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金融危机对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的启示

来源:意榕旅游网
金融危机对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的启示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投资银行业务的简单介绍,投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规模、主要类型和目前存在的不足;投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从某个角度来讲投资银行扮演了金融危机的肇事者(或叫发起者),同时也是危机的受害者;金融危机对投资银行发展造成的影响,迫使政府出台救市措施,引发了信用紧缩,业务难开展,经营模式发生了改变,市场主体结构的重新洗牌;以及金融危机对我国投资银行未来发展的启示,在风险的转移中控制和管理风险,加强信息披露,规范投资银行的金融创新活动建设合理的竞争环境,促进行业整合等等。

【关键字】金融危机;投资银行;投资银行业务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investment banking's simple introduction, the investment bank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scale, the main types and disadvantages; Investment Banks in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role of, from a certain Angle investment Banks play a financial crisis (or so that sponsors) threats, but also of the victims of the crisis; The financial crisis to investment Banks, the impact of development, forcing the government to come help city measures, causing the credit crunch, difficult to carry out business, business model change and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market to shuffle;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to our country investment Bank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enlightenment, in the transfer of risk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risk and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e standard investment bank's financial innovation activ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reasonable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promote consolidation in the industry, and so on.

【Key words】the finacial crisis; investment bank; investment banking business

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华尔街风光无限的五大独立投行消失殆尽。这彻底摧毁了全球投资者的信心,无限感慨外,全球股票市场出现了持续的暴跌。对全球经济和投资银行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大程度上是以美国投资银行为蓝本的。因此,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我国的投资银行也深受其影响。

一、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和规模

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corporate finance)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作为高智力密集型的金融服务产业,投资银行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沟通资金供求、构造证券市场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作用。

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务是从满足证券发行与交易的需要不断发展起来的。从我国的实践看,投资银行业务最初是由商业银行来完成的,商业银行不仅是金融工具的主要发行者,也是掌管金融资产量最大的金融机构。但是,除了专业的证券公司以外,还有一大批业务范围较为宽泛的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公司、产权交易与经纪机构、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咨询公司等在从事投资银行的其他业务。

我国的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证券公司即是我国的投资银行,它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正式执行着投资银行的职能。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出现投资银行性质的机构——证券公司,截至2006年底,经过整顿达标的专业证券公司总数已达130家,各种从事证券业务的营业机构达3000多家。1995年8月,由中国建设银行、美国摩根·斯坦利集团、中国经济技术担保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香港名力集团5家金融机构共同出资1亿美元设立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正式成立,它是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

(二)我国投资银行的主要类型

我国的投资银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全国性的,第二种是地区性的,第三种是民营性的。全国性的投资银行又分为两类:其一是以银行系统为背景的证券公司;其二是以国务院直属或国务院各部委为背景的信托投资公司。地区性的投资银行主要是省市两级的专业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以上两种类型的投资银行依托国家在证券业务方面的特许经营权在我国投资银行业中占据了主体地位。第三类民营性的投资银行主要是一些投资管理公司、财务顾问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等,他们绝大多数是从过去为客户提供管理咨询和投资顾问业务发展起来的,并具有一定的资本实力,在企业并购、项目融资和金融创新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正逐渐成为我国投资银行领域的又一支中坚力量。

(三)我国投资银行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代投资银行的业务还存在着诸如投资银行注册资本和资产规模均较小,.投资银行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低、业务范围狭窄、缺少高素质专业人才、过度竞争,投资银行业法制不健全,操作不规范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是,我国的投资银行业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深化,社会经济生活中对投融资的需求会日益旺盛,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和民营企业谋求未来发展等方面也将越来越依靠资本市场的作用,这些都将为我国投资银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总体上来说,虽然我国的投资银行已经经历了数量增长时期(1986—1996)、蓄势整理时期(1997—1998)、大规模重组规范发展时期(1999至今),但我国的投资银行较国外资本市场发达国家来讲还处于起步阶段。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投资银行。

