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以镦1i靳充 湘西地区民族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研究 口舒鑫 摘要:文章试图探讨利用数字化手段保护湘西地区民族 二、湘西地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现状 湘西地处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区域与东部楚汉文化 区域交汇之地,素为湘、鄂、渝、黔的“咽喉”之地,有着厚 重的文化底蕴,其文化特性主要是由外来的文脉久远的 楚文化与当地土著、苗文化融汇,后又加入流官与行商 引入的汉文化演变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湘西 是一个以苗、土家、汉等30个民族组成的民族聚居区, 传统手工艺,通过传承和弘扬,将这些具有历史和科学价值的精 神文化遗产变成有形的文化财富,进而找到一种对中国传统民 族手工艺进行保护和研究的新思路。 关键词:湘西地区 民族传统手工艺 数字化保护 湘西地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境内居住着土家、苗、 汉、回、瑶、侗、白等30个民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瓷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称号,是湖南省进 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唯一地区。该地区的民族传统 手工艺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在整个中国文化艺术发 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各类民族传统手工艺源远流长,代代传承,浩如烟海,灿 若繁星,尽情展示着湘西多姿多彩的文化,述说着悠久、 灿烂的文明。 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是:时代的变化和市场经 济的冲击,使古老多姿的湘西地区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 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充满了挑战和忧虑。财政贫 从目前来看,湘西地区乃至全国的民族传统手工艺 行业仍处于社会弱势状态,行业内缺乏系统的业务交 流、总体的学术指导,更缺乏手工艺自身发展的环境。 一困导致保护机制的脆弱,传统手工艺生存环境形势严 峻;一些优秀的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依靠口 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等文化遗产在逐渐消 、湘西地区传统手工艺的分类 1.从使用功能出发,可将湘西地区民族传统手工 亡。许许多多我们曾经朝夕相处、司空见惯的东西,悄 然随风而逝。例如在五代时,土家织锦曾作为贡品进贡 朝廷,以工艺织法独特及图案纹样的原生性而闻名全 国,但是其采用原始织机手工而成,不能与现代机器生 艺分为欣赏类、实用类和宗教、祭祀类。欣赏类是供置 于案头、粘贴于墙壁或悬挂于室内,供人们欣赏的民间 手工艺品,如土家织锦、蜡染工艺、剪纸工艺等;实用类 是在生活中有使用价值的民间手工艺品,如刺绣工艺 (刺绣广泛用于湘西地区日常生活用品中,如服装、门 产竞争,随着大师们的相继作古,已渐失原有品位和魅 力。 帘、帐帘、窗帘、枕头、枕巾、床巾等)、土家编织工艺等; 宗教、祭祀类有湘西银饰煅造技艺、雕刻工艺等(雕刻工 艺主要用于建筑和用具,例如祠堂、庙宇及其各类崇拜 可喜的是,近年来,湘西地区在保护民族传统手工 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湘 西地区传统手工艺有州级以上保护项目多项,如:苗族 银饰煅制技艺(国家级)、凤凰纸扎(国家级)、凤凰蓝印 的先人和神仙、菩萨,内容以吉祥物图、神仙巫祝和图腾 崇拜最为普遍)。 花布(国家级)、湘西苗绣、凤凰姜糖制作技艺等。州级 以上传统手工艺传承人也有多位,如:土家织锦传承人 叶水云(国家级)、凤凰纸扎传承入聂方俊、蓝印花布传 承人刘大炮、苗族银饰煅制技艺传承人麻茂庭和龙米谷 等。 2.从社会功能出发,可将湘西地区民族手工艺分为 实用类、节日喜庆类、叙事和抒情类。实用类如蜡染工 艺、建筑、家具装饰雕刻工艺;节日喜庆类如土家织锦、 剪纸工艺、湘西银饰煅造技艺等;叙事和抒情类如绣鞋 垫、绣荷包工艺、刺绣服装和鞋帽工艺(作为定情信物或 结婚纪念物)等。 3.从制作性质上出发,湘西地区民族传统手工艺可 分为雕刻工艺(如石雕、木雕)、土家织锦、蜡染工艺、刺 绣工艺(如绣花鞋、绣花鞋垫、绣花围裙、绣花荷包等)、 三、湘西地区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的意 义及可行 眭 在文化史、美术史、设计史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手工 艺是贯穿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文 化、设计和手工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公共空间与生活空 土家编织(藤编、草编、竹编)、银饰煅造技艺、剪纸工艺 等。 间也开始丰富起来。设计审美与艺术观念的衍化更新, 新材料、新工艺的大量出现,推动民族传统手工艺向现 (下转77页) 80 美术时空 ART EDUCATloN RESEARCH 题材的油画。 殊感受等。新疆少数民族题材油画的整 域、民族性的消失,这些表象特征将会借 体创作形象也越来越鲜明。 助艺术家个性的面貌和精神得以体现。 对于画家来说,因为本乡本土的地 新疆风情题材的油画不只是停留在风情 2.