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岩溶发育地区的桩基础设计施工 4.1桩基设计施工要点 整个互通区域内共有桩基础900多根,根据桩位 处的地质情况,桩基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位于溶槽或溶沟处的桩基础,当桩穿过溶 槽、溶沟内的填充土支立于溶槽底面或溶沟底面的岩 层上时,按支立于一般岩层上的柱桩进行桩的内力分 析。桩的轴向容许承载力根据溶槽或溶沟底面岩层 的稳定性(包括强度和缝隙等情况)确定。当溶洞顶 板很薄,而溶洞内的底面很深,且洞内填充土密实稳 定,具有足够强度时,桩底可穿过溶洞的顶板置于溶 洞内的填充土层内而不置于溶洞的底板上,桩基按摩 擦桩设计。此时,顶面岩溶层与桩之间应采取隔离措 施,不考虑桩身与该顶面岩溶层之间的摩阻作用。 (2)基桩穿进多层岩溶层支立于坚固的岩层上 时,不考虑多层岩溶层对桩侧起摩阻作用,仅将这种 摩阻作用视作安全储备 ]。因为岩溶层与桩侧之问 的摩阻作用,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土与桩侧之间的摩 阻作用。如果多层岩溶层与桩侧之间粘结成一体,桩 身轴向荷载如何分配给单一岩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 问题,很可能在某一岩溶层与桩身粘结处,因受力集 中首先出现摩阻破坏而导致整个桩基础破坏。因此, 不仅不考虑多层岩溶层对桩侧的摩阻作用,而且在钻 孔灌筑桩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如采用麻布或油毛 毡作隔层),将多层岩溶层与桩壁之间分隔开,使基 桩承受的轴向荷载全部作用于桩底的坚固岩层上,并 按柱桩设计。 (3)设计应注意桩基负摩擦力的影响。一般地基 土石在扰动之后都会在自重的作用下固结下沉,特别 是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而导致地基软弱层相对桩基固 结下沉而产生一个向下的摩擦力l_1 (即负摩擦力),从 而增加了桩基所承受的轴向荷载,甚至可能导致桩基 破坏。因此,施工时应考虑在中性点(负摩擦力和正摩 擦力分界点)以上用油毛毡或钢套管(管内抹油)作隔 离层,消除负摩擦力的影响。克服负摩擦力方法与解 决岩溶层桩基破坏方法相似,但原理不同。 (4)当地面以下有呈上下成串分布的溶洞时,充 分探明溶洞最下层分布的情况,采用直径不小于 1.5 m的钻孔桩。如分布的溶洞较小,且有填充物 时,可在钻孔至空洞时,先行压浆加固填充,待其凝固 到一定强度后再依次往下钻孔压浆,直至按摩擦桩计 370 《工程与建设》2008年第22卷第3期 算所需的桩长。若空洞比较大,或溶洞大小探明困 难,填充物较松散或没有,也必须采用先钻孔、抛石、 压浆填充空洞,再依次往下钻孔、压浆。此时应按柱 桩进行计算,除非能确保空洞填充、压浆密实,否则不 能计算桩周摩阻力。 4.2桩底持力层安全厚度的计算方法 桥梁桩基采用柱桩时,原则上应尽量穿过上部岩 溶发育带及溶洞层,选择溶洞下部弱风化基岩作为桩 底持力层。本项目中部分桩位处于下覆过深的多层 溶洞区,桩基若全部穿过溶洞层,则长达6O~70 m, 会给设计及施工工作带来困难,也会造成建设资金的 浪费,因此可考虑将溶洞顶板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根据抗弯、抗剪验算结果,评价洞室顶板稳定性【_1],正 确估算持力层厚度是岩溶地区多层溶洞桩基设计的 关键问题。 (1)按溶洞顶板弯矩控制估算。溶洞顶板岩层 比较完整、层理较厚、强度较高、洞跨较大时(大于3 倍桩径),弯矩是主要控制条件,可按梁板受力情况 计算,最小设计持力层板厚为 H—E6M/([ ])] (1) 其中,[ ]为石灰岩1/10容许抗压强度(MPa);M为 单位宽度顶板上的弯矩荷载。 根据顶板岩石的完整性,分别按简支梁、悬臂梁 和固端梁3种情况计算:①当溶洞顶板四周完整,桩 基基底(即溶洞顶板跨中)有裂缝时,按悬臂梁计算, M=ql /2+Pz。②当溶洞顶板四周有裂缝,桩基基 底(即溶洞顶板跨中)完整时,按简支梁计算,M— q /8+Pl/4。③当溶洞顶板均完整时,按固端梁计 算,M—ql /12+0.7Pl/4。3种方法中,P为桩尖对 溶洞顶板的集中作用力;q溶洞顶板自重加上覆盖土 层均布荷载(kN/m);z为岩溶洞跨跨径(m)。 应该注意韵是桩底设置在第二层溶洞以下时,不 考虑覆盖土层均布荷载作用产生的弯矩。对于固端 梁,集中力弯矩可按0.7倍的简支梁计算。 (2)按剪切应力控制估算。溶洞顶板岩层完整、 岩体强度高但洞跨较小时(小于3倍桩径),抗剪切 力是溶洞顶板破坏的主要控制条件,最小设计持力层 板厚为 H一(qA+P)/(r1) (2) 其中,q为溶洞顶板自重加上覆盖土层均布荷载 (kN/m );P为桩尖对溶洞顶板的集中力(kN);r为 (下转第373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与柱距L有关,当L越大,K值减小,即防 水板分担的压应力减少。