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
2021. 04
第l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这 A.有助于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秩序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保障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D.强化了对家族的认同
2.图1为全国出土先秦、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对比图。这表明秦汉时期
图1全国出土先秦、秦汉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图
A.农业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B.铁制农具得到普及 C.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发展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3.唐代韩愈对孟子特别推崇,在“道统”中将原先被列为上承孔子的颜渊,排斥在主线之外,以孟子上承孔子,而自承孟子,并且将儒学研究从章句训话引导为对经典义理的探求。韩愈此举
A.影响了宋代儒学的发展B.挽救了儒学的危机 C.反映了唐朝文化的多元D.确立了孟子的亚圣地位
4.宋初,延续了唐代良贱不婚的传统。南宋后期,“婚姻不问阀阅”已经成为不少家庭恪守和遵从的信条。这一变化
A.深受理学发展的影响B.得益于科举制的完善 C.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动D.冲击了封建纲常礼教
5.康熙中后期,与周边国家的“朝贡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量中已无足轻重,取而代之的是以南洋为中心的中荷贸易、以恰克图为中心的中俄贸易、以广州为中心的中英贸易,这使得大量白银流入国内市场。这表明当时 A.朝贡体制走向解体B.入超格局出现逆转 C.闭关锁国政策解除D.传统经济仍有优势
6.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在其发行的股票上明确标注“当经本局议定,招募股银壹佰万两,分作千股,先收银五百两,每年壹分生息”的字样。这表明轮船招商局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B.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C.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雏形D,对外国资本具有依赖性
7. 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在创刊号上他发表了长篇政论文《新民说》,强调“本报取《大学》新民之义,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能不开,故本报专对此病而药治之”。由此可见,梁启超 A.意识到增强国民素质的重要性B.借助媒体舆论鼓动维新变法 C.重视思想宣传与群众运动结合1).利用传统文化提高国民公德
8.图2是《民权画报》于1912年8月13日刊登的一幅漫画,画中有一只猿猴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该漫画寓意当时中国
A.积极顺应世界民主化潮流B.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民众对袁世凯称帝的不满D.政治转型的艰难
9. 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举行第一届运动会,运动会上军民互动,同场竞技。毛泽东为运动会题词“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还担任乒乓球裁判,朱德与士兵、百姓一起打排球。举行这届运动会旨在 A.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B.巩固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C.传达健康的体育精神D.适应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10. 1984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积极支持有经营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农民进入集镇经营工商业,并放宽其落户政策,统计为非农业人口,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从户籍上限制农民进城的旧规定.这一做法
A.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发展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适应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解决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弊端
11.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一个观点:“在哲学家统治城邦之前城邦不能摆脱邪恶,认为理想的政治秩序须经由哲学家治理,否则政治正义就会失去它得以实现的充分条件。”柏拉图这一观点
A.注重人的价值和作用B.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C.基于对现实政治的不满D.强调对知识和理性的追求
12. 16世纪,拉伯雷在《巨人传》中详细描述了巨人高康大受教育的过程及他对儿子庞大固埃的教育理念。高康大在包诺克拉特的教育下经过不懈的努力掌握许多理论和实践知识,最终成为一个道德、知识、身体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理念 A.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D.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思想内涵
13.表1是1820年和1870年英美法德四国工业化的主要经济指标,其中,美国是
表1
A.甲B.乙C.丙D.丁
14. 18世纪之前,圆帽主要在英国平民中流行,之后流行于上流社会。1739年,《绅士杂志》批评年轻的绅士将他们的服饰降低到仆人等级,绅士的穿着像马夫,参加议会的大贵族的服饰像农场主一样没有品位。据此可知
A.服饰变迁体现了等级观念的淡化B.平民与上流社会价值观念趋同 C.服饰变迁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发展D.民主政治发展推动了服饰变迁
15. 1993年上映的德版《决战斯大林格勒》,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剪辑。影片是一部从德国士兵视角出发,站在当时的侵略者位置进行拍摄的影片,真实地展现那个战争时期普通士兵所经历的生存与死亡的斗争、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徘徊、信仰与背叛的人性挣扎。影片意在
A.助力德俄关系的改善B.传递对战争的深层反思
C.推动欧盟一体化发展 D.剖析冷战态势下人的矛盾心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14分)中国古代饥荒频发,抗灾救灾亦是政府的重要责任。阅读表2,回答问题。
表2《汉书》灾情记录表
概括表2反映的汉代灾情的时空特征,并加以说明。(14分)
17. (14分)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思想家、实业家,他提出了著名的“商战”理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习兵战不知习商战”,兵战为“有形之战”,商战为“无形之战”,主张“备有 形之战,以治其标;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各国兼并,各图利己,藉商以强国,藉兵以卫商。其订盟立约,聘问往来,皆为通商而 设……可知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据兴商务。安得谓商务为末务哉?” “我中国宜标本兼治。若遗其本而图其末,貌其形而不攻其心,学业不兴,才智不出,将 见商致,而士、农、工俱致,其孰能力与争衡于富强之世那?”
“中国不乏聪明才智之士,惜士大夫积习太深,不肯讲习技艺,深求格致,总以工商为谋利之事,初不屑与之为伍。”
——郑观应《盛世危言》(1894年)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对郑观应的“商战”思想进行评述。(14分)(要求: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8.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苏开通了西北国际通道。该通道从苏联萨雷奥泽克到中国境内的霍尔果斯口岸,全长2925公里。据统计,1937年到1941年,中国向苏联购买飞机997 架,坦克82辆,火炮1000余门,机枪5万余挺,汽车1000余辆。这些物资90%以上是通过西北国际通道运抵中国。1937-1944年,中国运交苏联的产品有钨砂、纯锑、锡、铅等矿产,还有大量的茶叶、桐油、生丝、羊毛、驼毛及羊绒、皮张等,这些物资大部分在星星峡、哈密等处交货。西北国际通道是中国境内延伸距离最长、运行时间最长、也是最安全的国际交通线。
——摘编自尚季芳《论西北抗战大后方的地位》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苏西北国际通道”的认识。(14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9. (13分)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19世纪后半期以后出现了新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80-1930年间,从美国返回欧洲的移民总数约为400万人,占同期美国接纳的欧 洲移民总数的30-40%。有资料显示,1860年到1930年的70年间,芬兰到美国的移民总数为38万人,其中约有20%最终返回了芬兰。1907年,一个在密歇根州的芬兰移民写信给他在芬 兰老家的兄弟描述危机中的困境写道:“Flambo矿区在11月就停产了,我用了一周的时间从一个矿区走到另一个矿区但仍然找不到一份工作。所有矿区都挤满了找工作的人……我不确定圣诞节前我能否找到工作,我本来计划圣诞节前回去看你的,但现在……我得工作上两到三个月,才能攒够回家的路费。”
1870-1930年间,到达美国的海外移民中,60-70%是单身男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没有结婚。事实上,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家乡都有配偶。对罐装肉食行业工人的调查表明,90.2% 的保加利亚人、79%的塞尔维亚人、42.4%的意大利人在家乡有妻子和家庭”。
——摘编自王雅红《“美国梦”与“家国情”》
概括材料反映的新现象,并加以解读。(1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