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来源:意榕旅游网
程

质实习

班级:交通运输1301

学号:U201315773 姓名:汪喜 指导老师:陈洪江 日期:2014年4月12日告工地报

一.绪论

实习前,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了实习的相关内容。通过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岩溶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实习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情。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习过程中老师也讲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帮助我们更好的去认识和理解。 1.实习时间:

2015年4月12日上午 2.实习地点

武汉市地质大学南望山,华中科技大学喻家山 3.实习目的

了解学习使用罗盘测量方向以及岩层产状的方法。

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基本理论知识, 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提高观察能力, 培养我们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了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初步建立对某一种岩石的工程地质评价。 观察岩溶现象,了解其形成过程。

在实习的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吃苦耐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品质和能力,以及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实习与所学专业的联系。

二.实习地区概况

南望山位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区和西区之间,海拔139.5米.主要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北区地段,是武汉地区较高的山脉之一,和华中科技大学喻家山一样已经有数亿年的历史,属于大别山系的余脉。

其位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区和西区之间,南望山海拔139.5米.主要位于

中国地质大学北区地段,是武汉地区较高的山脉之一,和华中科技大学喻家山一样已经有数亿年的历史,属于大别山系的余脉。山上现仍有雷达兵驻扎,山下是军事管理区,一般不让靠近雷达站。

南望山的东边是709,59和72路公交车起点站,和喻家山隔路相望;山的西边是东湖的一部分;山的北边是地大北区、武昌实验寄宿学校、武大软件园以及张家山、猴山、 都山;山的南边是地大西区、武汉邮科院、南望山小学 ,站在山上可俯瞰周围地区。整个南望山以及以北属于东湖风景区,严禁烟火,而且出于不破坏东湖风景区整体景貌的考虑,地处东湖风景区范围的地大北区的各种教学、生活建筑均在五层(15米)以下。

地大隧道山底有连接地大西区和北区的隧道,名为“地大隧道”,全长333米,净空高4.5米,洞宽6米。该隧道投资600多万元,于2003年6月动工,2003年12月打通,为全国高校第一条隧道。由于南望山南北两侧的岩性不同,南侧是能干性差的砂质岩,北侧是能干性强的硅质岩,故隧道南出口呈圆形,北出口呈方形。

地大北区食堂后的山体有地质大学素质拓展基地,地大人对南望山有着浓厚的感情,如同珞珈山之于武大,喻家山之于华科。

山上经常有野猪出没,大家务必小心,没事切勿独自登山。

南望山是地大地质,资源,环境,地空,工程等专业的现场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体育课部野外素质拓展的教学场所。

三.实习内容 1.岩层观察

包括岩层颜色、分布和节理发育状况、岩性、岩层厚度、岩石破碎程度、手感和坚硬程度等 2.测量岩层产状 测量走向:

将仪器盖子开到极限位置,松开磁针锁制器,使磁针能自由旋转。将一起下侧的棱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上下左右调整使圆水准泡居中(注意不要让罗盘长 边下侧离开地质界面)。此时,罗盘长编下侧既相当于走向线。由于走向有

两个方位,所以可读南针,也可读北针,刻度盘上的数值既为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 测量倾向:

将一起上盖的背面紧贴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罗盘仪使水准泡居中。此时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就是该界面的倾向。(切记,此时只能读北针所指 的刻度盘的数值,倾向只有一个方向)。若倾角较小,也可用连接合页下下边的一起外壳短边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水准泡居中,读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亦可。 测量倾角:

将一起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且将罗盘仪侧边紧靠地质界面并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纽,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 指示盘在下刻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的倾角。在实际测量中,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20º),为了提高精度,则首先要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测倾向和倾角。

通过照片和部分岩层产状数据的测量,通过分析和处理,画出构造断面图。

3.构造类型识别

南望山位于大别山南缘,江汉平原北东缘。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区为主,主要由南望山、喻家山等多个低山丘组成,呈近东西向断续展布,与东湖等天然湖泊

南望山公路转弯处地质构造图 交相呼应。低山坡角较缓,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 米,海拔最高者为喻家山(149.4 米),最低洼处为东湖。海拔100米以上者多见有基岩出露,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间凹地多为近代残坡积物堆积。研究区内以黄棕壤土和少量红壤土为主,垄岗中部以黄棕壤土为主,土质粘性重,垄岗上部为少 量红壤土,酸性强,土层薄。区内地下水赋存在碳酸盐岩类含水层及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层中,富水性极不均一,多被第四系覆盖。在岩石破碎、断裂发育,岩溶发育处,岩溶水及裂隙水明显富集。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类地下水,属低矿化度淡水,水质较好。

南望山的地层跨及秦岭、扬子两个一级地层区,第四纪堆积物分布最广,占总面积80%以上,基岩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峰山、狮子山等低山处有出露,主要为志留系粉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石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二叠系硅质 岩等。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核部,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 三叠系不同时代岩层。研究区由于受到第四系覆盖、河湖众多及构造因素的影响,使地层出露不全,仅出露有中志留统坟头组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统孤峰组,以及第四系沉积物,石炭系地层未见地表出露。

地层岩性组简述如下:中志留统坟头组:上部为灰褐色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中部为一套棕黄色中厚层状一厚层状杂砂岩夹粉砂质页岩,局部含磷结核;下部为黄绿色粉砂质页岩、页岩、泥质粉砂岩。上泥盆统五通组: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纯石英砂岩,偶夹白色粘土层;下部为灰白色厚层一巨厚层状中细粒石英质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砾石为脉石英。与下伏中志留统坟头组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接触面上可见铁铝 质古风化壳。石炭系未见出露。下二叠统孤峰组:上部为灰色薄层一厚层状硅质岩;下部为灰黑色厚层状瘤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被覆盖。第四系全新统为冲积、湖积、湖冲积层及坡残积成因的砾石、砂粘土等。 4.地大隧道

