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海省青海师大二附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来源:意榕旅游网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谈“情景交融”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顾起元说:“作者内激于志,外荡于物,志与物泊然相遭于标举兴会之时,而旖旎佚丽之形出焉。”用现在的话来说,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而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便成了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从我国的古典诗歌民族传统看,情景交融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古典诗歌往往通过借景言情,寓情于景,而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从而在艺术上表现为含蓄蕴藉,诗味浓郁,使人读之,悠然神远。

诗歌,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写景物,不只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规范作用,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而且,“情融乎内而深且长”,“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更加强了诗歌的美感,而耐人寻味。

情景交融,关键在融。有些诗,情景并同,然而妍媸各别。谢榛曾说:“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这大约是因为,司空曙的两句诗,仿佛信手拈来,抒写自然,善藏善露,能给人以更多的美感。也就是情与景融合得好,不露痕迹。可知,同是情景交融,也自有高低优劣之分,或者说是有程度的不同。而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则是情景浑融,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传统的美学观念中有一个显著特色,即认为世界万物具有类似人的精神、意识、性情的表现。因此,诗人们往往追求一种“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的理想艺术境界,物我同一,浑然无迹。

与此相联系,诗人抒情写景,莫不“因性之自然,究物之微妙”。因此之故,同是情景交融之作,不同的诗人在写法与风格方面,却各呈异彩,各有千秋。比如,“大概李(白)写景入神,王(昌龄)言情造极。”(胡应麟语)又如:“耆卿熔情入景,故淡远;方回熔景入情,故秾丽。”(周济语)如此等等。

情景交融,说到底不过是创造诗歌意境的一种手段与方式。而要创造出既优美而又深切动人的意境,最终还得看整个诗篇的立意。所谓“情景交融,错综唯意”(胡应麟语),所谓“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惟意所适”(王夫之语)。这都较明确地指出了在情景交融过程中,意所应有的统摄作用。所以,抒情写景,贵在立意。

(摘编自任中杰《谈谈“情景交融”》,有删节)

1.下列有关“情景交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情”和“景”相互生发与渗透,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产生美妙的诗歌意境,这就是所谓的“情景交融”。

B.从我国的古典诗歌民族传统看,情景交融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

1

C.“情景交融”使中国古典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含蓄蕴藉的特点和浓郁的诗味,使人读来有悠然神远之感。

D.情景交融不过是创造诗歌意境的一种手段与方式,这种方式最终是由整个诗篇的立意决定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顾起元认为诗人在创作时受到内在主观情感和外在客观事物的共同作用,当主客观相互碰撞时,美丽的诗篇就产生了。

B.作者认为诗人在创造诗歌意境时,都必须经过“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这一过程。

C.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能够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规范作用,同时让读者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

D.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不仅能够让诗歌更形象、具体和生动,而且当诗情画意高度融合时,更能加强诗歌的美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传统美学观念认为世界万物具有类似人的精神、意识、性情的表现,这让中国诗人们往往追求一种“物我同一”的理想艺术境界。

B.由于诗人个性的差异,即使同是情景交融的作品,不同的诗人在写法与风格方面,却各呈异彩,各有千秋。

C.司空曙的两句诗虽然在景情方面与韦庄和白居易的诗句没有差别,但因为情景融合得好,不露痕迹而最为人津津乐道。

D.胡应麟和王夫之都认为情景交融可以创造出既优美而又深切动人的意境,同时情景交融又理所当然地要受到诗歌的立意的统摄。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 22分 )

【注】 ①杨文襄:即杨一清,字应宁。少年时以神童荐为翰林秀才,后为太子太保,死后

2

谥文襄。内臣:宦官。②瑾:即刘瑾,当时权倾一时的大宦官头子。③平贼事:即讨伐安化王一事。④端绪:头绪,条理。⑤内阁:明清两代的政务机构,明太祖废宰相设诸殿阁大学士,协助皇上办理政务。⑥科道:明清吏、户等六科京畿等各道监察御史统称科道。⑦外庭:指宫外的百官,与近侍之臣相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公诡言请屏人语 诡:诡计 .B.没其兵器 没:没收 .C.上必就公问 就:接近 .D.断不济事 济:成功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因以危言动永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乃进内变疏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也 .C.①即于袖中出二疏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①此文襄所以称“智囊”也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6.以下句子分成四组,全部属于“文襄所以称‘智囊’”的一组是(3分)( ) ①因以危言动永,即于袖中出二疏 ②上必就公问,公诡言请屏人语 ③即不济,奈何 ④但须得请即行事,勿缓顷刻 ⑤已而永入见,如公策,事果济 ⑥此疏入,瑾遂正法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⑥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杨文襄曾和张永一同领兵讨伐安化王,在军营谈论到刘瑾为非作歹之事情时,嘱咐张永,让他在班师回朝面见皇上的时候,要呈上弹劾刘瑾的奏章。

