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前言
一、二、三、隧道地震波预报与存在的问题四、五、TGP隧道地质预报观测系统TGP预报的基本原理TG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TGP地质预报工程实例
前言
地质超前预报的作用与定位
隧道工程巨大:高速铁路、公路、地铁、水电、
矿山开采及军事等工程
施工勘察延伸:弥补隧道勘察工作深度的不足
前言
1)地质灾害预报2)隐伏不良地质体预报3)围岩地质条件预报
宜万铁路别岩槽隧道+422大突水的溶腔规模:隧道长3721米,F1导水断层长483米,雨季有
350米水压差,日最大涌水量28.6万立方米。
规模:
溶岩大厅断层连通岩溶构造水,一个半小
前言
时内突水15万立方,泥石量5万立方米。
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暗河岩溶溶腔
前言
齐岳山隧道掘进过程发现的岩溶构造
溶腔近200处,危及安全的有22处,其中发生5次大事故,最大瞬间突水流量每小时达5.2万方。
前言
五爪观隧道中的暗河
前言
龙鳞宫隧道的巨型岩溶溶腔
前言
掌子面突泥
前言
福建某公路隧道断层大塌方
隧道岩溶水
前言
宜万铁路岩溶突水后调查的地质剖面
前言
岩溶空腔规模大,延展70多米
宜万铁路岩溶突水后调查的地质剖面
岩溶溶腔与构造的连通性好
前言
宜万铁路岩溶突水后地质调查剖面图
前言
突水突泥反映岩溶水、构造水具有水头压力。以上地质问题与超前预报中的地震波存在何等关系?
一、TGP预报的基本原理
1,平(大)界面型
地质:构造面、岩性接触面、规模溶洞条件:界面规模大于波长应用:反射波
2,点(小)界面型
地质:溶洞、溶腔、平界面上的突变点条件:规模小于波长应用:绕射波
以岩体具有的波速、波长、和频率予以说明
有序排列条件下:随地质界面与隧道夹角的变化,地震回波时距曲线形态变化的演示。
排列与界面平行条件
二、TGP隧道地质预报观测系统
排列布孔洞轴线方向有序排列,孔中激发,孔中三分量接收,多波全震相分析。
断面与隧道正交地震回波时距曲线形态有序排列条件下:在构造与隧道正交条件下,地震回波的“时~距”曲线形态如上。
地排震列波方传式播观的测时有距利关根系据分析
利用有规律排列有利于对未知界面形态的分析
有利于:
1,纵横波速度分离,和围岩速度等参数的计算,为预报推断提供基准参数。2,对震源和接收信号质量检查,频率分析和衰减等参数的计算。
3,对有效波与干扰波的识
△X△T△T△X别,有效波利用和干扰波剔除。
(运转程序分析速度)
ⅴ=△X/△T
非排列采集观测系统(TRT)
非排列采集的TRT记录
波序识别困难
图中等时间隔出现的波形为多次波干扰,由于采用非排列采集,难分析波的成因和类型
三、隧道地震波预报与存在的问题1、有效波频率
2、纵横波的激发与接收3、记录时间的精准性
4、套管内安装接收器的问题5、观测系统与数据质量6、隧道管波干扰7、掌子面回波干扰
8、利用波速参数预报的讨论
1,有效波频率
迄今为止,不少文章对隧道地震回波的频率论述错误。
我们应用TGP预报系统得到的结论是:黄土100~200 Hz软岩200~400 Hz硬岩400~1000Hz坚硬岩1000~1500Hz
2,纵、横波的激发与采集
应用多分量
断面与隧道正交多波预报需要:分离清晰与高信噪比的纵横波记录;分离清晰依赖:偏移距离、偏振激发、岩体性质;高信噪比信号:探头性能与耦合;激发高频与能量;
3,记录时间的精准性
误差造成:速度误差,相位误差、物性误判。
预报推断需要:精准记录地震回波的时间和相位。
左图为TGP采集的无雷管延迟记录,同相位波排序齐整;右图为有1.5ms延迟误差的记录,同相位波上下错断。
由触发方式造成的记录时间误差
TSP203\\200触发方式
存在电雷管延迟误差,左图记录首波最大错位6ms,Ⅲ级围岩计算存在5米误差的可能。
TSP203记录
4,套管内安装接收器的问题
套管固结不良或探头与管壁接触不良,造成回波
记录中出现高频干扰和套管共振干扰。
5,观测系统与数据质量
岩溶模型:洞经与隧道断面相等几种观测系统:⒈孔中激发接收⒉洞壁激发接收
岩溶地物震理波模采型集研效究果
⒊孔接收壁激发
4 排圆点表示在不同深度接收溶洞模型试验目的:哪种观测有利?