二、投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 (一)危机的发起者

从某个角度来讲投资银行扮演了金融危机的肇事者(或叫发起者),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的重要角色,被誉为“华尔街的发条”。投资银行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商业银行相似,投资银行也是沟通互不相识的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的桥梁,它一方面使资金盈余者能够充分利用多余资金来获取收益,另一方面又帮助资金短缺者获得所需资金以求发展。 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以不同的方式和侧重点起着重要的资金媒介作用,在国民经济中,缺一不可。投资银行发行股票或债券以筹集资金求得发展。投资银行促进了企业实力的增加,社会资本的集中和生产的社会化,成为企业并购和产业集中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就始于投资银行的产品,证券化”、“杠杆效应”和“政府监管不力”这些过程中投资银行都充当了危机的肇事者。投资银行过度使用金融衍生产品(比如次贷),从而导致风险监管不力,引发此次金融危机。

(二)危机的受害者

同时由于硬币的两面性投资银行在金融创新中的高杠杆化,高风险性,运用不当就会造成很大的危机。次贷主要是由于普通的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看到房价上涨,想房产投机。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房价涨到一定程度就不再上涨,此时房产投机人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就把房子甩给了银行。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如果一个银行以 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

此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他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就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很多投资银行也进行同样的操作,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亏损也相当巨大。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濒临倒闭。2008年1月至5月,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卷入其中,更多是动辄有上百年历史的著名机构发布公告,内容不再是预期盈利下跌,而是巨额的损失。2008年1月中旬,美国花旗集团和美林证券分别公告,因次贷净亏损98.3亿美元和98亿美元的资产减计,摩根大通2007年财报显示第四季度亏损35.88亿元,1月底,瑞士银行第四季度预计出现约114亿美元亏损……中国的投资银行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美国为蓝本,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遭受的损失上就更不用说了。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投资银行

三、金融危机对投资银行发展造成的影响 (一)迫使政府出台救市措施

投资银行经营模式的消失,以及商业银行和房贷机构被政府大规模托管,这些都会使人产生一种对市场的不信任感,说明金融机构并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监管。但是监管过严又会阻碍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妨碍市场经济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所以说金融危机过后,我们陷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市场经济被抑制,同时政府监管得到加强。所以说如何让经济杠杆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有形的手处于平衡状态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所应该要考虑的问题。

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在金融风暴席卷之后,只剩下了高盛和摩根士坦利两家。这说明金融危机给投资银行带来的冲击不小。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证券440亿美元贱卖给美银,受次贷打击最大的是花旗集团,其减记和损失分别高达551亿美元,其次美林减记518亿美元,第三就是瑞银,也达到442亿美元,等等例子举不胜举。而它们的破产势必会带来一场金融海啸。迅速扩散到整个金融市场。此外,雷曼破产还可能导致信贷息差急剧加大,投资者遭受更大损失。所以投资银行就像一个扩音器,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将危机不断扩延到其它领

域。加强监管是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杠杆比例的大幅降低将迫使投资银行业务重新回到以提供中介服务为主的发展道路 (二)引发了信用紧缩,业务难开展

投资及房贷的亏损,投资银行不得不减少贷款,这就相当于减少了企业的资金来源,企业财务状况不佳:由于股票及房地产是个人及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贷款的抵押品,亦是民间主要的财富。当股市、房地产长时间处于低迷的情况时,做为银行担保品的股票及房地产价值大幅缩水,银行若欲进行处分时将得不偿失,且旷日费时,形成金融性的恶性循环,导致了危机向其他企业蔓延。在信用紧缩的过程中,由于压缩对过分扩张的生产和流通的信贷支持,往往难以避免影响正常的生产和流通。投资银行的业务如:证券发行及承销,证券交易经纪及自营、公司财务顾问及投资咨询、基金管理及运作、收购及兼并等等,都得不到很好的开展,市场前景一遍惨淡。如果信用紧缩超过应有以限度,以致流通所必要的货币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金融危机给投资银行带来严重的影响,使经济发展放慢,为了应对经济恶化,资本市场混乱及资本价值缩水问题,各大投资银行纷纷裁员,据有关部门统计在金融危机期间,有超过20万的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被公司裁退,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世界各大投资银行都伤痕累累,失业率高,企业大量倒闭。中国的投资银行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全球经济下挫的时候,贸易保护主义等等也清晰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投资银行业务的开展更是举步维艰。 (三)经营模式发生了改变

投资银行业作为一个独立行业已然终结。混业经营是未来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方向。独立的投资银行业务模式的消失表面看是金融危机的产物,而实质上是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经营模式竞争的结果。在经纪业务、承销业务、财务顾问业务等传统以提供中介服务无法撬动更大利润的逼迫下,独立投资银行在竞争中纷纷处于下风。投资银行开始利用自营业务来获取更大利润,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以高盛和摩根为代表的美国独立投资银行纷纷放弃保守的合伙制文化

