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提升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观察能力的XX讨论

来源:意榕旅游网
提升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观察能力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教师 幼儿游戏 观察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游戏是儿童自发自主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是主人,教师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在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学会观察游戏、学会分析结果成了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没有很好把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影响了教师技能的应用,影响了观察的质量.因此,将提升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能力作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我园教师专业化、幼儿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第一、基于教师专业化的追求

课程改革中教师逐渐更新了教育理念,但是面对复杂多变、教无定法的教学情境,还是产生了诸多不适。观察记录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平台,能帮助教师通过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来回追溯,清楚地看到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知道所做的哪些是有价值的,思考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观察与分析对教师的专业化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二、基于幼儿的需求

对儿童进行观察,使教师开始倾听孩子,解读孩子,理解孩子,越来越多地发现孩子的潜能,也使教师重新思考自身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问题。观察的内容可以作为教师进一步工作的依据,从中检查自己提供的活动是否促进了孩子的,并以此调整教育目标和学习目标.同时观察便于教师认识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发现幼儿的个体优势、智力特征,学会以的眼光看待幼儿,更有利于每个孩子的。

第三、基于家园合作的需要

观察记录可以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依据,为家长提供孩子的有效资料,使教师的叙述不再空洞。家长也因了解孩子的状况,而懂得如何去帮助孩子,并与教师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构课程,促进家园教育的同步.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掌握教师在游戏中实施观察的现状。

2、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解读,寻求提升教师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策略和方法. 3、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究,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的主体意识、潜能,提升在幼儿游戏中的观察能力。

三、研究对象:本研究针对我园32名一线教师进行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一线教师观察幼儿的素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全面了解掌握教师整体的观察素质。

2、文献法:收集、学习分析国内外有关资料文献,逐步深化教师对实施观察的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3、行动研究法:贯穿于全过程,边实践、边总结,确保课题顺利进行. 4、案例研究法:从有价值的案例中反思问题,提炼经验。 五、研究过程及结果

(一)以调查分析为基础,明确教师观察素质的现状及不足

1、设计调查问卷表,并随机抽取10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部分调查项目如下:

调查项目 符合 1、你认为在组织活动中,观察对活动开展与个人很重要 2、你对观察的意义、内容、方法与手段很了解 3、在与幼儿的互动中,你的观察意识很强 4、在与幼儿的互动中,你能利用多种手段与方法进行观察与记录 5、在日常活动组织中,你经常实施随机观察、有目的观察和随机有目的相结合的观察 6、在日常活动组织中,你承担过完全观察者的角色 7、你借助辅助器材(如录像机等)进行观察 8、你认为在实施观察与记录的过程中,还存在理论缺乏、观察技能不足、意识上不重视等困难 9、你参加过观察与记录方面的系统培训 10、教师在观察与记录方面的培训与指导很重要也很需要 2、对教师观察能力的总体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及实践活动的观摩,我们发现许多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科学的观察方

100 30 40 30 调查结果(%) 基本符合 0 70 50 70 不符合 0 0 10 0 40 10 0 20 0 100 0 90 50 80 100 0 60 0 50 0 0 0 法,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1)缺乏科学认识。教师对观察能力的提高只聚焦在幼儿与教育教学之上,观察的关注点在自然观察上,对自身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

(2)观察意识薄弱。有些教师将看管孩子与观察孩子等同起来,将安全作为观察孩子的主要内容。教师习惯了在游戏中扮演指导者的角色,而孩子也习惯了教师的询问、指导和评价,因此在游戏中出现了教师干预多,观察记录少的现象.