浅孔:面波A较强回波B强C较弱深孔:面波A弱回波B强C强钻孔面采波集弱的反地射震波波强呈曲线
.洞壁:面波A强回波B\\C弱洞壁面采波集强的反地射震波波弱
洞壁:面波A强回波B\\C弱模型试验结论:
⒈孔中激发接收的观测系统,地震回波强,面波弱,地震波记录质量好。
⒉后两种观测系统,地震回波弱,面波强,地震波记录质量差。
⒊受松动圈和洞壁爆破影响,后两种观测系统的地震波记录质量会更差一些。
试验结论
由此结论:
⒈TGP206采用孔中激发与接收观测系统,具有保证数据质量的优势。
⒉洞壁接收方案不可取。
6,隧道管波干扰
即隧道内预报时放炮的声波干扰
记录
红色直线:激发炮的声波随激发孔距的增加,时间呈
线性增加,沿直线传播的声波。
绿色曲线:激发炮的声波随激发孔距的增加,时间呈
曲线形态增加,为对侧洞壁反射的声波。
TSP203 隧道管波在偏移图中的假象
管波干扰的成果去除管波后的成果成果假象
红线后为管波假象去除管波后的成果隧道管波对预报成果的影响
成果图中的假象
为何在蓝线以后的曲线起伏大?您思考过吗?隧道管波对预报成果的影响
成果图中的假象
请注意TSP203/TSP200论文图的共性表现:80米至100米以后参数图中的幅度变化大。
7,掌子面回波干扰
上图为天池隧道三分量记录,纵波与横波的同相轴延长分别可见相交于掌子面附近。并可见横波的回波比纵波的回波强一些。
掌子面周边回波干扰对成果的影响
干扰波
上述纵、横波记录与对应的偏移成果图可见掌子面回波干扰的影响距离有20米左右。横波比纵波的影响要明显一些。
8、利用波速参数预报的讨论
上图为TSP203的速度参数成果图,目前存在直接利用该速度划分隧道围岩级别的现象,这种做法值得讨论。
序号里程夹角
1234567891011
2084
45°
2092
75°
2104
70°
2108
65°
2109
75°
2116
80°
2136
80°
2152
70°
2164
90°
2184
70°
2188
80°
表中数据是上图中绘制速度图的界面倾角与里程
掌子面前70米与隧道夹角70度的构造面,其射线路径见兰线,A为反射点。上图中的速度为OA方向的速度,A点距离隧道50米,直接利用,有违岩体是各向异性体的实际性状。
以上介绍隧道地震波超前预报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地震波超前预报的效果。
应该明确:
1,隧道地震波特征、纵横波特点与相应采集技术、以及对设备的要求。
2,应用有效波,压制、剔除干扰波。
3,记录质量与地震波预报的关系,明确数据质量是基础的重要性。
4,预报成果缺乏地质解释系统。
结论:克服盲目性,提高科学性。
四、TG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1、检波器性能
2、接收装置与耦合技术3、管波干扰与预报距离4、覆盖观测与位置相关分析5、成果与源数据分析
6、TGP地质预报系统
1、检波器性能
轴向具有最大灵敏度,检偏离则灵敏度急剧衰减,波
器
称检波器具有高指向性。
在轴向和偏离轴向,灵敏度无明显变化,称检波器无指向性。
检波器
检波器指向性优劣决定对不同震相多波的采集质量!
