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本试卷包括四道大题,共23道小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 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 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这最后一个“知”字,究竟是指智慧□还是指知识□如果是指智慧,那就是一种理性精神或能力;如果是指知识,那就是一种特殊的知识,而不是通常所谓知识。其实,两种解释有相通之处。苏格拉底说:“我知道自己无知。”这同孔子的说法很相近。知道自己无知,才能不断求知;越是不断求知,越知道自己无知。“无知”是获得知识的基础和动力,孔子有这种智慧或“自知”,所以才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也才能要求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永不停息,更不能以有了知识而沾沾自喜。 1.准确、工整地抄写下面句子。(2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你认为文中加点的“知”应解释为:_________,读作:_________。(2分) 3.填入文中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 ,
B. , ,
C. , ?
D. ??
4.下列与读书学习有关的成语,不是出自《论语》的一项是( )(2分) A. 学而不厌
B. 温故知新
C. 不求甚解
D. 不耻下问
5.古诗文默写填空。(7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_______。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3)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率师北伐、收复失地和建功立业的愿望。
语文试题 第1页(共10页)
(4)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来赞美
为实现民族复兴而无私奉献的中华儿女。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7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B. 野芳发而幽香 发:开放 C.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离开 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快乐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第①段从山写到泉,从泉写到亭,如镜头逐次拉近,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B. 第②③④段是按照写景、写乐、写人的顺序来写的,层次分明,引人入胜。 C. 醉翁与太守,名号与官职,互为表里,互相映衬,揭示了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D. 文章回环咏叹的节奏,舒缓的语气,悠扬的韵致,与虚词“也”的使用有关。
语文试题 第2页(共10页)
8.如果你和家人来到久负盛名的醉翁亭,你将向家人介绍太守欧阳修的哪些事情? 请依据上文分条作答。(3分)
(二)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8分) 【材料一】
仆①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②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摘编自白居易《与元九书》) 【材料二】
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
(摘编自《宋史·范仲淹列传》) 【材料三】
许衡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③家见《书》疏④义,因请寓宿,手抄归,既运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请义而后发,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摘编自《元史·许衡列传》) 【注】①仆:这里是白居易自称,②课: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③日者:古时占卜
的人。④疏:古代注释的一种。⑤揆(kuí):考察。 9.把文中加色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B. 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C. 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D. 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11.白居易,范仲淹、许衡三人共有的品质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7分) 已可触及的天上资源 陶世龙
①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运行的小行星,数以万计。自1801年1月1日,发现第一颗小行星以来,到1998年,已经算出轨道并编了号的小行星已有7000多颗。这些小
语文试题 第3页(共10页)
行星中个儿最大的直径有700千米,直径超过80千米的不过150个。在小行星表面,重力是很微弱的,我们知道从地球上逃逸出去,需要每秒11.2千米的速度;脱离小行星则只多每分钟有若干千米的速度就行了。人们设想将来可以在小行星上采矿,并把它运回来;甚至还设想用火箭把整个小行星推移过来供我们应用。据计算,一个直径约为1.6千米的小行星,如其成分与铁质陨石相同,那么,它所含的铁将有330亿吨,够全世界消费60多年了。
②比小行星离地球近的火星和月球上也有矿物。古时候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把肉眼能望见的月面上比较阴暗的部分,想象为“蟾宫桂树”。其实,这些是宽阔的低洼地区,科学家称它为“月海”。月海里并没有水,而是充满着熔岩凝结而成的玄武岩。从月球上采回来的样品证明,这些玄武岩含铁,特别是含钛很多,有的样品中二氧化钛的含量达到11.14%。在构成月球高地的岩石中,含铝较多,三氧化二铝的含量有的达到35.49%,具有利用的价值。可以相信,含量更丰富的矿产还会被发现。
③多年来,红色火星引人注目。曾经有人幻想这是红色植物所显示的颜色。几十年前出版的一本科学幻想小说,还曾设想“火星人”来到地球上,把这类红色植物也带来了,它们迅速繁殖,使昔日的葱茏苍翠很快变成了鲜红似火。后来的观测,特别是在火星上着陆的探测器拍摄的照片证明,火星之所以看起来是红的,是因为火星表面大部分地方布满了橘红色的砾石沙土,甚至天空也弥漫着红色的尘埃。原来那里的岩石含铁量很高,在受到氧化后呈现出红颜色。火星上的铁无疑是很多的。
④在地球上找矿要费许多时间,而如此广阔的宇宙,探测刚刚开始,就已经看到了希望的苗头,可以相信,在其他星球上不仅会有地球上存在的矿产,还会有许多地球上所没有或稀少的矿产,就现在我们已经得到的资料来看,像甲烷、氨、氢这些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在木星上就有很多。木星主要的组成物质为液态的氢,还含有不少氨、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整个木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317.94倍。你想想这有多少资源! ⑤我们的近邻金星,因被特别浓密的大气裹住,过去长期对它的面目认识不清。现在宇宙飞船穿越了金星的大气,使我们了解到它也有一个岩石构成的荒凉的表面,这些岩石里也应该是有矿产存在的。至于金星的大气,90%以上是二氧化碳,这也是很有用的东西。在地球上,前南斯拉夫曾发现过一个二氧化碳气田,成为罕见的矿藏,人们在那里兴建了制造干冰的工厂。在金星上到处都是浓密的二氧化碳,利用价值就更高了。金星的大气中还有一层硫酸细滴形成的雾。硫酸是很有用的,在那里天然地生成了,也可用来为人类服务。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在那些更遥远的星球上,还会有些什么呢? ⑥开发天上的资源,似乎是不可想象的神话,但这正在成为可以触及的现实,有人正在拟议如何在月球上采矿,如何利用小行星呢!
