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铁路桥隧相连整体结构[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意榕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5503145 U(45)授权公告日 2016.08.24

(21)申请号 201620221073.8(22)申请日 2016.03.22

(73)专利权人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

地址 710043 陕西省西安市西影路二号(72)发明人 张剑 刘赪 史先伟 李辉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

有限公司 61114

代理人 李罡(51)Int.Cl.

E21D 9/14(2006.01)E01D 19/02(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5页

CN 205503145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铁路桥隧相连整体结构(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桥隧相连整体结

由于洞口地形陡峭,没构。桥隧一体的施工路段,

有设置桥台基础的地形条件,隧道洞口结构多采用桥台进洞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在隧道洞口的桥梁段和隧道段之间设置过渡衔接段;过渡衔接段的底部自外向内设置有底板和梁体;梁体外端设置有下凹的平台,桥梁段的桥台从底板上方伸入洞口,通过支座搭接于梁体外端的平台上;梁体内端与隧道衬砌之间设置有竖直的堵头墙;过渡衔接段的上部设置有与隧道衬砌相接的拱形的外露洞门。本实用新型对山区沟峪纵横地区的隧道洞口结构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不仅对桥梁结构和隧道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连接和过渡,形成桥隧一体、桥台进洞的结构形式,还兼具了防落石明洞的防护功能。

CN 205503145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铁路桥隧相连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隧道洞口的桥梁段和隧道段之间设置过渡衔接段;过渡衔接段的底部自外向内设置有底板(2)和梁体(1);梁体(1)外端设置有下凹的平台,桥梁段的桥台(3)从底板(2)上方伸入洞口,通过支座(4)搭接于梁体(1)外端的平台上;梁体(1)内端与隧道衬砌(7)之间设置有竖直的堵头墙(5);

过渡衔接段的上部设置有与隧道衬砌(7)相接的拱形的外露洞门(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桥隧相连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隧道内的隧道衬砌(7)上纵向设置多环变形缝(6);外露洞门(14)与隧道衬砌(7)之间设置有一环变形缝(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桥隧相连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15)。外露洞门(14)的外端设置有向外上翘的洞门挑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桥隧相连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顶部设置有导向墙(11),导向墙(11)向后打设有长管棚(12);隧道段外端部分外露,

导向墙(11)上方及后方设置回填土石(10),并在回填土石(10)向外的坡面上施做边坡支护(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铁路桥隧相连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导向墙(11)外侧设置低于其后方的回填土石(10),回填土石(10)顶部施做有隔水层(9),回填土石(10)和隔水层(9)向外形成坡面。

2

CN 205503145 U

说 明 书

一种铁路桥隧相连整体结构

1/2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桥隧相连整体结构。背景技术

[0002]山区修建铁路工程,地区内一般山坡陡峭,场地狭窄,沟峪纵横,桥隧一体的施工路段较多,隧道洞口大多为“V”型沟谷。由于洞口地形陡峭,没有设置桥台基础的地形条件,洞口结构多采用桥台进洞的结构形式。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桥隧相连整体结构,采用合理的桥隧一体、桥台进洞的结构形式,且具备洞口防落石明洞的防护功能。[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0005]一种铁路桥隧相连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0006]在隧道洞口的桥梁段和隧道段之间设置过渡衔接段;[0007]过渡衔接段的底部自外向内设置有底板和梁体;梁体外端设置有下凹的平台,桥梁段的桥台从底板上方伸入洞口,通过支座搭接于梁体外端的平台上;梁体内端与隧道衬砌之间设置有竖直的堵头墙;

[0008]过渡衔接段的上部设置有与隧道衬砌相接的拱形的外露洞门。[0009]隧道内的隧道衬砌上纵向设置多环变形缝;[0010]外露洞门与隧道衬砌之间设置有一环变形缝。[0011]外露洞门的外端设置有向外上翘的洞门挑檐。[0012]隧道段外端部分外露,顶部设置有导向墙,导向墙向后打设有长管棚;[0013]导向墙上方及后方设置回填土石,并在回填土石向外的坡面上施做边坡支护。[0014]导向墙外侧设置低于其后方的回填土石,回填土石顶部施做有隔水层,回填土石和隔水层向外形成坡面。

[00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6]本实用新型对山区沟峪纵横地区的隧道洞口结构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不仅对桥梁结构和隧道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连接和过渡,形成桥隧一体、桥台进洞的结构形式,还兼具了防落石明洞的防护功能,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设置明洞结构的缺陷,受力合理、稳定,解决了山区修建铁路桥隧工程的技术难题,在山区铁路、公路等交通工程建设中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图。[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纵断面图。[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平面布置图。

3

CN 205503145 U[0020]

说 明 书

2/2页

图4为I-I截面图。

[0021]图5为II-II截面图。[0022]图中,1-梁体,2-底板、3-桥台,4-支座,5-堵头墙,6-变形缝,7-隧道衬砌,8-边坡支护,9-隔水层,10-回填土石,11-导向墙,12-长管棚,13-骨架护坡,14-外露洞门,15-洞门挑檐。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0024]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桥隧相连整体结构,在隧道洞口的桥梁段和隧道段之间设置过渡衔接段。

[0025]过渡衔接段的底部自外向内设置有底板2和梁体1。梁体1外端设置有下凹的平台,桥梁段的桥台3从底板2上方伸入洞口,通过支座4搭接于梁体1外端的平台上。梁体1内端与隧道衬砌7之间设置有竖直的堵头墙5。

[0026]过渡衔接段的上部设置有与隧道衬砌7相接的拱形的外露洞门14,外露洞门14的外端设置有向外上翘的洞门挑檐15。

[0027]隧道内的隧道衬砌7上纵向设置多环变形缝6,外露洞门14与隧道衬砌7之间设置有一环变形缝6。

[0028]隧道段外端部分外露,顶部设置有导向墙11,导向墙11向后打设有长管棚12。导向墙11上方及后方设置回填土石10,并在回填土石10向外的坡面上施做边坡支护8。导向墙11外侧设置低于其后方的回填土石10,回填土石10顶部施做有隔水层9,回填土石10和隔水层9向外形成坡面。

[0029]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4

CN 205503145 U

说 明 书 附 图

1/5页

图1

5

CN 205503145 U

说 明 书 附 图

2/5页

图2

6

CN 205503145 U

说 明 书 附 图

3/5页

图3

7

CN 205503145 U

说 明 书 附 图

4/5页

图4

8

CN 205503145 U

说 明 书 附 图

5/5页

图5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