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2北京海淀初一(上)期末语文(教师版)

2022北京海淀初一(上)期末语文(教师版)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22北京海淀初一(上)期末

语 文

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00分。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黑涂满,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23分)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中国北京开幕。为了迎接这一盛事,帮助同学们更多了解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举办的冬奥会,学校举办了“一起向未来”冬奥体育文化节活动,请你参与其中的三个活动板块,完成下面的任务。 板块一:让传统“火”起来

1.2021年9月,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专用艺术字发布,根据以下对艺术字的解说,下列字体符合解说内容的一项是 (2分)

解说: 2022年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专用艺术字,以行楷结构为基础,起笔和收笔采用方头笔刷的处理方式,使字体视觉上充满坚实有力、刀笔相生的笔意,体现了冰雪运动的速度与激情。 A.

B.

C.

2.将中国文化经典元素与现代体育融合,是北京冬奥会徽章的设计理念之一。阅读下面这组以“上古神话”为主题的徽章图片,将文段空白处补充完整。(2分)

上面四枚徽章的图案出自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经典典故,分别讲述了女娲补天、

① 、嫦娥奔月、 ② 等动人的上古神话传说,于方寸之间向世界生动地展现了可贵的民族精神,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乐乐同学搜集到关于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一段介绍,但部分语句顺序不当。请你帮助他调整画横线处的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被形象地称作“雪如意”。①形似北斗七星的如意,最早出现在我国的东汉。它可作为防身器物,战争中也用作指挥之物,寓意万事顺利,吉祥如意。②它的主体建筑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饰物“如意”。③作为吉祥之物,它在民间及宫廷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使用。今天,“雪如意”伫立于银装素裹的山巅,展现出独特的中国韵味。

1 / 10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4.北京冬奥会的宣传片堪称“动画全明星”版,孙悟空、雪孩子、哪吒等一批中国本土动画人物在冰雪世界里展开了一场“跨剧联动”,一起玩起了冬季奥运项目,还宣传了中国文化。当“解说员”孙悟空一亮相,“大圣来也”“孩儿们操练起来”,这熟悉的话语瞬间把我们带入了《西游记》的故事中……如果让你从这本书中选择一个故事来激励运动员们,你会介绍哪一个?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选择的原因。(150字以内)(5分) 板块二:让科技“嗨”起来

有同学对冬奥场馆的科技元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准备了发言稿要向大家做介绍。下面是发言稿中的部分文字,请你阅读并完成下列任务。

东东: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国家速滑馆。国家速滑馆被誉为“ ① ”,它采用的创新型曲面玻璃幕墙,象征运动员.高速滑进时冰刀留下的轨迹,而22条盘旋的带状幕墙又象征北京冬奥会将在2022年举办。

西西: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大家一定很熟悉了。目前,“水立方”内新搭建了可转换结构,并安装了可拆(xiè)的制冰系统,形成了具有4条标准赛道的冰壶场地。凭借这套制冰系统,“水立方”摇身一变为“ ② ”。【甲】它成为世界上首个既可以运行水上项目,又可以运行冰上项目。

南南:我最关注的是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雪车雪橇项目是冬奥会中速度最快的项目,时速可达每小时135公里,有“雪地之舟”的美誉。科技含量高的遮阳设计使整个赛道宛如一条游龙,飞腾于山脊之上。 ...

北北:五棵松体育中心可是咱北京2008年奥运会篮球项目的比赛场馆,那里(jì)录了令人难忘的高光时刻。取名为“ ③ ”的场馆,【乙】多彩外幕墙体系的特殊设计,在阳光的映照下色彩斑斓。该场馆首次引进溶液除湿系统,与传统的除湿方式相比,它可以降低约50%的能耗。 .

5.冬奥场馆的名称极富创意。根据上面文字内容,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①冰丝带 B. ①冰菱花 C. ①冰丝带 D. ①冰立方

②冰菱花 ②冰丝带 ②冰立方 ②冰菱花

③冰立方 ③冰立方 ③冰菱花 ③冰丝带

6.对上面文字中的读音、字形、语体色彩、词性,判断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曲面”的“曲”读作“qū”,“山脊”的“脊”读作“jǐ”。 B.“拆(xiè)”的“xiè”写作“卸”,“(jì)录”的“jì”写作“记”。 C.“美誉”是褒义词,满含介绍者对雪车雪橇项目的赞美之情。 D.“它可以降低约50%的能耗”中“它”为代词,代指“该场馆”。 .

