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安全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为副组长,专业工长和施工队班组长为组员的项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在项目形成纵横网络管理体制。详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图》。
负责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职工安全交底、安全经费落实负责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安全交底、职工安全教育项目经理 邓继国项目执行经理 董跃良项目副经理 范章金专职安全员 范章付专职安全员 李行安全部门对所属部门进行安全全员管理制,实施安全防护措施,对班组进行安全交底。所属部门对其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制止违章操作。工程部质量部技术部后勤人事部财务合约部模板工长钢筋工长外架工长混凝土工长装修工长安装工长负责对现场安全防护、按施工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制止违章作业、冒险作业模板施工班组钢筋施工班组外架施工班组混凝土施工班组装修施工班组安装施工班组第二节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一、管理职责
1、安全管理目标
工程项目实施总承包或总包的,由总承包或总包单位负责制定本项目的安全管理目标并确保它:
⑴、项目经理为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应负全面责任,实现重大伤亡事故为零的目标;
⑵、有适合于工程项目规模、特点的应用技术;
⑶、应当符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建筑行业安全规章、规程及对业主的社会要求的承诺;
⑷、形成为全体员工所理解的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保持。 2、安全管理组织 A、职责和权利
施工现场中对从事与安全有关的管理、执行和检查人员,特别是需要独立行使权力开展工作的人员,应规定其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并形成文件:
⑴、技术部门编制安全保证计划,决定资源配备; ⑵、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实施的监督、检查; ⑶、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验证。 B、资源
对管理、执行和检查活动,项目部应确定并提供充分的资源,以确保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和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资源包括:
⑴、与安全相适应并经培训考核持证的管理、执行和检查人员配备; ⑵、施工安全技术及防护措施;
⑶、用电和消防设施; ⑷、施工机械安全、保险装置; ⑸、必要的安全检测 ⑹、安全技术措施的经费。 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原则
⑴、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应符合建筑企业和本工程项目施工生产管理现状及特点,使之适合本标准要求。
⑵、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并形成安全体系文件。体系文件包括安全保证计划;工程项目所属上级制订的各类安全管理标准;相关国家、行业、地方法律和法规文件;各类记录,报表和台帐。
2、安全生产策划
A、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结构、环境、承包性质、技术含量和施工风险程度等因素实施安全生产策划,策划内容如下:
⑴、配备必要的设施、装备和专业人员,确定控制和检查手段、措施; ⑵、确定整个施工过程中应执行的文件、规范。包括脚手架工程(含特殊脚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临时用电、动用明火等作业规定;
⑶、冬季、雨、雪天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 ⑷、确定危险部位和过程,对风险较大和专业性较强工程项目进行安全论证。同时采取相适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
⑸、作出因本工程项目的特殊性而需补充的安全操作规定; ⑹、选择或制订施工各阶段计对性安全检查技术交底文本;
⑺、制定安全记录的表式,确定搜集、整理的记录各种安全活动的人员和职责。
B、根据安全生产策划结果编制安全保证计划,安全保证计划可在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完全整独立体现。
C、安全保证计划实施前,须经工程项目部的上级机构确认。 D、确认要求:
⑴、上级机构有关负责人主持安全保证计划的审核;
⑵、执行安全保证计划的工程项目部负责人及相关部门参与确认; ⑶、确认安全保证计划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⑷、各级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得到确认;
⑸、任何与安全保证闭幕不一致事宜都应得到解决; ⑹、工程项目部必须保证落实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⑺、记录并保存确认过程;
⑻、经通过的安全保证计划,应向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三、采购(安全设施所需的材料、设备及防护用品)
1、工程项目部对自行采购的安全设施所需的材料、设备及防护用品进行控制。确保所采购的安全设施所需的材料、设备及防护用品符合安全规定的要求。
2、工程项目部负责生产的经理,应指定所属材料、设备部门负责安全设施所需的材料、设备及防护用品的采购。