B.张永按照杨文襄的计策行事,果然顺利成功。刘瑾被抓之后,奉命押送南京。刘瑾上书请求皇上给他几件破衣遮体,皇上可怜他,下令将百十件旧衣服给他。

C.张永把吏、户、兵、礼诸部上奏弹劾刘瑾的奏章拿到左顺门对谏官说:这些奏章涉及的人很多,不要改动反映的情况,赶快呈上奏章。

D.刘瑾被正法,很大程度上是靠张永之力,但如果没有杨一清为他出高明的主意,张永也办不成此事,杨一清不愧有“智囊”之名。

8.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瑾诛,公大用,尽矫其所为。(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瑾用事时,我辈亦不敢言,况尔两班官。(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不欲旁及多人,更有识见,然非杨文襄智出永上,永亦不为之用。(4分)

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陆 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③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 ①玉瀣(xiè):一种美酒名。②黄庭:道经的一种,即黄庭经书。③元:同“原”。

9.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4分)

答:

10.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4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 ___ _,____ __ ____。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2)__________ ,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3) ____________ _,铁马秋风大散关。

_____________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5题。

六点钟准时响起的电话

巩高峰

秘密是我发现的。那天我提前回了家。母亲抱着电话神采奕奕,坐在沙发里的姿势和说话的语气都显示这样的电话不是第一次,而且这个电话肯定聊了很久了。母亲从来没这么高兴过。

在第一时间,我把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叫到了一起,分析情况。父亲去世十年了,我们是看着母亲怎样在忧戚里度过这十年的。我们一直自豪地以为,这是父母情深的表现。所以很多人劝过我们姐弟四个,给母亲找个老伴吧。我们姐弟四人的意见出奇地一致,母亲想做

4

别的什么都可以,就是找老伴这事我们坚决不同意,那是对父亲的侮辱。也许我们还有很多别的理由,尤其是女儿的出生让我很快就坚定起来,因为两个姐姐和哥哥生孩子从来没动过找保姆的念头,母亲把几个孩子带得一个比一个健康、漂亮。

就是怕母亲孤独寂寞,我们给了母亲一大堆建议,社区老人馆、秧歌队、夕阳红舞蹈班、老年大学,等等等等。母亲似乎是怕我们失望,就不太热心地选了个老年大学。我们四个还排除万难,相继把家都安到了一个社区,每到周末,就是全家大团圆。我们觉得,应该万无一失了。可母亲还是出了情况,就在她上老年大学一个月后。

在新的周末大团圆时,我们姐弟四人的沉默还是让母亲一下就明白了什么。母亲脸上的黯然晦涩得很严重。母亲也没什么胃口,一直是心不在焉地看我们吃。在六点的钟声敲响时,母亲动了动,神情不自然地朝时钟看了看。这会,电话响了。没谁去接,全家似乎都默契地预示到了这是一个什么电话。母亲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也没接。

从这天起,我们姐弟四个轮流开始了跟母亲的谈心。我们只是抒发着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母亲的无限依恋。车轮战很快就有了效果,母亲跟我们说了她的那位老年大学同学。他们俩各方面都已经商议好了,谁去谁家过日子,不办证书免得出现遗产纠纷,甚至连怕给我们添麻烦而不举办喜事的细节他们都取得了一致,只等我们这些做子女的表态。不用我们表态,我们其实已经表态了。之后母亲向我们保证,以后再不接那人的电话,这事到此为止。

侦察了一段时间,我们总算放下心来。只是每天的六点,电话仍是准时地响两声,然后就停了。周末周日的时候我们能听到,六点钟电话一响,母亲就回自己屋里了。我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背着母亲我们找那位老人谈过,这是老人唯一的要求,似乎也是他放弃的交换。每天六点,电话准时响两声,再挂了,就是他打来的,两声代表着他的平安。

母亲的精神状态很快就影响了健康,身体虚弱下来,精神更是委顿。她一直就像一张弓,把孙子孙女一个一个都射出去了,自己才松弛下来。在病中,母亲念叨父亲的时候特别多,母亲走得很平静。

