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交通科技》2017年第6期 桥隧工程 岩溶地区桥梁勘察与设计 王瑞虎房谷锦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 210019) 摘要 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勘察直接影响桥梁设计方案..文章结合杭瑞高速南长城互 通回垅溪中桥工程,对岩溶区桥梁动态设计全过程进行介绍,针对岩溶区桥梁施工过程中碰到的问 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总结桥梁设计经验。 关键词桥梁工程勘察设计 岩溶地区 岩溶又称喀斯特(Karst)。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 桩柱式、肋板式台,桥梁全长104.92 m 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特征的综合地质作用以及由 此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现象.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地质 现象,属不良地质范围。一般情况下,岩溶发育的条 件有3个:岩石的可溶性与岩石裂隙:水具有侵蚀性 和水的流通条件 、我国的岩溶分布面积达200万 kin:,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I西南部 岩 性以灰岩为主,局部为白云质灰岩、大理岩等,地层 2地质勘察 2.1 初勘 回垅溪中桥初勘共布设钻孔3个.如罔l所示 根据初勘资料,桥位区地层分布简单,岩溶发育,_T 程地质条件较复杂.桥位区岩溶形态为溶槽和溶洞, 分布于桥位区靠近回垅溪的2#墩地段.溶槽深度 约23.0 m.分布高程373.14~395.34 lq1.溶洞高度约 l3.2I"11.分布高程357.24~370.44m。岩溶溶蚀基准面 在高程351.44 Ftq以下 年代多属于泥盆系和石岩系 在可溶性岩石分布地 区.溶蚀作用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一系称为岩溶的 形态特征√常见的岩溶形态有溶洞、暗河、石林、溶 沟、溶槽、漏3卜、落水洞等 l 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湖南省湘两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 县。起点南长城互通设置于杭瑞高速K8+452.540 处.采用A型单喇叭方案 互通连接线在漾水坨东 侧与C匝道相接.向南与学府路和新308省道平 交.止于老308省道.连接线全长1.5934 km. 项目 图l 回垅溪中桥初勘钻孔布设 采用城市主十道设计标准.设计速度60 kn1/h.桥梁 设计荷载采JI=}_j城一A级 机动车道采 双向8车道断 面.外侧设置人行道 断面组成为l m中分带+2x 0.5 m路缘带+2x14.0 m行车道+2xO.5 m路缘带+2x 2.2物探结果分析 根据《公路T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 201 1),岩溶区桥梁必要时应采用综合勘探。即物探 4.5 m的人非}昆行道.总宽40.0 m 路线在廖家桥镇 漾水坨村附近设置桥梁跨越回垅溪.路线与河流的 交角约为65 ̄.水面宽约8 m 根据方案比选.初步设 汁回垅溪中桥上部结构采用5x20 m预应力混凝土 与钻探工作相结合.物探工作一般结合钻探进行解 泽并』H钻探进行验证 目前国内外物探勘察深度一 般在40 m以内.浅而大的溶洞容易被发现,深而小 的溶洞难于被发现 物探勘察结论一般能对是否存 在溶洞给Ⅲ定性的解释.而对于溶洞的大小很难给 空心板.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 (收稿日期、编号:2017—08—29/9069) ・7・ 《江苏交通科技》2017年第6期 出定量的解释 常见的物探方法有电法勘探、电磁勘 探、地震勘探等 根据初勘成果,回垅溪中桥桥位处 溶洞发育较深.最深处达到50 m.结合钻孔的布置 情况。本次采用高密度电流法。 根据初勘结合物探情况.河道两侧岩溶发育严 重.2}}墩处钻探发现13 m高溶洞,顶板距原地面约 28 m 为了减小施工难度以及加快施工进度.尽量减 少溶洞处理的基桩根数.