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大纲

来源:意榕旅游网
《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检验》(Clinical Biochemistry)

专业类别与层次:医学检验专科专业课

学时:108 (理论50,实验58) 学分:6

二、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生化检验、生化检验、生化检验学、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化学等)是一门由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临床医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结合,逐渐形成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交叉学科,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学科和必修课程。

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医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IFCC)将《临床化学》即《生物化学检验》定义为“对人体健康和患病时化学状态的研究以及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化学试验方法的应用。”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体器官、组织、体液的化学组成和进行着的生化过程,以及疾病、药物对这些过程的影响,为疾病诊断、病情监测、药物疗效、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等各个方面提供信息和理论依据。因此,《生物化学检验》既是一门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时生理生化过程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分析机体健康和疾病时体液或组织样品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医学应用技术学科,它在医学理论和医学实践中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三、总体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化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检验医学的生化实验诊断操作、评价和应用,培养成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部分所组成。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 1: 1.16。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重视实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

为有助于教师教学、同学学习,现制定理论与实验两部分的教学大纲。

根据《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在检验医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对《生物化学检验》要讲授的内容规定了三个不同程度的要求:“掌握、熟悉和了解”。“掌握”的内容,在授课时需要重点讲解,要求学生能全面理解,必须牢记并能融会贯通;“熟悉”的内容,要求学生能理解和记住概念与特点;“了解”的内容只扼要介绍有关知识概念或通过学生自学来认识和理解,有些则属于学科进展以及扩展知识面的内容。在考试内容中,掌握的部分约占60%~70%,熟悉的部分约占20%~30%,了解的部分约占10%。

四、理论教学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理论课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生物化学检验》,张纯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版。

理论教学除指定教材外,还提供相关中、外参考书籍目录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还配有习题集(试题库),以加深学生课堂学习内容;理论学习还结合多媒体电化教学,以加深理论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第1章讲授生物化学检验的研究领域与任务。

1

第2~7章讲授生物化学检验方法学进展、原理、应用与评价,即总论部分,讲授内容有:生物化学检验的标本、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基本知识、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常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酶学分析技术。

第9~16章讲授与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关系,即各论部分,讲授内容有:体液蛋白质检验,体液葡萄糖检验,血脂及血浆脂蛋白检验,钠、钾、氯和酸碱平衡检验,钙、磷、镁和微量元素检验,肝功能检验,肾脏功能检验,心脏标志物检验。

部分内容比如电化学分析、电泳技术、离心技术、自动生化分析技术、血气分析技术等在专业课《临床检验仪器学》中讲授。第7章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专业选修课《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中讲授。

第1章绪论授课学时:0.5 【目的要求】

1、掌握生物化学检验的任务。

2、熟悉生物化学检验的研究领域。

3、了解生物化学检验的发展。

【教学内容】

1、生物化学检验的研究领域。

2、生物化学检验的发展。

3、生物化学检验的任务。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教学时数】0.5学时。

补充一生物化学检验的标本授课学时:1.5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2、熟悉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物学因素。

3、了解尿液标本和特殊标本的采集。

【教学内容】

1、标本的采集。

2、标本的处理。

3、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物学因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教学时数】1.5学时。

第2章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基本知识授课学时:6 【目的要求】

1、掌握实验用纯水的三级标准;实验方法的分级、标准品分级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实

验误差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方法评价实验尤其是回收试验和干扰试验的原理和操作;诊断性能评价的指标。

2、熟悉纯水的制备方法;实验方法选择的原则和步骤;方法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方法评价的指标;参考值和医学决定水平的概念。

3、了解水的纯度检查;方法性能判断的指标;受试者工作曲线的应用和用途。

【教学内容】

1、实验用纯水。

2、实验方法的选择。

3、实验方法的评价。

4、实验的诊断性能评价。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教学时数】6学时。

补充二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补充)授课学时:4

【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生化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室内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室间质

量评价的概念和方法,VIS评分法和PT方案的操作和判断指标。

2、熟悉室内质量控制的任务及失控后的处理和原因分析;试剂盒的选择和评价。

3、了解多规则质控技术;实验室认可的定义和组成。

【教学内容】

1、全过程质量控制。

2、室内质量控制。

3、室间质量评价。

4、实验室认可。

5、试剂盒的选择和评价。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教学时数】4学时。

第3章光谱分析技术技术授课学时:2

【目的要求】

1、掌握分光光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定性和定量方法。

2、熟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方法光源检查和波长校正、原子分光光度计的类

型和影响荧光分析的因素。

3、了解其他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生化检验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光谱分析技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教学时数】2学时。