检波器的高指向性能与宽带接收
P波分量SH波分量SV波分量
由记录可见:三个分量分别对P波、SH波和SV波具有明显不同的灵敏度响应。纵横波清晰分辨。
2、接收装置与耦合技术
定位安装接收器至孔底,黄油耦合,探头外壳与钻孔壁接触,地震信号由软电缆引出,孔内塞软纸团,孔口安装吸声材料制作的孔口塞。地震波直接传到检波器,孔口段阻隔干扰波。
TSP203接收器安装
压电接收器外壳连接2米长铝杆;与铝套管内壁靠公差配合接触;铝套管与钻孔壁由环氧固结;套管与铝杆由铝插座固定。
接收器与整个铝结构件为一整体,其自振共振波影响有效波信噪比,不固结套管的做法问题会更复杂。
铝管结构探头易出现的干扰波:高频毛刺干扰、共振波、隧道管波。
3、管波干扰与预报距离
加大偏移距离,延迟管波到达的时间,每增加10米加长30ms记录有效长度,约增加60米预报距离,实现规避干扰目的。
4、覆盖观测与位置相关技术
利用地质界面重复观测,排除掌子面干扰波,提高地质预报资料的可靠和准确。
5、成果与源数据分析
界面界面波形波形点击偏移图异常点,可自动追踪到源记录回波的同相轴上,根据同相轴的连续性和分布特征,分析地震回波的有效性、回波的成因和来源方向。
点击偏移图异常点“+”,自动追踪到源记录红线位置的同相轴。左图上尖灭的偏移特征,由右图断续和分叉的同相轴形成,该特征可作为推断岩溶回波的依据之一。
6、TGP地质预报系统
①偏移成果图与拟地震波形图
偏移图是纵横波分离后的地震回波经过偏移归位处理获得的成果图。
偏移异常是判断地质界面的依据,偏蓝紫色为负反射,表征该段岩土体的密度或速度低于周边围岩;偏黄红色为正反射,表征意义相反。
拟地震波形反映界面的存在和性质:
以“0”为基准线,偏下为负反射,偏上为正反射。拟地震波形的频率特征:负反射的低频波动表征存在一定规模的岩体破碎带等;高频波动表征局部裂隙发育。
②隧道围岩速度参数的估算曲线
B图为地质界面反射波的极性符号:向下为负反射,向上为正反射。兰线为纵波,红线为横波,以下同。A图为围岩速度估算曲线:根据界面回波能量的强弱估算得出,反应围岩的相对差异性。以炮孔段实测走时计算的波速为基准参考值。
③地质界面产状图
地质界面的产状包括:走向、倾向与倾角。A图表示走向及与隧道轴线的夹角;
B图表示倾向与倾角。
兰线由纵波回波计算得到,红线由横波回波计算得到。与产状线关联的小方块表示回波反射点的位置,方块内的颜色表示回波的强弱。
④隧道预报地质界面3D成果图
TGP地震多波3D预报图(根据纵波极化方向3D归位):1为3D偏移归位的反射点图;2为反射界面图,3为地质构造的空间分布与产状图。
不同的圆色标表示回波的空间返回位置,由正负之分。
隧道预报地质界面3D成果图
岩溶的空间形态增加回波圆色标分布的多元化,在高程和里程的分布具有连续密集排列的表现,在左图圆色标分布隧道高程附近,在右图呈现与隧道大角度斜交的排列趋势。成因不同的岩溶发育不同,需要总结经验。
TG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3D成果图的基本原理
TGP全空间的3D成果依据8个方向(图A)的多波偏移扇面图(图B)经过计算合成为3D成果图(图C),图C中的园色标为绕射回波强能量方向的空间归位的位置。
TG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3D成果图的质量需要设备保证隧道地震波具有纵横波明晰分离
图A为原始记录中三个分量的地震波记录;
图B为提取的绕射回波,红线时窗内为某界面回波;图C为极化波投影和三个分量显示。
