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葛根、葛花、葛叶

葛根、葛花、葛叶

来源:意榕旅游网


葛 根 葛 花 葛 叶

葛根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葛根

英文名称:Radix Puerariae(拉);kudzuvine root

定义:豆科植物野葛 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或甘葛藤 Pueraria thomsonii Benth 的干燥根。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药学(二级学科);中药(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是中国南方一些省区的一种常食蔬菜,其味甘凉可口,常作煲汤之用。其主要成分是淀粉,此外还含有约12%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大豆(黄豆)甙、大豆甙元、葛根素等10余种;并含有胡萝卜甙、氨基酸、香豆素类等。可作为药物应用。早在尧、舜、禹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葛藤制麻织布。1972年,江苏吴县草鞋山发掘出三块制作于新石器时代、在今天看来依然技艺精湛的葛布残片,这三块葛布残片是我国从6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利用葛根的可靠见证。 目录 基本信息 植物形态 葛根的药用 检查与鉴别

植物种类 化学成分 分布区域

基本信息

中药名称:葛根。

葛根(5张)

英文名:Radix Puerariae 、 Lobed Kudzuvine Root。 植物别名:野葛。

名字来源:东晋道教学者葛洪,在茅山脚下炼丹时发现的一种根,此根治好了句容当地老百姓一场瘟疫,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葛洪,于是把此根命名为“葛”,于是就有了“葛根”一词。

药品基原: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 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 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 含多种黄酮类成分,主要活性成分为大豆素

1

(daidzein)、大豆甙(daidzin)、葛根素(puerarin)、葛根素-7-木糖甙(puerarin-7-xyloside)等。

药性品味:性凉,味甘、辛。

植物形态

多年生藤本,长达10米,全株被黄褐色粗毛。块根肥厚。叶互生;具长柄;

葛根

3出复叶,顶端小叶的柄较长,叶片菱状圆形,有时有3波状浅裂,长8~19厘米,宽6.5~1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下面较密;侧生小叶较小,偏椭圆形或偏菱状椭圆形,有时有2~3波状浅裂。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密被黄白色绒毛;花密生;苞片狭线形,早落,小苞片线状披针形;蝶形花蓝紫色或紫色,长15~19厘米;花萼5齿裂,萼齿披针形;旗瓣近圆形或卵圆形,先端微凹,基部有两短耳,翼瓣狭椭圆形,较旗瓣短,通常仅一边的基部有耳,龙骨瓣较翼瓣稍长;雄蕊10,两体(9+1);子房线形,花柱弯曲。荚果线形,扁平,长6~9厘米,宽7~10毫米,密被黄褐色的长硬毛。种子卵圆形而扁,赤褐色,有光泽。花期4~8月。果期8~

10月。

生于山坡草丛中或路旁及较阴湿的地方。

采制:春、秋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片,晒干或烘干。晒时应经常翻动,防止雨淋及夜露,以免生霉变色。广东、福建等地切片后,用盐水、白矾水或淘米水浸泡,再用硫黄熏后晒干,色较白净。

葛根的药用

葛根的作用: 1、葛根降血压

最新资料表明,葛根具有α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亦有阻断作用,疗效优于以往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尤其可能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心

肌肥厚。葛根素可使明显增高的血浆内皮素(ET)水平较快恢复正常,故葛根素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之一可能在于能抑制ET过量释放,促进内皮恢复功能,进而兴奋PG12合成酶活性,显著增高EC生成PG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到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大剂量葛根素能降低血糖,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1]

2、葛根抗癌

研究人员采用现代分离方法,从葛根中提取出总黄酮成分进行动物试验发现,小鼠前胃癌抑制率达标77.77%,对大鼠肺癌抑制率达55.65%。研究后发现,葛根黄酮有明显的提高NK细胞、SOD及P450的活性作用。在食管癌高发地区进行的人群干预试验结果证明,葛根总黄酮对基底细胞增生的病人确有明显阻断其癌变的作用。[1-2]

2

检查与鉴别

鉴别方法

葛根叶子

1、 本品粉末淡棕色。淀粉粒单粒球形,直径3~37µ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星状;复粒由2~10分粒组成。纤维多成束,壁厚,木化,周围细胞大多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石细胞少见,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38~70µm。具缘纹孔导管较大,具缘纹孔六角形或椭圆形,排列极为紧密。

2、 取本品粉末0.8g,加甲醇10ml,放置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葛根对照药材0.8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葛根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三氯甲烷-甲醇-水(7︰2.5︰0.2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

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

检查指标

水分不得过14.0%(附录Ⅸ H 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7.0%(附录Ⅸ 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Ⅹ A)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4.0%。

真假辨别

真品葛根 外观呈长圆柱形,药材多纵切或斜切片成板状厚片,长短不等,长约20厘米左右,直径6~10厘米,厚0.7~1.3厘米,

外表白色或淡棕色,有时可见残存的棕色外皮;质硬而重,切面粗糙,富粉性,并含大量纤维,横断面可见由纤维所形成的同心性环层,纵切片可见纤维性与粉质相间,形成纵纹;闻之无味,口尝味微甜。

伪品紫藤根 外观呈圆柱形,亦切成块片状,直径2~5厘米,表面呈棕褐色,具不规则的细裂纹、纵皱和不明显的皮孔样突起;质亦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有明显密集的小孔,而无正品的其它特征;闻之亦气微,但口尝味微苦。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中提出的黄酮能增加脑及冠状血管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所含的大豆黄酮具有解痉作用,还能降低血糖,并有解热及雌激素样作用。而伪品紫藤的根不具有这些功效,故不能代替正品葛根使用。

植物种类

3

苦葛,是

甘葛--粉葛

多年生落叶藤本豆科植物。葛根较肥大,长圆形。主要分布在低山沟谷中。葛根淀粉含量在8~10\\%,含葛根黄酮较高。据检验,每 100克葛根含总异黄酮14.82毫克,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葛根,又称柴葛和药葛,是多年生落叶藤本豆科植物。葛根较肥大圆形,味苦、甘、黄褐色,含葛根淀粉12\\%。主要野生低山沟谷中,当地农民挖野葛根打粉自食或市场出售。有的农民挖取野葛根,洗去泥沙,切块晒干,卖给药材收购部门。据检验分析,野葛含葛总异黄酮每100克达到21.59毫克,药用价值极高。

粉葛,学名葛根,又叫甘葛。粉葛是多年生藤本豆科植物,葛根特别

肥大,含粉率在25~30\\%。因含葛粉多而得名粉葛,又因葛根甘甜,又将粉葛称为甘葛。野生粉葛,主要野生于低山沟谷中,未经人工栽培驯化,含淀粉率在17~20\\%。也可用来作人工栽品种。葛根粉性凉味甘辛,有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等多种功能,可治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疹、泄泻等 多种疾病。一般的粉葛质韧,纤维性强。

湘葛一号是我国第一个杂交品种。研究者在采集了世界上大多优质葛根之后经过杂交研发出来的品种。其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袁隆平院士为其题字“湘葛一号、中国创造”!

柴葛,纯正野生葛根之最,纯正的野生葛粉含有丰富的异黄酮类物质(多于大豆的40倍),又有钙、硒、铁、铜、磷、钾、维生素B1、B2等微量元素及多种氨基酸,纯野生 颗粒状 。

化学成分

葛根含异黄酮成分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黄酮、大豆黄酮

甙及β-谷甾醇、花生酸,又含多量淀粉(新鲜葛根中含量为19~20%)。

甘葛藤的干根含淀粉37%。

三裂叶野葛藤的根部含淀粉15~20%。

从印度的同属植物的根中分离出葛根素、大豆黄酮、大豆黄酮甙、β-谷甾醇、4′,6″-二乙酰葛根素和豆甾醇。

葛根主要含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此外还含有黄酮类物质:大豆素,大豆甙,还有大豆素-4,7-二葡萄糖甙,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甙,葛根醇,葛根藤及异黄酮甙等。

4

野葛根

野葛根含大豆甙元(daidzein),大豆甙(daidzin),葛根素(puerarin),4'-甲氧基葛根素(4’-methoxypuerarin),大豆甙元-4’,7-二葡萄糖甙(daidzein-4’,7-diglucoside),大豆甙元-7-(6-O-丙二酰基)-葡萄糖甙[daidzein-7-(6-O-malonyl)-lucoside],染料木素(genistein),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大豆甙元-8-C-芹菜糖基(l→6)-葡萄糖甙[daidzein-8-C-apiosyl(1→6)-glucoside],染料木素-8-C-芹菜糖基(1→6)-葡萄糖甙[genistein-8-C-apiosyl(1→6)-glucoside],葛根素木糖甙(puerarinxyloside,PG-2),3’-羟基葛根素(3’-hydroxypuerarin,PG-1),3’-甲氧基葛根素(3’-methoxypuerarin,PG-3),4’-O-葡萄糖基葛根素(4’-O-glucosyl puerarin,PG-6),葛根酚(puerarol),葛根甙(pueroside)A、B,刺芒柄花素-7-葡萄糖甙(formononetin-7-glucoside),羽扇烯酮(lupen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二十二烷酸(docosanoic acid),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l-二十四烷酸甘油酯(glucerol-1-monotetracosanoate),尿囊素(allantoin),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β-D-glucoside),6,7-二甲氧基香豆精(6,