第5章酶学分析技术授课学时:4

【目的要求】

1、掌握酶活性的国际单位定义,酶活性浓度的表示方法及酶活性单位的计算公式;酶

活性测定的连续监测法和定时法的概念、区别和结果的计算方法;酶偶联反应的在酶活性测定和酶法分析代谢物中的应用;以NAD(P)H为指示系统和色素原底物在酶活性测定中的应用。

2、熟悉酶促反应进程;酶促反应底物动力学;酶学分析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3、了解K m值、V max值的应用及K m和V max的测定;同工酶测定和酶活性测定最适条件的选择。

【教学内容】

1、酶活性测定的基本知识。

2、酶活性测定方法及酶学分析的类型。

3、同工酶测定。

4、酶学分析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5、酶活性测定最适条件的选择。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教学时数】4学时。

第9章血浆蛋白质检验授课学时:3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浆蛋白质的组成、功能及分类;个别血浆蛋白质(前白蛋白、白蛋白)的来

源和生理功能;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2、熟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概念和种类;血清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测定方法。

3、了解其他蛋白质的来源和生理功能;尿液蛋白和脑脊液蛋白的检测。

【教学内容】

1、概述。

2、体液蛋白质测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教学时数】3学时。

第10章血糖及糖复合物检验授课学时:3 【目的要求】

1、掌握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病因学分型;血糖的测定方法(GOD法和己糖激酶法);

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胰岛素降血糖的主要机制;各种糖尿病监控指标的生理意义和测定方法。

3、了解糖代谢紊乱的各种疾病;其他体液葡萄糖的测定。

【教学内容】

1、概述。

2、体液葡萄糖测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教学时数】3学时。

第11章血脂及血浆脂蛋白检验授课学时:4

【目的要求】

1、掌握脂蛋白的分类及其主要功能;高脂血症的分型及血液生化特点;血脂、脂蛋白

和载脂蛋白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各种脂蛋白的组成与结构要点;异常脂蛋白血症的原因;血脂检查前应注意的

问题。

3、了解载脂蛋白的种类与生理功能;各个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应用。

【教学内容】

1、概述。

2、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测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教学时数】4学时。

第12章钠、钾、氯和酸碱平衡检验授课学时:6

【目的要求】

1、掌握K+、Na+、Cl-测定的方法学、评价及注意事项血气分析指标(pH、PaCO

2、

PaO2)测定的方法学、评价及注意事项;血气分析常用指标与参数。

2、熟悉水盐平衡紊乱生化机理;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和判

断。

3、了解K+、Na+、Cl-、水正常代谢及调节;各个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应用。

【教学内容】

1、钠、钾、氯代谢及其检测。

2、酸碱平衡与血气分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教学时数】6学时。

第13章钙、磷、镁和微量元素检验授课学时:3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清钙、磷、镁、铁、铜、锌的测定及方法学评价。

2、熟悉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

3、了解微量元素过多或缺乏的影响;尿液钙、磷、镁的测定。

【教学内容】

1、概述。

2、钙、磷、镁和微量元素测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教学时数】3学时。

第14章肝功能检验授课学时:4

【目的要求】

1、掌握黄疸的发生机理和各型黄疸的代谢特点及实验室鉴别诊断要点;肝功能实验生

化检查指标的种类和重点项目的测定方法及评价。

2、熟悉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胆红素代谢;各测定项目的临床意义。

3、了解肝脏的基本机构;肝功能实验项目选择的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肝功能试验。

3、肝功能试验选择原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教学时数】4学时。

第15章肾脏功能检验授课学时:3

【目的要求】

1、掌握肾功能试验中常用的内生肌酐清除试验、血尿素、肌酐及尿酸测定等。

2、熟悉肾脏的功能。

3、了解肾脏的基本结构;尿液总蛋白、微量蛋白的测定;肾脏功能试验的选择原则与

应用。

【教学内容】

1、概述。

2、肾脏功能试验。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教学时数】3学时。

第16章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授课学时:2 【目的要求】

1、掌握AMI的诊断标准;心脏标志物的测定及方法学评价。

2、熟悉心脏标志物的选择原则和评价。

3、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

1、概述。

2、心脏标志物的测定。

3、心脏标志物的选择和评价。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教学时数】2学时。

五、实验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生物化学检验》的实验课教材:Ⅰ自编生化检验实验指导(见网络课程中实验指导);Ⅱ参考教材:《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钱士匀主编,2003年第2版。