当L增大到一定的趋势 时,防水板下的应力减少将趋于平缓。独立基础防水 板的荷载分配涉及的因素很多,但(3)式包含了主要 的因素,作为近似计算是可行的。 根据本工程地质情况,防水板及独立基础持力层 为坚硬黏土,在工程设计中,地下室底板一般按下列 和设计相符,防水板下应设置起缓冲作用的软垫层。 本工程在防水板下设置了50 mm厚的聚苯板,由于 其施工方便快捷且价格低廉,因此获得比较满意的技 术经济效果 j。 独立基础做成倒锥型的,坡度为45。(如图1所 示),这样就减小了防水板根部的剪力,使得受力更加 合理。 组合作为底板反力进行地下室底板的抗弯、抗剪及裂 缝验算:①浮力加10%地面以上荷载。②30%所有 结构荷载(地面以上及地下室重量),取两者较大值。 对于柱下独基为确保结构安全,取所有结构荷载(不 包括地下室底板)进行设计和验算。利用(3)式做分 析如下:柱距L一9.0 m,防水板和独立基础的持力层 均为坚硬黏土,压力扩散角a一30。,lf=I,独立基础的 高度为I.5 m,独立基础的尺寸为5 m×5 m,带入 (3)式可得K一0.38,该推导按刚性板变形协调考 5 结束语 (1)在满足防水板承载力及抗冲切的条件下,如 果充分利用独立基础与防水板的共同作用,适当减小 独立基础的尺寸和防水板的厚度,将会获得较好的经 济效益。 (2)防水板在分担上部荷载时,为了充分发挥防 水板的承载能力,适当增大柱距是合适的。 (3)由于地基土的离散性特别大,影响地基反力 分配比的因素很多,所以采用本文推导的理论公式计 算地基反力分配比时,应按本地区经验对该公式进行 适当修正;不能修正时,采用该公式只是用作近似 计算。 [参考文献] [1]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3]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s]. [4]滕延京.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04. 虑,实际柱下独立基础的刚度比500 mm厚的整板大 得多,应力集中更明显,又因为防水板下铺设了起褥 垫作用的聚苯板,分配系数K应进行折减乘以0.7 的系数,K:0.26L1 J。 目前,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常规设计中并未考 虑防水板的承载作用,其厚度和配筋通常过大。若合 理考虑独立基础与防水板的共同作用,即可充分挖掘 防水板的潜力,适当减小防水板和独立基础厚度与配 筋,使得设计更为合理,上述的分析给出了防水板的 参考分担系数。 [5]龙驭球,包世华.结构力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4 构造措施 对于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构造设计,为了避免防 水板承担过大的地基反力,以保证防水板的受力状况 社,2002. [6]林[7]李图.地基基础设计[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纯,朱浮声.构造板独立基础地基反力测试[J].辽宁工程技 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2):220—222. (上接第370页) 整顶板,作为桩基终孔最小控制溶洞顶板厚度。后期 设计人员结合施工现场开挖情况及时对桩基长度进 行了跟踪调整,经过多方努力,上水桥互通内桥梁桩 基现已顺利地完成了施工。 [参考文献] [1]常土骠,张苏民,项业出版社,2007. 灰岩取1/12容许抗压强度(MPa);z为溶洞平面周 长(m);A为溶洞平面投影面积(m )。 5 结束语 通过应用上述勘探设计原则,上水桥互通内桥梁 桩端持力层厚度根据溶洞顶板溶蚀、裂隙情况和整体 性,分别采用摩擦桩和嵌岩桩两种情况分析计算。对 于溶蚀、裂隙严重的溶洞顶板,按摩擦桩计算,对于无 勃.工程地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 [2]JTJ061—99,公路勘察规范[s]. [3]杨文渊,徐社,1997. 彝.桥梁施工工程师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溶蚀、裂隙现象的持力层,溶洞顶板按嵌岩桩计算,考 虑安全系数后,决定采用厚度为4~5 ITI的微风化完 [4]丘斌.岩溶地区桥梁桩基设计[J].铁道建筑,2004(5):13—14. 《工程与建设》2008年第22卷第3期 3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