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意向调查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观
影响因素分析
王立彦,陈赛珊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江苏 南京 200023)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学生的择业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全面性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高职学生的择业观状态,文章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为背景,分析了影响高职学生择业观的主客观因素,从政府、学校、学生三方面入手,提出了学生择业观及改善引导策略,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期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关键词:就业意向;高职学生;择业观;改善策略近年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以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实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之高职扩招100万,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随之带来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重视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已迫在眉睫。从目前毕业生发展分析来看,学生就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经济环境、个体能力等,观察和分析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目前研究资料来看,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因此基于就业意向调查来研究毕业生的择业观现状,并对影响择业观的因素进行分析,对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向调查
要准确的掌握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择业观,我们选择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为例,研究分析高职学生择业观,以下是调查情况及结果:1.1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以学校2020届毕业生为对象,采用线上答题的调查方式,调查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姓名、性别、所在学院等;第二部分是具体问题,内容主要涉及就业意向、就业信心、就业准备、就业期望以及就业诚信等。将采集的数据库,运用SPSS 23.0进行频数分析、交叉列联表卡方检验。1.2 调查结果与分析1.2.1 调查对象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学校2020届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4378份,回收有效问卷为2936份,回收有效率60.06%。本次问卷调查学生来自9个不同的学院,具体调查对象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对象表
A学院B学院C学院D学院E学院F学院G学院H学院I学院
男生人数35720214620226723815510767
女生人数
3743262619833629420728
调查总人数
39424517222846557444931495
1.2.2 就业意向
据调查显示,有52.34%的学生选择升学,有40.53%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有3.76%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还有3.37%的学生选择暂不就业,说明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升学(即“专转本”),以期达到提升学历,增强就业竞争力的目的,同时也有近一半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对就业去向的选择,不论选择升学还是选择就业,学生都应摆正心态,理性面对,同时也要求高职院校应继续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为学生拓展更多的就业渠道,以帮助学生更快更高质量就业。1.2.3 就业信心
调查显示,2020届毕业生对自己就业成功非常有信心、有信心分别占比17.2%、43.9%,另外还有35.7%的学生对自己成功就业信心一般,可见看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分学生对就业前景仍然持乐观态度,这跟学校重视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有关。1.2.4 就业准备
调查结果显示,58.7%的学生对自己适合从事的工作不清楚,33.3%的学生很了解自己适合从事的工作,另外还有7.9%的学生不了解或很不了解自己适合从事的工作。这说明有不少的学生不知道哪种工作适合自己,同时又需要具备何种职业素质,缺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生涯的设计。经过后期访谈调查,我们发现这58%的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不清楚的同学大部分对就业形势与政策已有相当了解,但仍希望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这也说明本校学生已经认识到掌握和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的重要性。1.2.5 就业期望
在你最希望到什么性质的单位工作选项中,选择国有企业的占比28.02%,选择事业单位的占比22.71%,中外合资或外资企业的占比12.64%,选择希望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占比8.99%,选择到科研设计单位的占比4.28%。从数据来看,学生在求职之初,对自己的职业期望值较高,有一大部分会选择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或是中外合资企业,选择民营企业的比例较少,说明学生需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了解,特别是本专业领域的知名企业。
在根据你所学专业及自身能力,认为企业在实习期提供的薪酬选项中,选择3000-4000元的占比38.4%,选择2000-3000元的占比35.63%,选择1500-2000元的占比10.67%,数据显示,学生对实习期的薪酬在2000-3000
197
标准课堂 / Standard Classroom
合理值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说明,学生在实习期间对工资要求较高,没有理性对待。
1.2.6 学生选择就业地区和择业所注重因素的关系
在你的就业地区首先选择的选项中,选择南京的占比52.33%,选择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的占比22.25%,选择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占比9.42%,选择苏北五市(徐州、盐城、宿迁、淮安、连云港)的占比5.96%,选择扬州、镇江、泰州的占比3.15%。数据显示,南京市样本数量超过一半,占较大比例,学生在择业时主要考虑有较大的发展机会、良好的人才政策以及生活条件好。通过调查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有较大发展机会(见表2)。
从表3看出,在进行卡方检验中,我们想了解不同地区对于学生择业所注重因素是否存在差异,通过检验,得出卡方检验渐进显著性(P)小于0.0005,所以拒绝原假设,认为不同地区对于学生择业注重因素有明显的差异,选择在南京就业的学生主要考虑地区发展条件好,有较大发展机会、创业环境好,而选择苏北五市就业的学生主要考虑