施工图设计阶段桥梁方案 调整为3x30 m T梁.减少桩基根数.避开岩溶强发 本次物探断面的布设采用纵横向结合的方法, 沿路线前进方向纵向布设左、中、右各3条物探断 面.在每个墩台位置横向布设一条物探断面.纵横向 育区.减少施工难度。 2.3详勘 蕺 妇 形成“十”字交叉.如图2所示 墩台处横向物探范围 应大于桥梁外边缘约80 m.保证高密度电法成果图 在桩基位置达到最大深度 根据初勘报告结合物探情况.对岩溶发育较弱 的0}}桥台布设2个钻孔.3撑桥台布设1个钻孑L.对 的 岩溶较发育的1#、2#墩,根据岩溶发育趋势,各布设 右 3个钻孑L 钻孔布设如图5所示 ∞ 鎏. ● 0' 、、 j・ 、 \ / 】 % 幕’/¨-’ 囊‘ .:,.~‘ 鞠 、 , 弩 ’''._ 、 、 、 1、h , _。。 、 0、 : ~ 、, 豁 — \‘ / 、【0* 一 l 0i| +" \、\、 ” 一 、 /- : 、 、 : ‘ \ . r 。 、 、 \i蠹 — i \ 、 l ’、 / / I } 。。’ ∥ I.1 . 豫 \ 、蛙: _ 一,. 二, ‘ 、 £・ 】 、 葺/ “ 图2物探断面布设 根据物探成果.回垅溪中桥共发现异常9处.其 中溶洞、落水洞和岩溶竖井引起异常5处,岩溶裂隙 破碎带引起异常4处,其中2#、3#墩横向物探断面 成果如图3、图4所示。测线控制范围内有较大的岩 钻孔布设 根据详勘报告,桥梁跨径由20m调整为30ITI后. 回垅溪两侧l#、2撑墩分别退让了5 m.钻孑L揭露岩 溶异常反映.异常基本为溶洞、落水洞和岩溶裂隙破 碎带所引起 溶发育强度较初勘降低 河流两侧的SQZK2—10~15 6个钻孔中仅2个钻孑L见溶洞.其中SQZK2—14孔 岩溶发育较强 回垅溪中桥详勘结果表明:桥址区岩溶形态为溶 蚀裂隙、溶沟、溶槽及溶洞,溶洞最大高度约5.9 nl, 分布高程在358.92~41 1.53 m 揭露泥质条带灰岩钻 孔共9个,见溶洞孔4个,钻孔见洞隙率为44.44%; 溶洞总高度为24.30 m.而各钻孔所见泥质条带灰岩 之和(包括溶洞)为239.10 ITI.钻孔线岩溶率为 10.16%.该桥址区为岩溶强发育区 桥墩布置应尽 图3 2#墩横向物探断面成果图 量避免与岩溶发育带重合.如遇到规模较大的岩溶. 建议调整桥墩的间距避开岩溶地段 施工期间建议 进行施工勘察 3桥梁方案调整 根据勘察结果对路基标准横断面进行调整.相 应回垅溪桥梁总宽40 m不变.中分带宽度由8 m调 整为1 m:单幅墩帽宽度由15.2 m调整为19.2 m.考 虑墩帽受力.单幅桥墩基桩根数由2根调整为3根 调整前后路基横断面图和桥梁立面图分别如图6、 图4 3#墩横向物探断面成果图 ・图7所示 8・ 桥隧工程 《江苏交通科技》2017年第6期 .二 4 l( O0 一 of 3戳 "绿 _^ 绿 央 球 ^1 妹f r 道 道 带 带 道 道 非绿 殊央绿 乍 绿非 “ 一 通 一 :分 *} 通 { 混 一j 带 . 。薅 虱 鱼 重 兰量 —重iI兰 蓄L四 。 (d) 准横断【自I N6连接线路基横断面图(单位 111】 一 } I0● In }一● 、_ lJ l囝 )] )] 』l L:-] [一 图7调整前后桥梁立面图(单位 III) 4施工问题处理 制.入柑2 m.保证顶饭厚度8 III:2—4{[≠基桩岩溶发 2017—03.施 r过程中发现l一2#、1—3#桥墩地质 育较嵌。‘j地助资料堪水一敛.施1 按没汁蛀K44 111 情况 地勘资料小符.岩溶发育较姒.』亡其是l一2# 已终孔:lt ̄余已终孔 均术发现 溶发育情况.地 桥墩.通过施T补勘.发现孑¨l以F l4.6~20.0 111. 质情 较好,Lj地勘资料一致结合}JJ勘、物探情况 20.1-28.5 Ill,28.7-38.6 l11,38.8~44.6 n1,44.8-50.8 I11 分析.1lI1垅溪巾桥l#、2#桥墩岩溶发育情况毖本 } 为连续的岩溶发育,孙性土填充,桃基成孔难瞍I . 2—4#~ l一2#墩方向. 据1—2#墩施1 补助结果.1— 质量无法保证1—2#墩典补勘两个钻孔.其中孔(1) 2#墩…好位下岩溶发育落水洞、 向溶惜中 经 位于靠近l一3#墩方向.距离l一2#孔边缘1 I11.孔 场各力‘ 勘.结合既f】‘地勘资料.提…以下处理方案 f2)位于靠近I—I#墩力 向.距离I一2#孔边缘J.2 I11 (J)注浆法 补钻孔位及基桩位置如 8所乐 按摩擦桩汁算桃长.小考虑桩端承载力.灰岩桃 侧摩I5I【力 取150~200 kPa.桩端 穿透 ‘溶发f I 按汁 僻长施1 刮化后.距离 桃边缘50(1111取 注浆孔8个成“米” 排列。