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卷(无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深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一、论述类阅读(17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信、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己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两全主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荡”“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

1

儒术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合,三款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教之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做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

(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一一国学之根基》)

材料三: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化、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网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偏、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辩,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法、阴阳、名三家后来灭绝,是因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它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思想。 B.儒家主张“和而不同”,道家主张和则生万物,两家在主张“和”与“和谐”上是完全一致。 C.只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就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思潮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它关注社会现实;而道家则不同,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如果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让佛教中国化,就可能没有儒、道、佛合一。 C.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其实,这是有重大偏颇的。 D.材料三第一段运用设问提出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论证“道家”思想的一项是( )(3分) A.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D.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

4.材料二在论证时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5.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回顾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沧桑历史,到处都可寻觅到这两种类型的影子,请你各举一例来证明。(4分)

二、文学类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飘零的黄叶——长虹给他母亲的一封信

张闻天

妈妈:

现在已经是冬夜的十二点钟了。四周都被无穷的黑暗所包围着,在这黑暗中间,寒风从门缝窗隙中吹进来,如像尖刀一般直刺到我的心里,使我发生一种不可言说的颤抖。

唉,我的十年不见,相隔有数千里路远的,我的亲爱的妈妈,我现在不能不强打精神,拉到几张破纸,提起一枝秃笔,来给你写信了。

妈妈,自从我们因为那一件事发生了冲突,我因而离开了家庭。自从那时以后,我始终没有给你写过一封信。但是从我的朋友的口中,我时时听到妈妈怎样因为想念我,几晚上没有睡着。妈妈,你的长虹并不是冷血的人。他听到了那些消息,他也曾几晚上没有睡过,他也曾流过眼泪。

唉,我想到这里,我对于无情的上帝,不免要发出一种不自觉的咒诅了。只要他把我生早几十年,那时旧礼教还有控制一切的权威。或是他把我生后几十年,那时新道德的条规已经成立。无论早晚,

我都将幸福。可是他偏不那样,他偏偏把我生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期。但是生在这个时期,他如若把我造成一个平庸偷闲的俗人,一个只知谋金钱增多,地位加高,或名誉四扬的人,那也罢了,他偏偏把我造成这样一个敏感而且好高的人!

似乎我在那时真有什么光明要服从的!其实那时的所谓光明不过是由那少年时代的自傲心与找求理想的力所产生出来的幻想罢了。妈妈,长虹在这幻想中间所受的苦难,决不是你所能想象出来的罢。唉,“你生就一副骨头,决不是有福的东西!”这是爸爸(祝福他在天之灵)每当我闹架的时候常用来骂我的一句话。真是不错,爸爸的话断定了我的终身!我这种敏感好高而且不肯奉迎他人的天性,在现代生存竞争中完全是失败了。

唉,世路艰难,人心险恶,你纵有袒白的胸怀,聪明的脑筋,远大的企图,高尚的人格,有谁来欣赏你、赞美你呢?妈妈,我并不想在你的面前夸口,只要长虹肯把心肠绞得硬些,肯暂时放弃他的幻想,富贵功名真是易如反掌。但是,我的妈妈的儿子肯这样做吗?他如若要享福,他还肯离开了安宁和乐的家庭到这风涛险恶的人生的战场中来吗?

妈妈,在这生活的苦斗中,我每当从这一个失败到那一个失败,从这一条坏的路上到那条更坏的路上时,我常常想奔到你的怀抱中,找求失望的慰安与创作的镇痛剂。但是这不可压抑的自傲心与这青春的力量,永远推动我,使我征服了失望痛苦的压迫,揩干了自己脸上的眼泪,再接再厉地向着那不可知的紫霞中走去!

