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系统地学习了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高中数学教研员白雪主讲的“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指导——数学(必修3)综述”,并观看了专家的“教学指导视频”、研读了一线名师的“教学设计”、赏析了一线新秀的“课堂实录”等栏目.做了简单的学习笔记,摘录如下:
(一) 算法初步
1、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了解算法的含义。
2、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与循环结构)。
3、经历将具体问题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输出、赋值、条件、循环语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4、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 统计
1、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学习随机抽样、样本估计总体、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及其特征的思想;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较为系统地经历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全过程,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
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为体的能力。 (三) 概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及概率与频率的区别;
2、通过实例,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3、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通过实验、计算器(机)等,用模拟方法估计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4、初步学会将一些实际问题化为古典概型,体会随机现象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一)内容、要求、课时分配 序学习内容 号 1 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理解(模仿操作、初步应用) 2 3 基本算法语句 算法案例 理解 了解(体会) 6 2 学习要求 课时分配 5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小结复习 随机抽样 样本数据 平均数与标准差 用样本估计总体 变量的相关性 小结复习 理解应用 了解(初步理解、学会) 了解(体会、学会) 理解(解释、会求) 了解 了解(知道、会) 理解 2 3 4 4 4 4 3 随机事件 了解 2 互斥事件 了解 3 古典概型 理解 4 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了解(体会、操作) 2 小结复习 理解(逆用) 2 章末小结复习 4 合计课时 54 7 (二)重点、难点分析 1、算法初步
重点:(1)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2)五种基本算法语句; (3)算法思想与逻辑思维能力。
难点:(1)算法思想的体会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2)实际问题解决过程的算法表达。 2、统计
重点:(1)随机抽样的方法; (2)样本数据的处理; (3)用样本估计总体;
(4)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与统计思想方法的应用。 难点:(1)数据的表示、处理与解释、估计; (2)统计思想方法的初步应用。 3、概率
重点:(1)互斥事件与古典概型; (2)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
难点:(1)随机现象与概率意义的认识与理解; (2)实际问题转化为概率模型。 三、个性化课程实施方案 (一)教学资源分析
1、教师资源:通过几年的教学,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比较熟悉,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已经有所预料,同时有一定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了.必修三中主要是一些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联系以及一些相对靠近实际问题的内容为主,所以需要多媒体、实际模型、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的事迹去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借助这些资源让学生能够开动脑筋,改变学数学枯燥无聊的状况。
2、学生资源:借助老师所用到的一些教学资源,以及参考网上的一些知识和老师介绍的书籍,把这些内容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中,最终回到自己的课本和课外练习中,始终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际问题中,而有为实际问题解决具体的问题的。 3、设备资源:多媒体,相关的事物模型 (二)教学流程设计
1、算法初步 通过对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三元一次方程组等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长治框图的顺序结构、条件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通过阅读中国古代算法案例,体会算法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2、统计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并结合具体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
性;在参与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的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了解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试验、查阅资料、设计调查问卷等方法收集数据;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基叶图,体会他们各自的特点;通过实例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算数据标准差;通过训练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平均数、标准差),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学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并通过应用训练体会样本频率分布和数字特征的随机性;学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合理地决策提供一些依据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作用,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并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通过收集现实中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并作出散点图,学会用散点图直观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经历用不同的估算方法描述拉个变量线性相关的过程,体会最小=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3、概率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与频率的区别;通过实例,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含义及概率加法公式;通过实例,理解古典概型及概
率计算公式,学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了解随机数的含义,能运用实验、计算器(机)等模拟方法估计概率,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通过阅读学习,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本模块的教学中,应坚持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教学原则,重视从现实生活提出问题,并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解决过程逐步体会、理解有关知识和方法;教学中应多一些问题情境,多一些直观感悟,多一些操作体验。
2、在算法初步教学中,必须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逻辑结构和语句,重点要放在体会算法的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方面,不要把算法课上成程序语言课或计算机技术课。
3、在统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统计的作用和思想,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知道统计结果的随机性及统计推断有可能是错误的。
4、统计教学必须通过案例来进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法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需要的数字特征,并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较为系统的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学会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5、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教学中通过大量实例,鼓励学生动手试验、操作感悟,正确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帮助学生澄清一些认识错误。教学中不要把重点放在“如何计数”上。
6、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模块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学中要坚持从实例入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有关知识和方法,体会算法的思想和统计与概率的思想,以学会合理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的落脚点。
7、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读书,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模拟解决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