7.对上面文字中【甲】【乙】两处病句的分析和修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它成为世界上首个既可以运行水上项目,又可以运行冰上项目。 分析与修改:成分残缺,应在“冰上项目”后加上“的奥运场馆”。 B.【乙】多彩外幕墙体系的特殊设计,在阳光的映照下色彩斑斓。 分析与修改:搭配不当,应将“色彩斑斓 ”改为“眼花缭乱”。 板块三:让运动“燃”起来

8. 请你阅读下面关于“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的一段报道,完成(1)(2)题。

冰雪运动燃校园,___________

2 / 10

为弘扬奥运精神,助力学生成长,学校举办了系列冬奥项目体验活动。一提及冰雪运动,同学们总是眉飞色舞,兴奋不已。在冰壶体验课上,大家兴致勃勃地握着冰壶,体验着冰壶运动的乐趣【甲】旱地冰球社团训练中,小队员们正在刻苦练习着拨球、传球、射门等基础动作和技战术配合;冰球场里,小队员们飞速滑行,灵巧地越过障碍,击打冰球,颇有几分专业运动员的架势。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冰雪运动的独特魅力吸引,纷纷参与到了冰雪运动中【乙】由冰雪运动刮起的“冬奥热风”,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逗号 【乙】破折号 C.【甲】分号 【乙】破折号

B.【甲】逗号 【乙】句号 D.【甲】分号 【乙】句号

(2)请你根据语段内容,为上文横线处补全标题。(2分)

9.活动中同学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表达对冬奥项目的感受。阅读下面的文字,其中成语运用或修辞方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美丽轻盈的身姿腾空一跃,平稳落地,这娴熟的动作背后,是选手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默写。(共4分)

B. 你看,那一个个在冰面飞舞的身影多么神采奕奕,这就是素有“冰上芭蕾”之称的花样滑冰。 C.“砰”,发令枪一响,选手们如离弦之箭,在你眼前一闪而过,胜败就在一瞬间,太刺激了! D. 被誉为“冰上象棋”的冰壶运动,展动静之美,显取舍之智,考验着参与者的体力与脑力。 10.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1分) 11._____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1分)

12.借书信对子女予以教诲与劝勉,是古人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北伐途中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八岁的儿子诸葛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君子之行”的准则,以规正儿子的言行,殷殷教诲中寄予深切期望。(2分)

(二)阅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完成 13-14题。(共6分)

行军①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①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此时诗人随皇帝行军至凤翔。原诗注:“时未收长安。”

13.诗歌首句“_______________ ”二字呼应题目中的“九日”,点明诗歌写于重阳佳节,而“无人送酒来”一句则传达出军旅途中诗人的___________。(2分)

3 / 10

14.“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蕴含着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结合诗句内容及写作背景,简要分析这些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4分)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 15-16 题。(共8分)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取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取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藜(lí)羹不斟:粗劣的食物都吃不到。藜羹,野菜做的汤。②爨(cuàn):烧火做饭。③甑(zèng):古代炊具。④选间:一会儿。⑤食洁而后馈: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此处孔子是假借说梦来提醒颜回。⑥ 炱(tái):烟灰。⑦恃:依靠,凭借。 15.下列选项中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运用已知词语的意思来推断陌生词语的意思,是理解文言文常用的方法。我们可以借“津津乐道”中“道”的意思,推断甲文中“国人道之”的“道”是“谈论、讲述” 的意思。

B.连接动作一前一后,表承接关系,是“而”在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用法。“闻而传之”,“闻”后才能“传”,所以“而”表承接关系;同理,“得而爨之”的“而”也表承接关系。

C.名词活用为动词是文言文常见的语法现象。甲文中“求闻之若此”的“闻”和《狼》中 “一狼洞其中”的“洞”都是名词活用做动词,意思分别为:“听说消息”“挖洞”。

D.归类整理是积累文言词语的一种好方法。乙文中“孔子穷乎陈、蔡之间”的“穷”和《诫子书》中“悲守穷庐”的“穷”,意思分别是:“处于困境”和“穷困潦倒”。

16.根据甲文内容,概括在消息传播过程中“国人”和宋君的表现。(2分)

17.有人说,甲文印证了“耳听为虚”的道理,乙文反驳了“眼见为实”的观点。结合甲、乙两文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4分)

4 / 10

三、现代文阅读(共19分)

(一)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 18-20题。(共12分)

①平生首次与松鼠邂逅,还是在遥远的1990年。夕阳余晖中,好几只松鼠在草坪上蹿来蹿去,也有的正抱着小松果大快朵颐。它们毛茸茸的,有着蓬松的长尾巴;灰色、青灰色、褐灰色、黑褐色,颜色各异;它们身体匀称灵活,十分温顺,惹人喜欢。同学告诉我,松鼠是野生动物,四肢强健,牙齿很尖锐,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觅食。它还有钩状锐爪,具有一定杀伤力,千万别去冒犯它。