妈妈,我当初离开你,不是因为争着点恋爱的自由权吗?恋爱应该自由,这是我一直到现在还是确信着的。但是在这茫茫的世界上,一切所谓恋爱都不过是偶然的巧合罢了。

哟哟,十年的光阴,在幻想的产生与破灭的重复中间,很快的过去了。“茫茫宇宙,黑暗如漆!”②直到最近我方才知道我所找求着的东西除了在我的幻想中存在以外,在其他的地方是没有的。

妈妈,你看到这里,一定要以为你的长虹以后回心转念,好好在社会上做一个人了。妈妈,如若你这样想,你是不了解少年人的性情的,你是不了解你的长虹的。长虹对于以前种种并没有丝毫的反悔,长虹以后将更加

3

坚决地去负起追求光明的使命。妈妈,长虹虽是将接受贫穷的漂泊的流浪的命运,但是他对于找求人生真意义的努力是决不肯有一步放松的。

妈妈,我绝不后悔我以前所做过的一切事,我觉得它们在我的生活史上自有它们的价值,但是我对于它们实在太不满意。

妈妈,我现在认定人生的目的是在创造人生,我的使命就是这个。我不知道什么叫做幸福?妈妈,“生就一副贱骨头”的你的长虹,与其过那种所谓安适的,舒服的与幸福的日子,毋宁永远过这种贫穷的,漂泊的与流浪的生活。妈妈,请你不要替我忧虑。这种生活是我愿意这样过而过的,我决不要任何人替我负丝毫的责任!

妈妈,贫穷的,飘泊的与流浪的运命,我已经决意去接受了,我将去发现而且去创造出人生的真意义来,我相信,我永远的相信,人生虽是到处充满了黑暗,但是在这黑暗的中间,时时有一点点光明闪耀着。不过从前因为我的眼睛被自己的幻想所封闭,没有看清楚这一个无私的光明的找求者。他将把那一点光明拿来,高举在无穷的黑夜中间。妈妈,他更将借你的精神上的帮助,自己变做光明,照澈这黑暗如漆的世界!

我亲爱的妈妈,请你不要可怜我,我写这封信并不是要求悯怜的,我是因为想念妈妈而且因为要妈妈高兴,所以这样写的。我是在告诉你,在这十年内你的长虹做了些什么,以后他又将做些什么。

从此以后,他将不再写信给你,不再告诉你他所做的事与所到的地方,因为他也有他的使命要服从。我的亲爱的妈妈,只要你一想到你的长虹在这个黑暗的世界上为了光明,为了真理而苦斗着时,我就希望你揩干了老年人的眼泪,面上能够露出一点微笑,觉得你生下一个长虹到世上来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这样,我虽是不能看到你,我的心也可以得到无穷的安慰了。

临了,我再请求你不要替我悲伤,不要可怜我,我反请求你庆祝我的再生! 妈妈,我们别了,我抱吻你!

你的儿子长虹 (有删改)

【注释】①本篇最早发表于1925年6月,1941年2月又在延安《中国青年》上发表。②“茫茫宇宙,黑暗如漆”,出自郭沫若《女神·凤凰涅繁》中的诗句。

6.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写“无穷的黑暗”和“寒风”,是身处环境的真实描写,也暗示当时的社会现实。 B.文章开始写“因为那一件事情发生了冲突”,营造了悬念,也与后文揭晓谜底做照应。 C.文中引用郭沫若的诗,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样,典雅有内涵,富有历史文化气息。 D.本文是书信体,以“我”的经历和追求构成主要内容,叙事、议论、抒情综合运用,转化自如。 7.结合全文,分析“飘零的黄叶”的含义。(4分)

8.作者交替使用“我”和“他”两个不同的人称,各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古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共9分)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顷襄王怒而迁之 .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归:称赞 与:同“举”

迁:放逐

揭:持,拿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小题。

4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

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

(节选自《过秦论》)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遗策”的“因”与“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苏武传》)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爱”与“盗爱其室”(《兼爱》)两句中的“爱”字含义不同。 C.“相与为一”的“相与”与“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相与”含义相同。 D.“之属”、“之徒”、“之伦”中的“属”“徒”“伦”含义相同,都是类、辈的意思。 11.下列各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C.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二)课外文言文(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文本一: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玦。周守藏宣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见周之表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

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5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文本二: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

12.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见周之衰乃遂去

老子修A道德B其学以自隐C无名为务D见周E之衰F乃G遂H去 13.下列对文中加框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独其言在耳”的“独”,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岂独伶人也战”的“独”意思相同。

B.文中“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的“淫”,与《屈原列传》中“《国风》好色而不淫”的“淫”意思相同。

