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
摘
要: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病,病死率将近100%。近年来关于狂犬病分子
生物学、致病机理以及疫苗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作者通过介绍狂犬病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新进展,揭示了狂犬病的最新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关键词:狂犬病病毒研究进展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1709年首次报道该病,LouesPasteur于1885年第1次分离出狂犬病毒(患狂rabiesvirus,RV)。狂犬病主要在动物间传播,犬病的动物俗称疯狗、疯猫、疯狼等。人可能因被其咬伤、抓伤而感染狂犬病毒,并因此患病。人患病后,会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并逐渐出现咽喉肌肉流口水、瘫痪、呼吸和循环麻痹等症状。我国是痉挛、
狂犬病的高发国,了解并有效的防治狂犬病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的课题。作者现将狂犬病的分子生物学以及预防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以下几个方面的综述。1、病原学
狂犬病毒(Rabiesvirus)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病毒颗粒长160nm~240nm,直径70nm,呈子弹状,有双层脂质外膜,其表面病毒中央为不分有糖蛋白突起。外膜内部为间质蛋白,
节段的单股负链RNA和五种结构蛋白组成的核衣壳。1.1核蛋白(NP)
N基因全长1421bp,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353bp,编码450个氨基酸。N蛋白是病毒中最稳定的蛋白,且能高效表达。在RV复制过程中,NP与基因组RNA紧密结合成核糖核蛋白(RNP),保护核酸免遭核酸酶的破坏[1]。此外,NP还在病毒RNA从转录向复制切换方面起重要作用,并对病毒的转录与复制进行调解[2]。另外,NP还是狂犬病病毒主要保护性抗原之一,能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3]。
1.2磷酸化蛋白(PP)
P基因全长991bp,ORF全长894bp,位于全基因1514~2407位核苷酸,编码297个氨基酸。PP为亲水性多肽,约占病毒总蛋白的6%。PP含有大量可结合磷酸基团的丝氨酸和苏氨酸磷酸化残基,因此,磷酸化是其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PP与LP相互作用构成完整的转录酶活性,在病毒转录和复制PP与NP和LP一起组成核衣中起主要作用。另外,
壳,具有病毒RNA转录和复制的全部活性[4]。PP能够结合可溶性的NP形成N-P蛋白复合物以抑制其自身发生聚合,使其保持一种适合衣壳化的存在形式,并在NP与PP复合体中指导NP特异性的结合病毒RNA。1.3膜基质蛋白(MP)
ORF全长609bp,位于全基M基因全长805bp,
因2496~3104位核苷酸,编码202个氨基酸。MP是RV最小的结构蛋白[5],约占病毒总蛋白的11%,在连接病毒核衣壳和包膜之间起媒介作用。MP在压缩核衣壳前对病毒的转录进行负调控,并在转录与复制切换过程中发挥作用。另外,MP在病毒的组装、形态发生和成熟病毒芽生方面的作用已经为人们广泛的研究和认可,即使没有其他病毒成分存在,病毒仍能从细胞中以出芽的方式释放出来。1.4糖蛋白(GP)
G基因全长,75bp,ORF全长1575bp,位于全基因3318~4892位核苷酸,编码524个氨基酸。GP是狂犬病病毒中最有效的保护性抗原,它也是
42中国动物保健ChinaAnimalHealth2010年2月
唯一诱导体液免疫的狂犬病毒表面抗原
[6]
,GP不2.2传染途径
仅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实现体液免疫,同时也是传染途径有以下几点:(1)通过伤口或皮肤粘机体实现细胞免疫的良好抗原,其膜外区决定狂犬膜感染:如被疯动物咬伤、抓伤、宰杀疯动物、接触病病毒的抗原特性,该区段微小的变化即可影响病污染物品等。有人被打疯狗用过的木棒上的刺扎伤毒的抗原性。作为狂犬病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接合或被草茎刺伤而感染了狂犬病毒。(2)通过口腔粘膜的配体,GP在病毒的定位及感染过程中起决定作感染:曾有人因缝补被狂犬咬破的衣服,用牙齿咬线而用,不同的狂犬病病毒株在毒力与致病性的差异主感染病毒,并发病死亡。因吃狗肉而感染狂犬病毒引起要是由GP的差异造成。GP无论从结构上或免疫发病死亡的例子亦不少见。(3)通过病人唾液感染:曾有水平上都是狂犬病病毒蛋白中研究最多的一个,它人被病人唾液污染手部伤口而感染了狂犬病;还有因用既是有效的保护性抗原又能诱导产生中和抗体、刺被病人口水及呕吐物污染的手擦眼睛和嘴发病的报道。
激细胞免疫,同时也是狂犬病病毒与细胞受体结合目前已证实患狂犬病不会通过胎盘传给胎儿。的结构,与毒力有关。另外研究表明,糖蛋白与细胞这是因为狂犬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它侵入人体凋亡有关[7],在RV感染细胞或动物中,细胞凋亡与后,主要存在于脑、脊髓、唾液腺和眼角膜等处,一狂犬病毒G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V感染导致般不会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但狂犬病却可以通过乳凋亡细胞的死亡,还可以增强抗病毒免疫反应。汁传播给婴儿。哺乳期妇女如被疯狗咬伤,应停止1.5转录酶大蛋白(LP)