表2 学生选择就业地区和选择所注重因素交叉表
您选择本地区的原因是(多选)
总计
看中创业环境
回报家乡
其他
生活条件好
有较大的发展
机会良好的人才政
策
Count
苏州,无锡,常州,南通
30349426217818695650
% of Total26.4%21.5%22.6%23.4%28.0%18.8%22.14%
Count
南京
% of Total
60313146473961642691533
52.5%57.2%55.8%52.0%24.7%53.3%52.21%
Count
扬州,镇江,
泰州
36412319461292
% of Total3.1%1.8%2.0%2.5%6.9%2.4%3.13%
Count
苏北五市
% of Total
您对就业地区的首先选择是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3791354112728177
3.2%4.0%3.0%5.4%19.1%5.5%6.03%
Count129256134795032281
% of Total11.2%11.1%11.6%10.4%7.5%6.3%9.57%
Count
中部大中城市
% of Total
1337202015448
1.1%1.6%1.7%2.6%2.3%0.8%1.63%
Count
西部大中城市
% of Total
3161411331540
0.3%0.7%1.2%1.4%5.0%3.0%1.36%
Count
其他
% of Total
254924174450115
2.2%2.1%2.1%2.2%6.6%9.9%3.92%
总计计数1149229811597616655052936
198
回报家乡。
表3 卡方检验
值
自由度渐进显著性(双侧)
皮尔逊卡方81.181a7.000似然比67.7197.000线性关联21.2601
.000
有效个案数
2936
a. 0 个单元格 (0.0%) 的期望计数小于 5。最小期望计数为 6.88。
2 影响高职院毕业生择业的主客观因素
2.1 自身因素
通过调查分析到,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准确,期望值过高,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没有考虑自身条件和对企业的贡献度,没有考虑国家和社会利益,以工资待遇好、工作轻松作为择业的唯一标准。片面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滋长了虚荣攀比心理和好高骛远的心态。部分毕业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未对自己的职业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思考,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存在“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在择业过程中盲目选择就业单位。同时,高职院校“慢就业”、“暂不就业”群体逐渐增加,也给就业问题带来很多变数。2.2 家庭因素
高职院学生的择业观的形成也与家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择业过程中,学生就业价值观包括择业观会不同程度上受到家庭的影响。部分学生从高考志愿填报时就根据家长的意愿选择专业和学校,导致这些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出现行动犹豫、意志淡薄等问题,部分父母怕子女进入单位后受苦,只愿让子女从事稳定轻松的工作,甚至任由学生在家待业等。调查发现,出身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很少会从事父母的职业,意愿留在城市发展。出身优越或知识分子家庭的学生很可能会受到父母职业素养和职业观的影响,在择业时更多考虑一些具有较好社会声望的职业。导致去中西部地区及基层就业的比例偏低。另外家庭的期望、父母的经济支持也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学生的择业观。2.3 社会因素
高职院校学生的择业观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会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一是经济增速减缓,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实体经济生产经营困难,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高职院校毕业生压力逐步攀升。二是全媒体时代带来的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变化,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往往来自网络媒体,然而网络媒体对职业的展示,大多是出入写字楼、月薪动辄十几万等,使得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过于理想化。同时学生民主平等意识强烈,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交往动机往往比较功利,缺乏团队协作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导致学生走出大学校门后,环境适应能力差,频繁跳槽,压力承受不足等社会适应力低下的现象。
Standard Classroom /标准课堂
3 学生择业观问题引导策略3.1 政府应对就业市场进行规范
结合我国高职学生择业观问题,政府可以加强宣传引导力度,同时地方政府可以加强和高职院校的合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市场与择业氛围,同时对区域企业人才聘用制度进行规范,监督校企合作,进而创建更加和谐的就业环境。与此同时,政府可以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尽可能对不合理的聘用制度与聘用矛盾进行清除,例如更加人性化的规范本地区户籍学历限制问题,有效改善高职学生的就业观念。
3.2 学校注重职业指导和就业规划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各类就业指导课程,且课程内容多样化,把职业规划和择业观念树立进行有效融合。并且,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还有较多的实践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合理择业观念。但是,根据学生到课率情况,以及实地检查上课内容情况来看,大部分职业规划指导课程都存在两张皮的问题,教学模式较为古板,挑选的教学例子和社会现象相差较远、教学实践缺乏可行性,进而导致学生的择业观念很难得到正确培养。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指导。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和学生、校企合作企业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生动的教学模式,以及和实际相贴合的教学案例,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念,改善高职学生就业情况。3.3 家长应多和学校进行沟通联系
在大部分高职学生进行就业选择时,都会面临较多的就业矛盾阻碍,其中最大的阻碍就是家长的意见。因此,高职院校应对沟通交流途径进行拓展,不仅仅可以通过学生来和家长进行沟通,还可以通过更加直接的方式,促进高职院校和家长的联系和了解,使家长可以放手学生自己进行择业和就业。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需要注重细致和全面,家长需要对学生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学校的就业指导水平、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择业环境和氛围。3.4 学生应对自身的择业动机进行调整
想要有效改善学生的择业观念,政府、高职院校、家长需要共同努力,使学生意识到自身择业观念的重要性。高职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需要对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进行正确认识,以此为基础对择业观进行不断调整,利用理性的择业观念,缩短现实和梦想的距离。在择业期待层面中,高职学生不要过于自满自傲,也不要过于自卑,而是需要对自身的素质和职业的关系进行综合考虑,理性的附加职业规划的择业期望,在保证提升自我能力的基础上,来实现职业理想。
