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方法技巧总结
“阅读理解”占据着英语的半壁江山,而且是高考英语试卷的第一部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前面这个题型解答的顺利与否,直接影响着后面其他试题的答题时间和答题心态,此类题目要以一定的词汇量为基础,然后辅之以合适的方法技巧,才能准做快做阅读理解类试题,为攻克后面的题目节省时间。
一、英语阅读理解答题思路及步骤
【高考阅读的基本解题思路】 第一,扫描提干,划关键项。 第二, 通读全文,抓住中心。 1. 通读全文,抓两个重点:
①首段(中心句、核心概念常在第一段,常在首段出题); ②其他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其他部分略读,有重点的读) 2. 抓住中心,用一分半时间思考3个问题: ①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文章中有无提到核心概念? ③作者的大致态度是什么?
第三,仔细审题,返回原文。(仔细看题干,把每道题和原文的某处建立联系,挂起钩) 定位原则:
①通常是由题干出发,使用寻找关键词定位原则。(关键词:大写字母、地名、时间、数字等) ②自然段定位原则。出题的顺序与行文的顺序是基本一致的,一般每段对应一题。 要树立定位意识,每一题、每一选项都要回到原文中某一处定位。 第四,重叠选项,得出答案。(重叠原文=对照原文)
1. 通过题干返回原文:判断四个选项,抓住选项中的关键词,把选项定位到原文的某处比较,
重叠选项,选出答案。
2.作题练习要求:要有选一个答案的理由和其余三个不选的理由
二、常考文体
文体1:说明文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他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的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物进行阐述,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文体特点与阅读策略:
(1)语言特点:阅读理解主要考察考生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说明文由于句式复杂等特点,相对于其他体裁的文章来说难度更大。
(2)结构特点:客观。简练,文章很少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说明文通常采用以下结构形式: 总进式。通常用总--分式、总--分--总式和分--总式结构,完整的“总--分--总”式说明文先总体概括,再分说,最后再总结。
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这种结构形式,通常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层递进,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对照式。通过两个事物的比较和对照说明其异同。 (3)备考误区 A.阅读方法错误 B.基础知识不牢固 (4)阅读策略 A.细读重点
B.有选择的略读或跳读
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技巧篇
a.繁琐的例证 b.并列多项列举 c.无关大局的生僻词汇 d.较长的人名、地名 文体2:应用文
高考试卷的应用文阅读材料大多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他们种类繁多,涵盖面广,包括广告、书信、海报、指南、产品介绍、启示、招聘、书评等。
文体特点和阅读策略: (1)语言特点:
语言简练,就其用词来看,文章里有大量生僻的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机构名、组织名、书名、作品名等。 (2)结构特点:
应用文主要用于传递信息,高考卷中所采用的应用文通常有2种行文方式。一种是文中的吉泽信息构成平行并列结构,即每一则信息中的项目及其位置有一致性和对应性,几则信息前优势具有用一个段落对文章信息做整体的说明,每个段落围绕小标题呈现某一方面的信息。 (3)答题策略: A.快速浏览知道主题 B.快速读题干,跳读定位信息 文体3:记叙文
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时间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过程及发展的文体。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记叙文类文章一般包括人物传记、哲理或者故事等。人物传记类文章描述某个人的生平事迹,奋斗历程;故事类文章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1)考察角度:
从命题上看,记叙文阅读理解以细节理解题和推理判断题为主,以观点态度题、写作意图题、词义猜测题和代词指代词题为辅,难度总体上属于中等难度。记叙文阅读理解题要求考生能理清记叙文的顺序与所讲故事的情节,能准确把握任务的情感态度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2.文体特点与阅读策略: (1)文体和结构特点:
英语记叙文以描写叙述为主,主要描写人物、事件、地点或过程。其特点是:主题往往隐藏在字里行间,没有直接地表达出来;文章主旨要通过任务事件来提炼。文章大多数按照时间跨度、空间顺序、上下顺序来展开。 (2)答题误区:
记叙文阅读理解题的易错点往往在多个事件的先后顺序与人物的情感态度上。 (3)阅读策略:
在做此类题目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六要素和记叙的顺序,特别要注意文章中所提到的多个事件、地点和人物,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阅读题干,在文章中查找相关的信息;最后根据查找到的相关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文中所涉及的人物较多,还要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在答记叙文的七选五阅读理解题时,弄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尤其重要,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句际之间的指代和同词复现等。 文体4:议论文
议论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文章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的方法,来论证某种观点正确与否,肯定或否定某种主张。 1.命题特点
考察角度:以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为主,但不排除对观点的考查。
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技巧篇
2.文体特点与阅读策略 (1)语言与结构特点: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练、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通常采用三段式的结构,即“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轮)——解决问题(结论)”。 (2)答题误区:
易错点在于事实与观点的区分以及观点本身 (3)阅读策略:
应该从结构和内容2方面同时入手,先通读全文,再区分事实和观点。通常来讲,议论文会采用三段式结构。
三、英语阅读理解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一)主旨大意题
主旨大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读材料(或所读材料片断)中心思想的概括。做这类题时,考生应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同时注意文章的主题句,因为主题句表达中心思想,其他句子均围绕主题句进行展开。主题句通常位于文章第一段首句、第一段末句或全文末句等地方,但位于段落中间(通常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中间)也是完全可能的。主旨大意题的考查形式很多,如概括标题、主题、段意、中心思想等。
1.主旨题的标志:mainly about, mainly discuss, main idea.,the best title,subject, topic, theme 2.解题的基本思路:通过略读,捕捉并关联文中的关键词和主题句,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可采用的方法有:
(1)逆向法。此法特别适用于标题归纳题。对于四个选项,可以分别按照命题作者的思路将题目展开,思考提纲和主要内容,然后分别与原文对照,最相似者为最佳选项。
(2)归纳法。如果文章各段的主题句较醒目或易于归纳,此法尤其适用。主题句的位置一般在段首,考生可根据各段的主题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归纳出文章的主旨大意。
(3)选珠连串法。当文章的段落层次不是很清晰、段落主题句不易归纳时,可以罗列文章中的卓多案例或情节,从中选出共同的内容,能够串珠引线的就是主旨大意。
(4)逻辑排他法。思考作者行文时的逻辑选择:为什麽下一句就是这句话而不是那句话。阅读时,考生要学会找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就很容易归纳出段落和全文的主旨大意。
3.干扰项的特征:
(1)以偏概全。概括的范围过于狭窄,只阐述了文章的一部分内容。
(2)断章取义。以文章中的个别信息或个别字眼作为选项的内容,或者以次要的事实或细节冒充全文的主要观点。
(3)主题扩大。概括的范围过大,超过文章实际讨论的内容。
(4)似是而非。选项中的关键词在文章中出现了,但认真分析后发现他与文章的主旨毫无联系或者关联不大。
(5)张冠李戴。命题者有意把属于A的特征放在B上。 (6) 小心首段陷阱。 (二)事实细节题
顾名思义,事实细节题即指针对文章的某个事实或细节而设置的试题。事实细节题的命题方法很多,如可能是对某个细节用同义结构转换后进行考查、也可能是将文章中的几个细节(通常是四个)放在一起要求考生判断是非(选出正确的一项或选出错误的一项)或对几个细节进行排序等。解答这类试题时,常用的方法就是运用定位法和排除法,即根据题干或选项中的线索词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与选项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答案(此时要特别注意一些常见的同义转换或简单换算)。 (三)代词指代题
这类题要求考生根据一定的上下文推测代词的指代意义,它主要考查考生在一定语境中对上下
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技巧篇
文逻辑关系的正确理解。做这类题时,考生不仅要读懂相关句子的句意,理顺相关句子的逻辑关系,而且还要学会合理变通,尤其要学会变通理解其中的同义表达。步骤如下: ① 返回原文,找出出题的指代词。