哺乳。有人从狂犬病病人或动物(牛、马等)乳汁中L基因全长6475bp,
ORF全长6429bp,位于全查出了狂犬病毒。因此,
狂犬病畜或被疯动物咬伤基因5418~11846位核苷酸,编码2142个氨基酸。的牛、羊等的鲜乳,未经煮沸不能饮用。LP是RV最大的结构蛋白,约占病毒总蛋白的2.3狂犬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5%。LP是一个多功能蛋白,负责病毒基因组的复我国是仅次于印度的受狂犬病危害较严重的制、转录及转录后加工,包括转录起始、延伸、终止、国家之一,该病在1998年以来迅速回升,2000年甲基化、加帽和添加Poly(A)(多聚腺苷酸)尾。LP被~2005年我国狂犬病死亡人数持续上升,病死率在认为在不分节段负链RNA病毒的转录和复制过程97.2%~100%之间[8]。目前我国狂犬病发病正由南向中具有RNA聚合酶活性,但是由于LP在病毒颗粒北发展,夏、秋两季的发病率较高[9]。和感染细胞中的含量很少,所以它是在生物化学和免疫学水平研究最少的一个蛋白。3.发病机制
病毒特异性结合神经肌肉结合处的乙酰胆碱2.流行病学受体以及神经节苷脂等受体,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2.1传染源
内复制,而后通过感觉或运动神经末梢侵入外周神狂犬病传染源主要是病犬(80%~90%),其次经系统,沿神经轴上行至中神经系统,在脑的边缘是猫和狼,野生动物也可作为狂犬病毒的贮主。野系统大量复制,导致脑组织损伤,行为失控出现症生啮齿动物如野鼠、松鼠、鼬鼠等对本病易感,在一状。
病毒从大脑皮层沿传出神经扩散至唾液腺等器定条件下它们可成为本病的危险疫源长期存在,当官,在其内复制,并以很高的滴度分泌到唾液中。在其被肉食兽吞食后则可能传染本病[8]。隐性感染的出现兴奋狂暴症状时,唾液具有高度传染性。病毒犬、猫等动物亦有传染性。患病动物唾液中含有大蛋白有很强的免疫原性,但在病毒从咬伤部位向中量的病毒,于发病前5d即具有传染性。
枢系统扩散过程中,既无体液免疫应答也无细胞免
2010年2月ChinaAnimalHealth中国动物保健43
学术研究疫应答,可能是病毒抗原隐埋在肌肉细胞或神经轴突之内,使得其病死率高。有些研究表明狂犬病病毒感染神经细胞后能够不同程度的抑制宿主细胞基因的表达,尤其在病毒感染后期抑制程度更显著,这可能是病毒感染后导致神经细胞功能失调,而引发严重的临床症状的主要机制之一[10]。4.人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典型临床表现:4.1前驱期
头痛、乏力、周身不适,对痛、声、光等刺发热、
激较敏感,并有咽喉紧缩感。约50%~80%病人伤口部位及其附近有麻木或蚊走感。4.2兴奋期或痉挛期
处于兴奋状态,如极度恐惧、烦躁,对水声、风等刺激非常敏感,易于引起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见困难等。部分患者出现特殊的恐水症状,在饮水、水、流水声或谈及饮水时,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称为“恐水症”(hydrophobia)。随后,部分病人出现精神失定向力障碍、幻觉、谵妄等,病程进展很快。常、4.3麻痹期
痉挛减少或停止,出现弛缓性瘫痪,神志不清,最终因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前驱期症状不太明显时,一般不易诊断。诊断时要询问有无咬伤史,或伤口处有无异常感觉可帮助诊断。若有典型的怕水或咽部痉挛,则不难诊断。在诊断中需破伤风、脑膜炎、脑炎等进行鉴别。与狂犬恐怖症、5.治疗与预防
人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是1~3月,由于潜伏期较长,在被狂犬病动物咬伤之后,应该马上接种疫苗。但出现保护性抗体的时间最早也需要7d以上,一般在12d[11]。因此对重度咬伤、抓伤患者,应该采用狂犬病血清与疫苗联合使用的免疫方法。5.1被动免疫
咬后8小时内,用高效价的抗狂犬病毒血清在伤口
6.结论
艰巨的任务,无长狂犬病的防治是一项复杂、
期有效的防治机制是造成狂犬病流行趋势上升的我国目前狂犬病的防治主要通过疫苗接重要原因。
种,但有很多免疫失败的案例出现,可能由没有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疫苗质量不佳等因素造成。防治狂犬病应注重综合防治,既要了解狂犬病的致病原因,也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与流行,避免在免疫过程中外在因素影响免疫的效果。目前我国的基因工程疫苗以及口服疫苗正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这也是狂犬疫苗的主要研究方向。另外,加强管理提高人民对防治狂犬病的意识也非常重要。■FL
周围、底部浸润注射,并肌肉注射;血清使用前须作过敏试验,阳性者采用脱敏疗法。5.2主动免疫
一般咬伤患者于0、3、7、14、30天各肌肉注射一安瓶(2ml)疫苗。目前产量大,广泛使用的有Vero细胞、鸡胚细胞、人二倍体细胞等疫苗,我国现在使用的是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这些疫苗均可用于预防和暴露后预防。而且,暴露后预防还可使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目前一些新型的疫苗也正处于研究中,比如重组活载体疫苗中以痘苗病毒为载使用也最多[12]。另外,体的V2RG研究的最为透彻、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已在番茄、烟草中得到表达[13]。小鼠免疫试验表明,口服该种转基因植物,可以产生抗狂犬病的中和抗体[14]。5.3预防