7-dimethoxycoumarin),5-甲基海因(5-methylhydantoin)及以槐花二醇(sophoradiol),广东相思子三醇(cantoniensistriol),大豆皂醇(soyasapogenol)A、B ,葛根皂醇(kudzusapogenol)C、A和葛根皂醇B甲酯(kudzusapogenol B methylester)为甙元的三萜皂甙。葛藤亦含有大豆甙元,大豆甙,葛根素和β-谷甾醇。甘葛藤根含大豆甙,葛根素,4'-甲氧基葛根素,大豆甙元及痕量大豆甙元-4,7'-二葡萄糖甙。

分布区域

全国大部地区有产,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民间传说

相传盛唐年间,某山脚下住着一对夫妻,男称付郎,女叫畲女,男读女耕,十年寒窗,付郎高中进士,本是喜从天降,付郎却烦恼满怀,只因长安城里富家女子个个艳若牡丹,丰盈美丽,想妻子长年劳作,瘦弱不堪,于是有心休掉畲女。他托乡人带信回家,畲女打开只见两句诗“缘似落花如流水,驿道春风是牡丹”,畲女明白付郎要将自己抛弃,终日茶饭不思,以泪洗面,更是容颜憔悴。山神得知后,怜爱善良苦命的畲女,梦中指引畲女每日到山上挖食葛根,不久,畲女竟脱胎换骨,变得丰盈美丽,光彩照人。付郎托走乡人后,思来想去:患难之妻,怎能抛弃!于是快马加鞭,赶回故里,发现妻子变得异常美丽,更加大喜过望,夫妻团圆,共享荣华。从此畲族女子便有了吃

5

食葛根的习俗,而且个个胸臀丰满,体态苗条,肤色白皙。

另外,传说古时湘西某土司的女儿与一个汉族小伙子相爱。由于双方父母坚决反对,这对恋人相约遁入深山老林之中。入山不久,小伙子应身染重疴,神志不清,面色赤红,疙瘩遍身。姑娘急得失声痛哭,哭声惊动了一个仙须鹤发的道士,马上给小伙子服用一种仙草根,旬余即愈。后来他们知道,这种仙草叫葛根。遂长期服食,两人都身轻体健、皮肤细腻、容颜不老,双双活过百岁,被人传为美谈。

泰国美女的丰腴与婀娜多姿,是世界公认的。据说。 泰国的山区部落自古以来,就把野葛根作为民间女性美容、保健的传统秘方食品。直到20世纪20年代,人们在修缮一座泰国缅北部的古老的寺庙时,才偶然发现,这里珍藏着野葛根美容养秘方的古文献。从此,食用野葛根的传统,在更多的泰国人中普遍流行起来。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些文献被译成英文流传到境外,才逐渐被世人所知。

泰国的医学专家注意到:生活在泰国北部山区素有食用野葛根的习惯的孟族妇女部丰满,体态美妙,肤色白皙,健康长寿。而且该地区的女性,平均胸围比泰国地区的女性要大出8公分!

野葛根作为名贵中药材,在我国已有上千年悠久的历史。是历代清热解毒、通脉醒酒、呵肝护肾的要药。这些在《神农本草经》、《济生方》、《本草纲目》和《中国药典》等几十部文献资料中,都有明确的记载。

现代医药学研究表明:野葛根含有丰富的葛根素、荀根素本糖甙、大豆异黄酮、大豆甙元、氨斟酸、微量元素、三萜类物质碱等对人体有益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滋补营养、养颜护肤、延缓衰老、改

善骨质疏松、调节雌激素水平、清除体内垃圾,以及改善循环、降脂减肥、调节血压等多种保健功能,对呵护女性青春,更显得尤为重要。

药用价值

作用简介

1、葛根提高肝细胞的再生能力,恢复正常肝脏机能,促进胆汁分泌,防止脂肪在肝脏堆积。 并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强肝脏解毒功能,防止酒精对肝脏的损伤。

葛根植物形态-甘葛藤(6张)

2、益智作用:某些研究表明葛根对学习记忆障碍有明程的治疗作用,葛根醇提取物能显著对抗东度警碱所致的记忆障碍。可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智力障碍,记忆力差等病症。

3、升举阳气:止渴止泻葛根轻清升散,药性升发,柳举阳气,鼓舞机体正气上升,津液布行。升发脾胃清阳空气而止渴,止泻痢。故常用于治疗内热消渴,麻疹透发不畅,腹泻、痢疾等病症。

4、解肌发表:葛根丙酮提取物有使体温恢复正常的作用,对多

6

种发热有效。故常用于发热口渴,心烦不安等病症。

5、降糖降脂:葛根素有明显的降低血糖的作用,葛根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降血脂作用,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油三酯,用于治疗高血糖,高血脂病症,有显著疗效。

葛根中的微量元素硒、锰、锗等的含量也相当可观。葛根具有发表解肌,透发麻疹,解热生津,升阳止泻之功效。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强、口渴、麻疹不透,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等症。现代研究葛根含有20多种异黄酮成分、葛根甙类、三萜类、生物碱及其他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葛根中的总酮能增加脑及冠状动脉的血流量。葛根对动物和人体的脑循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

药品性状

本品呈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长5~35cm,厚0.5~1cm。外皮淡棕色,有纵皱纹,粗糙。切面黄白色,纹理不明显。质韧,纤维性强。气微,味微甜。

干燥块根呈长圆柱形,药材多纵切或斜切成板状厚片,长短不

大自然葛根

等,约长20厘米左右,直径5~10厘米,厚0.7~1.3厘米。白色或淡棕色,表面有时可见残存的棕色外皮,切面粗糙,纤维性强。质硬而重,富粉性,并含大量纤维,横断面可见由纤维所形成的同心性

环层,纵切片可见纤维性与粉质相间,形成纵纹。无臭,味甘。以块肥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纤维性少者为佳;质松、色黄、无粉性、纤维性多者质次。

除上述正品外,尚有同属植物食用葛藤、峨嵋葛藤、甘葛藤、三裂叶野葛藤等的块根,在少数地区亦作葛根使用。

使用方法

葛根或葛花泡开水当茶喝能使酒醉者解酒清醒,每次用量可根据酒醉者酒醉程度30-50克不等,一般可在喝酒时边饮酒边喝葛根或葛花水,也可在酒醉后使用。

功能主治

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

《本草纲目》载:葛根,性凉、气平、味甘,具清热、降火、排毒诸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葛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

适宜人群

老少皆宜,特别适用下列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偏头痛等心脑血管病患者、更年期妇女、易上火人群(包括孕妇和婴儿)、

常期饮酒者(减少酒精对肝脏影响)、女性滋容养颜,中老年人日常饮食调理等。

药理作用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葛根中提出的黄酮能增加脑及冠状血管血流

7

量。麻醉的狗颈内动脉注射葛根黄酮后,脑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相应降低,作用维持2~20分钟,如静脉注射,则脑血流量增加较轻,也不能解除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脑血管的作用,但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则能改善脑循环,其作用温和。葛根黄酮及葛根酒浸膏注射于狗的冠状动脉及静脉,均能使冠状血管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给大鼠腹腔及皮下注射葛根酒浸膏和腹腔注射其水煎剂及葛根中提出的结晶,对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心脏缺血反应均有保护作用,葛根水煎剂口服对高血压狗无明显的降压作用。葛根(日本产)煎剂中据报道有兴奋和抑制心脏两种成分。

解痉作用中国葛根(品种未注明)与日本市售葛根中均含天豆黄酮,对小鼠、豚鼠离体肠管具有罂粟碱样解痉作用,但中国产葛根较日本产者解痉作用强,可能与所含大且黄酮较多有关,此解痉成分能对抗组织胺及乙酰胆碱的作用;从日本产葛根中分离出之其他异黄酮类衍化物则无明显的扩乙酰胆碱作用。此外尚分离出肘肠管有收缩作用的物质,日本产葛根中提出之MTF-101有毒蕈碱样作用。

降血糖作用葛根(品种未注明)煎剂给家兔口服,开始2小时血糖上升,随即下降,第3、4小时下降最低,对家兔肾上腺素性高血糖不仅无对抗作用,反而使之增高,但能促进血糖提早恢复正常。葛根水提取物也能使家兔血糖初上升后下降,对饥锇家兔升血糖作用更显著,乙醚提取物对糖代谢则无明显影响。

解热及雌激素样作用日本产葛根浸剂对人工发热家兔有明显解热作用,维持4~5小时之久。葛根能增加未成熟小鼠子宫的重量,有雌激素样作用。此作用之有效成分为大豆黄酮。

【炮制】葛根: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及时

切片,晒干。煨葛根:先以少量麸皮撒入热锅内,待冒烟后,将葛根片倒入,上面覆盖剩下的麸皮,煨至下层麸皮呈焦黄色时。随即以铁铲将葛根与麸皮不断翻动,至葛根片呈深黄色为匿,取出,筛去麸皮,凉透。(每葛根100斤,麸皮25斤)。

配伍效用

葛根配伍柴胡、石膏:葛根与柴胡 均轻清升散而解表退热;石膏清解里热.三药伍用 有解肌清热之功效 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邪郁化热之发热重、恶寒轻、头痛鼻干之证.

