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议校本教研课题化

来源:意榕旅游网


浅议校本教研课题化

教师成为研究者,最为经济和可能的途径就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如何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非常具体的实践问题。多年来我们做了多方面的观察调研,发现校本教研课题化是提高校本教研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所谓校本教研课题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即将本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科研课题的方式进行研究,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调研发现有些学校的教师虽然承担了一些科研项目,但由于有些课题与学校实际情况距离大,有些题目是本校力所不及的。虽然结题,却没有实际效果。而校本教研,则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改进教育教学为目的,由教师自拟题目,自拟方案。在课题实践中教师具有广阔的自主空间,有利于教师的实践操作。

将校本教研的内容课题化将促进校本教研操作规范化,目前,多数学校虽然有校本教研计划,有方案,也开展了教研活动,但缺少明确的研究主题,导致学校教研随意性、盲目性,缺少针对性、实效性,难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师研讨七嘴八舌的浅层议论,零敲碎打,火力分散。教研风气不正常,通常又是优点多说,不足少说或不说。

有的学校教研单一化,以课代研,目的是完成教研数量,很少考虑如何提高教研质量问题,因而导致基层学校教研活动形式主义倾向严重。更有些学校,特别是村小,很少开展教研活动,除了参加基地、中心校的教研活动外,本校教研活动基本上已经停止。若以科研课题的方式进行校本教研,有计划,有步骤,有合理分工,有实践反思,有阶段总结,定会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走出单一的说说,议议的误区。

将校本教研的内容课题化可避免课题与学校实际情况距离大,有些题目是本校力所不及的问题。若以课题方式规范校本教研,便是教师把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统帅每个教师的教研活动,把课题镶嵌到教研活动每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

将校本教研的内容课题化是教师全员参与科研的有效途径

校本教研,是教师全员参与.合作探究.全体受益的教研。在校本教研的内容课题化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人人是问题发现者,问题的提出者,问题的研究者,人人能做,人人受益,具有全员性特点。

如何实施校本教研课题化

1、提出问题

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是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以课堂教学的诊断和评价为切入点,每个教师认真思考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即“备、讲、批、辅、考”等各方面阻碍教学和学习的问题,将大大小小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分析那些是主要问题,那些是次要问题,提出急需解决的若干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学校要组织教师做好这一环节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使教师在研究阶段切实研究解决自己关注的问题。真正体现满足教师的工作需要,焕发教师研究的主动性。在选题拟题时,题目越小越有针对性,越好操作越有实效。

2、落实任务

在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可采取教师个人或以备课组、教研组申报的方式落实研究任务。合作探究是校本教研主旋律,所以考虑教师的各种因素在落实研究任务时尽量避免单打独奏,同时要兼顾年龄结构的搭配,科研经验的搭配,学科问题的兼顾等

3、组织实施

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学习培训是前提。通过培训让教师研究的方向,意义。让教师明白科研的程序。规范操作。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研培结合,即只研不培教师将不知所措,只培不研便是纸上谈兵。同时,要及时组织总结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生成新问题,再拟新课题,在解决问题中在生成新问题,如此循环往复。充分体现教育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显而易见,校本教研课题化简便易行,校本教研课题化是提高校本教研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途径,是实施课题研究的有效载体,校本教研课题化会使校本教研和科研课题相得益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