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思路

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思路

来源:意榕旅游网
锯5{!r研宪考考2015年第17期(总第2649期 发电 输电 配电 售电 l厂—]  l 发电 ll I............................__J 输电 配电 售电 日日 配电 售电 日日日日 图1电力市场化 衡,而垂直一体化能够有效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减少电 其规模经济,那么均衡的价格则为P ,均衡时的产量为 力投资的盲目性。因此,电力行业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治 Q ,那么则以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实现均衡,与存 理结构并不是简单的垄断和竞争问题。① 在多个企业相比,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多产品,利于 二、电力行业治理结构选择 增进社会福利。这就容易形成企业对市场的垄断,尤其 对于自然垄断性行业更是如此。但是从长远来看,由于 电力行业的组织特性决定了在契约选择上存在着多 缺乏竞每,这种垄断容易成为自然维持性垄断,所带来的 种可能性,然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究竟采用何种形式的 效率往往是垄断低效率。 治理结构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既包括该国电力行业的产 而在图3的竞争效率模型中,社会总剩余大于垄断 权制度安排,又包括该国的技术成熟水平,同时还受到地 竞争时的剩余,表现为给定需求D和长期供给曲线 理资源禀赋以及该国的政治制度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其 LRMC,均衡时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实现的均衡效 中产权具有较大影响。 率是帕累托最优。因此,对于以美国为代表的成熟市场 (一)电力行业组织结构的经济分析。 经济国家,自然垄断行业组织形态演变主要基于打破自 在私有经济为主导的国家,自然垄断行业经历了自 然垄断可能对消费者带来的福利损失。②在私有产权发 发的演化过程。图2和图3给出了自然垄断行业市场结 育较为充分的国家,政府重组电力行业需要提供相应的 构变化带来的效率转变。 补偿标准来与私有所有者进行谈判。这种谈判往往耗时 在图2中,在竞争性条件下市场供给曲线为加总的 耗力,使得政府不得不放弃重组念头。为了保障居民的 平均成本曲线,实际上是诸多企业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公共福利,政府组建反垄断交易委员会来防止公共事业 最低点上的边际成本曲线的水平加总,P 为均衡时的价 垄断从而侵害居民权利。此外。私有产权成熟决定了该 格,Q 为均衡时的产量。如果存在单一的企业能够发挥 国的政治体制往往是联邦制而非中央集权制。在联邦制 Pc MC C Pc C Qc QM MR 图2垄断厂商竞争效率 图3竞争厂商竞争效率 ①陈磊、郭铁民:《电力体制改革的国际比较与启示》,载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②陈素梅、何凌云:《政府-9市场的合理边界——从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视角》,载于《世界经济文 ̄)2012年第5期。 豢 锯衙掰宪考考2015年第17期(总第2649期) 框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边界划分较为 清楚,地方政府拥有较强的司法和行政独立性,拥有辖区 内公共事务的决策权。①这两个方面因素反映到电力行 业则表现为私人为主的产权结构和区域垂直一体化为主 要特征的组织形态,电力企业的扩张依赖于兼并重组、控 股公司等方式。因此,在市场化改革之前,多数国家电力 行业为联邦或者州1所有。 私营区域电力公司生产。其中日本九大电力公司分别管 辖的区域形成九大电网并实现联网,政府充当监管角色, 避免消费者利益受公共垄断企业侵害以及确保供电的安 全可靠性。美国电力行业则为私有制基础上多模式垄断 电力公司组成。20世纪8O年代,投资者所有的电力企业 装机容量已占到全国总装机容量的市场份额的77.4%, 联邦所有的电力企业装机容量仅占8.9% I、I市和其他 (二)欧盟各国电力行业组织结构特征。 非联邦所有占5.6%,合作社集体所有占3.6%。从不同 琼一米歇尔・格拉尚和多米尼克・费南对欧盟不同 电力企业拥有的客户来看,私人电力公司占比75%,合 国家的制度特征与电力产业的组织形态的研究揭示了产 作社占比10.4%,联邦电力企业占比0.03%,电力行业 权制度安排与产业组织演进的关系(见表1)。在欧盟15 的规划、投资规模、经营管理等均为市场行为。③由此可 国中,联邦制国家有德国、奥地利和比利时三国,中央集权 以看出,美国电力行业是一个私有制为主的垄断电力 的国家有英国、希腊、爱尔兰等,西班牙和意大利有着地区 结构。 政府的政治和行政架构。在不同分类中,仍然存在着单一 政党下的轮流政府、稳定联盟下的轮流政府以及拥有核心 三、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思路 的政党的可变联盟等区别。因此这些国家改革之前的电 (一)转型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路径。 力行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其中,法国、意大利、希腊、 对于多数转型经济国家而言,由于长期处于农业社 爱尔兰、葡萄牙、比 ̄t]H,-j呈现纵向和横向一体化或准一体 会,受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影响,产权结构往往呈现出浓厚 化特征。德国、丹麦和爱尔兰则为纵向或准一体化但尚未 的政府所有权,中央集权下的制度安排使得市场经济发 横向一体化。西班牙、挪威、奥地利则为生产和分配的一 展不充分,在这些国家中公有产权容易替代私人交易。 体化或准一体化,但是发电和输电环节的传输网络实施分 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来看,中央集权制国家地方政 离。卢森堡则是即未横向又未纵向一体化的国家。② 府往往是中央政府的代理人或执行者,无独立的司法权 (三)日美等国电力行业组织结构特征。 和行政权,中央政府对公共事务进行统一的运营和管理。 日本的电力行业管理模式由十大垂直垄断的私有化 反映到电力行业则表现为政府控制电力行业的发输配售 电力公司组成。该1O家私营区域电力公司实行发输配 等环节。因此,在传统的国有垄断一体化的电力产业中, 售垂直垄断经营管理,拥有固定的供电区域,多数电能由 缺乏必要的分工,成本也无从计量。 