②到了1996年,我才第一次与松鼠有亲密接触。乔迁新居,平日走进后院,随时都会看到一只或多只松鼠在那里,不是在玩耍,就是在觅食。两个儿子相继出生后,我们一家四口与松鼠玩得愈来愈“嗨”。一年四季中除了冬天,常常与松鼠上演“共舞”的大戏:它跑我追,它停我蹲,它进我退,它走我转……与松鼠共舞的日子,我们常常累得气喘如牛,但乐此不疲。

③一个盛夏的傍晚,我们四口刚在后院打完一场“水仗”,只见一只大松鼠伏在草地上,全神贯注地啃苹果。一眨眼功夫,一只小松鼠也来了,大概想分享美食。大松鼠轻轻叹了一声,仿佛发出了盛情的邀请,小松鼠马上冲上前去,迅速加入到共享大餐的行列,高兴得呜呜叫,画面极其感人温馨。我拿起相机,往前靠拢几步,准备按快门拍下这温馨的一幕。谁知,它们箭一般跑到旁边的树丛里去了,遍寻不着。我们刚走回原位,只见大松鼠又伏在那儿啃苹果了。我们都看得傻了眼。我绝不甘心,跨前一步,它立马也看到了我,睁大眼睛打量我,好像在揣摩我的心思。我再往前挪了半步,准备对焦。说时迟,那时快,松鼠突然发出尖叫声,像发了疯一样扑向我,令我躲闪不及。我火速将相机扔在草地上,顺手拿起玩具水枪,向它示威。大儿子也马上拿起扫把,加入我的行列。松鼠见形势不妙,马上转身逃逸,边尖叫边“蹭蹭蹭”地爬上了树。

④这时,我才感觉左手背略有疼痛。再仔细一瞧,表皮被松鼠的利爪抓伤了,还有两道血印呢。此刻,我才明白松鼠在享受美食时,是不喜欢被人围观的,更不用说近在咫尺的拍照了。

⑤到了2003年,我们换了新房子,一年四季,在住宅四周均能见到松鼠,但机率不高。随着两个儿子的长大,全家对松鼠的关注度也逐年下降了。

⑥2016的五月,院里来了新住客——向日葵。随着向日葵的盛开,在屋外见到松鼠的频率也愈来愈高。 ⑦我的书斋落地窗正对着前院,伫立窗前,向日葵黄黄的花瓣围着花盘,远看似金黄色的小太阳,近看像娃娃的脸庞。看着它们,我的心情舒畅,思路敏捷。到了深秋,前院突然来了好几只松鼠,它们是来吃葵花籽的。好在种子早已留下了,就让它们来吃剩余的吧,多出来的到时也是当垃圾扔掉。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大家相安无事。

⑧第二年,我们特意多种了一点儿,说是专门给松鼠留下一定的“口粮”。当向日葵的绿色花盘开始变黄,花盘里就结出了数不清的葵花籽儿。本想过几日收种子,未曾料想第二天起床后,我看到草地上有不少葵花籽皮,再仔细检查,两个大向日葵上的籽儿几乎全被吃光了。【甲】这肯定是松鼠干的好事!我们六神无主,转而忽然意识到和松鼠大战的爆发,我们得赶紧应战,把向日葵头全部用塑料袋包起来。白天,我看到松鼠在前院来来往往,刚开始我一拍手,它就逃跑了,到后来用小木条赶它都不走。它就蹲在窗台上,津津有味地吃着葵花籽,时常发出叽叽喳喳的满足声,有时还大摆姿势让你拍照,真是让人爱恨交加。汲取以往的教训,我只是远远地用手机拍摄。毕竟我们不可能二十四小时与松鼠搏斗,索性成全了它们,就让它们吃个够吧!万万没料到第三天起床后,这二十多个塑料袋全部被撕破了,里面的葵花籽不翼而飞。原来是它们变本加厉,找来同伙,共享丰盛的大餐。【乙】这帮松鼠,真是一年比一年聪明,那一个个小塑料袋成为它们觅食的“指路明灯”,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大饱口福。两个回合的攻防博弈,我们彻底完败。

5 / 10

⑨今年等到炽热的七月底,我家前院的向日葵又盛开了。八月中旬,我又见一只松鼠蹲在书房的窗台上,它虎视眈眈地看着葵花。可惜,当下还没有籽儿供它享用。

⑩透着玻璃窗,我指着它说:“小子,别急!到了秋天,跟你还有一场共舞呢!” ⑪它发出响亮的喷气声,似乎在说:“到时再说,看谁能赢?……”