地大隧道位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内,南望山下,连接地大西区与北区。地大隧道是中国地质大学的标志性建筑,隧道为直线型,全长333米,净空高4.5米,洞宽6米。该隧道投资600多万元,于2003年6月动工,并于当年完工。

地大隧道位于中国地质大学校区内。地大隧道是第一条高校内修建的隧道,隧道南面圆形北面呈方形。北头那边是方的是因为那一段是明洞开挖,上面要有一条公路穿过,所以设计成方形,再过来一段横截面又变了是因为开挖的时候没进行边坡支护,施工的时候有次遇到暴雨塌方了,后来进行处理过,隧道顶部加厚了(上面的土体都注浆加固过,你们到隧道上面的山上能找到注浆管),然后最长的一段拱形是隧道本身的设计.这样就导致了隧道横截面变化了三次。

地大隧道结构示意图

四.喻家山地质概况 1.喻家山简介

喻家山位于武汉市东南部,行政区划属于武汉市洪山区(因其境内有洪山而得名),地理位置为E114o19’,N 30o33’,区、乡、村各级公路在区内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喻家山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无霜期长,适宜蔬菜等农作物生长和渔牧业养殖。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40~205 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150~1190 毫米,主要集中在4-8 月,为农业、渔业、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通常春夏多雨,秋冬少雨,日降雨量最多达248 毫米,秋冬降雨较缓和,冬季时有干旱发生。一年中气温变化大,最热的七月份平

均气温29℃左右,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4℃,存在着夏季高温、冬季冷冻的特点,年均气温在16.3℃,年均降雨量1163 毫米,加上长江环绕全区东北西三面湖泊星罗棋布,地势略有起伏,故湖泊效应、垄岗效应、城市效应明显。

喻家山位于大别山南缘,江汉平原北东缘。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区为主,主要由南望山、喻家山等多个低山丘组成,呈近东西向断续展布,与东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应。低山坡角较缓,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 米,海拔最高者为喻家山(149.4 米),最低洼处为东湖。海拔100 米以上者多见有基岩出露,海拔100 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间凹地多为近代残坡积物堆积。

洪山区地处“湖北大通道”的重要交汇点,是国内第二大科教智力密集区,是“武汉——中国光谷”所在地。区内聚集了18 所高等院校,20 多万名各类专业科技人员,35 万在校大学生,拥有非常丰富的高新技术人才资源。洪山区同时也拥有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是武汉市重要的科工贸一体化高新技术产业区和都市型农业生产基地,连续数年荣获湖北省“十强区县”称号,是湖北省首批“小康区县”之一。 2.土壤与岩石

喻家山以红壤土和黄棕壤土为主。登山差不多快到半山腰的地方,发现这里到山脚的土壤都呈红色,且土壤有网状裂痕,用手敲击感觉有一定的强度,压缩性也低;而在潮湿的一些地方,发现土壤有一定的粘性强度明显下降,压缩性增加。因此我们断定这是红黏土。而红黏土中的网状裂纹,对土坡和基础有不良影响,在工程建筑中应防止基槽日晒雨淋。这说明在瑜伽山上建造建筑物是有一定困难的。

残积土是完全风化成土而未经搬运的松散堆积物。土中的碎屑物质大小不均匀、棱角显著,无分选、无层理。残积土的具有较多的空隙和裂痕,易造冲刷,强度和稳定性较差,在其作为建筑物地基时应考虑其承载能力和可能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在作为路基时,应考虑可能出现的坍塌和冲刷问题等。

坡积土是由片流的洗刷作用形成的,是山区公路勘测设计中经常遇到的第四季陆相沉积物中的一个成因类型,它顺着坡面沿着山坡的坡脚或山坡的凹坡呈缓倾斜裙状分布。坡积物质未经长途搬运,碎屑棱角分明,分选性不好。由于坡积土的空隙度,雨季含水量增加,不仅增加了本身的重量,而且抗剪强度随之降低,

因而稳定性就跟着大为减小。

喻家山的岩石主要有志留系粉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石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二叠系硅质岩等。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核部,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不同时代岩层。

五.后记

通过此次南望山的地质实习,我了解到实际的地质勘查与书本上纯粹的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区别。教材上的内容充实丰富但缺乏生动形象的实例来验证所学到的理论,在实习的过程中,每当看到一块石头、一条断层、一条褶皱与学到的知识相互印证时,内心总有一种莫名的喜悦。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知性合一吧。 实习那天天气比较炎热,太阳很晒人,热热的,加之山路难行,或崎岖小径,或陡峭岩路,行路比较吃力。困难重重,任重道远,着实考验人的耐力与性情,好在同学们都不是娇生惯养之辈,一路下来,虽然也有抱怨埋汰之声,却都没有中途放弃半途而费。想到真实测量必比假把式的实习艰难百倍,其苦难想必也是层出不穷,不由的对那些在野外工作的人心生敬意。突然又想到那句话:想成功,就不能太舒服!

附图一喻家山地区地质图

1-第四系湖积物;2-第四系坡积物;3-第四系残积物;4-下二叠统孤峰组;5-上泥盆统五通组;6-中志留统坟头组;7-逆断层;8-正断层;9-平移断层;10-性质不明断层;11-推测断层;12-观察路线及观察点编号;13-产状及倒转产状;14-平行不整合界线;15-地质界线;16-剖面位置及编号

附图二、三南望山-喻家山地区信手剖面图一、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