② 向上搜索,找最近的名词、名词性短语或句子(先从最近点开始找,找不到再找次近的,一般答案不会离得太远)。
③ 将找到的词、词组或句子的意思代入替换该指代词,看其意思是否通顺。 ④ 将找到的词、词组或句子与四个选项进行比较,找出最佳答案。 (四)词义猜测题
即要求考生根据一定的上下文猜测生词的词义。它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一个难点,同学们应引起充分重视。常见的设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in Paragraph ...refer to?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hrase...in Paragraph...refer to?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in Paragraph ...mean? 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by...in Paragraph...? 1.解题思路如下:
① 返回原文,找出该词汇出现的地方。 ② 确定该词汇的词性
③ 从上下文(词汇的前后几句)中找到与所给词汇具有相同词性的词(如一下子找不到就再往上往下找),代入所给词汇在文章中的位置(将之替换)看语义是否合适 ④ 找出选项中与代替词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选相,即答案 2.常考点及猜测方法 考点1 利用构词法猜词义
1.合成法。合成法是指2个或多个单词按照一定的组合规律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单词。
一般来说,新的合成词的意思就是各个组成词的意思的综合。例如:workmate是由work 和 mate 组合成的新单词,它的意思是“工友,同事”。这样的单词在平时阅读中经常见到,也比较容易猜测出他们的意思。
2.派生法。他是通过在基础词根上添加前缀或者后缀来构造新词。一般来说,前缀改变词义不改变词性;而后缀改变词性不改变词义。例如:dis-,un-,im-,in-,non-,mis-等是一些表示否定或者相反意思的前缀,它们用在单词的前面往往构成原单词的反义词。如appear-disappear,possible-impossible,like-unlike等。
3.转换法。把一种词性用作另一种词性而词意不变的方法叫做转化法。例如:The author emptied all his pockets to find his ticket. Empty 由形容词转化用作动词,在此表示“空”的意思。 考点2 利用逻辑关系猜词义 1.并列关系
用于中可以使用also,as...as,similarly, and, so , or ,just likewise 等词语表示相同或者相近的意思,这种表示并列的关系中,只要我们认识其中一个单词,就可以推测另外一个单词的意思。如: Mr. Green loves to talk, and his brothers are similarly loquacious.(健谈的) 2.转折关系 but,however, despite,while, unlike 等。
3.因果关系 because,since,for,as,so,as a result, thus,therefore 等。 考点3 利用语法关系猜词义
1.下定义。Mean, refer to,is, that is ,namely 等后的内容往往是对前面进行注解性说明的,可以帮助猜测词义。 2.定语从句
3.同位语。同位语是对其前面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的,所以,同位语也是猜测单词同义的一个好办法。 4.自问自答
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技巧篇
5.举例
考点4 利用生活常识和文化背景猜词义 例如:The snake slithered through the grass.
Most of the flowers are beginning to wither because of the cold weather.
注意:
a.如果该词汇是简单词汇,则其字面意思必然不是正确答案。
b.高考阅读不是考察字认识不认识,而是考察是否能根据上下文作出正确的判断。 c.词汇题的正确答案经常蕴藏在原文该词汇出现的附近。注意不能靠单词词义直接往下推。 d.寻找时要注意同位语、特殊标点(比如分号,分号前后两句话的逻辑关系不是形式上的并列就是语义上的并列,也就是两句话的意思相同,所以可用其中一句话的意思来推测 另一句话的意思从而推出所给词汇含义)、定语从句、前后缀,特别要注意寻找时的同性原则。比如:让猜一个名词词组(动词词组)的意思,我们就向上向下搜索名词词组(动词词组)。 (五)推理判断题
即要求考生在理解原文表面文字信息的基础上,作出一定的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文章的隐含意义和深层意义。推理判断题属于主观性较强的高层次阅读理解题,做这类题目时,同学们应严格依据作者所陈述的细节、事实以及作者的措词、态度和语气等,找出能够表露作者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的词语,然后利用自己已获得的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此时应特别注意:当问及作者的看法、意图与态度时,不要误认为是在问“你”(考生)的想法,而是作者本人在字里行间所表述的观点。主要的几种题型:推断隐含意义;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和想象;推断人物性格,推断文章出处或读者对象;推断篇章结构。 1.推理判断类的标志: learn, infer, imply, inform 2.常见考察方向: 考点1 推断隐含意义