3、工程项目部对分包方自行采购的安全设施所需的材料、设备及防护用品应实行控制,控制的方式的程度取决于安全用品的类别及使用安全
要求。
4、供应商的评价
⑴、根据能否满足安全设施所需的材料、设备及防护用品要求的能力选择供应商。
⑵、根据采购的安全设施所需的材料、设备及防护用品和重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A、对供应商的生产经历、市场信誉、以及在技术质量和生产管理能力方面进行评价;
B、供应商所生产的安全设施所需的材料、设备及防护用品,验证是否取得生产许可证;
C、验证外省市企业生产的安全设施所需的材料、设备及防护用品有否许可证或行业有关部门的相关证书;
D、做好已证实供应商能力和业绩的审核报告或记录。 ⑶、经评价,合格的供应商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 ⑷、记录和保存合格供应商的评价资料。 5、采购资料或合同对采购的要求及控制方式。 ⑴、应注明类别、型号、等级或其他准确标识方法。
⑵、产品适用的规范、图样、过程要求,检验规程及有关技术资料的名称或其它明确标识和适用规范、规程。
⑶、采购资料或合同签约前,由工程项目部主管经理对规定要求是否适当进行审批。
6、对采购安全设施所需的材料、设备及防护用品的供货和检验方式,
合同中应作出规定。
四、分包方的控制
1、在合同关系确定之间,进行分包评价和选择;合同关系确定之后,对分包队伍进行控制。
2、工程项目部应明确对分包方进行控制的责任人、主管部门的相关部门,规定相应的职权。
3、分包方的评价
⑴、分包方的营业执照、经营手册、企业等级证书的验证; ⑵、提供劳务单位的务工人员持证状况的核查; ⑶、对分包方的能力和业绩进行确认;
⑷、将评价合格的分包方列入(合格分包方名录),同时应建立相应的档案,记录其它全状况和管理能力。
4、分包合同
⑴、必须按先签合同,后组织施工的原则;
⑵、合同的主体合法,内容周到严密,各项条款符合工程部合同的规定,制约措施应满足分包工程项目的规定要求;
⑶、签订工程分包合同时,应签订合理合法的安全生产、治安消防、环境卫生等协议书,作为附件。
⑷、合同条款中应含有安全考核奖惩的细则。 5、合同履约
工程项目部在分包工程施工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内容为: ⑴、按合同向分包方提供必要的材料设备、工具及生活设施;
⑵、按合同向分包方提供经验收合格的机械设备、安全设施的防护用品;
⑶、工程项目部负责人向进场的分包方进行施工交底;交底应以合同为依据、以施工技术文件为标准进行,包括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等内容,交底工作经双方负责人签字认可,并做好记录。
⑷、工程项目部应安排专人对分包方施工全监控,并做好记录和资料积累。
6、业主指定的分包方与工程项目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在工程承包合同予以明确规定,并按标准四要求实施控制。
五、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1、工程项目部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进行控制,确保施工生产按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程序要求进行。
A、开工前准备
⑴、进行安全策划,编制安全保证计划;
⑵、按业主提供的资料对施工区域及其受影响的区域内地下障碍物清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周围道路管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⑶、现场安全、劳动保护、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的制订、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⑷、施工机械设备、安全设施、设备及防护用品进场计划的落实; ⑸、各类劳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
⑹、现场安全专业管理、特种作业、经过培训的施工人员落实。 ⑺、对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必须依法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B、施工过程的控制
⑴、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持证上岗人员的资格检查; ⑵、对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安全设施、设备及防护用品的验证; ⑶、对临时用电设施进行检查、验收;
⑷、对施工机械、门吊、井架等起重设备及施工机具,按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持机械的完好;
⑸、对脚手工程、特殊类脚手架的塔设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要求验收;
⑹、对专项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检查;
⑺、对劳动保护技术措施计划落实加以检查,并严格控制职工的加班加点;
⑻、施工作业人员操作前,应由该项目施工负责人以清楚简洁的方法。(如作业指导书、安全技术交底交本),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双方签字认可。
⑼、对施工过程中的洞口、临边、高空作业所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应规定专人负责搭设与检查,以保证安全可靠;
⑽、对施工现场的环境(现场废水、粉尘、噪声、振动、坠落物)进行有效控制,防止职业危害,建立良好的作业环境;
⑾、对施工中动用明火采取审批措施,现场的消防器材配备及危险物品运输、贮存、使用得到有效的管理;
⑿、督促施工人员,做好班后清理工作以及对作业区域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
⒀、搭设或拆除安全防护设施、脚手架、起重机械或其它设施、设备时当天未能完成时,应做好局部的收尾,并设置临时安全措施。