葛根配伍黄连、黄芩:葛根解表清热 升脾胃之阳而生津、止泻;黄连、黄芩清热燥湿.三者配用 共奏清热解表、燥湿止泻之功效 用于治疗湿热泻痢.

葛根配伍麻黄、桂枝:葛根善于缓解项背肌肉痉挛 为表证兼项背强急之要药;麻黄、桂枝有发散风寒之功效.三者合用 共奏散寒解表、缓急止痛之功效 多用于治疗风寒表证而见恶寒无汗、项背强痛者.

葛根配伍人参、茯苓:葛根升脾胃清阳而止泻痢;人参大补元气;茯苓健脾渗湿.三药合用 有益气健脾止泻之功效 用于治疗脾虚泄泻.

葛根配伍天花粉:葛根生津止渴;天花粉可入肺胃清肺胃之燥热

又能养阴生津以止渴 为清热生津之良药.二者伍用 有清热生津止渴之效 用于治疗热病口渴及消渴等证。

临床应用

8

治疗高血压病颈项强痛

根据用葛根治疗外感病项背强痛的经验,试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颈项强痛,亦取得疗效。一煎剂:10~15克/日,煎分2次服,连服2~8周。观察52例,颈项强痛消失17例,明显减轻30例。二总黄酮:每日量100毫克,两次分服,疗程同上。治疗40例,项痛消失9例,明显减轻27例。同时对高血压病的头痛、头晕、耳鸣及肢麻等症状也有一定改善作用,但降压不明显。多数患者在用药第1周即可出现疗效,作用持续1~2周。无明显副作用。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用葛根酒浸膏片每日6~12片,分2~3次服,总疗程4~22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1例,对心绞痛症状显效29例,改善20例,基本无效22例。心电图有效率为41.3%,血清胆甾醇及β-脂蛋白在服药期间无明显变化。又据75例用酒浸膏片(每片含葛甙100毫克,每日量900~1200毫克,少数用至1600毫克;13例加用葛根注射液,每日2~4毫升,每毫升含黄酮200毫克)治疗2~9个月的结果,心绞痛的有效率为86.7%,其中显效率为36%,心电图的好转率为44.4%。一般在1个月左右生效,2个月疗效较明显,此后疗效与疗程并不成正比,加用葛根注射液可提高部分患者疗效。对缓解憋气的效果较差。胆甾醇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性,但可能是受季节、饮食等改变所影响,因此本品是否能降低胆甾醇尚待研究。还有用葛根糖浆(每毫升相当生药1克)每次20毫升,日服3次,疗程4~12周,观察19例。用药后6例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8例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均有明显减轻,无效5例。生效时间多在服药后1~2周。疗程达8周或以上者疗效较好。心电图复查,显效5例,好转5例,无效9冽。血清胆甾醇检查有10例

明显降低,但对血压无明显影响。治疗中除1例胃溃疡患者于服药第1周内有轻度腹胀及上腹部不适外,未见明显副作用。

治疗眼底病

用葛根黄酮注射液(每毫升含黄酮40毫克)局部注射。一般均采用结膜下注射法,遇局部反应重时,可交替使用球后注射法。前者每次0.2~0.4毫升,后者每次0.3~0.5毫升。初次宜用小剂量,以后可渐增。每周注射2次,2周一疗程。病程超过半年者可加用胎盘组织液肌肉注射;视神经萎缩病例加用维生素B1肌注。尽量不与激素同用。共观察性视网膜炎35例,痊愈26例,显效5例,进步1例,无效3例。视神经萎缩12例,显效6例,进步2例,无效4例。妊娠毒血症视网膜病变2例均无效。陈旧性脉络膜炎3例,视网膜动脉栓塞、视网膜剥离手术后各1例,均有进步。黄斑发育不良及高度近视合并黄斑变性各1例均无效。葛根黄酮对因视网膜血管痉挛引起的性视网膜炎的疗效比较显著,治疗不能少于4次,视力恢复正常或病变已经吸收后,可以本品肌肉注射或片剂内服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治疗早期突发性耳聋

日服葛根(总黄酮体)2~3次,每次20毫克;同时配合复合维生素B口服。观察33例,年龄15~岁。根据EAG(电听阈曲线)和症状判断疗效,痊愈9例,显效6例,进步9例,无效9例。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根据《伤寒论》“项背强几几,葛根汤主之”的理论,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例,30日内见效者4例,60日内见效者1例,5个月见效者1例,在解除临床症状方面,从有效率100%。验放举例:柴葛根30g,麻黄10g,桂枝15g,赤、白芍各30g,狗脊30g,骨

9

碎补30g,接骨木20g,大血藤30g,红藤30g,附子20g,生姜20g。 典藏记载

《品汇精要》:“葛根,刮去皮或捣汁用。” 【性味】甘辛,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生根汁,大寒。\" ③《纲目》:\"甘辛,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张元素:\"通行足阳明经。\" ②《本草新编》:\"入胃,又入肺。\" ③《本草求真》:\"入胃,兼入脾。\"

④《要药分剂》:\"入胃、膀胱二经,兼入脾经。\"

【功用主治】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01]《本经》:\"主消渴,身太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02]《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

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疗消渴,伤寒壮热。\"

[03]《本草经集注》:\"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04]陶弘景:\"生者捣取汁饮之,解温病发热。葛根为屑,疗金疮

断血,亦疗疟及疮。\"

[05]《药性论》:\"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熬屑治金疮,治时疾解热。\"

[06]《唐本草》:\"末服之,主猘狗啮,并饮其汁良。\"

[07]《本草拾遗》:\"生者破血,合疮,堕胎,解酒毒,身热赤,酒黄,小便赤涩。\"

[08]《日华子本草》:\"治胸膈热,心烦闷热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血,敷蛇虫啮。\"

[09]《开宝本草》:\"小儿热痞,以葛根浸捣汁饮之。\" [10]《医学启原》:\"除脾胃虚热而渴。\" [11]元素:\"发散表邪,发散小儿疮疹难出。\" [12]《纲目》:\"散郁火。\"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宜忌】

①张元素:\"不可多服,恐损胃气。\"

10

②《本草正》:\"其性凉,易于动呕,胃寒者所当慎用。\" ③《本草从新》:\"夏日表虚汗多尤忌。\" 名家论述

⑴张元素:\"用此(葛根)以断太阳入阳明之路,即非太阳药也,故仲景治太阳阳明合病,桂枝汤加麻黄、葛根也。又有葛根黄芩黄连解肌汤,是知葛根非太阳药,即阳明药。\"\"太阳初病,未入阳明,头痛者,不可便服葛根发之,若服之是引贼破家也,若头颅痛者可服之。\"

⑵李杲:\"干葛,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生津液,又解肌热,治脾胃虚弱泄泻圣药也。\"

⑶《本草纲目》:\"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盖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药皆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

⑷《本草经疏》:\"葛根,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主要药也,故主消渴,身大热,热壅胸膈作呕吐。发散而升,风药之性也,故主诸痹。\"\"伤寒头痛兼项强腰脊痛,及遍身骨疼者,足太阳也,邪犹未入阳明,故无渴证,不宜服。\"

⑸《本草汇言》:\"葛根,清风寒,净表邪,解肌热,止烦渴。泻胃火之药也。尝观发表散邪之药,其品亦多,如麻黄拔太阳营分之寒,桂枝解太阳卫分之风,防风、紫苏散太阳在表之风寒,藁本、羌活散太阳在表之寒湿,均称发散药也,而葛根之发散,亦入太阳,亦散风寒,又不同矣,非若麻、桂、苏、防,辛香温燥,发散而又有损中气