全波震相分析重视对单分量震波记录中各种震相的识别和分析,更重视三分量或多分量震波记录的合成和分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全波震相分析解决地质地球物理问题的能力。
隧道地震波预报必须保证数据质量,需要设备装置、
观测系统、激发接收系统和处理分析系统等多方面条件的保证。
确立数据质量为基础的认识,应用合格记录中的有
效波进行处理和解释,确保依据真实数据处理解释预报的每个环节,实现预报整体质量的提高。
结论:
⒈由隧道施工发生的地质灾害说明地质超前预报工作的重要性,明确隧道地质预报工作的目的。
⒉明确隧道地震波预报机制,认识隧道地震波传播的三分量特征,明确有效波数据质量是基础。
⒊设备功能和采集过程的每个环节应满足数据的高质量采集,提高数据的信噪比。
⒋处理系统功能和预报成果图应采用多波多分量的全波震相分析技术,提高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
⒌处理系统具有成果与源数据的互检功能,有利于分析成果的成因和推断地质体的性质。
⒍地质条件是复杂的,对成果的分析需要总结经验、总结规律,提高认识,促进地质预报结论水平的提高,有效的发挥地质预报的作用。
应用保有证效成波果,的真实性
五、TGP隧道预报工程实例
⒈天宝高速公路花石山隧道
工程实例图解
勘察资料钻孔揭露断层,但其规模和具体分布需要通过预报给予确定。
偏移归位与构造产状图
A.偏移归位图
B.构造产状图
A图:明显2条偏移异常,其拟地震波形2处波动;
B图:断层走向呈60°角,前界面俯倾,后界面近直立。
估算速度与反射符号
估算速度曲线呈“凹”形低速反映Vp=2700米/秒,推断围岩为碎块状强风化。
横波速度在断层带前26米呈低速反映,为断层影响带。回波反射符号见图中标示。
断层构造3D图
(带三维偏移背景)
TGP隧道预报成果3D图:断层构造的分布与产状直观。隧道围岩的断层带宽度70-86米,其中:A段为影响带,B+C段为断层带宽度,C段岩体破碎严重发育。
TGP隧道预报工程实例
⒉贵都高速公路猫冲2号隧道
猫冲2号隧道主要岩性为白云岩,其中夹有2段泥质页岩为软弱岩层带,需要预报确定宽度和里程位置。
偏移归位与估算速度曲线图
估算速度与反射
符估算速度曲线:40521至40495段降低,至40485速号度有提高。推断泥质页岩厚度为36米。在40521至40500横波速度低,说明该段页岩风化强。
泥质页岩3D图
负反射界面正反射界面泥质页岩3D图:
里程40521为负反射,里程40480为正反射,该区间为泥质页岩,之后隧道围岩进入白云岩。
TGP地震波预报工程实例
三亚绕城高速迎宾隧道
偏移归位与构造产状分布图
由产状图可见:多条界面密集、走向与隧道近正交,俯倾状。推断围岩受多组构造作用岩体破碎、风化严重。
比速度与反射符号图
由图见:726至700段纵、横波估算速度曲线呈台阶状明显降低,说明泥化严重或裂隙充水,预报结论围岩由3级降为5级。事实证明预报准确。
三亚迎宾公路隧道预报岩性界面3D图
三亚迎宾隧道3D成果图清楚显示:738至710段,呈倒三角楔形的垮塌界面。
利用亮点推断岩溶分布区间
正视图看分布高程侧视图看分布里程亮点归位技术
利用3D成果分析岩溶构造,根据岩溶界面不规则变化易产生多点绕射回波的条件,利用深度偏移归位点排列的规律性,有助于分析判断。
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