⑫转眼进入深秋,松鼠竟然纠集一大帮同伙,大肆吞噬我家的葵花籽。我们又与松鼠展开了一场“你争我抢”的搏斗。为防它们全部吃完葵花籽,我们只好提前剪下数个并不十分成熟的葵花头,拿到屋里晒干取籽。

⑬明年栽种所需的籽儿总算收集完。窗台外,松鼠依然摇着尾巴大吃葵花籽。它吃它的,我做我的,各取所需,互不干扰。若要论输赢,只能说打个平手。或许,这就是矛盾对立中的和谐共处吧。

(选自《上海文学》2021年第5期,作者孙博。有删改)

18.与松鼠相处的三十年是“我”与松鼠相处状态变化的三十年,按时间顺序梳理文章脉络,补全下面表格的内容。(4分)

时间 1996年盛夏傍晚 2016年 2017年 事件 相处状态 我给松鼠拍照,引发了一场战斗。 _____①_____ _____②_____ 我们给松鼠留出了葵花籽,但它们找来同伙,撕掉我们保护葵花籽的塑料袋,共享大餐。 相安无事 _____③_____ 今年深秋 _____④_____ 在矛盾对立中和谐共处 19. 文章语言表达很有特色,或大词小用,或褒词贬用,或妙用修辞,把作者与松鼠相处的情景写得妙趣横生。阅读第⑧段中【甲】【乙】两处画线句,任选一处,从以上给出的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0.如果让你给这篇文章选一个题目,你会选择下面的哪一个?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题目1:与松鼠共舞三十载 题目2:与松鼠战斗三十载 (二)阅读下面的议论性文字,完成21-22题。(共7分)

袁隆平先生去世,举世皆悲,山河失色。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位在农粮科技进步、国家粮食安全、世界粮食发展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作为一个对饥馑年代有深刻记忆的60后,我对袁老的辞世尤为悲恸。于这哀悼中,我又有了一份追忆、一些思考。除了世人皆知的科技贡献,他还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精神遗产呢?

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袁老的遗产是一种敢于挑战权威、反复实践的求真精神。从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而提出杂交水稻课题起,袁老就顶着某些权威学者嘲笑他“对遗传学的无知”的压力,选种、试验、失败,再选种、再播种、再观察……袁老坚信实践能发现真理,也能验证真理。他一生专注于田畴,反复试验求证,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甲】

时下不少年轻人口中流行 “躺平”,让人看到的是面对挑战的止步和逃避,是注重个人舒适、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消极无为。与其指责批评他们,不如给他们找到可以引领青春世界、照亮未来人生的灯。人生是需要梦想的,但梦想的实现,是需要精神照亮、勖励而行的。袁老有两个梦,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天下梦”。从青年时期起他就下定决心“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他心存稻梁梦,却“不为稻梁谋”,而“为天下计”。我想,袁老一生的追求,本身就是最好的精神引领。他淡泊名利却心系天下,对于广大青年而言不就是最好的人生之灯吗?【乙】

(取材于李安《袁隆平的精神遗产》)

6 / 10

21.阅读文章,概括袁隆平除了科技贡献以外,还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精神遗产。(4分)

22.下面这段对袁隆平精神价值的评论性语句,你认为放入文中【甲】【乙】两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袁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他是真理的忠实追随者。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挽起裤管,行走于阡陌稻田,坚持杂交水稻研究,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境界堪称当代科研工作者的一面镜子,照照镜子,我们可以时时鞭策自己,正视不足,改正不足。

四、写作(共40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40分) ....

题目一:请以“中学校园里,那个 的身影”为题目,写一篇写人的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请以“神奇”为题目,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1)请将已给的或补充完整后的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7 / 10

2022北京海淀初一(上)期末语文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23分) 1. B(2分)

2.①大禹治水 ②夸父逐日(2分。每空1分) 3.A

4.我选择三调芭蕉扇。故事中铁扇公主因孙悟空与红孩儿的过节拒绝借扇灭火焰山之火。悟空变成小虫钻入铁扇公主腹中却借得一把假扇,后假扮牛魔王借来真扇却又被扮成猪八戒的牛魔王骗走。悟空与牛魔王大战,在天神帮助下将其降伏而最终借到宝扇。悟空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可以激励运动员们挑战困难,永不言弃。(5分。故事情节2分,写出主要内容即可;人物特点2分;语言1分) 5.C(2分) 6.D(2分) 7.A(2分)