(3)目的性不强,手段单一。对游戏的观察缺乏整体的把握,不明确我要观察什么,而是看到什么记什么,停留在随意性观察水平上。同时对观察方法了解不多,不善于利用辅助材料加以观察与记录。

(4)缺乏科学反思。教师理论内涵不足,致使观察及记录反思的有效性不强,虽然记录的资料很多,但真正具有指导性价值的内容却少之又少,记录的利用率极低,缺乏过程性、系统性,对自身、幼儿没有作用。

(5)培训力度不足。由于可借鉴的相关培训经验、模式很少,培训有一定难度。 (二)以理论学习为载体,解读游戏观察的内涵与要义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选择理论学习,通过收集资料、查找信息、交流探讨,以先进的理论来引领教师的。

其一,领悟游戏的内涵与价值。诸多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景性活动,是幼儿内在情感的流露.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观察是为了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兴趣热点、思维点和学习方式,只有了解幼儿现有状况、的个别差异,只有通过细心观察孩子的游戏行为,作出推断,才能真实地认识孩子.作为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兴趣、行为类型、持续时间、幼儿情绪、影响游戏行为的因素、游戏行为的目的性、社会性等方面加以观察.

其二,掌握观察的方式与类型。观察的方式和类型可以根据观察的目的、内容、对象的不同有多种方法,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随机观察和有目的地观察等等多种。通过学习与比较,我们从观察的目的性、过程性、递进性、客观性、有效性等五XX面分析在游戏观察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更清楚地看到教师在观察中的薄弱之处。

在解读有关理论的过程中,教师们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同时为使观察更有目的、方法更科学、内容更有价值,我们确立了观察的步骤:第一,观察什么?第二,什么时候观察?第三,采用何种观察方法?第四、如何处理观察资料?

(三)以实践研究为依据,确立游戏的观察项目及要点

教师在游戏中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反映了教师的基本技能.会观察的教师能够在游戏中看到幼儿的游戏行为与的关系,能够从幼儿的角度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思考,并及时将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与分析.经过多次的实践活动及研讨,我们不断探讨办法,在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中完善并确立了游戏的观察项目和观察要点。 观察项目 观察要点 ●幼儿是否具备游戏主题知识经验,能利用经验开展游戏 ●幼儿是否能解决游戏中的冲突与矛盾 认知 ●幼儿是否能发挥想象力,创造游戏需要的角色与情节丰富游戏 ●幼儿是否能正确使用材料玩具,发现与物体之间关系 ●幼儿是否能以物代物,满足游戏需要 ●幼儿参与游戏是否积极主动 情感 ●幼儿是否能坚持自己的意见,有主见 ●幼儿是否在游戏中有成功感 ●幼儿是否能专注地参与游戏 ●幼儿是否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幼儿是否能遵守游戏的规则,按规则进行游戏 社会性 ●幼儿是否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幼儿是否乐意与他人交往,接纳别人 ●幼儿是否喜欢与人合作玩,被朋友选为伙伴 ●幼儿是否能用游戏情景与需要的语言交流 语言 ●幼儿是否能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 ●幼儿是否能倾听、理解他人的言语并做出相应的回应 ●幼儿是否能用语言大胆的表达游戏后的感受 (四)以应用验证为手段,提高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能力 观察为教师反思提供了生动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是成功反思的基础。通过对游戏观察要点的把握,教师观察的目的性加强了,观察的效果体现了.

案例一:从观察要点入手,关注孩子兴趣点,形成新的教育观点

玩陀螺实录--自由活动中栋栋与同伴交换玩具得到了一陀螺,其前后有小孔XX两

个.栋栋将小棒插入后方的两个孔中,一次、两次……未成功,求助于老师.老师将小棒插入前端的孔中.栋栋接过陀螺玩好一次后自行插棒,成功了,很开心.但玩了两次后,不知怎么又将棒插入后方孔中,不成功.老师观察后,没有提出任何建议离开了.当栋栋发现插在后方孔中是行不通后,立刻改为往前孔插入,成功两次后,又将小棒反复插入前后小孔,脸上露出了释然的表情。

教师分析-—栋栋因为对皮卡丘陀螺感兴趣,所以采用玩具交换的策略达到目的。对栋栋两次玩陀螺,我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第一次我以为栋栋不会玩,所以给予指导,但在演示时栋栋只注意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致使后来插棒时还是不成功。于是我不再介入,给栋栋探索的机会。栋栋第二次的游戏行为具有了有意性,从他反复往前后两孔的尝试中,可以看出其思维形式从单一、无意识地玩过渡到了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观察,还能运用比较去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孩子的逻辑思维也相应得以提高.