上市融资转换为股份公司,扩充资本金来获取自营业务的资金优势。为了获取高额的年度分红,公众公司的CEO们开始不惜一切代价地抬高杠杆率、放大资金效应以博取短期高额利润高杠杆率伴随的必然是高风险,金融危机的发生给这些投资银行们带来灭顶之灾,次贷危机引发了大量债券价值重估迅速干涸了其资本金。

投资银行业实现了从分业向混业的彻底转变,混业经营的银行控股公司模式凭借其诸多优势成为未来投资银行的主要发展模式。

(四)市场主体结构的重新洗牌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将使市场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企业间新一轮的并购、重组浪潮将再次掀起。最新一期汤森路透亚太区并购季报显示,全球其他地区并购活动在2008年均出现回落,交易额下降29.6%至2.9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并购活动仍保持强势并飙升至历史新高的1596亿美元交易额,较2007年跃升了44%。与此同时,行业兴衰更替的特征也将进一步凸现,包括生态环保、服务外包、电子商务、新材料新能源应用等一大批朝阳行业将迅速崛起。这既拓宽了投资银行并购贷款、财务顾问等业务的发展空间,也扩大了投资银行潜在的价值客户群。

当然这场巨大的金融风暴,会让投资银行反省自己的问题。也将重新审视自己的风险管理制度。金融危机过后,会有更严厉的监控指标,重新审视它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四、金融危机对我国投资银行未来发展的启示 (一)在风险的转移中控制和管理风险

此次投资银行业覆灭危机给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防止投资银行的过度扩张,尤其是加强对金融机构流动性的监管。必须关注储蓄率,尤其是收入性储蓄对经济和金融的基础性作用。同时,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绝对不能脱离实体经济,更重要的是严格的风险管理才是金融运行和发展的基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实际上是一种风险转移,把风险从商业银行转移到投资银行,再转移到公众和美国政府身上最后把风险从美国转移到全世界,风险转移并没有消灭风

险。因此,在金融运行过程中我们要始终识别风险、控制风险的过度扩张 。

(二)加强信息披露,规范投资银行的金融创新活动

从根本上讲,金融创新只能将风险在不同的投资者之间进行分散和转移,而不能从根本上消灭风险,金融创新并没有降低整个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美国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信用评级公司、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有可能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结成利益共同体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披露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监管银行业的“三大支柱”之一 。对于投资银行业来说,信息透明和投资者利益保护相对要薄弱得多。为此,投资银行金融创新行为的规范和改善也必须以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金融产品信息透明度为重点。

(三)建设合理的竞争环境,促进行业整合

我国现行法律还没有针对投资银行业制定专门的规范,一方面法律的空白使得投资银行现代业务的推出没有法律依据。另一方面现行的许多规定对于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存在许多制约,并且在对投资银行违规操作的界定与处罚方面的规定也相对滞后,这不仅给金融监管增加了难度,也不利于我国投资银行之间形成有序的竞争环境。完善的法律体系为投资银行的发展营造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但投资银行的崛起还取决于自身实力的增强。在我国投资银行资金实力偏小的情况下,应当加强行业内的整合,积极鼓励投资银行业内部兼并重组扩大实力。我国存在大量国有投资银行,必要时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推动有优势的投资银行扩大规模,这样在不改变资金存量的基础上集合资本,有利于我国投资银行业的整合,提升投资银行业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曹大宽.全球投资发展银行模式及借鉴[J].国际金融研究:

2004.65-69.

[2]姚远.对于美国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缺陷的思考[C].现代管理科学: 2009.17-19.

[3]弗勒里耶.一本书读懂投资银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40-47.

[4]解植春.投资银行发展与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5]孙培坚.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影响[J].中国金融. 2009.41-43.

[6]阮建文.关于国际金融危机中金融监管新思路的文献综述[J].福建金融:2010.

[7]王玉霞.中国投资银行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8]王华.关于我国银行业监管制度问题的若干思考[N].现代商业银行导论:2008.10.

[9]王英贵.美国次级房屋贷款及其抵押债券危机的成因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

[10]陆岷峰.美国次级债危机与投资银行危机管理[J].宏观经济研究,2008.1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