之误也;非若藁本、羌活,发散而又有耗营血之虞也。《神农经》谓起阴气,除消渴,身太热,明属三阳表热无寒之邪,能散之清之之意也如伤风伤寒,温病热病,寒邪已去,标阳已炽,邪热伏于肌腠之间,非表非里,又非半表半里,口燥烦渴,仍头痛发热者,必用葛根之甘寒,清肌退热可也,否则舍葛根而用辛温(如麻、桂、苏、防之类),不惟疏表过甚,而元气虚,必致多汗亡阳矣。然而葛根之性专在解肌.解肌而热自退,渴自止,汗自收。而本草诸书又言能发汗者,非发三阳寒邪在表之汗也,又非发风温在经之汗也,实乃发三阳寒郁不解,郁极成热之汗也。又如太阳汗出不彻、阳气怫郁,其人面色缘缘正赤,躁烦不知痛之所在,短气.更发汗以愈,宜葛根汤治之,郁解热除,汗出而邪自退,此所以本草诸书言发汗者此也。\"

⑹《本草正》:\"葛根,用此者,用其凉散,虽善达诸阳经,而阳明为最,以其气轻,故善解表发汗。凡解散之药多辛热,此独凉而甘,故解温热时行疫疾,凡热而兼渴者,此为最良.当以为君,而佐以柴、防、甘、桔。\"

⑺《药品化义》:\"葛根,根主上升,甘主散表,若多用二、三钱,能理肌肉之邪,开发腠理而出汗,属足阳明胃经药,治伤寒发热,鼻干口燥,目痛不眠,疟疾热重。盖麻黄、紫苏专能攻表,而葛根独能解肌耳。因其性味甘凉,能鼓舞胃气,若少用五、六分,治胃虚热渴,酒毒呕吐,胃中郁火,牙疼口臭。或佐健脾药,有醒脾之力。且脾主肌肉,又主四肢,如阳气郁遏于脾胃之中,状非表症,饮食如常,但肌表及四肢发热如火,以此同升麻、柴胡、防风、羌活,升阳散火,清肌退热,薛立斋常用剂也。若金疮、若中风、若痉病以致口噤者,捣生葛根汁,同竹沥灌下即醒,干者为末,酒调服亦可。痘疮难出,以此发之甚捷。\"

11

⑻《本经逢原》:\"葛根轻浮,生用则升阳生津,熟用则鼓舞胃气,故治胃虚作渴,七味白术散用之。又清暑益气汤兼黄柏用者,以暑伤阳明,额颅必胀,非此不能开发也。\"

⑼《本经疏证》:\"葛根之用,妙在非徒如栝蒌但浥阴津,亦非徒如升麻但升阳气,而能兼擅二者之长,故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者(葛根汤证),太阳被下,利遂不止,脉促喘汗者(葛根芩连汤证)咸用之。盖两者之利,为阳盛于外,不与阴交,阴遂不固而下溜,起其阴气,使与阳泱,得曳以上行,则非但使利止,并能使阳之遏于外者,随胃阳鼓荡面散矣。\"

⑽《药盦医学丛书》:\"葛根,斑疹为必用之药,亦并非巳见点不可用,痧麻均以透达为主,所惧者是陷,岂有见点不可用之理?惟无论痧麻,舌绛且干者,为热入营分,非犀角、地黄不办,误用葛根,即变证百出,是不可不知也。又凡伤寒阳明症已见,太阳未罢,得葛根良。太阳已罢,纯粹阳明经症,得葛根亦良。惟温病之属湿温及伏暑、秋邪者不适用,此当于辨症加之注意。若一例横施,伏暑、秋邪得此,反见白瘖,则用之不当之为害也。\"

⑾《本草正义》:\"葛根,气味皆薄,最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伤寒论》以为阳明主药,正惟表寒过郁于外,胃家阳气不能散布,故以此轻扬升举之药,捷动清阳,捍御外寒,斯表邪解而胃阳舒展,所以葛根汤中仍有麻黄,明为阳明表寒之主药,非阳明里热之专司,若已内传而为阳明热症,则仲景自有白虎诸法,非葛根汤之所宜用。其葛根黄芩黄连汤方,则主阳明协热下利,貌视之.颇似专为里有实热而设,故任用芩、连之苦寒,则葛根似亦为清里之品;抑知本条为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之变,邪热因误下而入里,里虽宜清,而利遂不

止.即以脾胃清阳下陷之侯,葛根只以升奉陷下之气,并非为清里而设,此皆仲师选用葛根之真旨。由此推之,而知《本经》之主消渴者,亦以燥令太过,降气迅速,故虽饮多而渴不解,此药治之,非特润燥,亦以升清。又主呕吐者,亦以胃气不能敷布,致令食不得入,非可概治胃火上逆之呕吐。而仅知为清胃生津、甘润退热之普通药剂,则似是实非,宁独毫厘之差,真是千里之谬矣。\"

据《本草纲目》、 《中药大辞典》、 《功能性食品》等权威资料著述,葛根及其制品有清火、排毒、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降血糖、减肥、通便、预防老年性痴呆,防止动脉硬化,防止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之良效。

现代医学研究,葛根黄酮具有防癌抗癌和雌激素样作用,可促进女性丰胸、养颜,尤其对中年妇女和绝经期妇女养颜保健作用明显。

葛根的药用价值极高,素有“亚洲人参”之美誉,葛粉称之为“长寿粉”,在日本被誉为“皇室特供食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用药忌宜】:

① 张元素:\"不可多服,恐损胃气。\"

②《本草正》:\"其性凉,易于动呕,胃寒者所当慎用。\" ③《本草从新》:\"夏日表虚汗多尤忌。\"

葛根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但脾胃虑寒者慎用。

12

选方

(01)治大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200克,麻黄150克(去节),桂枝100克(去皮),生姜150克(切),甘草100克(炙),芍药100克,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伤寒论》葛根汤)

(02)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250克,甘草100克(炙),黄芩150克,黄连150克。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

(03)治伤寒温疫,风热壮热,头痛、肢体痛,疮疹已发未发:升麻、干葛(细锉)、芍药、甘草(锉,炙)各等分。同为粗末,每服20克,水一盏半,煎至一盏,量大小与之,温服无时。(《阎氏小儿方》升麻葛根汤)

(04)治癍疹初发,壮热,点粒未透:葛根、升麻、桔梗、前胡、防风各5克,甘草2.5克。水煎服。(《全幼心鉴》)

(05)治热毒下血,或因吃热物发动:生葛根1000克,捣取汁一升,并藕汁一升,相和服。(《梅师集验方》)

(06)治心热吐血不止:生葛根汁半大升,顿服。(《广利方》) (07)治鼻衄,终日不止,心神烦闷:生葛根,捣取汁,每服一小盏。(《圣惠方》)

(08)治妊娠热病心闷:葛根汁二升,分作三服。(《伤寒类要》) (09)治卒干呕不息:捣葛根,绞取汁,服一升差。(《补缺肘后方》) (10)治酒醉不醒:葛根汁一斗二升,饮之,取醒,止。(《千金方》) (11)治食诸菜中毒,发狂烦闷;吐下欲死:煮葛根饮汁。(《补缺肘后方》)

(12)治服药失度,心中苦烦:饮生葛根汁大良。无生者,干葛为末,水服五合,亦可煮服之。(《补缺肘后方》)

(13)治急性肠梗阻:葛根、皂角各1斤,加水4000毫升,煎煮40分钟,去渣,置药汁锅于火炉上保持适当温度(以不致烫伤为度)。另以1市尺见方之10层纱布垫4块,浸以药液后,稍稍除去水分,交替置腹部作持续热敷,每次1小时,每天2至3次。(《河南医学院学报》9(4):203,1965)

(14)治金疮中风,痉欲死:捣生葛根500克,细切,以水一斗,

煮取五升,去滓,取一升服,若干者,捣末,温酒调三指撮,若口噤不开,但多服竹沥,又多服生葛根自愈,食亦妙。(《肘后方》)

(15)伤寒(初觉头痛,内热脉洪)。用葛根200克,加水两升、豉一升,同煮成半升服。加生姜汁更好。

(16)烦躁热渴。用葛粉四两,拌入泡过粟米一夜的水中,煮熟,加米汤同服。

(17)疖子初起。用葛蔓烧灰,水调敷涂。

13

(18)去除鸡肉中的土腥味:在炖鸡肉时,加入适量的葛根茎块,可去除土腥味使味道更为鲜美。

保健功效

作用及适宜人群

作用功效:

1.提高肝细胞的再生能力,恢复正常肝脏机能,促进胆汁分泌,防止脂肪在肝脏堆积。

葛根的图片(20张)

2.促进新陈代谢,加强肝脏解毒功能,防止酒精对肝脏的损伤。 3.对高血脂形成的冠状动脉硬化,通过改善心肌缺血状态,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4.对高血脂形成的脑动脉硬化,通过改善脑缺血状态,防治脑梗塞、偏瘫、血管性痴呆等脑血管疾病。

5.强化肝胆细胞自身免疫功能,抵抗病毒入侵。

适用人群:

1. 成年男子,经常饮酒,抽烟的人士、酒精代谢中毒者

2. 预防肝炎,提高肝脏解毒功能,修复肝损细胞的人群 3.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偏头痛等心脑血管病患者 4.更年期妇女、易上火人群、常用烟酒者 5.女性滋容养颜,中老年人日常饮食调理等 6.预防黑斑、青春痘、肝斑的人群

