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 力相关业务,如发电行业、电气设备制造行业等,但 是随后逐渐涉及到市场上的热点行业,如房地产、煤 炭等,风险也随之加大,业务问的关联度越来越小。 多经的业务发展战略如何定位,多经的核心业务是 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改革方案,提出了电力体制改革 的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 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 见 什么,许多电力多经企业并不明确,必将给电力多经 企业的未来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风险 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 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随着两大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 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华能、大唐、国电、华电、中电 投)的组建,“十五”期间的电力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 2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政策解读与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 不断向前推进,政企不分、垄断陛强的电力行业必须 适应市场与改革开放的需要而进行体制改革。 自1996年组建国家电力公司,到厂网分开,到国 办发[2007119号文所要求的主辅脱钩、主多分离,我 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其根本目的 在于通过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手段,达到提高效 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的目的, 最终构建在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 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使电力工业能够有 效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电力多经改革 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一部分。 2.1政企分开,公司化运营 1996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组建国家电 力公司的通知》(国发(1996 ̄48号),拉开了中国电力 体制改革的序幕。 国家电力公司的组建宣告了电力行业政府职能 的剥离:电力行业逐步成为了市场主体。参与市场 竞争,独立自主经营,接受市场规律约束,更好地服 务于中国经济建设事业成为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方 向。 国家电力公司的组建也预示着电力行业职工收 入最终将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挂钩,受到市场经济的 调节。 2-2厂网分开。打破垄断 1998年12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 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深化电力工业体制改革 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81146号),明确 了要“推进厂网分开,引入竞争机制”、“实现资源优 化配置”.以试点的方式将中国电力体制改革逐步引 向深入。打破电力行业发、输、供垄断f生的一体化体 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2002年2月1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印 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02)5号),明 确了“十五”期间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方案。这 成:实施了厂网分开,重组了发电和电网企业;部分 实行了竞价上网,初步建立了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 政府监管体系。 同时,本次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中,还留下了 “920”和“647”发电资产作为主辅分离的改革成本暂 时保留在国家电网公司(在厂网“分家”时,为了电力 安全调度以及为下一步分流职工需要安置资金.电 网公司预留了装机容量分别为9.2xlO kw和6.47x 10 kW两部分发电资产),为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也预示着电 力行业主辅分离的改革即将开始。 2.3规范国有资产管理 国家电力公司组建以后,适逢国民经济出现了 加速发展的势头,我国电力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 机遇,电力多经、电力“三产”也迎来了发展高潮,通 过对特定的国有、集体资产重组与处置,全国各地各 个层面的电力多经企业大量涌现。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已经意识到了电力多经企 业在改革、发展、重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规范 国有资产管理,降低电力生产成本,实现电力体制改 革的公开与公平性,2000年l0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 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有关 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0 ̄69号),决定对已经开展 的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内容作必要的调整。明确了“有 关各级国有电力企业资产重组、电站出售和其他资 产处置问题,将纳入电力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统筹考 虑”.规定了“除按国家规定程序审批的资产重组、电 站出售、盘活存量项目外,停止其他任何形式的国有 电力资产的流动,包括电力资产的重组、上市、转让、 划拨及主业外的投资等”。 国办发[2000]69号文宣告了众多电力多经方面 的资产流动的违法性与无效性,特别是对“主业外的 投资”的约束实际上是对电力多经发展的规范与约 束。国办发[2000]69号文下发后,电力多经企业伴随 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电力建设高潮与大规模城 农网改造的到来不断发展壮大.并且随着职工持股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会、各级电力工会的参与而使得其资产结构日趋复 杂。电力多经企业改革最难以逾越的障碍就是许多 电力多经企业的运作直接违反了国办发[2000]69号 文的精神。 2.4主辅分离,主多分开 账”的处理没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在现实 中。大多数电力多经企业的资产结构十分复杂:部分 投资不仅存在国有与集体资产,还存在大量问题投 资、无效投资、公益性投资。必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同时又必须防止国有资产中的不良资产或包袱无代 价地转嫁给电力多经企业。 从国办发[2000 ̄69号文提出的“除按国家规定 程序审批的资产重组、电站出售、盘活存量项目外, 停止其他任何形式的国有电力资产的流动”,到国发 (2002)5号文明确的“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 (2)电力多经企业职工的观念有待进一步转 变,大多数在电力多经企业工作的职工对国有企业 职工身份、可靠的福利与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强烈的 率,降低成本”电力体制改革目标,实际上宣告了电 力多经企业改革的开始。 但是由于电力多经企业的发展过程十分错综复 杂。因此。其改革过程并不一帆风顺。相反,由于我国 经济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快车道,我国GDP增长率 连年超过两位数。