4 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也在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高等教育群体,正确的择业观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文章通过调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就业意向来了解高职学生
(下转第202页)
199
标准课堂 / Standard Classroom
支队伍结合的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一方面,辅导员可以通过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来提升自身的理论功底和宣讲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吸纳部分思政专职教师转岗辅导员工作,或者兼职从事辅导员工作,从而在实践中了解学生的政治观念和思想动态,更好的向学生宣讲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
2.3 进一步建设和完善高校辅导员政治素养水平提升的制度建设
(1)针对辅导员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建设,出台专门的提升方案和培训体系。将政治素养的提升做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体系的重中之重,明确辅导员工作具体职责,做到有的放矢。
(2)梳理和规范目前高校辅导员政治素养水平提升的内容、方式和结构。面对目前不完善、不规范、不成体系的提升现状进行深度调整,保证提升工作切实有效全面开展。针对不同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特点个性,帮助每一名辅导员找准职业定位并发挥出自身专业能力。
(3)加大力度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建设,不断帮助辅导员树立坚定的职业道德。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为终身从事的事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完善自我。 第43号(上接第199页)
择业观现状,进而分析学生择业观影响因素,纠正了学生错误的择业观和择业心态,提出了对学生择业观的引导策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使其可以精准的进行自我定位,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以此改善高职学生的择业情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建设和培养,使学生实现人生价值,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
作者简介:王立彦(1983-),男,籍贯:江苏盐城,学历:硕士,职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上接第200页)
每一幅绘画开始。我还特别请专业老师对她的作业进行指导,通过一段时间,王同学的绘画能力得到了提升,对于专业学习有了十分浓厚的兴趣,也能体会老师对她的关心。成绩的有了进步,我都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对她的进步进行了一番表扬,让她在同学中也能够获得最为基本的尊重。我还积极鼓励她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要求她从现在开始就制定专转本的学习计划;同时从生活上关心帮助她,为她申报各类奖助学金。使她感受温暖,增强信心,体会成功。
其次:引导她逐渐提升目标,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信心调动起来之后如何保持?关键在于增强耐挫力。因此,在王同学初具信心、学习略有进步的基础上,我对她适时调整了要求,将其目标适度提升,使其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遭遇挫折,并鼓励她发挥自我作用,摆脱知难而退、对现实一味逃避的心理。同时,我改变初阶段时的事事关心,变为遥控指挥、宏观调控。这种“若即若离”的方式,使她不得不面对现实迎接挑战。而这些无疑中增强了她的耐挫力。反复几次下来,不仅保持了起自信心,也是她对202
令的颁布更将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建设推到高潮,高校应当抓住这一契机,将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发展提高到新的水平。
2.4 建立和强化辅导员政治素质的监督与考核
高校辅导员是队伍建设要形成一套完善持续的监督考核机制,将是否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的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是否能正确认识世界和国家发展的大势;是否能争取看待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否能正确引导学生承担时代和历史的重任,作为评判一个高校辅导员是否合格的最基本标准。对于一些政治信仰不坚定,不能正确引导学生思想的辅导员,应采取退出机制,将其从辅导员岗位调离,或重新进行有组织的政治学习和辅导员基本素养培训。
作者简介:施南奇(1986—),男,汉族,籍贯:安徽安庆,研究方向: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
基金项目: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辅导员专项资助重点课题“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政治素养提升路径研究”,基金编号:10054200018YX18。
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翟彩宁,左旭晨,王一前,黄镜源.高职学生择业观现状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J].智库时代,2019(25):63-64.
[2] 王亚芳.新时代高职院校如何做好学生就业观教育与引导研究[J].高教学刊,2019(11):188-190.
[3]史旭. 刍议高职院校学生择业价值观教育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J]. 新西部, 2019.
[4]程瑛.众创环境下高职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教育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47-48.
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通过王同学的转变,使我感到,在当前“后进生”转化工作中,除了需要我们对于她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更多的真诚和宽容,根据学生的特性有计划、按步骤、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有声有色。
作者简介:徐鑫(1986-),男,汉族,籍贯:江苏扬州,学历:工程硕士,职称:讲师。
参考文献:
[1]黄雪萍. 科学发展观下德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J].广西教育, 2008(z6):27-28.
[2]冯猛. 完善德育工作立体网络创建德育工作新模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8).
[3]朱天生,谷建杰.高校班主任管理工作初探[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2):77-79.
[4]吴洁监.让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扎根[J].新课程, 2012 (6) :1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