.A 3.A 4.A 5.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