孔深按汁算桩长L+5 Ill 杭璃糯 卜iJ 控制 浆完成后 桩 罔取3-4个地质钻孑L进 2-2f e 2+ 行验 、 浆孑L、验iiEfL 苜示意如 9所示对r ●■ ∞■ ,HI卜jt、 \ 卜6-40| \t ● 仁=>老s308 桩端位于 溶裂隙连续发育 的情 .陔方法具有 遍遗 性.埘于川垅溪中侨1—2#墟 .根据补助 资料,桩端 溶发育较强.判断基 化J 向落水 洞、溶惜rf1.注浆施 桩端承载力九法保证、 图8 补钻子L位及基桩位置示意图 (2)渊整基桩位 绎现场分析,l—l#、l一3#、l一4#、1—5≠}、l一6#、2一 各方现场 勘.结合物探、地助资料对桥他 l#、2—2#、2—3#、2—4#、2—5#、2—6# 桩已成孑L。j rfl 处岩溶发育趋势的判断.靠近l—l#堆桩侧地质条什 l—I3≠}堪桩孔口25Il1以下岩溶发育较强. 长按l7Il1控 较好, 此 桩往l—l#墩厅向移他(下转第34页) .Q. 《江苏交通科技》2017车第6期 400 2o0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范工作.使整个监测监控 l 一0 200 交-400 一600 8o0 一. ——一—DSW412356 一工作能独立、公正、科学。未来监测云系统可考虑与 三维激光扫描、BIM技术结合,实现监测结果在系统 中的三维动态显示 醛一一DSW7 DSW8 DSW9 参考文献 l ooO 『1]孙翔宇。牛明星.岩土工程中的测算和高性能沥青路面应 用状况浅谈[J].祖国:建设版,2014(1):189一l89. [2]杨育文,殷建华,涂望新.岩土工程自动化监测系统及其应 图7 东孚车辆段累计变化曲线图 4结语 传统人工监测市场低价竞争现象严重.人_T成 本与日俱增,同时工作量大、效率低、精度低,监测数 据不连续等问题已使传统人工监测陷入困境.已不 能满足未来行业发展需求 基于监测云系统的创新 型基坑隧道管理模式.可对监测工作流程进行标准 化处置,降低人为因素产生的潜在风险:通过大量的 用[J].城市勘测,2003(1):7-l0. [3]张海燕,王雪娇.浅谈自动化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中 国科技博览。2012(21):308—308. [4]李威,王建松.岩土工程自动化监测系统及应用探究[J]. 硅谷,2014(10):85—86. [5]夏才初,潘国荣.土木工程监测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 _-3斡藩 业出版社.2001:214—244. 1数据积累.并根据专家经验与实际监测数据不断对 比分析构建相应的预警模型.从而做好基坑隧道等 [6]张长生,强小俊,郎向伟.基于E2E的岩土工程安全监测 系统的研发[J].工程勘察,2015(2):29—33. ・—+_w—-.卜一— 卜-—+一-+n—-卜-—-卜-+-—卜”——卜・・+-+・・+-+一+-+・・+“+・・+ 一+“+*-4---+一+-— 一+u+-+-+一+一+-+-+ (上接第9页) 3.3 m,保证与l一1样基桩中心距离满足2D(基桩直 (3)岩溶勘察应结合地质调查、钻探、物探综合 径)要求。现场在移位后的桩位处先进行施工补勘。 9 判断,单独的某种方法很难得到可靠的成果; (4)岩溶区多跨桥梁一般不宜采用较小的跨径。 6 一 O注浆孔×地质钻验证孔 图9注浆孔 验证孔布置示意 根据现场补勘情况,基桩移位后,地质情况较好. 基本未发现岩溶发育情况。最终1—2#基桩按移位 3.3 m实施,与l一3#基桩距离l0.15 m.与1一l#基桩 距离3.55 m.盖梁采用预应力结构.现场最终实施效 果较好。1—2撑基桩移位后桥梁立面图如图10所示 图1O 1—2#基桩移位后桥梁立面图(单位:cm) (5)岩溶区桥梁设计不能单纯追求基桩长度.应 保证溶洞顶板厚度不小于6~8 m 参考文献 [1]苟联盟,徐春明,燕轲.公路工程岩溶探测常用物探方法浅 5结论 (1)岩溶强发育区桥梁设计应重视地质勘察、及 时根据勘察结果调整桥梁布跨: 析[J].西南公路,2014(4):87—90. [2]冯彦谦,许广春.物探技术在隧底岩溶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2)岩溶区地质变化复杂,常规勘察手段很难完 全查明岩溶发育情况,桥梁设计应重视与勘察互动. 根据可靠的地勘成果进行设计: .[J].铁道标准设计,2014(S1):168—170. [3]蒋家龙,赵华宏,刘长平.岩溶发育地区高速公路桩基施工 勘察中地质雷达综合应用[J].西南公路,2014(4):94—97.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