已经很久了,每天六点,电话依旧准时响起。有一天,六点的钟声和电话依旧一同响起,但两声过后,电话声顽强地持续着。很大一会儿,我才迟疑着拿起话筒。是老人的女儿,她泣不成声。老人脑溢血,在昏迷中一直叫着我母亲的名字。希望我母亲能去看她父亲一眼,只一眼。我按捺了半天,才用平静的语调告诉她,我母亲已经去世半年了。

从此,六点钟准时响起的电话就没有了,世界也仿佛就此寂静无声。只是每到周末,我总爱默默无声地坐在电话旁的沙发里,什么也不干。在六点的钟声响起时,我总是稍带惊忪地轻颤一下身子,习惯地看一眼电话。

1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第l自然段的最后说“母亲从来没这么高兴过”,是说母亲整个一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表达了“我”的惊奇和由衷的高兴。

B.对于母亲找老伴这件事,我们坚决不同意。一方面是由于封建贞节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出于想让母亲带好自己孩子等自私的心理。

c.在新的周末大团圆时的电话,母亲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也没接。这个行为既表现了母亲对老年大学同学的留恋和不舍,也赞颂了母亲伟大的克制和坚决精神。

D.小说在后面写老人的女儿泣不成声的电话内容,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我们对老人们婚姻干涉所造成的伤害,具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E.在小说的最后写到“我”总是习惯地看一眼电话,写出我的担心,害怕仍有人给

5

母亲打电话和母亲结婚。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13.小说以“秘密是我发现的”为开头,有什么好处?(6分)

答:

14.电话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联系文中电话的不同情况,分析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答:

15.小说中的母亲在晚年想和老年大学同学一起过日子,但子女们坚决反对。最后母亲按着子女们的心愿走完了人生。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时代步伐快速迈进,国家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一体化浪潮来得生猛,中国也难独善其身。 ....

B.本届亚运会上,大学城体育场馆片区云集了大大小小21个可以进行世界级比赛的竞赛场馆,其中新建的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以其独特的外观面目一新。 ....

C.近日记者了解到,一汽奔腾B70、B50的车主投诉集中爆发,刹车失灵、变速箱乱档、打不着火、空调异响等故障不一而足,车主提供的出险经历更是触目惊心。 ....

D.“海归”人才优势明显,他们就业其实很有市场,只是部分人好大喜功的求职方式....堵住了自己的路。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 )

A.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马尼拉市被劫持事件中,本应在几十秒内完成的突击,菲律宾警

6

方用时79分钟,被媒体称为“世界上用时最长的营救突击”。

B.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布了4批43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

C.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历久而弥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仅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和热情。

D.中国广州市市长在亚运圣火传递活动即将举行之际接受记者专访,希望代表和平、友谊和进步的亚运圣火能传递人类共同的梦想,促进亚洲各国的友谊。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 。 。 。 。 。山中有水,有茶,还有酒。早晚,即使在暑天,也须穿起毛衣。我想,在这里住一夏天,必能写出一部十万到二十万字的小说。

①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只有这里没有使我失望

②在那里,我虽然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 ③这个绿色会像音乐似的,涤清了心中的万虑

④到处都是绿,而且都是像嫩柳那么淡,竹叶那么亮,蕉叶那 么润,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的颤动,仿佛要流人空中与心中去似的

⑤它并没有什么奇峰或巨瀑,也没有多少古寺与胜迹,可是, 它的那一片绿色已足使我感到这是仙人应住的地方了

A.②①③④⑤ B.④③⑤①② c.⑤①②④③ D.②①⑤④③

19.把下面这个句子改成三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针对中国海军最近在南海的正常训练,很多国外媒体都提到了此次训练正值奥巴马宣布美国回归太平洋以及亚洲海上纷争升级之际,日本一些媒体甚至认为中国海军完全是有意对日本施压,但美国国防部11月24日的表态称中国有权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军事训练。

答: 20.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平凡是一湾池塘,如果你甘于沉寂,终将成为一潭死水;

平凡是一株野花,只要你愿意绽放,也会成就一抹绚丽。

答:

六、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忽略”可以是一种爱护,可以是一种伤害;“忽略”可以是一种策略,可以是一种过错;“忽略”可以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可以是一种卑微的态度。如筛子滤走细物,在青春的道路上纵马扬鞭,你总会忽略掉什么。你忽略的,可能是每天家常便饭中那一缕温馨;你忽

7

略的,也可能是青青校园中那一声教诲„„

生活中,你一定对“忽略”有自己的体验。请你展开联想,以“忽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自定。(2)立意自定。(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