C.文中“言道家之用”的“用”,与《〈老子〉四章》中“有车之用”的“用”意思相同。

D.文中“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的“快”,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的“负”用法不相同。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质,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

B.老子认为真正生意做得好的商人即使家有万贯,看上去也好像什么都没有的样子,德行非常高尚的君子,表面上看起来却是十分的愚钝。

C.《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子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对自身考虑较少的积极入世的思想,与本文中老子对孔子的教导是一致的。

D.本文记载当时有三位可能是道家的老子,一是李耳(早于孔子),再是老莱子(与孔子同时),三是太史儋(后于孔子)。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4分)

(2)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4分) (3)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秦。(4分)

(三)课外古诗词(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6—17题。

春日寄怀 李商隐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6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注】①龙津:即龙门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诗人感慨世间的荣衰是很迅速的事,而自己却因仕途失意长期在家闲居。 B.颔联诗人因有花月美景但无美酒、好友而感到寂寞,感慨知己难觅、无人赏识。 C.颈联运用对比手法,官职卑微年年如旧,如丝白发却一天天地增多。 D.本诗以写景为主,兼有议论、抒情,写景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7.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与前三联有何关系?(6分) 18.默写(共12分)

(1)遥对明月,李太白岂能无酒?《将进酒》中有“_______________”的名句,酒与月皆不可辜负。同样遥对明月,张若虚生发哲思,《春江花月夜》中有“_______________”的名句,以人赏月来叹问人类源起。 (2)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样是描写塞外黄昏时的风景,王维的《使至塞上》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阔,而高适的《燕歌行》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凄凉与悲壮。

(4)一个人在忧伤、悲痛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感叹:“妈呀!”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引用《尚书》里的话,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并认为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6)杜甫《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3分)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李商隐存世的无题诗约十六七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四首其二》(飒飒东风细雨来)等,是其中的精华。除了无题系列,他的比较出名的作品还有《乐游原》、《贾生》、《杜工部蜀中离席》、《夜雨寄北》等等,熟悉李商隐作品的人说起他的作品真是①_________。

《锦瑟》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李商隐的七律诗有极高的水准,是继杜甫之后的一座高峰。而《锦瑟》作为一首艺术成就极高的七律,称得上是②_________。

关于《锦瑟》的主题,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③_________,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6分)

7

江南多梅雨。

“梅雨”的命名,不得不赞叹古人的联想之美。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有“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的记述。贺铸在《青玉案》中也写下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寒暖空气相遇,雨水连日不绝,适逢梅子成熟,由此便有了“梅雨”之名。

谚语说:“黄梅天,十八变。”梅雨期间,天气往往阴晴不定,片刻之前烈日当空,转眼下起雨来,待你连跑带颠躲至檐下,雨又停了。而此刻也是江南最温婉的时节。找片寂静的古镇、见空宁静的园子、平条安静的巷子、撑一把伞、过一座桥、行一段路、阅一本书,这无不是骨子里的江南。

梅雨时节,有恼人之处,躺下,席子、被单潮兮兮的;坐着,椅子、沙发湿漉漉的。“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因梅而“寡”,令人心生抵触。但是,“梅雨”也有可爱之处,( )在雨水浸润下,土地丰泽富饶,百姓衣食无忧,江、河、湖也有了别样的景致。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因它不仅有坚持不懈和润物无声的品质,它的“可爱”还在于它有一个诗意的名字,以及它的执着、恒久。 B.不仅因它有坚持不懈和润物无声的品质,它的“可爱”还在于它有一个诗意的名字,以及它的执着、恒久。 C.因它不仅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它的“可爱”更在于执着、恒久,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润物无声的品质。 D.不仅因它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它的“可爱”更在于执着、恒久,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润物无声的品质。 2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前面只用量词“片”“座”“条”,后面用数量词“一把”“一座”“一段”等,谈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3分)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交响乐队中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效特征与艺术表现力。钢琴清脆,长号宏亮,小提琴舒缓……它们各司其职,不抢位,也不失位。乐器的特性和作用虽各不相同,但它们彼此配合协调才能演奏出动听的旋律。 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