从案例一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从“幼儿是否能正确使用材料玩具,发现与物体之间关系”的观察要点入手,在观察到幼儿兴趣点后,形成了新的教育观点,有效处理了观察与介入指导的矛盾,让幼儿自主探索、发现,使之更有教育意义。

案例二: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从旁观和合作开始

奥特曼实录——角色游戏开始后不久,浩然用小积木去扔晓宇,嘴里说着:“我用炸弹扔你!而晓宇做了一个怪兽的动作说:“我炸不死的!”两人开始互相追赶。突然奥特曼浩然侧身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紧闭双眼好像冻僵了。小朋友好奇地围了过来,不知为何奥特曼爬了起来.没过多久,浩然和晓宇又重新开始游戏,沈晔也加入进来,大声说:“我是奥特队长."他们重复着刚才的过程,浩然又倒在地板上一动不动。于是,我在一旁表现出非常着急的样子,沈晔发现了马上用娃娃家的电话拨120,医生被这突发事情吓了一跳,赶紧过来想把奥特曼送到医院里去,可是他太重了,根本抬不动。此时,浩然身边已围了好多人,大家都在着急地想办法。在大家争论的时候,轶婕突然插了一句:“用担架抬!”这倒提醒了医生,可担架在哪里?于是医生去发明担架了,而一旁的小朋友充当了医生在救奥特曼.当医生发明了担架,才把奥特曼抬进医院救活了他.

教师分析--游戏的产生来源于动画片,刚开始游戏时嬉戏性的成分很明显,孩子们拿玩具扔来扔去.后来游戏有了,孩子们将奥特曼的冻僵和小医院联系了起来,丰富了游戏的内容。他们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再现到新的主题中,并且根据新主题的需要进行创造,如发明担架。在游戏中孩子还不断地交流,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我自始至终选择

做一个旁观者,不发表意见,不介入游戏.只在医生用发明的担架要抬奥特曼时帮忙“搬”了一下。

从案例二中我们可以理解到,当一个游戏产生或进行的时候,老师可以尝试着做一个旁观者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在游戏没有进展之时可以稍加暗示,但并不真正干涉,看看孩子们是怎样理解和诠释的.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轻松的心理环境、了解一个孩子或许都可以从旁观和合作开始,这是我们教师通过观察得到的启示。 六、研究结论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在进行实践尝试后,教师们深刻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了记教育随笔和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对观察的现象及时进行反思和研究,积累了不少较有价值的观察记录、个案研究等。

从过去对观察理论的茫然、对观察方式手段的一知半解到如今将观察融入了日常教学;从一个教学活动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为活动的观察者、记录者,教师的角色在过度,教学工作的活力在展现。 七、讨论与思考

科学地观察幼儿是需要每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习的基本功,教师应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终成为成功的观察者。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观察水平与能力得以一定的提高,但还存在着以下问题需进一步研究与实践。例如观察之后的记录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文字表述为主,没有灵活使用如表格式、图像式等记录方式。再如缺乏教育评价的素养,尤其是观察后的归纳、反思的能力,表现为对评价的理解较为狭隘、反思的深度不够,往往难以对自己的实践作出比较全面和深刻的分析,更难以基于这种分析作出判断、进行重建. 八、主要

1、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学前教育丛书,XX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王滨:“幼儿游戏的观察\",选自《幼儿教育》,2004年第3期. 3、华东师范大学主持编写:《游戏活动》,二期课改教师参考用书。 4、周兢、王坚红著:《幼儿教育观察方法》,XX大学出版社,1990年。 5、蔡昱晓:“做好观察的几点思考”,选自《幼儿教育》,2002年第12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