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来源:意榕旅游网


概念

[1]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三个转变政策的具体落实体现。

[编辑本段]产业

新能源产业、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新能源汽车; 传感网、物联网、信息网络产业; 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 由生命科学推动的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如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 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探索技术等。

[编辑本段]组织

2010年2月初发改委牵头成立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部际小组,成员包括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20个部委或单位负责人组成。其中,发改委主任张平任组长,副组长包括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工信部副部长苗圩、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等,而上述人员的构成已获得国务院领导人的批示。

[编辑本段]由来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二零零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和二十二日召开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听取经济、科技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在会上,温家宝强调,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 四十七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大学和科

研院所教授、专家,企业和行业协会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者就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建言献策。温家宝就有关产业的战略方向、技术路线、发展布局、科研攻关和政策支撑等问题,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三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温家宝强调,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非常重要,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我国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一要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要努力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列,尽快确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发展。 二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三要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 四要运用生命科学推动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展。积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突破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条。 五要大胆探索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实施好载人航天计划和嫦娥计划,有效进入并和平利用空间,切实加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努力提高地球深部资源探测水平,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种资源。 温家宝说,要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原始创新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源泉。中国要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就不能总是跟踪模仿别人,也不能坐等技术转移,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原创成果。

[编辑本段]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一个深度结合,从而推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从而最终形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涉及三个关键词:新兴科技,新兴产业、战略性。从产业内容看,“七大产业”一直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重点目标和主要方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承担重要作用,与上海市明确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具有传承和深化的关系。从战略地位看,强调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各国都在寻找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开始大力关注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例如美国奥巴马政府十分强调新能源、干细胞、航天航空、宽带网络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日本把重点放在商业航天市场、信息技术应用、新型汽车、低碳产业、医疗与护理、新能源(太阳能)等新兴行业。英国为了应对目前的经济衰退,启动了一项批量生产电动车、混合燃料车的“绿色振兴计划”。德国政府批准了总额为5亿欧元的电动汽车研发计划预算。韩国制定《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将绿色技术、尖端产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等三大领域共17项新兴产业确定为新增长动力。从选择依据看,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拟6月份前递交国务院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9日 22:44 华夏时报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倒计时 6月份前递交国务院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战略性新兴产业被称之为“下一个4万亿”,其分量之重不言而喻。

《华夏时报》记者独家获悉,由国家发改委及工信部、财政部等多部门起草的《国务

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力争6月前递交国务院,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最快将在9月提出。这两个文件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描绘出一张清晰的五年路线图。

据悉,上述两个文件均由2月初成立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部际小组(下称部际小组)负责起草,而部际小组的成员包括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20个部委或单位负责人组成。其中,发改委主任张平任组长,副组长包括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工信部副部长苗圩、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等,而上述人员的构成已获得国务院领导人的批示。

与此相对应,发改委在新年伊始就加快了调整结构以及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步伐。兼任文件起草组组长的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透露,从2月到4月,部际小组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包括区域调研、重点行业调研和政策问题专题调研的系列调研活动。

本报记者从发改委获悉,在部际小组成立的2月,由张晓强率队的20多人到湖南湖北展开了首轮调研,3月16日部际小组到吉林省调研,随后将去往华南、华东沿海地区调研,4月结束上述两个文件在全国范围内的调研。

东北调研

记者了解到,在吉林,张晓强召集了东北及内蒙古、京津冀地区省市区的发改委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参加座谈会。

在会上,张晓强表示:“通过这次调研,国家将出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纲领性文件,包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政方针、政策措施、产业布局等重大举措。”

“力求在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位参会的吉林省发改委人士说,现在吉林省正在按照国家要求积极研究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技术、电子信息等领域,吉林相比其他省更具有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力不小。”

会上,来自东北及内蒙古、京津冀地区省市区发改委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就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产业规划布局等话题展开探讨和交流。除了在交流会上集思广益外,调研组还将深入到长春、吉林等地的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考察。

地方政府纷纷上马新兴产业规划,尤其是在新能源等领域。“这会导致新一轮的产业重复和产能过剩。”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投资新能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投资方式,不能不考虑投资的成本。

近日,多个省市正在加紧步伐,集中申报新兴产业规划。就此,本报记者向发改委求证,其答复是:“等部际小组调研结束后再公布。”

继续升温

自从2009年9月温家宝总理提出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各方热情高涨。

2月22日,辽宁省提出依托传统产业转型开发新领域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辽宁省新兴产业指导目录》,作为确认新兴产业和企业享受有关政策的依据。

在财政支出结构中,今年辽宁省对于新兴战略产业给予40亿元的贴息。“40亿元只是很小一部分。”辽宁省发改厅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由此带动的民间资本的进入,至少是政

府投资的5倍以上。按照规划,2010-2012年,辽宁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要超过25%,实现到2012年产值较2009年翻番的目标;到2015年,新兴产业比2012年再翻一番,成为省内主导产业。

对于传统工业如何与新兴产业实现发展接轨,本报记者采访获悉,该省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例如,辽宁把钢铁领域的产业链拉开,在材料工业上向下延伸,比如从普通钢材到钛合金钢等新型材料。

在化工领域,辽宁全省每年有7000万吨的石油炼化产能,这些行业如果向下延伸,将成为精细化工产业的主力军。“钛合金钢、精细化工产业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正是今年财政需要大力投入的领域。”上述辽宁省发改厅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除了地方政府热情高涨外,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赢得了多个部委的青睐。发改委表示,将加大投入,在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启动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工程和专项。此外,发改委还表示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创业投资,使得产业基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

“工信部将出台多个专项规划。”工信部一位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15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由工信部牵头和参与的有8项。如重大节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这些都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密不可分。

此外,科技部、财政部等也表示,将通过多方面举措,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比如财政部将加大资金投入,科技部则将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苗圩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该更加集中一点,一方面给地方政府自主权,同时

各地方要根据自己的资源、财力等情况,选择三至五个比较合适的产业来重点发展。“如果选择太多,就可能没有重点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