7.改善微循环促进尿酸结晶溶解,提高肾血流量,促进多排尿酸。 注意事项: 服用方法:

每日2次,每次2粒,温水送服。 适宜人群

【野葛与女性】葛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和葛根素,异黄酮主要从大豆中提取。随着人们对野葛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野葛中异黄酮的含量和活性远远超过大豆中的。当今在欧美以及日本的女性保健领域受到广泛重视。

A、经常吃野葛食品能姿容养颜。促进皮肤白皙、光润、细腻,

使女性焕发青春光彩。人们经常食用的大豆中含有微量的异黄酮,所以经常喝豆浆也可姿养肌肤,经研究发现异黄酮在野葛中的含量跟活

14

性远高于大豆中的。 野葛食品对妇女产后带来的多种疾病有抑制功能。

B、常吃野葛食品能调理更年期综合症。 随着年龄增长,体内下丘脑——垂体 —— 性腺轴的平衡被打破,出现失眠、多梦、头晕、目眩、烦躁、不安、猜疑、忧郁等症状。这就是医学上说的“更年期综合症”。

经常食用野葛制品对更年期综合症有调理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对钙的吸收减少,钙降低,骨骼脱钙,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经常食用野葛制品可预防骨质疏松。

研究结果显示,野葛具有很好的丰胸功效,内含异黄酮相当可观(葛根异黄酮又叫植物雌激素),它不仅具有使乳腺丰满坚挺和乳房组织重构的作用,而且对子宫、卵巢和皮肤也有作用。野葛根中的异黄酮成分,不仅具有有效的抗乳腺癌作用,而且还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能。

【野葛与男性】在这充满竞争的社会,男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时刻保持一个清醒、敏捷的头脑至关重要。野葛食品不仅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还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起到解压的作用。其对循环系统有积极作用:从野葛根中提炼出来的黄酮类物质能增加脑及冠状血管的血液流量,主要表现在增加微血管运动的振幅。野葛中的葛根素可使冠状血管阻力下降,冠脉流量增加,有利于改善缺血心肌氧的供需平衡,亦有明显的抗心率失常作用。

【野葛与儿童】野葛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其中人体不能自己合成的必需氨基酸(以100g干物质计)。苯丙氨酸(>9.65mg)、苏氨

酸(>9.63mg)、异亮氨酸(>7.45mg)、亮氨酸(>11.mg)、缬氨酸(>11.24mg),被认为儿童必需的氨基酸-组氨酸含量亦高达6.74mg。丰富的微量元素如铁、硒、锌、钙等,能促进儿童的体格、智力的发育。

【野葛与老人】临床医学证明:野葛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老年骨质疏松症有非常好的疗效。一般人会选择药物治疗,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和抗药性,停服后血压很快反弹。野葛食品,首先是作为食品,没有任何副作用,可以在充饥的同时起到调理的目的,而且可以长期食用。野葛中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是种不可多得的绿色保健食品,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

葛根的营养价值

葛根内含12%的黄酮类化合物,如葛根素、大豆黄酮苷、花生素等营养成分,还有蛋白质、氨基酸、糖、和人体必需的铁、钙、铜、硒等矿物质,是老少皆宜的名贵滋补品,有“千年人参”之美誉。早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葛根汤”这一著名方剂,至今仍是重要的解表方。 《本草正义》谓葛根“最能开发脾胃清阳之气”。

葛根味甘微辛,气清香,性凉,主入脾胃经。有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泄泻、热病口渴、主治外感发热,头颈痛强,麻疹透发不畅,温病口渴,消渴,酒毒,胸痹心痛等病症。

常食葛粉能调节人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抗衰延年,永葆青春活力。

15

现代医学研究,葛根黄酮具有防癌抗癌和雌激素样作用,可促进女性养颜,尤其对中年妇女和绝经期妇女养颜保健作用明显。

食材制作

1.桂花葛粉羹

桂花糖5克,葛根50克。先用凉开水适量调葛粉,再用沸水冲化葛粉,使之成晶莹透明状,加入桂花糖调拌均匀即成。此羹甘甜润口,气味芬芳。此羹具有迟热生津,解肌发表的功效,适用于发热、口渴、心烦、口舌溃疡等病症。

2.葛根粉粥

葛粉200克,粟米300克。用清水浸粟米一晚,第二天溅出,与葛粉同拌均匀,按常法煮粥,粥成后酌加调味品。此粥软滑适口,清香沁脾,具有营养机体,时举阳气的功效,适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病症。高血压,糖尿病,腹泻,痢疾患者宜常食之。

3.葛粉饭葛粉200克,梁粟米饭500克。先用滚开水将饭淋湿,加入葛粉拌匀,放入豆鼓汁水适量,在旺火上煮熟。适当拌以调味品即可食。此饭具有清心醒脾,促进智力的作用。适用于狂症,心神恍惚,言语失常,记忆衰退等病症。

4.葛粉

猪胰汤葛粉50克,猪胰半具。将猪胰洗净切薄片,煎水,待猪胰熟后,加入葛粉调匀,酌加五味调料,即可食用。此汤鲜香适口,具有生津止渴,降糖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消渴,多尿等病症。

饮酒时,葛根中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让你的冠状血管更加通畅,心肌更加充满活力,还能舒缓你的血压,更让你的心脏远离心悸和心律失常这些酒后容易出现的危险状况。最明显的是当时就能摆脱口干舌燥的感觉。

其它应用

优质饲料

葛根、蔓、叶、花、种子除供药用外,它营养丰富,产量又高,是一个很有开发前景的优质高产饲料,葛根捣碎洗粉后的葛渣是牲畜喜食的饲料,可鲜食也可晒干储贮,已有悠久历史,葛叶除富含一般营养物质外,还含腺素、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和刺槐甙、山柰酚和鼠李糖甙等,是兔、牛、羊等牲畜安全喜食的饲料,由于葛在生长期耐寒、耐旱又耐热,葛根又有根瘤菌,故生长旺盛,适应性强而广,栽种粗放,产量极高,据调查统计,鲜草产量可达3500—4000kg/亩,Smith等(1985)和Asiedu等(1985)分别报道了葛作为牲畜草场的试验结果,认为插种的葛草场比自然草场好。R.Syluester—Bradley等(1983,1991)报道,他们已从葛根中筛选出固氮能力较强的固氮根瘤菌,有望进一步提高葛草场的产量,因此,有人提出将葛作为绿肥种植,提高土壤肥力,据M.K.Wade等(1983)报道,用野葛作覆盖物和绿肥种植,连续5年后,在完全不施其它肥料的情况下,玉米、早稻、黄豆、豇豆和花生的产量可达到与完全施肥的产量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葛蔓皮还可作为造纸、纺织的原料,其纺织物具有较高的强度。

荒漠绿化

16

由于葛生长快、易栽培、抗逆性强,具有抗寒、抗热、耐旱、耐瘠薄、抗病虫等生物学特性,适应性广,被生态誉为进军荒漠的“先锋”,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的“大地医生”,维护生态环境的“卫士”

应用历史

周朝时,朝廷在设立“掌葛”官职,负责征收和掌管葛麻类纺织原材料,并有了“山农”之葛(织葛布)和“泽农”之葛(供食用)的区分。

在汉朝,解表名方“葛根汤”就被张仲景收录在《伤寒论》 中;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葛根列为中品,并记载了葛根的性味和功效,葛根开始应用于治疗疾病。与此同时,以葛麻为原料制成的“阑干细布”也销运到今天印度、中亚和西亚一带。

中华人民共和国——喜马拉雅地区是葛根的主要发源地。根据现有资料整理,现代的葛属植物的种类在世界上主要野生或通过引种种植分布在北纬42度左右至南回归线(南纬25度以内)左右和东经70度以上至西经70度以上所包括的广大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14个葛属植物品种,种质资源最丰富,居世界首位。

美国最早于1876年在费城百年纪念博览会上从日本引种葛根,1948年又有叶培忠教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水将野葛引种到向美国,在1935年至1950年间为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而大力发展种植。

葛根也被引种到非洲。在尼日利亚,葛根被用于玉米农耕田休耕期间的土壤肥力恢复和玉米农耕田休耕期间的粮食种植。

人工栽培

1、

葛根栽种

中耕除草:葛根生长较快,早春发芽前除次草,晚秋落叶后再除次草即可,生长期一般不需常除草。

2、追肥:可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返青后,施返青肥以腐熟人粪水为主,并结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肥效。落叶后施越冬肥,以农家肥为主。每年生长盛期可结合浇水,施少量钾肥有促根生长作用。

3、搭架:葛根栽培须搭架,以利攀援,当苗高30厘米时即可引蔓上架。叶片开始扩展的时候,向叶面上喷施药材根大灵。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

4、修剪:生长期应控制茎藤生长,摘去顶芽,以减少养分消耗,并要合理调整株形以利充分利用阳光,还应及时剪除枯藤、病残枝。

17

并在伤口处及时涂抹愈伤防腐膜,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袭感染。

5、病虫害治理:葛根病害不多,生长期主要有蟋蟀、金龟子等害虫为害茎叶。可根据植保措施喷洒药剂经行灭杀,并结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药效。

葛花

本词条涉及医疗卫生相关专业知识,认证工作正在进行中,当前内容仅供参考。 百科名片

为豆科植物葛的花,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

目录

基本概述 形态特征 地理分布 植物性状 化学成份 花蕾形态 功效作用

基本概述

葛花为豆科植物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的干燥花。解酒醒脾。用于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渴,胸膈饱胀,呕吐酸水等伤及胃气之症。呈不规则的扁长圆形或略成扁肾形,长5~15mm,宽

葛花(6张)

2~6mm,厚2~3mm。萼片灰绿色,基部连合,先端5齿裂,裂片披针形,其中2齿合生,表面密被黄白色毛茸。基部有两片批针钻形的小苞片。花瓣5片等长,突出于萼外或被花萼包被,蓝紫色,外部颜色较浅,呈淡紫色。气微弱,味淡。

形态特征

1.

