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0课《竹节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竹节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所学知识制作竹节人,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制作竹节人的方法。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2.难点:
(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喜欢的玩具、提前动手做一个属于自己的竹节人。
2.PPT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有关父辈们小时候的玩具图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阅读目的阅读方法关注内容学习竹节人的制作 学习斗竹节人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1)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1)思考:你都获得哪些信息?
(2)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3-19自然段。
(1)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课件出示:竹节人图片,及制作方法的字幕,让学生齐读。)
(2)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
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3)仔细阅读课文第17、18自然段。
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谈出这样写的好处。
(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仿佛一场激战即将开始,衬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表现出孩子们对斗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喜爱。)
(4)反复阅读课文第19自然段。
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3.请同学们浏览阅读课文20—29自然段。
思考: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引导学生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正确看待老师的态度。
三、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短视频《快乐的童年》学生谈谈观后感想,并介绍出一种自己童年入迷玩的玩具。
2.引导学生介绍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和你发生过怎样的
故事,令你难忘?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讲。
四、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书写制作之南
2.小练笔:写一篇有关老师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10.竹节人
做竹节人-----快速阅读
斗竹节人-----仔细阅读
开篇点题 反复阅读
乐趣收竹节人-----浏览阅读
玩竹节人----- 浏览阅
教学反思:
1.让学生搜集童年玩过的玩具和资料图片,回忆美好的童年。运用课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回忆每个学生的童年趣事,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