2、工程项目部应根据安全保证计划中确定的危险部位的过程,落实监控人员,确定监控记录、监控措施和方式,实施重点监控,必要时应连续监控。
⑴、对监控人员的素质、技能加以培训,保证监控人员当行使职责与权限不受干扰。记录监控结果并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
⑵、应把危险性较大的悬空作业、起重机械安装的拆除定为危险作业,实施重点监控。
⑶、连续施工过程中安全设施的衔接工作,应有专人负责落实。 ⑷、对事故隐患的住处反馈,有关部门应按标准七规定及时处理。 六、检查、检验和标识
1、工程项目部应对施工过程、行为及设施进行检查、检验或验证,以确保符合安全要求。对检查、检验或验证的状态进行记录和标识。
2、安全生产检查
⑴、施工现场安全的检查,应执行国家、行业、地方的相关标准。当上述标准不能覆盖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时,应在安全保证计划明确规定。
⑵、工程项目部应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现场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检查和复查,并作好记录。
⑶、对事故隐患按本标准七要求进行分析和处理,对分包方的违间处理应参照本工程的管理文件、分包合同、《安全生产协议书》中的相关条款规定。
3、安全设施所需的材料、设备及防护用品的进货检验。
⑴、工程项目部应安全保证计划与合同的规定,检验进场的安全设施所需的材料、设备及防护用品,是否符合安全使用的要求,确保合格品投入使用。
⑵、对检验出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并按本标准七规定处理。 4、过程检验和标识
⑴、按安全保证计划的要求,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检验,只有通过检验设施、设备才能安装和使用。
⑵、对脚手架(含特殊类脚手架),井架和龙门架、塔式起重机的组装、搭设进行验收与检查。
⑶、对危险性较大的起重、升降设备,还须经过当地法定的部门的检测。
⑷、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设施,如通道防护册;楼层周边、预留洞口的防护设施;悬挑平台;外挑安全等搭设、组装完毕后须进行检查验收。
⑸、上述各类检查和检验完毕后须填写验收记录。 七、事故隐患的控制
1、工程项目部应对存在隐患安全设施、过程和行为进行控制,确保不合格设施不使用、不合格过程不通过、不安全行为不放过。
2、工程项目部应确定对事故隐患进行处理人员,规定其职责和权限。 处理方式:
⑴、停止使用、封存;
⑵、指定专人进行整改以达到规定要求;
⑶、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要求;
⑷、对有不安全行为的人员进行教育或处罚。 ⑸、对不安全生产的过程重新组织。 3、验证
⑴、工程项目部安全部门必要时(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存在隐患的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整改后进行复查验证;
⑵、对上级部门提出的事故隐患,应由工程项目部实施整改,由企业主管部门复查,并报上级检查部门。
八、纠正和预防措施
1、工程项目部对实际或潜在的事故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纠正的预防措施应与存在问题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相适应。
2、纠正措施
⑴、当发生事故时,首先抢救伤员及国家财产,保护现场,并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及有关部门报告;
⑵、调查产生事故的原因,记录调查结果,并研究防止同类事故所需的纠正措施;
⑶、存在事故隐患的设施、设备、安全防护用品,先实施处置并做好标识,必要时派专人值班。再进行调查,查明造成的原因,制订相应的纠正措施;
⑷、实施纠正措施并验证纠正措施效果。 3、预防措施
⑴、预防措施的程序应包括影响施工安全的过程和操作,审核结果,
安全记录和业主意见,社会投诉、反映等,以发现、分析、消除事故隐患的潜在因素;
⑵、对任何要求采取的预防措施,确定所需的处理步骤; ⑶、对预防措施应实施控制,并确保措施的执行及可行性; ⑷、确保将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及有关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 九、教育和培训
1、安全教育和培训应贯穿施工生产的全过程,覆盖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确保未经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安全教育和培训的重点是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操作者遵章守纪、自我保护和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
3、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内容为: ⑴、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专业技能; ⑵、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范;
⑶、施工现场的安全规章、文明施工制度; ⑷、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措施;
⑸、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实施中特定的安全技术规定; ⑹、安全保证计划中针对性安全检查措施要求; ⑺、特定环境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⑻、对潜在的事故隐患或发生紧紧急情况时,如何采取防范及自我解救措施。
4、节假日前后、上岗前、事故后、工作对象改变时、应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5、教育培训应按等级、层次和工作性质不同分别进行,对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应按规定进行资格考核和专业培训。