18

葛根花

野葛多年生落叶藤本,长达10m。全株被黄褐色粗毛。块根圆柱状,肥厚,外皮灰黄色,内部粉质,纤维性很强。茎基部粗壮,上部多分枝。三出复叶;顶生小叶柄较长;叶片菱状圆形,长5.5-19cm,宽4.5-1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有时浅裂,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两边不等,背面苍白色,有粉霜,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托叶盾状着生,卵状长椭圆形,小托叶针状。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冠蓝紫色或紫色;苞片狭线形,早落,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萼钟状,长0.8-1cm,萼齿5,披针形,上面2齿合生,下面1齿较长;旗瓣近圆形或卵圆形,先端微凹,基部有两短耳,翼辩狭椭圆形,较旗瓣短,常一边的基部有耳,龙骨瓣较翼瓣稍长;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花柱弯曲。荚果线形,长6-9cm,宽7-10mm,密被黄褐色长硬毛。种子卵圆形,赤褐色,有光泽。花期4-8月,果期8-10月。

2.甘葛藤藤本。根肥大。茎枝被黄褐色短毛或杂有长硬毛。三出复叶,具长柄;托叶披针状长椭圆形,有毛;小叶片菱状卵形至宽卵形,有时3裂,长9-21cm,宽8-18cm,先端短渐尖,基部图形。总状花序腋生;小苞片卵形;花萼钟状,长1.2-1.5cm,萼齿5,披针形,较萼筒长,被黄色长硬毛;花冠紫色,长1.3-1.8cm。荚果长椭圆形,扁平;长10-12cm,宽1-1。2cm,密被黄褐色长硬毛。种子肾形或圆形。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地理分布

生态环境

1.生于山坡、路边草丛中及较阴湿的地方。 2.栽培或野生于山野灌丛和疏林中。

资源分布

1.除、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2.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植物性状

性状鉴别

(l)野葛花花蕾呈扁长圆形。开放的花皱缩,花萼灰绿色至灰黄色,萼齿5,披针形,约与萼筒等长或稍长,上面2齿合生,长8-11mm,下面裂片最长1片可长达15mm,其他2片长5-7mm,内外均有灰白色

19

毛。花冠蓝色至蓝紫色,久置则呈灰黄色;旗瓣近圆形或长圆形,高6-15mm,宽6-12mm,先端缺刻,深0.5-1.0mm;翼瓣窄三角形,长6-12mm,宽2-5mm,基部附属体一例甚小或缺,弦侧附属体明显长大于宽,龙骨瓣长5-13mm,宽3-5mm,弦侧基部有三角形附属体。花药长0.6-0.9mm,宽0.3-0.5mm。无臭,味淡。

(2)粉葛花花蕾呈不规则的扁长圆形或三角形,花萼黄绿色至灰绿色,萼齿显着长于萼筒,内外均有灰白色毛,上面裂片先端2(2齿合生),长12-16mm,下方3裂片最长的可达20mm。花冠紫色或灰紫色,久置后呈黄白色至深黄色,5片,旗瓣近圆形或长圆形,高6-20mm,宽6-16mm,先端楔形切入,深1.0-1.9mm,基部有2短圆耳状突起;翼瓣长椭圆状,长5-20mm,宽3-5mm,基部两侧附属体呈不对称的耳状突起;龙骨瓣长6-20mm,宽3-8mm,弦侧基部附属体不明显,稍呈突起。花药长l-1.5mm,宽0.2-1mm。雌蕊具毛。体轻,无臭,味淡。

粉末特征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

(1)野葛花粉末灰棕蓝色。①萼片上下表皮都着生非腺毛及腺毛,非腺毛单列,基部2个细胞小型,先端细胞细长,末端锐尖;腺毛多细胞头,内含浅黄色内含物;上表皮细胞内侧有含1个单棱晶的厚壁细胞。②旗瓣上表皮细胞壁方形,呈乳突状,外覆有厚(19-23μm)瘤状角质层;部的上表皮细胞高19-26μm,下表皮细胞高18-24μm,宽8-14μm,表面有厚9-11μm的角质层。③花粉粒,显微镜下P×E=(20.4-23.8)×(22.1-23.8)μm,扫描电镜下长球形,P×E=(20-23)×(23-25)μm,表面网眼较小,点状,孔状,网眼内颗粒

状纹饰少。

(2)粉葛花粉末发棕蓝色。①旗瓣上面表皮细胞长方形,高34-49μm,宽10-18μm,细胞呈扁平突起,覆有4-6μm厚的角质层;部的下表皮细胞类方形,高19-26μm,宽9-14μm,表面有厚7-9μm的角质层,呈乳头状突起。②花粉粒淡黄色,单粒,3孔沟,显微镜下,P×E=(20.4-23.8)×(20.4-27.2)μm,扫描电镜下长球形,P×E=(21-23)×(13-25)μm,表面具网纹纹饰,网眼较大,多边形,网眼内具多数明显的颗粒状纹饰。

化学成份

从野葛新鲜花中提得挥发油,其中性油中含1-辛烯-3-醉(1-octen-3-ol),丁香油酚(eugenol),芳樟醇(linalool),酸性油中得苯甲酸甲酯(methylbenzoate),丙酸甲酯(methylpropionate),异戊酸甲酯(methylisovalerate),正己酸甲酯(methylcaproate)。另外得尼泊尔鸢尾黄酮(irisolidonce),染料木素(genistein),大豆素(daidzein),槲皮素(quercetin),葛花甙(kakkalide),鹰嘴豆芽素(biochanin)A,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芒柄花甙(ononin),降紫香甙(sissotrin),又从中提得三萜皂甙:槐花二醇(sophoradiol),槐花皂甙(kaikasaponin)Ⅲ。此外,还分得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β-sitosterol-3-O-β-D-glucose)。从中国购买葛花中分离得葛花异黄酮,即6,4'-二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kakkatin)。

花蕾形态

20

干燥花蕾呈不规则的扁长圆形或略成扁肾形,长5~15毫米,宽2~6毫米,厚2~3毫米。萼片灰绿色,基部连合,先端5齿裂,裂片披针形,其中2齿合生,表面密被黄白色毛茸。基部有两片披针钻形的小苞片。花瓣5片等长,突出于萼外或被花萼包被,蓝紫色,外部颜色较浅,呈淡蓝紫色或淡棕色。雄蕊10枚,其中9枚连合,雌蕊细长,微弯曲,外面被毛。气微弱,味淡。以朵大、淡紫色、未开放者为佳。

功效作用

葛花茶有强效解酒,还具有清热、解毒、护肝、养颜、补肾之作用。

葛花的图片(20张)

在中医领域里就有“千杯不醉葛藤花”之说。总之,葛花在(神龙本草经、医药大全、东医宝典-难病篇、本草纲目均有记载。

葛花茶,有醒酒的功效。上班族们工作中难免有一些应酬,每天喝少量的酒对身体并无坏处,但是如果没有节制的话,会喝多少就喝多少,这样对身体的危害很大,所谓“喝酒伤肝”,长期下去有可能造成肝硬化和脂肪肝。所以这种情况的上班族们就可以喝点葛花茶缓解一下。还有,可以在酒桌上多吃一点维生素C含量的水果,如:橙子和橘子,但还是得避免太多的大鱼大肉,容易伤肝。[1]

21

药用价值

炮制方法

拣去柄及杂质,筛去土。

性味

甘,凉。

①《滇南本草》:\"性微寒,味甘平微苦。\" ②《纲目》:\"甘,平,无毒。\" ③《医林纂要》:\"甘,寒。\"

归经

《得配本草》:\"入足阳明经。\"

