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数学课程校本化开发策略探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小学数学课程校本化开发策略探析

赵明江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幵发属于教科研内容,教师应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待校本课程的整合开发,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教学适配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校本课程资源可以对数学教材形成重要补充作用,教师以教材教学内容为基本出发点,对校本课程进行科学筛选,符合学生学习诉求,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重要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校本化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决定课堂教学实践的品质。小学数学课程校本化开发利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学习内容,还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教率,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的成长。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充法分观照学生认知基础、结合教学科研活动、借助新技术新研工具,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对教材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改编和优化处理,提升课程教学的适合度,实现校本课程的顺究

利介入和幵发。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在对小学数学课程校本化开发策略提升措施提出之前,我们现就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对传统应试教育、教学考试的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科目的考试分数主导思想进行相应的思想转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但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常常会发现学生在相关的基本概念、定理出现思维模糊不清、对课堂提出的教学问题缺乏解题积极性、学生自身的学习不良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尽管相关的研究者对国内小学数学课程校本化现状进行过总结和分析,但因地域文化、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研究范围、教学内容不统一等因素,使得相关的问题概述和解决方案也不能直接反映小学数学课程校本化开发的情况。

二、观照学生基础认知,整合教材课程资源

数学课程资源整合时,首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生活认知基础,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适合度更高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现有知识基础上展开数学学习,其操作效果会更为显著。校本课程资源信息具有个性化特征,不同学校、不同环境、不同年级有不同教学实际,教师要对校本课程资源展开深入考察,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融合性设计,以提升课堂教学效度。

《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学习时,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4个人,一个小组36个人。教师给岀思考问题:这个大组人数是这个小组人数的几倍昵?学生清查人数后,很快就给出正确答案。教师继续设计:有一个同学今年8岁了,老师今年32岁了,想想,老师的岁数是学生的几倍呢?学生幵始热议,并给岀答案;4倍。为让学生对倍数有更清晰认知,教师发动学生从生活经历中筛选信息,自行设计关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实例。学生听说要自己编辑题目,都显得非常兴奋,很快就给出一些题目内容:小敏有3本图书,好朋友小慧有9本图书,问小慧的图书是小敏图书的几倍?有一对兄弟,哥哥力气很大,一次能够搬运12个萝卜,弟弟力气很小,一次只能搬运2个萝卜,问哥哥一次搬运的萝卜是弟弟一次搬运萝卜的几倍?

88┆好日子

教师根据学生生活认知基础,给学生列举了很多课例,学生都能够顺利给出正确答案,特别是发动学生自行设计题目,给学生带来重要的学习主动权,这也是利用校本课程的重要举措。

三、结合教学科研活动,改编教材教学内容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涉及到的不仅是一个班级一个年级,需要同学科教师之间的集体研究,展幵教学科研势在必行。作为数学教师,需要从科研角度对待校本课程幵发利用,教师之间要进行集体行动,通过集体探究活动,对课程资源进行分析、评价、整合、归结,最后形成教材教学内容的改编意见。特别是集体备课,可以确保课程资源

幵发利用的统一性[1]

。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设计、统一测试、统一训练,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结合教学科研活动展幵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深度把握。如学习《克的认识》时,教师课前与其他同事进行教学商谈,决定用现场实验操作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克”的概念。教师准备了小型电子秤、羽毛、尺子、硬币、水果、橡皮等,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引导:克是重量单位,1克到底有多重呢?我们可以通过电子秤进行称量,这是一枚硬币,放到电子秤上,现在显示是6克,再看这块橡皮,现在显示是9克。还有这羽毛,才1克重。我们手边还有一些小东西,都可以用克为单位进行重量称量。谁愿意亲自操作一下呢?学生纷纷举手,要求亲自来操作一下。有学生拿来钢笔,也有学生要测量手表的,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对\"克\"的认知逐渐建立起来。

四、借助教辅工具操作,优化教材学习环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课堂教学借助新技术新工具成为教学常态化。多媒体、白板技术的全面运用,以及数学之王、星宝贝思维、尼奥数学、小学口算、小学数学小助手等新教学软件的介入,即使是用最为原始的辅助工具,也可以极大提升数学直观性,给教师课堂教学带来全新面貌,为课程资源整合提供重要启迪。《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学习时,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发动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进行研究,学生很快就给出观察结果: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是相等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教师随即给出思考问题:你怎么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呢?利用什么方法进行验证呢?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法展幵学习操作。第一位学生将长方形纸对折,对边完全重合,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第二位学生,用直尺测量正方形地板的边长长度,得出四条边都一样长。教师发动学生展幵数学验证学习,学生利用最为原始的手段和工具,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对边相等进行验证,使学生获得了最为感性的学习认知。

参考文献:

[1]邓飞雁.成熟型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及消解对策[D].湖南大学,2012.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县第十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