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12-11T08:34:16.844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25期 作者: 李茂斌
[导读]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因此这也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相比其他行业在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着更多的困难,因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隐患也更多,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应该对项目建设施工阶段存在的风险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确保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实施。鉴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然后提出了具体的防范策略,以供参考。李茂斌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宜昌 443711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因此这也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相比其他行业在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着更多的困难,因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隐患也更多,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应该对项目建设施工阶段存在的风险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确保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实施。鉴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然后提出了具体的防范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风险问题分析 1.1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完善
当前,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对于风险管理不够重视,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完善,虽然有的施工企业确立了相应的风险机制,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并未真正得到执行,相关方面的管理职能和任务分配不够明确,没有真正落实到个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没有做好先期的风险识别工作,在内部管理环节缺乏切实有效的风险预防和评估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某方面的管理风险和隐患,没有应急方案,并且缺乏应有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导致基层施工人员没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可以执行,往往错误处理风险,使得基层组织机构的运行风险发生概率进一步增大。 1.2施工现场存在巨大的管理风险
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大多都是在露天的情况下进行的,施工中涉及很多风险因素或不确定性因素,针对这样的情况,就会使整体工程在施工管理环节面临极大的风险隐患,如材料的质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或隐患,材料供应方面存在很大程度的风险,在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供货速度延迟影响施工进度等因素对于整体工程都会造成严重影响。材料质量问题和材料供货速度等,原因有供应商不按照合同履约,供应渠道变更,或生产厂家出现问题,无法保证其产品质量。施工方和材料供应商在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也可能导致施工环节不能有效衔接,存在误工或者延误问题。在恶劣天气影响下,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再加上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各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材料供应竞争比较激烈,为了追赶进度和自身的经济利益,往往出现以次充好或掺杂使假的问题,而这种情况对于整体工程均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针对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并没有在合同中充分体现,相关方面不具备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由此给后续的施工带来严重安全隐患,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埋下了风险因素。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2.1构建风险评估模型
对建筑项目建设工程风险进行控制管理,需要有关人员做好风险管理评估,在评估模型过程中,主要包括工程成本和项目工作效率等多方面的风险评估因素。在技术规程选择中,需要制订风险因素控制技术和防范预防能力较强的方案,并找出该阶段风险缓解的有效措施,对定点和重点内容进行控制,对不能规避的要素进行风险转移,降低相应的损失,此外,将项目工作效率作为评估要点进行分析,需要工作人员明确工程效率和风险要素之间存在的关系,其主要包含工程施工阶段与整个项目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风险等。工程施工阶段风险是致使工期延误的要素,而工程整体风险主要是在关键位置或是不能规避的风险。 2.2合理运用风险处理措施 2.2.1控制风险
首先施工企业应该熟悉掌握工程相关法律法规,清楚合同及图纸内容,利用法律作为武器,充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能有效控制工程风险。其次应该深入研究并全面剖析招标文件,明白发包人建设意图及要求,全面分析招标人须知,复核工程量,研究投标战略方策,以降低签订合同后的风险。再则分析可能出现的工程风险,加强履约管理。在谈判和签订合同时,由于合同中部分词语含糊不清,约定不具体不全面,责任划分不明确甚至可能出现前后不符的条款,因此在履行合同的同时需要加强合同管理,提前做好风险预防措施。最
后做好分包管理工作,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在分包合同中,如果因分包的原因造成工期延误,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安全生产无法得到保障,总包单位负有连带责任。因此对待分包要严格管理,督促分包严格履行合同约定,做好管理协调工作,降低总分包之间可能发生风险。 2.2.2风险转移
重视索赔、反索赔管理。施工过程存在着许多不可预见的风险,这将直接或间接的造成工期延误、经济损失,合同双方都存在索赔或者反索赔的意向,期许着风险转移对方。因此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建筑企业要有索赔或反索赔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收集证据,及时签订好索赔或反索赔书面文件。科学合理的索赔、反索赔管理能够将风险转移到合同的不利方,进而降低自己的工期、经济损失,保障自身企业的合法权益。推行担保制度和工程保险,向第三方进行转移。在我国担保制度方式主要有保证和抵押。工程担保能增加发包人和承包商之间合同履约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合同信用风险的一种经济手段。因为保证人在提供担保时必须对申请人的实力、信用、履约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核,并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进行约束,增加一道监督审核管理,从而迫使申请人规范自己行为,严格履行合同约定,进而保障保证人自身的经济利益。工程保险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风险转移手段,其核心是风险发生所造成的的后果直接由保险公司通过经济补偿的方式进行弥补,这也决定了工程保险在建筑工程风险防范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我国通过工程保险的方式,就能用少量的工程保险费用,换取巨大的经济保障,在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进行承担,进而降低负债或者增加投资的风险,有效控制工程量,稳定住工程预算的目的。 2.3.3自留风险
对于某种风险,保险公司拒保,或者企业自留风险比投保更为划算更为有利,企业往往从内部财务角度出发,采取风险自留的方式进行风险控制。自留风险分为计划性风险自留和非计划性风险自留。计划性风险自留是风险管理人员通过严谨的风险管理流程,及时迅速做出正确的防范措施,从而达到风险控制的效果,是一种科学的、有计划的控制手段。计划性风险自留一般将损失较小、影响小的风险为对象,从而降低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由于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缺乏,对风险进行了错误识别评价,未及时实施风险应对措施,故而导致非计划性风险自留产生,所产生的风险也只有自己承担。因此高标准的风险管控能力是风险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这样才能在在风险识别评价过程减少失误,对于出现风险要及时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避免较大的工程风险出现。总之,在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企业应该收集各种风险相关信息,并且做详细分析,预测会发生什么样的风险和风险带来的损失,对其进行严格监控并提前预警,迅速部署相关防范措施,将风险因素降到最低。 结语
总之,企业要在风险控制管理方面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才可以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需要将任何风险控制到最低状态,针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以实现企业最大化经济利益。此外,一旦项目风险管理不在可控范围内,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因此,需要高度重视风险控制管理工作,并严格落实到位,才可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佐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对策[J].企业导报,2009(7):170-171. [2]吴荣桂,王建军.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山西建筑,2007,33(31):204-2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