实验一分光光度计性能检测授课学时:3 【目的要求】

1、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检测,包括波长检测、杂光检测以及比色皿配对。

2、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见实验指导。

【教学方法】学生操作为主,课堂讲授为辅。

【教学时数】3学时。

实验二方法学评价试验(1)——线性范围试验授课学时:3 【目的要求】

1、掌握线性范围试验的原理及方法。

2、掌握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OD-POD)法测定葡萄糖(Glu)。

3、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教学内容】见实验指导。

【教学方法】学生操作为主,课堂讲授为辅。

【教学时数】3学时。

实验三方法学评价试验(2)——重复性试验授课学时:3 【目的要求】

1、掌握批内重复性试验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了解双缩脲法测定总蛋白TP的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见实验指导。

【教学方法】学生操作为主,课堂讲授为辅。

【教学时数】3学时。

实验四、方法学评价试验(3)——回收试验授课学时:3

【目的要求】 1、掌握回收试验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掌握GOD-POD 法测Glu的原理。 【教学内容】见实验指导。 【教学方法】学生操作为主,课堂讲授为辅。 【教学时数】3学时。 实验五方法学评价试验(4)——干扰试验授课学时:3 1、掌握干扰试验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熟悉GOD-POD法测Glu的原理。 【教学内容】见实验指导。 【教学方法】学生操作为主,课堂讲授为辅。 【教学时数】3学时。 实验六方法学评价试验(4)——对比试验授课学时:3 【目的要求】 1、掌握方法对比试验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2、掌握双缩脲法及折射率法测定血清TP。 【教学内容】见实验指导。

【目的要求】

【教学方法】学生操作为主,课堂讲授为辅。

【教学时数】3学时。

实验七、八血浆蛋白测定(1)、(2)

——双缩脲试剂的制备与鉴定Ⅰ、Ⅱ授课学时:6

【目的要求】

1、掌握双缩脲试剂的制备与鉴定原理。

2、熟悉重量分析与容量分析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见实验指导。

【教学方法】学生操作为主,课堂讲授为辅。

【教学时数】6学时。

实验九血浆蛋白测定(3)——溴甲酚绿法测定白蛋白授课学时:3

【目的要求】

1、掌握溴甲酚绿法测定白蛋白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了解测定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见实验指导。

【教学方法】学生操作为主,课堂讲授为辅。

【教学时数】3学时。

实验十血浆脂类测定(1)——GPO-PAP法测定甘油三酯授课学时:3【目的要求】

1、掌握GOD-PAP法的检测原理。

2、掌握用GOD-PAP法检测甘油三酯的操作步骤。

【教学内容】见实验指导。

【教学方法】学生操作为主,课堂讲授为辅。

【教学时数】3学时。

实验十一血浆脂类测定(2)

——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A1 授课学时:3

【目的要求】

掌握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A1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见实验指导。

【教学方法】学生操作为主,课堂讲授为辅。

【教学时数】3学时。

实验十二含氮化合物测定(1)——两点法测定肌酐授课学时:3【目的要求】

掌握两点法测定肌酐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见实验指导。

【教学方法】学生操作为主,课堂讲授为辅。

【教学时数】3学时。

实验十三含氮化合物测定(2)

——尿酸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尿酸授课学时:3

【目的要求】

掌握尿酸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尿酸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见实验指导。

三、结果及讨论

【教学方法】学生操作为主,课堂讲授为辅。

【教学时数】3学时。

实验十四无机离子测定(1)——火焰光度法测定钾、钠授课学时:3 求】

1、掌握火焰光度法测K+、Na+;

2、了解测定K+、Na+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见实验指导。

【教学方法】学生操作为主,课堂讲授为辅。

【教学时数】3学时。

【目的要实验十五无机离子测定(2)——硫氰酸铁比色法测定氯授课学时:3 【目的要求】

掌握硫氰酸汞比色法测定氯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见实验指导。

【教学方法】学生操作为主,课堂讲授为辅。

【教学时数】3学时。

实验十六底物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授课学时:3

【目的要求】

1、掌握酶促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变化的原因。

2、掌握底物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的测定方法。

【教学内容】见实验指导。

【教学方法】学生操作为主,课堂讲授为辅。

【教学时数】3学时。

实验十七速率法测定酶活性

——连续监测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授课学时:3

【目的要求】

掌握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原理及方法。

【教学内容】见实验指导。

【教学方法】学生操作为主,课堂讲授为辅。

【教学时数】3学时。

实验十八标准曲线法测定酶活性

——赖氏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授课学时:3

【目的要求】

1、掌握赖氏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原理及操作;

2、了解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见实验指导。

【教学方法】学生操作为主,课堂讲授为辅。

【教学时数】3学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