8.(1)D(2分) (2)“冬奥热风”促成长(2分。意思对即可) 9.B(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10.便引诗情到碧霄 11.终古高云簇此城 12.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共4分。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

13.登高 孤单寂寞(2分。每空1分,后一空意思对即可)

14.答案要点:以“故园菊”这一意象代长安故园,表达军旅途中对故园的思念之情;以“怜”字传达出对战乱中长安百姓的同情;以菊“傍战场开”的想象寄托了对胜利的渴望和信心。(内容1分;背景1分;情感2分,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 15.C(2分)

16.答案示例:①国人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宋君不轻信。②宋君派人找丁氏求证,丁氏告知真相。(2分。每个1分。如每点只答国人、宋君中一人的表现,意思对也可)

17.答案示例:甲文中因丁氏表达有歧义,听者误以为丁氏打井发现了一个人,便以讹传讹,最后宋君派人前去求证方明白是打井省出了一个劳动力。可见,听到的不一定是事实。乙文中孔子亲眼看到颜回抓饭先吃而误解了他,后听颜回解释得知是因饭里有灰,自己不忍浪费才吃掉了饭。可见,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4分,各2分。意思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共19分)

18.①矛盾对立 ②好几只松鼠来到前院吃我家剩余的葵花籽 ③矛盾升级/我们完败 ④松鼠纠结一大帮同伙大肆吞噬我家的葵花籽,我们只好提前剪下并不十分成熟的葵花头来取籽留种。(4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8 / 10

19.答案示例1:甲句把松鼠偷吃葵花籽说成是“好事”,这是褒词贬用,写出了作者对松鼠行为有些责怪又感到有趣的心理;把一家人阻止松鼠来吃葵花籽的行动以“大战”一词来界定,则是大词小用,生动地表现出一家人面对松鼠偷吃葵花籽时如临大敌、慌乱不安的情状。

答案示例2:乙句把“一个个小塑料袋”比喻为“指路明灯”,既写出了塑料袋给松鼠偷食提供的帮助,又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无奈无助;“攻防博弈”“彻底完败”则大词小用,写出了作者一家人为争夺葵花籽与松鼠之间较量的紧张、失败的沮丧,但又充满戏谑之感,颇有情趣。

(结合内容判断出两个角度,2分;表达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20.答案示例:选择题目1。“共舞”能够表现出我与松鼠三十年中相处关系的波折变化。从首次与松鼠邂逅感到其可爱并有了简单的了解,到后来与它们的亲密接触、追跑玩闹,因拍照打扰松鼠分享美食而被抓伤,抑或是再后来我们与之展开的“葵花籽争夺战”,尽管有矛盾冲突,但更多的是我们对松鼠不断了解、相互之间各取所需到最终在矛盾中和谐共处的情形。而且,“共舞”在文中多次出现,这一题目也与之形成呼应,表达了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共生的主旨。(4分。内容2分,理解2分,言之成理即可。如选题目2,酌情扣分)

21.敢于挑战权威、反复实践的求真精神。淡泊名利却心系天下的济世情怀。(4分。各2分)

22.答案示例:应放在甲处。这段话主要是对袁老尊重权威而不迷信权威、坚持实践研究的精神进行评价,是对原文概述袁老顶着某些权威的嘲笑而反复试验求证的事例进行的分析论证。(或从以下两个角度解释也可。角度1:能够论证甲处所在段落的观点:袁老的遗产是一种敢于挑战权威、反复实践的求真精神。角度2:与原文甲处所在段落中“袁老坚信实践能发现真理,也能验证真理”的论述相呼应)(3分。选择1分,材料内容1分,与原文段落的联系1分。言之成理即可) 四、写作(共40分) 23.答案略。(40分) (评分参考见下页) 作文评分参考标准

项目 等级 内容、表达(36分) 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一类卷 (40-34) 确;想象丰富合理;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2处以下语病。 赋分范围:36-30分 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想想比较二类卷 (33-29) 丰富;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 赋分范围:29-25分 三类卷 2分 以2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说 明 书写(4分) 4分 书写正确、工整,标点正确,格式规范。 以3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3分 书写基本正确、工整,标点大体正确,格式规范。 9 / 10

(28-24) 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想象不够丰富、不够合理;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 赋分范围:24-20分 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缺乏想象;条理不清以2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书写错误较多,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格式大体规范。 以16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1-0分 书写错误很多,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很多,格式不规范。 四类卷 (23-0) 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 赋分范围:19-0分 说明:

1.没有将题目填写在答题纸上,从总得分中扣2分。 2.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3.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4分。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