语文试题 第4页(共10页)
(选自《时间的脚印》有删减) 12.这篇文章是_____(事物 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_____。(2分)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一个直径约为1.6千米的小行星所含的铁将有330亿吨。 B. 火星之所以看起来是红的,是因为火星表面布满了红色植物。 C. 木星的主要组成物质为二氧化碳,其浓度高达90%以上。 D. 可以相信,在其他星球上还会有许多地球上所没有或稀少的矿产。 14.写出文章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5分)
《爱的教育》之重沐
——振华女校40周年纪念献给校长王季玉先生
①每逢有朋友问起我最喜欢的书时,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爱的教育》。有时我也自觉可怪,为什么这本书对我会这样地亲切?当我经了多年远别,重返苏州,踏进母校的校门时,这问题的答案蓦然来到心头:这书里所流露的人性,原来本是我早年身受的日常经验。何怪我一翻开这书,一字一行,语语乡音,这样熟悉。我又怎能不偏爱这本读物?
②25年前,我和几个小朋友在操场角里,浪木旁的空场上闲谈。那时的振华还在严衙前。住宅式的校舍里,孩子们下了课,只有一角空地可供他们奔跑或闲坐。这些孩子们中间有人这样说:“我将来总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我不喜欢张良,项羽才是英雄。” ③另外一个孩子却说:“我是想做三先生(我们那时称王季玉先生作三先生,因为她在家里是老三)。”
④很快地有人笑了:“教书?教孩子们书?我不干!有什么意思?”
⑤“可是三先生为什么不去发明和探险,不去做项羽和张良,而在教我们书呢?”我就说:“她该去做大事业,留了学回来。在这小学校里看着孩子们拼生字,真是——”“你真的愿意她离开我们么?”有位小朋友急了。
⑥没有人再说话了。孩子们被问住了。没有人能想象三先生会离开我们这些孩子的。如果她真的要去做项羽、张良,到月亮上去探险,孩子们也不会放她。孩子们话是不说了,但是谁都感觉到一种悟彻:看孩子们拼拼法似乎比到月亮上去探险更值得我们的爱好,谁也说不出这是什么原因,可是这悟彻却使他们靠近了人性。在这把人性愈抛愈远的世界里,大家想在做项羽、张良,或是上月亮去探险时,我回忆起了25年前操场角落里所领悟的一种模糊的感觉,虽则我还是不知道应当怎样去衡量人间的价值,我总好像又重温了一课《爱的教育》。
语文试题 第5页(共10页)
⑦苏州的冬天是冷冽的,在艰苦中撑住的学校,当然更不会有室温的设备。孩子们穿得像泥菩萨般供在课桌旁,有太阳的晒太阳,没有太阳的烘手炉。“拜拜天,今天不要上黑板罢。”孩子们在私语。果然,三先生没有叫我们上黑板,她自己在台上抄字给我们读。这天的字可写得特别大,而且没有往日那样整齐了。再看时,三先生的手肿得像只新鲜的佛手。
⑧“三姨每天朝上自己洗衣服,弄得这一手冻疮。”坐在我旁边的她的侄女偷偷地和我这样说。话里似乎责备这位老人家不知自惜。我听着也觉得这是大可不必的。第一是大清早不必老在冷水里洗衣服,第二是既洗了衣服,生了冻疮,又大可不必在黑板上写字。学生们袖着手,老师却忙着抄黑板,这又何苦呢?