5.3.1伤口处理:咬伤后立即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不可合用)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然后用75%酒精或2.5%~5%碘酒涂擦,深部伤口可用浓硝酸烧灼,伤口不宜缝合或包扎。
5.3.2强化管理制度,加强狂犬病知识的普及和教育。5.3.3加强疫苗管理,加强入境和入(出)市场犬的检疫工作。
44中国动物保健ChinaAnimalHealth2010年2月
黄连须在治疗动物痢疾中的应用
王亮,赵忠启,李学刚(西南大学药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痢疾一般表现为精神、食欲差,下痢拉稀或水样带血粪便,体温稍高。并且粪便中有粘液,恶臭。慢性者进行消瘦,
发育不良,病程长。本研究将黄连副产物黄连须提取物复配治疗动物痢疾,治疗效果明显,治愈率高,有效合理利用了黄连的副产物。关键词:痢疾;黄连须提取物
黄连须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Cop-须根及茎叶的干重相当,并且,黄连各部分均含有tischinensisFranch的根茎[1]。黄连是临床常用的清一定量的生物碱[2,3]。黄连副产物药用或作为生物碱热解毒类药物之一,其性味苦寒,入心、肝、脾、胃、的提取原料也有零星的报道。如刘环等[4]报道用白大肠诸经,具有较强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头翁汤(白头翁、
黄连须、黄柏、秦皮等)治疗犬猫病效。黄连加工过程中其须根往往弃去不用或作为黄证。刘建目[5]也报道了利用黄连须复配进行犬病的连的替代品应用。
治疗。本文对黄连须复配进行动物痢疾的治疗进行黄连须,黄连加工过程中,剪下的须根;剪口了研究。
连,黄连近芦头处的一段叶柄;千子连,黄连叶柄;黄连叶,为黄连不带叶柄的叶片,以上副产物在四1材料和方法川等地均有药用习惯。黄连采收时,根茎的干重与
1.1药物配方
!!!!!!!!!!!!!!!!!!!!!!!!!!!!!!!!!!!!!!!!!!!!!!!!!!!!!!!!![7]
FaberM.,PulmanausahakulR.,HodawadekarS.S.,etal.Overex参考文献:
pressionoftherabiesvirusglycoproteinresultsinenhancementofapoptosisandantiviralimmuneresponse[J].JVirol,2002,76(7):[1]LiuP,YangJ,WuX,FuZF.Interactionsamongstrabiesvirusnu-3374-3381.
cleoprotein,phosphoproteinandgenomicRNAinvirus-infected[8]毛以智,王兴群,何仁勇,等.狂犬病流行现状及防治措施[J].动
andtransfectedcells[J].JGenVirol,2004,85(12)3725-3734.物疾病防治,2008,6:68-69.
[2]王晓光,侯勇跃,唐青.狂犬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畜牧
[9]胡志鹏.狂犬病病毒研究进展[J].微生物与感染,2007,02(2):
与饲养科学,2008,2:72-75.120-124.
[3]
WuXF,GongXM,HeatherDF,etal.Bothviraltranscriptionand[10]李忠,扈荣良.狂犬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吉林畜牧兽医,
replicationarereducedwhentheRabiesvirusnucleoproteinisnot2006,12:12-15.
phosphorylated[J].JVirol,2002,76:4153-4161.[11]彭毛.狂犬病的现状及预防研究进展[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4]
SchoehnG,FredercL,ManosM,etal.Structureofrecombi2006,36(4):41-42.
nantRabiesvirusnucleoproteinRNAcomplexandidentifica-[12]马君,王栋.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06,40
tionofthephosphoproteinbindingsite[J].JVirol,2001,(8):31~34.
75(1):490-498.
[13]程玮,肖啸,于恒智,等.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
[5]袁慧君,王三虎,秦鄂德.狂犬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生
展,2007,28(12):68-72.物技术通讯,2004,15(6):596-599.
[14]
HankinsDG,RosekransJA.Overviewpreventionandtreatmentof[6]师志海,李守军.狂犬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动物医
rabies[J].MayoClinProc,2004,79(5):671-676.
学进展,2005,26(11):45-48.
2010年2月ChinaAnimalHealth中国动物保健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