6对分包队的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及平时的安全教育培训,新工人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
7、做好培训教育记录,按规定建立职工劳动保护记录卡。 8、工程项目部在安全保证计划中指定安全教育培训部门或责任人。 十、安全记录
1、工程项目部应建立证明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运行必需的安全记录,其中包括相关的台帐、报表、原始记录等。
2、安全记录的建立、收集和整理。
按国家、行业、地方的上级的有关规定,确定安全记录。当规定表式不能满足安全记录时,安全保证计划中应制定记录表式。
3、确定安全记录的部门或相关人员,规定收集、整理包括分包方在内的各类安全管理资料的要求,并装订成册。
4、安全记录进行标识、编目和立卷,并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的上级有关规定。
5、安全记录的储存的保管
⑴、工程项目部有专人对安全记录进行保管,储存的环境应利于保存的检索。
⑵、安全记录应完整及时,并延续到工程项目竣工。 十一、内部安全体系审核 1、审核目的与范围
⑴、建立企业应组织对工程项目部的安全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安全保证计划及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审核,并确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有效性。
⑵、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现状,判别安全管理是否受控,评价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适宜性。
⑶、在本工程项目内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审核时,对本标准规定的要素,是否贯穿于建筑施工全过程进行审核。
2、审核要求 A、计划与准备: ⑴、编制审核计划; ⑵、规定审核人员; ⑶、确定审校范围和要求。
B、按计划要求实施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审核,并予以记录。 C、编制审核报告,并报判断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告内容应包括:
⑴、审核情况简述; ⑵、契约的主要问题描述;
⑶、对存在的安全问题拟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⑷、对存在的安全问题拟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复查。 3、记录并保存审核结果。
4、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在经过运转和企业内部审核通过以后,方能向经行业管理部门认可有资质的认证机构申请对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的认证。
第三节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一、施工安全设计
1、建筑物外围均采用密网围护,主体阶段围护高度高于工作面一步脚手,在二层楼面设置兜网和外挑水平网及硬防护。在攀爬楼随作业面提升另增设一层水平安全网,以后每隔二层增设一道水平网。各洞口楼梯用黑黄相间钢管作栏杆,并设立硬防护。
2、钢管脚手架及门吊设防雷击装置,接地电阻小于4欧母。
3、地面运输车辆限速5Km内,设专人指挥,防止车辆与脚手架、人员、其它机械、房物相碰,确保安全通道畅通。
二、井坑临边防护
井坑边搭设1.2米高的防护栏杆,并涂上醒目标志。 三、现场用电安全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严格遵照安全用电规定,合理布线,做好接零接地。重点注意以下问题:
1、现场施工用电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的“三级”保护措施。其电箱设门、设锁并编号,注明负责人。
2、机械设备必须严格执行工作接地和重复接地的保护措施;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
3、电焊机上要有防雨盖,下铺防潮垫;一、二次电源接头处要有防护装置,二次线使用接线柱,一次线使用接线柱,一次电源线采用橡皮套电缆或穿塑料软管,长度不大于3米;本工程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共用统一的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实测不
满足要求时,增设人工接地。
4、手持电动工具都必须安装灵敏有效的漏电及安全保护装置,安装完毕要办理验收单。
5、现场用高、低压设备及线路,按编制的平面布置图安装和埋设,禁止使用破坏或绝缘性能不良的电线,严禁电线随地走。
四、机械安全防护
1、大型机械基础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门架应设防雷装置;防冲击、防坠联锁装置要灵敏可靠,钢丝绳、制动设备要完整无缺。
2、各种机械要定机定人定时维修保养,保证机械运行正常。 3、施工现场各种机械要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牌。
4、起重机械和垂直运输机械在吊运物料时要做好指挥及防护工作,每半月检查一次。
五、安全检查和处理
1、班组每周进行班前活动,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并作好当天工作环境的检查,做到当时检查当日记录。
2、项目经理、安全员带队每星期二上午9:00时组织一次本项目安全生产检查。
六、常规部分按有关安全施工规范制度执行。
湖北地矿建设工程承包集团有限公司
金地广场1#楼项目部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三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