考点2 对文章的内容进行预测与想象 考点3 推断人物性格
考点4 推断文章出处或读者对象 考点5 推断篇章结构 3.解题思路:
看是否可以通过题干返回原文或依据选项返回原文。一般要围绕文中的一两个重点进行推
理。推理题无论通过题干能不能定位,我们都要把它固化到文章的一两点上。
依据原文的意思进行三错一对的判断。先不要进行推理,若有一个选项跟原文的意思一模一
样,则该选项必然是正确答案。推理题不是考察我们的想象力,它实际是考察我们原文中的某几个点如一个、两个点所涉及的问题我们读透了没有。因此,不推的比推的好;推的近的比推的远的要好。
推理题的最近答案原则:不推的要比推的好,推的近的要比推的远的好,直接推出的要比间
接推的好。(原文的某句话变个说法)
注意:做题时不能想得太多,推得过远。是否把原文读懂才是关键。 (六)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写作意图题、观点态度题
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题考生具有较高层次的阅读技能,包括在复杂的语境条件下把握作者的思路,在较高深的措辞中探索作者隐藏的思想及真正的写作意图。常见的意图、观点和态度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作者及文中人物的主观态度题的把握以及分析作者描述某些细节的意图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得分率较低的高难度题。 考点1 写作意图题
此类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论述,推测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应用某种写作手法的目的。作者一般不直接陈述自己的意图,而是通过文章所提供的客观事实使读者信服某种想法或观点。这类题型要求考生不仅能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具备对作者所阐述的问题及使用的写作手法进行分
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技巧篇
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整篇文章的写作意图的常见设问方式有:
(1)For what purpose did the author write the passage? (2)The writer writes this passage in order to ___ (3)The purpose of the text is to___ 某处细节的写作目的的常见设问方式有: (1)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last part of the text? (2)The writer uses...in the first paragraph to___ (3)The writer uses the example of ...to___ 考点2 观点态度题
观点态度题是高考的常考点。作者及文中人物的态度、思想倾向是指作者及文中人物对观点是赞同、反对还是犹豫不决,对记叙和描写的人、物、事件等是赞扬、同情、冷漠还是厌恶憎恨。作者及文中人物的这种思想往往隐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或者流露于修饰的词语中。因此,在做此类题时,应特别注意作者及文中人物的措辞,另外不要忘记感情色彩排除法,三负一正选一正;三正一负选一负。常见的标志是题目中出现attitude,opinion等词。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 The attitude of the author towards ...is___. (2) What is the author’ s opinion on...? (3) What i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4) What does ...think about...?
【温馨提示】
1.正确答案的特征:
① 正确答案经常与中心思想有关。
② 正确答案的位置,最常见的三个位置是:段首段尾处、转折处、因果处。
③ 正确答案经常运用的原则是:同义替换、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④ 从语气角度来看,正确答案中经常含有不肯定的语气词和委婉表达的用词。如:can, may, might, possible, not necessarily, some.
⑤ 正确答案经常具有概括性、深刻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错误答案的特征: 第一大层次:
① 无中生有 (未提及的概念);
② 正反混淆 (选项的意思跟原文的意思正好相反);
③ 所答非所问 (虽然选项的说法没有问题,符合原文,但和题干搭不上边) 第二大层次: ① 过分绝对;
② 扩大范围(注意隐蔽型的扩大范围mostly); ③ 因果倒置; ④ 常识判断; ⑤ 推得过远; ⑥ 偏离中心; ⑦ 变换词性。
常识判断:如果一个选项仅仅符合常识,不一定是正确答案,还要看文章中类似的意思有没有出现;如果一个选项不符合常识,一定不是正答案。能够不由自主地按照正确的思路解题了,才表明我们正确掌握了这些技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