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古典诗词中的“夕阳”意象研究综述

古典诗词中的“夕阳”意象研究综述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10卷第8期 Vo1.10 No8 读与写杂志 Read andⅥ,Hte Periodical 2013年8月 August 2013 古典诗词中的“夕阳"意象研究综述 朱文荟 (信丰中学关键词:诗词 夕阳意象 运用 江西信丰341600) 摘要:本文提出了意象一说,介绍了“夕阳”的美学境界,具体分析了夕阳意象的在先秦、汉至魏晋、唐宋、元朝、明清不同时期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98—01 1 引言 天一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又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城闭”、“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2.4元朝文学中的“夕阳”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有很多典型的意象。意象是客观物象与审美 主体(诗人)情意的组合,诗歌鉴赏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意象的理 解,掌握意象就能掌握诗人感情,就能破解思想内涵。意象一说, 古已有之。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就有许许多多的美丽意象为世 人所称道。比如说:蒹葭、大雁、明月、细雨、寒鸦等等。而“夕阳”, 以其独特的审美情怀,一直为文人所共赏。“夕阳”的美学境界 神秘而空远。所以,纵然一直被各朝各代文人所沿用,却仍可经 久不衰。每每成为诗词佳作中的美丽点缀,却仍有深意可循、新 意可观1 元朝时,最有名的有关夕阳的诗句,不用旁人道明,大家便 已知晓。那就是冯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着 望尽天涯路的旅人孤苦的羁旅生涯。元朝多旅人。“夕阳”意象的 运用,便是突出这一悲凉,凄楚的境地。将自己满腹心酸寄予在 夕阳西下中,借景抒情。这在当时是极具普遍心理的。 2.5明清诗词中的“夕阳”意象 2 夕阳意象的运用 明清诗歌中延续了元朝文学中写夕阳的那一种悲凉凄清之 夕阳意象的运用研究经久不衰,其研究成果众多,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但明清作品风格却不尽一致。这在他们对夕阳意象的运用可 以看出。明代诗人将其融人历史长河中,历练而成一种沧桑却不 失通透的观照。如诗人杨慎的《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 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 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 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清代诗人对其的运用就显得谨小慎微。仍逃不过前人的寄 景于情,却也有自鸣得意的地方。清人纳兰性德的《浣溪沙》“一 片晕红才着雨,几丝柔柳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或借景抒情, 或描绘景物.都透露着一股时代的沧桑感,个人的际遇与家国情 怀融入其中,巧妙中不乏精致,更为“夕阳”意象增添了几处妙 笔。 2.1先秦时期诗词中的“夕阳”意象 先秦诗词,集大成者,当数《诗经》,而《诗经》中的意象运用, 也是极早采用“夕阳”这一意象的。在其名篇《君子于役》中曾有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恬?鸡栖于 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这样的诗句流传。 另在《诗经・陈风・东门之杨》中也有“东门之杨,其叶群胖。昏以 为期,明星煌煌。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哲哲。”这 样间接运用意象的体现。夕阳时分,落El光景,便是黄昏时候。 而在先秦的另一著作《楚辞》中,也间接使用了“夕阳“这一意象。 里面也以黄昏为意象,而其本质据学者考证,应是“日出而作,日 人而息”。 在历朝历代的“夕阳”意象的运用及研究中,可看出:不同时 期,不同作家对“夕阳”有不同的理解及运用。或描写单纯景物, 或寄寓相思之意,或抒写国仇家恨,或发泄个人情怀。无论如何, 这一意象都尽到了其职守。能够形象生动的予以表现,象征。而 人类利用其丰富的想象联想能力,也不断丰富着“夕阳”这一古 典意象的内涵。使之能表达更多,更贴近人类的思维。 3 结语 由此可见.“夕阳”意象在先秦时,主要用作表达思念(如《君 子于役》)或者单纯的时间运用(如《东阳之门》、《楚辞》)。在先 秦时候的古朴想象年代,“夕阳”仍被赋予了时间和思念这一美 好含义象征。这也一直流传下来,是为人所熟识的象征意义。 但,随着朝代的更迭,人类智慧的积累,人们对“夕阳”意象的想 象延伸,也变得更为宽阔广泛。 2.2汉至魏晋时期诗词中的“夕阳“意象 纵观汉至魏晋的诗词,受汉赋影响,喜用一些浩瀚壮阔的意 综上可知.古典诗词中的“夕阳”意象使用广泛,寓意深刻, 已为文学界所共识。然而不同学者,只是对不同作家或同一朝代 的诗人诗作中的“夕阳”意象进行研究。却没有从整个诗歌的发 象,直至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才逐渐有一些诗人作者用“夕阳”这 样一些精致却寓意广泛的意象。曹操在其《观沧海》中写道:“老 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暮”字,代替了夕阳 的寓意,这时的“夕阳”意象,便不只是单纯的由景象而发,而是 展史上综合进行研究叙述。从该意象的使用史和发展史,我们还 可进一部研究国民的心理成长变化过程。“夕阳”意象,越到后面 越体现出国人悲观凄凉的心境。将研究史与国人心灵史结合,或 许将赋予“夕阳”这一古典纯美意象更为深刻的人文内涵。 参考文献: f11马薇.晚唐诗歌中的夕阳意象研究【l1.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12.11. 融入到人的存在中去,而与人生相契合。 2-3唐宋诗词中的“夕阳”意象 唐宋诗词已经发展到了异常成熟的地步。“夕阳”也由早期 的象征符号经由魏晋时间的人文化而发展成更适合诗人抒情之 }{_j的古典意象。光是唐宋有关夕阳的诗词名句,便让人数不胜 数。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 一[2]李首鹏.古典诗歌中“夕阳”意象浅探IJ].三峡大学学报, 2005.02. 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