功用主治

解酒醒脾。治伤酒发热烦渴,不思饮食,呕逆吐酸,吐血,肠风下血。

①《别录》:\"消酒。\"

②《滇南本草》:\"治头晕,憎寒,壮热,解酒醒脾,酒痢,饮食不思,胸膈饱胀,发呃,呕吐酸痰,酒毒伤胃,吐血,呕血,消热。\"

③《纲目》:\"治肠风下血。\" ④《医林纂要》:\"清肺。\"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7.5克~15克;或入丸、散。

葛花-选方 ①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莲花青皮(去穰)1.5克,木香2.5克,橘皮(去白)、人参(去芦)、猪苓(去黑皮)、白茯苓各7.5克,神曲(炒黄)、泽泻、干生姜、白术各10克,白豆蔻仁、葛花、砂仁各25克。为极细末,秤和匀,每服15克,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脾胃论》葛花解酲汤)

②治饮酒积热,毒伤脾胃,呕血吐血,发热烦渴,小便赤少:葛花50克,黄连10克,滑石50克(水飞),粉草25克。为细末,水合为丸,每服5克,滚水下。(《滇南本草》葛花清热丸) [2]

名家论述

1.《本经逢原》:葛花,能解酒毒,葛花解酲汤用之,必兼人参。但无酒毒者不可服,服之损人天元,以大开肌肉,而发泄伤津也。

2.《别录》:消酒。

3.《滇南本草》:治头晕,憎寒,壮热,解酒醒脾,酒痢,饮食

不思,胸膈饱胀,发呃,呕吐酸痰,酒毒伤胃,吐血,呕血,消热。

4.《纲目》:治肠风下血。 5.《医林纂要》:清肺。

22

食疗药方

葛花解酲汤:治酒客病。 【组成】

莲花青皮三分去穰 木香2.5克 橘皮去白 白茯苓 人参 猪苓

以上各7.5克

神曲炒 泽泻 干姜 白术以上各10克 白豆蔻仁 葛花 砂仁

以上各25克

以上为细末,和匀,每服15克,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不可恃此过饮,频服取汗,损人天年。

【注】酒为水谷精液所化,体湿性热,少饮则能调和气血,流畅阴阳,内助中气,捍御外邪,若过饮无度,轻则伤人脾胃,重则损人神气,所以酒困之人,昏晕烦乱,干呕恶心,饮食即吐,百体酸软,身热头疼,嘈杂吞酸,胸膈痞塞,口燥舌干,手足颤摇,心神恍惚,不思饮食,小便浑浊,大便溏泻,此皆湿热伤形与气也。

【按】李杲曰:酒病者,往往以大热大寒下之者,是无形元气受病,反下有形阴血,乖误甚矣,大热则伤阴,大寒则伤胃,元气消亡,七神无依,折人寿命,不然则虚损之病成矣,故制此方,君葛花,佐以辛香之品,用神曲,佐以快气之品,用苓泽,佐以甘温之品,服后取汁,是谓外解肌肉,内清阳明,令上下内外,分消其患,使胃中秽

为芳变,浊为清化,泰然和矣。

葛叶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拼音名】Gě Yè

【英文名】leaf of Lobed kudzuvine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

[P.thunbergiana(Sieb.et Zucc.)Benth.;P.hirsuta(Thunb.)Scheneid.;P.pseudohirsuta Tang et Wang]2.Pueraria thomsonii Benth.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野葛 多年生落叶藤本,长达10m.全株被黄褐色粗毛。

块根圆柱状,肥厚,外皮灰黄色,内部粉质,纤维性很强。茎基部粗壮,上部多分枝。三出复叶;顶生小叶柄较长;叶片菱状圆形,长5.5-19cm,宽4.5-1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有时浅裂,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两边不等,背面苍白色,有粉霜,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托叶盾状着生,卵状长椭圆形,小托叶针状。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冠蓝紫色或紫色;苞片狭线形,早落,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萼钟状,长0.8-1cm,萼齿5,披针形,上面2齿合生,下面1齿较长;旗瓣近圆形或卵圆形,先端微凹,基部有两短耳,翼辩狭椭圆形,较旗瓣短,常一边的基部有耳,龙骨瓣较翼瓣稍长;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花柱弯曲。荚果线形,长6-9cm,宽7-10mm,密被黄褐色长硬毛。种子卵圆形,赤褐色,有光泽。花期4-8月,果期8-10月。

23

2.甘葛藤 藤本。根肥大。茎枝被黄褐色短毛或杂有长硬毛。三出复叶,具长柄;托叶披针状长椭圆形,有毛;小叶片菱状卵形至宽卵形,有时3裂,长9-21cm,宽8-18cm,先端短渐尖,基部图形。总状花序腋生;小苞片卵形;花萼钟状,长1.2-1.5cm,萼齿5,披针形,较萼筒长,被黄色长硬毛;花冠紫色,长1.3-1.8cm.荚果长椭圆形,扁平;长10-12cm,宽1-1.2cm,密被黄褐色长硬毛。种子肾形或圆形。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路边草丛中及较阴湿的地方。

2.栽培或野生于山野灌丛和疏林中。

资源分布:1.除、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2.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叶含洋槐甙(Robinin)0.17-0.35%. 【性味】味甘;微涩;性凉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止血。主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 【各家论述】1.《别录》:主金疮止血。

2.《本草图经》:主金刃疮,山行伤刺血出,卒不可得药,叶敷之。

葛叶

(《别录》)

【来源】为豆科植物葛的叶片,植物形态详\"葛根\"条。

【化学成分】叶含洋槐甙0.17~0.35%。

【功用主治】①《别录》:\"主金疮止血。\"

②《本草图经》:\"主金刃疮,山行伤刺血出,卒不可得药,但挼叶敷之。”

葛根粉

百科名片

葛根粉

葛根粉,也称葛粉,分为葛根淀粉和葛根全粉。葛根内含12%的黄酮类化合物,如葛根素、大豆黄酮苷、花生素等营养成分,还有蛋白质、氨基酸、糖、和人体必需的铁、钙、铜、硒等矿物质,是老少皆宜的名贵滋补品,有“千年人参”之美誉。既有药用价值,又有营养保健之功效。主要产于广西、江苏、湖北、湖南等地。

中文名:葛根粉

外文名:Kudzuvine root powder 成分:黄酮类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等 别称:葛粉

24

功效:清凉下火,开胃下食,利尿解酒 美誉:千年人参

目录 简介 鉴别方法 功效作用 制作方法 食用流程 食用方法 注意事项

简介

葛粉饮用广,以肝、肾、心组织中含量最高,特别对老人及幼尤宜。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证类本草》、《华佗遗书》、《中华药典》、《药王全书》、《传世藏书》等中医经典中都有详细介绍。葛根淀粉曾是贡品,有食用、药用、特殊工业用三方面的用途,葛根和葛叶所含的黄酮有多种确切的保健作用,其临床应用显示出速效和高效的难得特色。葛粉不但有独特诱人的风味,其口感和食疗价值也是上乘。特别是当今环境污染、化学污染,甚至是空气污染,在普遍受污染的情况下,人们崇尚纯天然、安全、有效,有特殊健康作用的食品是世界潮流。葛粉所含有的黄酮类物质,被有关中医专家们赞誉为《美容维生素增效剂》,有清除体内垃圾的功能,经常食用葛粉的人,能起到强筋壮骨、美容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市场上生产葛根粉的厂家很多,质量参差不齐,购买前消费者请仔细辨别。

鉴别方法

1)将纯正的葛根粉少量放入口中时,葛根粉会很快自然融化在口中,有清凉感和人参味,[1]即使在没有加糖和蜂蜜的情况下,也能品尝到淡淡的回甜滋味,没有其他异味。

2)正常情况下,纯正的葛根粉外观色泽洁白,带有结晶光泽,淡黄色的葛根粉质量则次之,而灰白色的葛根粉在生产工艺和卫生状况方面往往是不过关的。

3)葛根受品种和生长低地域、年限的不同其冲泡色泽度略有差异,一般建议消费者选择品牌企业生产的葛根粉才有质量保障。

4)葛根富含淀粉,人工种植葛根粉粗纤维较少;野生葛根纤维量较大,是提取优质膳食纤维的绝好原料。葛根制品食味较好,葛粉经过深层加工制成几十种精美的食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柔嫩爽滑,而且养生效果甚为明显,适合各类人群食用。

掺杂了淀粉的葛根粉与纯野生葛根粉功效相差甚远,请消费者分辨清楚。葛根粉经过长久保存,其葛根素会氧化,淀粉也易酸化,其营养活性成分也易流失,建议保质期有效期间内食用。

功效作用

1、解酒。关于葛根解酒,古籍中早有记载。《药性论》称葛根“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本草拾遗》记载,葛根粉“解酒毒”;《千金方》有“葛根汁一斗二升,饮之治酒醉不醒”之说。