内心精神面貌的表达阶段 8O年代以后,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在油 画创作中是以人的内心精神面貌为题材 域,是他们生活的环境,是他们最熟知和 表面,而是进入了一个以文化精神为导 进行创作的,通过作品的形象元素营造出 了解的地方,因而本土文化恰恰是最能够 向的时代。 文化的内涵,体现作品内在的精神风貌。 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的。许多画家立足 更多的作品表现了画家心目中的新疆,把 本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创作出一批优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建国 生活的素材转化成为了艺术的美。例如 秀的作品。如哈孜・艾买提在80年代以 6O年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与民族文化传 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上,本土画家努尔买买 后创作的《萨玛》(1997年)、《纳孜尔库 承研究”(09EF09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提-俄力玛洪的一幅《情系故土》荣获银 姆》(2009年)等作品中,动感强烈的维吾 参考文献: 奖。他画的是伊犁地区的草原,是他自己 尔乐舞,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现 最热爱、熟悉的生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 实的舞蹈场景中是看不到的,而当我们看 用和对这块热土的深情使我们在欣赏这 到这些作品时,却能感受到它的欢乐,人 幅作品时体会到了它的深沉、神秘、苍凉 们欢娱的情绪感染着每一个人,这就是时 与悲壮。克里木的《哈密麦西来甫》则具 代的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精神。这样的创 [1](法)丹纳.艺术与哲学.章浩,沈阳, 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2]仲高.西域艺术通论.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4. 典型的平面装饰图案的性质,我们从这种 作还有克里木・纳斯尔丁那富有民族审美 音像出版社,2007. 装饰图案中看到的是少数民族的喜好和 情趣的装饰意味,买买提・艾依提那浓郁 欢乐、人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在收获的 的乡土情结,等等。季节体味喜悦。赵培智的《高原祈福》,在 塔吉克民族的人物形象与生活形态中去 [3]新疆首届青年油画展作品集.新疆电子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结语 历史已进入21世纪,未来的艺术形 寻找深沉、坚毅、粗犷、力量与难以言表的 态将会因为信息传媒的发达而具有更多 神秘、神圣的信仰以及对人生和历史的特 的国际化色彩,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地 (上接80页) 代形态转变而被大众所接受。 对湘西地区民族传统手工艺进行数字化保护就是 按其具体的流传区域、流传形式、工艺流程、加工材料、 使用工具、艺术特性及其生存环境、发展状况、传承体 系、文化功能与文化源流等要素进行整理。对湘西地区 传统手工艺进行现代数字化保护所采用的数字媒介载 体是数字录音、数码摄影、数字合成二维处理、三维动画 力提高文化艺术资源的保存管理和利用水平,切实提升 数字化能力,为湘西地区乃至我国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保 护和传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推动文化建设又好又快 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立项项目——湘西地区民族传统 手工艺项目的整理和研究(08C703)研究成果。 处理、三维建模与图形图像技术处理等技术,将湘西地 区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的制作原料、制作图案、制作过程、 手工艺成品的造型、色彩和相关习俗活动等信息进行系 统、规范的整理,建立一个涵盖内容丰富、结构规模庞 大、应用服务快捷、发展潜力大的数据库类资源数字化 参考文献: [1]张孔修.永顺县志.1 930. [2]王承尧等.土家族土司史录.岳麓书社,l 991. [3]杨昌鑫.土家族风俗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l 989. [4]湖南省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湖南地方志少数民族史 平台,为今后的研究、欣赏、传承及开发利用提供准确的 数字化信息资料。 料.岳麓书社,1991. [5]单海鹰.湘西民间印染的源流和历史沿革.民族论坛, 2007. 当下,民族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作品在慢慢地减少,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族 [6]田茂军.湘西苗族剪纸文化的现状、传承与保护.中国民 俗学网,2008. 手工艺术会愈加显得珍贵,越来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 的必需品。客观地说,由于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及全 社会对民族手工艺关注,现阶段是民族传统手工艺发展 的最好时期。 作为湘西地区的高等院校,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时,我们应尽可能地抓住机遇,转变思路,开拓进取,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