表1 所有权结构与纵向和横向一体化的形式 横向和纵向 横向和纵向的 纵向的P—T—D 适度纵向一体  ̄ffNN-体 纵向—体化的 适度纵向一体 纵向和横向非一 P—T—D一体化 P—T—D适度—体化 一体化 化的P—T—D 化的P—T P—D 化的P—D 体化的P—T—D 私人资本 葡萄牙 苏格兰 德国 西班牙 英格兰&威尔士 比利时 卢森堡 区域的或地方的混合 比利时 德国 荷兰 卢森堡 资本 荷兰 合作社的和地方所有 德国 荷兰 瑞典 的资本 丹麦 挪威 奥地利 法国 奥地利 国家所有的公共资本 希腊 葡萄牙 挪威 西班牙 爱尔兰 英联邦 瑞典 意大利 西班牙 注:P—T—D(生产一传输—分配);P—T(生产—传输);P—D(生产一分配)。 资料来源:转引自科斯、诺思、威廉姆森等:《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98页。 (下转第96页) ①袁姗姗:《美国电力监管立法启示》,载于《理论界)2012年第3期。 ②科斯、诺思、威廉姆森等:《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③刘辛元:《解读自然垄断领域的管制经济学——以美国电力业、公有企业和电信业的管制为例》,载于《学术论坛)2013年第12期。 锯衙研宪孝考2015年第17期(总第2649期 发挥了实时、抵御、纠偏等功能作用。 (三)风险防控重点更加突出。 (一)风险防控目标得以实现。 “介入式”审计与常规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 传统内部审计的目标是查错纠弊,审计监督是事后 审计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常规性审计项目是根据年度 找问题、查错误和“秋后算账”,发挥保护制约性作用,而 审计计划,就相关业务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全面审计。而 “介入式”审计将监督关口前移,审计目标是在“查错纠 “介入式”审计更加突出的是重大项目、重要环节和重 弊”的同时,更注重“防错纠弊”和风险防控并举,将问题 大风险点,不受年度审计面、审计单位和审计时间的限 发现在萌芽,消灭在内部,将审计监督工作经常化、日常 制,确保对重大项目实施全覆盖介入跟踪监督,重大风 化,通过节点控制,全程监督对重大项目建设发挥建设眭 险得到有效防控,有效避免税收管理工作出现的重大失 作用,使得被审计单位(部门)风险防范和控制目标得到 误和损失。 较好实现。 (四)审计成果转化更加高效。 (二)风险防控能力得到提升。 “介入式”审计通过事前实施案头审计、实地核查、 “介入式”审计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内部控制有 提出风险防控建议和审计意见、督促整改反馈等环节,大 效性的提前介入、重点跟踪、测试和监督,事先以风险防 大提高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建议的可行性、整改的及时 控清单的形式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节点、重大风险 性,不仅降低了整改难度和成本,而且减少了与被审计单 点予以提醒,并全程跟进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相关 位(部门)的矛盾,促进了审计成果的高效转化与应用, 单位和人员不仅事前对潜在风险和防控措施了然于心, 为强化内部控制,防控管理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 更增强了风险防控意识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责任编辑:孔祥军) (上接第93页) 步调整为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任务的管制者的角色。 从治理结构来看,转型经济体电力行业结构受到自 (三)电力市场化改革须突破的难点。 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双重约束,缺乏必要的专业人才,电力 网络经营者与网络使用者分开,允许非网络所有者 行业技术水平也相对滞后,输电网容量不足长期制约着 按市场规则和技术标准使用网络;网络经营业务与非网 电力行业的发展。首先,建立发电侧竞争型或批发竞争 络经营业务分开,即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输、配电业务和非 型电力市场;其次,在结构重组过程中,依据电力市场改 自然垄断性的发、售电业务分开,这将是电力市场化改革 革的阶段性目标依次实施,售电与配电环节的分拆放在 趋势。在分开经营且完全能够保证电力生产、供应的安 最后阶段实施;最后,在产权处置上采用渐进式方法,对 全稳定运行的条件下,将导致市场出现大量的独立发电 现有在位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逐步放松对私人资本的 公司和独立售电公司,但垂直一体化的电力公司在运营 进入限制。此外,采用垂直一体化的治理结构。 中必然要利用其在输、配电市场所具有的垄断地位来关 (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内涵及结果。 照自己所拥有的发售电企业,排斥其他独立发电公司和 国营电力行业民营化除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内涵外, 独立售电公司,从而造成发售电市场的不公平竞争,使市 在于通过业务分类切割,将不具有垄断l生质的部门(如发 场竞争机制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因此,电力市场化改革 电业)解除市场进入限制并导入竞争机制,逐步将电能视 的一大难点就是打破传统的垂直一体化组织结构,电力 为一种能够自由竞争交易的商品,进而将自然垄断部门 行业必须解制,电网经营公司不能拥有发售电企业,并按 的影响范围,限制在核心无法切割的范围内(如输配电 照产业链将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分成四个独立的业务 业)。①其预期的结果,一方面,通过产业分割后自由竞 环节,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性电力市场。o 争的机制使得产业效率普遍获得提升,社会大众也可在 合理的价格下,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另一方面,未来政 参考文献(略) 府所扮演的角色,则将由现行的产业所有者及经营者,逐 (责任编辑:刘石敏) ①高立萍:《电改预期十年难落地》,载于《经济研究参考}2014年第6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