25

那么葛根为什么能解酒?葛根粉中的大豆甙,可以分解乙醇(酒的主要成分),减少乙醇对大脑的伤害,减轻酒精对肠胃的刺激,促进新陈代谢,促使血液排掉酒精毒素。另外,葛根能够促进人体汗液的排放,在饮酒之前服用,可以使酒精随汗液一起排出,解酒解毒保肝。长期服用可以完全排出肝脏内残留毒素,是经常饮酒人士的必备保健品。

2、清腻解热,祛痰止咳,降血糖,保护心脑血管健康。野生葛根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改善便秘,清除体内毒素,减少癌病的发生;解酒、养胃、保肝、护肝;常食葛根粉能调节人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抗衰延年;葛根异黄酮具有较高的植物雌激素,可激活卵巢活力,使皮肤光滑细嫩。

3、清凉下火,开胃下食。从葛根中提炼出的葛根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作用,可降低血压,能显著增加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量,有B1受保健体阻断作用,可明显减慢心瘁,降低心肌氧耗量,能减轻心肌缺血,和缩小心肌梗塞范围,抗快速心律失常,能降低胆固醇和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葛粉内含有人体需要的十多种氨基酸和十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钙、锌、磷的含量最高,葛粉所含的富“硒”元素,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之功效。葛粉还具有:生津止渴,抗菌解毒的作用,对冠心病,对感冒引起的咽喉痛疼、口舌生疮、小孩清火泻痢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还可疗伤寒中风头痛,治胸膈烦热发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血、利大小便、解酒,治脾胃虚弱泄泻都有着一定的功效。

4、调节内分泌效果。用户反映食用葛根粉后,先后出现了以下变化:(1)原先的黄褐斑减褪、消失。(2)排卵期出血症消失,白带变得

清爽、透明(中年女性)。(3)青春痘明显消退。葛根中所富含高活性的异黄酮能有效调节内分泌。

5、修护肌肤的效果。98%以上用户反映食用后,全身皮肤显著变的细腻、润滑、有光泽、皮肤弹性增加,斑疹疮痘逐渐减少和消失、脸部皱纹明显减少。

脸上痘痘增生,每日取葛粉二汤勺,置于器皿中,先用微量水调匀至无颗粒体状,取少量敷

脸上患处,剩余的用沸开水搅拌成透明糊状服用,约10-15天即可消除,令肤色变得纯净透明、白皙无瑕。

6、对降血糖、降血压血脂有功效。据法定中药药材与临床介绍

葛根素与阿斯皮林合用(每天一次50mg)对肾上腺素高血糖有降血糖和较强的降血脂作用。

7、丰胸。葛根粉有丰胸的作用,葛根粉对女性有调节内分泌修护肌肤的效果,葛根内含12%的黄酮类化合物,如葛根素、大豆黄酮苷、花生素等营养成分,还有蛋白质、氨基酸、糖、和人体必需的铁、钙、铜、硒等矿物质,是老少皆宜的名贵滋补品。

8、菜肴佐料。用葛粉替代芡粉或生粉勾芡,使菜汁浓稠味美,且营养丰富,健康美容.

26

制作方法

传统制作

从野生葛根中可提取淀粉制成营养食品。目前正是挖掘野生葛根的最佳时机,葛根粉的加工方法如下: 清洗块根:选取表面光滑、无霉烂、无破损的葛根用水洗去泥土、沙子等杂质,无需除去表皮。

粉碎磨浆:将洗净的葛根块送入碎解机中碎解。碎解时必须加水,葛根和水的比例以1:3为宜。碎解机的筛网孔径选取2毫米规格即可。

浆渣分离:选一个干净的池子,用宽幅塑料布铺垫,再将90-100目的钢丝筛置于池内。在筛内铺上纱布,把浆末盛于纱布上,注入清水,充分搅动,使淀粉随水漏入池内,反复加水,直至淀粉与粉渣分离干净。有条件的也可用离心机分离,离心

机转速为每分钟1000转,离心10分钟即得湿淀粉。

沉淀:将淀粉浆沉淀48小时后舀干淀粉上面的水,取出淀粉块。干燥:淀粉块晒干后即可包装。由于在晒干过程中,淀粉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氧化分解,故提倡烘干淀粉。烘干温度为60℃左右为宜。

机械加工

工艺流程: 葛根-水力输送-清洗输送-二级清洗-清洗去石提升-粉碎、分离(葛根专用型曲网

葛根粉胶

挤压型制粉机)-除砂-浓缩精制-真空脱水-气流干燥-成品包装。

1、清洗

主要是清除物料外表皮层沾带的泥沙, 并洗除去物料块根的表皮,去石清洗机是要去除物料中的硬质杂。对作为生产淀粉的原料进行清洗, 是保证淀粉质量的基础,清洗的越净,淀粉的质量就越好。

2、原料粉碎

1)尽可能的使物料的细胞破裂,释放出更多的游离淀粉颗粒。

27

葛根粉提取原材料(20张)

2)易于分离。并不希望皮渣过细,皮渣过细不利于淀粉与其他成份分离,又增加了分离细渣的难度。

3、筛分工艺

4、洗涤工艺

依靠淀粉旋流器来完成的,旋流器分为浓缩旋流器和洗涤精制旋流器。通过筛分以后的淀粉浆先经过浓缩旋流器,底流进入洗涤精制旋流器,最后达到产品质量要求。

5、淀粉脱水

采用脱水机。可实现自动给料、自动脱水、自动清洗。 6、淀粉干燥

气流干燥机是利用高速流动的热气流使湿淀粉悬浮在其中,在气流流动过程中进行干燥。具有传热系

葛根粉煎饼

数高,传热面积大,干燥时间短等特点。

7、淀粉冷却与过筛包装

淀粉经干燥后,温度较高,为保证淀粉的粘度,需要在干燥后将淀粉迅速降温。

食用流程

葛粉冲泡流程

1、准备野生葛粉一包、凉水、碗、勺子;

28

2、将野生葛粉倒于碗中;

3、先用少量凉水搅拌稀释,充分调匀至无阻力感(凉水不宜过多);

4、缓缓倒入95度以上的开水,边倒水边用勺子不停的搅拌; 5、搅匀后的葛粉成半透明胶状(若水温过低,将呈乳白色糊状,可倒入铁锅内或放置在微波炉中加热成透明糊状,即可使用);

6、可根据自己的口味调配需要的味道(如添加适量的白糖)。

食用方法

葛根粉粥

食用方法:

1、将少量葛粉倒入碗中,再将冷开水倒入碗中搅拌后食用。 2、取葛根粉一至二勺放入碗中,兑同量冷水稀释,沸水冲搅成糊状食用。

3、煎成大饼,切片与猪肉同炒作菜,风味独特。 野生葛根粉吃法:

葛粉香嫩滑爽,美味营养,男女老少皆宜,长期食用,无任何毒副作用,有益身体健康,被誉为“长寿粉”。每天食用1至3小包(25克/小包),早中晚均可。

食用说明: 热食、冷食、冲食、炒食。

冲调方法:取25克葛粉放入碗中,用等量的冷开水充分搅匀成桨,再用沸水200-250克冲熟即食,若须清热降火,冷开水冲服效果更佳。此外,还可冷食、热食、炒食。

凉拌葛粉

原料:葛粉25g,糖50g,花生仁、芝麻适量。 制法:

(1)将葛粉25g用冷水调湿,冲入250g沸水搅匀。

(2)拌入炒熟的花生仁、芝麻、糖,调匀即成。 特点:清香爽口

葛粉粥

原料:葛粉200g,米300g,皮蛋2—3个。 来源:《太平圣惠方》

宜忌: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脾虚泻泄、

夏令口渴多饮等。脾胃虚寒者忌食。

制法:

(1)先将米洗净,煮粥,成粥状时加入葛粉用温火煮。 (2)煮好后调匀,加入切碎的皮蛋调匀即成。

29

葛粉炒肉

原料:葛粉25g,精肉200g,味精、辣椒适量,食用油100g,盐适量。

制法:

(1)用等量的水将葛粉调湿,将肉切成丝。

(2)锅置旺火上,将油烧开,倒入调湿的葛粉,煎成薄片起锅,切成条状。

(3)锅置旺火上,将油烧开,爆炒肉丝,加入切好的葛粉块及味精、盐、辣椒,调匀装盘而成。

特点:色香味美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服用期间忌食用刺激性食物,如:酒、可乐,咖啡、浓茶、辣椒、生姜、大蒜、韭菜、狗肉、羊肉、香菜、芹菜等辛辣温热的食品(会影响服用效果)。

经期可以不必停服。 多补充豆制品和奶制品,青椒、蕃茄、红萝卜、猪尾巴,猪蹄,马铃薯,红枣以及花生等坚果类,有空多做扩胸运动,配合适量的胸部按摩,坚持服用一定会达到你满意的效果。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