电力多经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数 量都得以迅速扩张。电力行业等垄断企业职工的高 收入也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2007年4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 办公厅转发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十一五”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2007]I9号),规定了“十一五”电力体制改革的总 体思路、基本原则以及主要任务。除了明确继续坚 持国发(2002)5号文所确定的改革方向以外。第一 次明确地提出了“要稳步实施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 革工作。逐步实现辅助性业务单位与电网企业脱 钩,积极推进电网和‘三产’、多种经营企业的分离 工作。” 目前无论是国家宏观政策,还是社会舆论都在 推动电力多经企业改革快步向前。电力多经企业与 主业的分离已经不可逆转。归根结底,进行电力多 经企业改革最终还是为了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一部分:调整社会分配结构,追求一次分配相对公平。 3电力多经企业体制改革的难点 电力多经企业的发展是历次改革的产物。因此。 相关的配套政策是否到位,政策是否科学并具有可 操作性至关重要。从目前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看. 方向性、原则性的文件多,可操作性、配套措施到位 的则相对较少,必须要通过新的改革来解决众多历 史问题,需要在政策上进行大胆突破与创新。 目前进行电力多经企业体制改革的难点主要有 以下三点: (I)电力多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坏 依恋。 (3)电力多经企业的长期生存、自我发展壮大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电力多经企业一旦与主业 分离。将会逐渐衰败并最终破产,势必造成极大的社 会浪费,产生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4电力多经企业改革措施 综上所述,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电力多经 企业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4.1 打破关联,做好企业身份根本性置换 社会对电力多经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多经 企业与主业的关联性。要改革就必须破除这个关联, 实现企业身份的根本性置换。 在这个过程中,电力多经企业改革的决策层应 该跳出“小企业”的思维圈子。建立“大社会”思考理 念。对于电力多经企业广泛存在的“问题”、“坏账”。 统一经过审计、批准程序。最终彻底解决。 另外,对于与现有国家政策相违背的电力职工 投资电厂等问题,其处理则相对容易一些,比如说采 用信托持股、固定收益而不参与经营等,均可以加以 规避,实现企业身份的置换。从长远看,国家只要建 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监督体系,消除电力职工投资 的企业与电力主业之问的不正当关联交易。国家就 量 3 oon1o3.不会剥夺电力职工作为普通自然人的任何正常投资 的权利。 4.2储备人才。做好职工身份根本性置换 社会对电力多经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主业 职工在多经企业的兼职问题。要改革,就必须完成电 力多经企业职工身份根本性置换,在合规合法保障 职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必须明确:多经企业职工就 是多经企业职工,主业职工就是主业职工。二者不能 混为一体。 为了顺利实现职工身份根本性置换,第一要转 变电力系统优越性的观念,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t管 理 视 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建设的推进,未来社会是一个社会保障有力、收人相 对平均的社会。第二要转变多经企业低人一等的观 5结论 念,关键在于企业本身的发展与收益。第三要充分 利用政策,让选择身份置换的职工得到比较满意的 (1)为了完成电力多经企业的改革,必须实现 补偿与保障。第四要储备人才,培养人才。归根结 企业身份与职工身份的根本性置换。 底,电力多经企业改革能否成功在于企业人才,是人 (2)电力多经企业的改革不是某一个时点的事, 而不是企业在进行创新、做出决策、开发新产品、组 而是一件长期的深入的全面的工作,更是一项复杂 织生产、开拓新市场并有效地为顾客服务圈。第五要 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政策层面有进一步的突破与创 做好人员安置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人员的基本社会 新。 需求得到的满足,人员的价值得到体现,人员的尊严 (3)只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从内到外在 得到尊重,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人员的各种权利得 体制、机制、政策上加快改革步伐,才能发挥电力多 到实现啕。 经企业常年积累的一些资源优势,才能逐步打造电 4.3厘清产业构成,清理、整顿问题投资,引进战略 力多经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并最终顺利完成 投资者 电力多经企业的改革。 在目前的电力多经企业的业务构成中,很大一 部分实际上就是主业的一部分,只是在某一个时期. 参考文献 为了调整职工分配结构等目的而人为地连人带资产 【1]毛蕴诗.全球公司重构——案例研究与中国企业战略重 被划分到了多经企业,比如说电力研发、电力施工、 组【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电力修试等。对于这些本来就是主业一部分的产业, 【2]仁浩,陶向京,何太平,等.企业集团组织设计【M].上海: 应该恢复其本来面貌回归主业;对于那些包袱沉重、 学林出版社.2005. 市场生存能力弱的电力多经企业,则利用电力体制 『33] 白万刚.母子公司管控109问【M]■匕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改革的时机进行清理、整顿,必要时进人清算、破产 【4]徐向艺.公司治理制度安排与组织设计【M].北京:经济科 程序,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损失;对于那些具有较强 学出版社.2006. 市场潜力或前景的电力多经产业,比如说煤炭、房地 【5]赵慧英,林泽炎.组织设计与人力资源战略管理【M].广 产、高参数电厂等,则可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仅可 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以安置部分职工,有利于社会稳定,也可以达到以改 【6]脱忠明.改制重组与产权转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 革促发展的目的。 社.2005. (责任编辑付小平) Policy Interpretation and Situation Analysis on Reform in Electric Multi-business Enterprise TIAN Jian-j ia (Shaanxi Yinhe Capital Group Co.,Ltd.,Xi’an 710004,China) Abstract:The paper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cy and electirc power system reform,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electric multi—business enterprises and the diifculties in their reform.Finally,the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preliminary reform solutions for the electric multi-business enterprises. Key words:multi-business enterprise;reform;policy;solu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