⑨那天放学,她的侄女和我一路回家,又告诉我说:“人家请三姨到上海去做事,她不肯去。”
⑩“上海去了,不是可以不必自己洗衣服了么?”我还没忘记那只冻疮的手。“可是三姨不肯去。”她侄女又加重地说了一句。
⑪三先生在孩子们心目中总是个不大容易了解的老师。我们那时不知怎么的想起了出张壁报,怕学校不允许我们张贴。我们去告诉三先生,三先生没有说什么话,点点头,在书架里拿出了一叠纸给我们。这真是使我们有一点喜出望外,因为三先生自己是从来没有浪费过一张纸的,这次却这样慷慨;原来她不肯放松足以教育孩子们的每一个机会。 ⑫我们那时的壁报贴在小学部进门处的走廊里,走廊相当狭。我们那时通行着一种“提逃犯”的游戏,一个人逃,一个人追。我有次正当着“逃犯”,一直从操场那边冲逃走廊,想绕进小学部回“窠”。这一冲却正撞在站在走廊里转角处看我们壁报的三先生的怀里。我站住了,知道闯了祸。可是抬眼一看在我面前的却并不是一个责备我的脸,而是一堆笑容:“孝通,你也能作诗,很好。”她拍着我的小肩膀,“留心些,不要冲在墙上跌痛了。”我笑了一笑就跑了。直到这次回到母校,看见季玉先生的笑容时,才重又想起了这一段事。25年了,时间似乎这样短,还是这个老师,还是这个孩子。
⑬振华是40年了,我离开振华也已经20多年了,其间又经过了抗战的8年,原已经长成的振华,经此打击、破坏,也似乎停顿了一期。但是,我再来时,季玉先生却还是20多年前的三先生,一个看孩子们拼拼法,清早洗衣服,被孩子们撞着会笑的老师,她伸着手拉住我说:“孝通,你还是这样。”我也说:“季玉先生,你也还是这样,”她笑了,笑里流露了她的愉快,笑里也告诉了我25年前所不能了解的一切。我明白了为什么我爱读《爱的教育》了。
1946年11月1日 (选自《费孝通人物随笔》有删减)
语文试题 第6页(共10页)
15.结合文章揣摩孩子们说话时的心理,选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2分)
A. “我是想做三先生。”(敬佩、仰慕)
B. “教书?教孩子们书?我不干!有什么意思?”(质疑、不屑)
C.“可是三先生为什么不去发明和探险,不去做项羽和张良,而在教我们书呢?” (不解、疑惑)
D. “她该去做大事业,留了学回来。在这小学校里看着孩子们拼生字,真是—” (敬佩、嘲笑)
16.三先生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大容易被孩子们理解的?(3分) 17.体会文中加点词的作用。(3分)
25年了,时间似乎这样短,还是这个老师,还是这个孩子。 ......18.从文章看,25年前王季玉先生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的?(3分) 19.文章为什么以“《爱的教育》之重沐”为题?(4分) (五)名著阅读(8分)
20.下列对名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朝花夕拾》是作者成年后怀想往事之作,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 B. 《骆驼祥子》中样子的悲剧是社会悲剧,是那个时代造成的,和祥子本人无关。 C. 《昆虫记》语言浅近又不失幽默,“以人性关照虫性”,兼具理趣与情趣。 D. 《儒林外史》极具讽刺效果,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 21.跨越时空,与斯诺相遇。小明同学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有一些问题向斯诺先生
请教。请你依据这本书的内容,推测斯诺先生会怎样回答。(6分)
小明同学 ★问题一:在“序言”中,您说“从字面上斯诺先生 这是一部纪实性作品,是我根据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您为什么强调“这是真的”? ★问题二:您采访了红军领袖毛主席,请您谈谈对他的印象。 ★问题三:您为什么对“红小鬼”这么感兴趣呢? ★问题四:您那时曾说过“这本书值得介绍给一切中国读者”,那么现在呢? 语文试题 第7页(共10页)
的。 (1) (2) (3)
三、综合实践(10分)
22.中考结束后,班级要制作一个视频,回顾多彩的初中生活,珍藏美好的青春记忆。 (1)本视频的主题是“深情寄母校 青春向未来”,你想为片头选择下面的哪种字体,
请说出你的理由。(3分)
我选择_________(字体),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视频分为“校园撷景”“教师风采”“同学画像”“班级史话”四个部分。请你
任选一个部分,写一段话放在它的前面。(不少于30字)(5分)
(3)视频的最后,同学们要朗读“志存高远,放飞青春梦想;脚踏实地,书写人生华
章”这句话,请你从朗读感情、朗读技巧等任一角度对同学们做出提示。(2分) 四、写作(50分)
23.以下作文,任选其一。(50分)
作文(1):挂着眼泪的笑涡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也有它自己的使命!要知道:生命的象征是活动,是生长,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语文试题 第8页(共10页)
2022年长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①通“智”,聪明,智慧。②zhì 3.C
4.C
②苔痕上阶绿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⑦化作春泥更护花
5.①在水一方 ③草色入帘青
⑤赢得生前身后名 6.D
7.B
8.①醉翁亭是智仙僧人修建的,亭子的名字是欧阳修根据自己的名号命名的。②欧阳 修经常在醉翁亭内宴请宾客,并经常喝醉酒。③欧阳修能够和百姓同醉同乐,并能 够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著名的《醉翁亭记》。 9.后来有人拿这两个字问我。即使试验十次百次,我都能准确地指出来。 10.A
11.勤奋好学,不怕吃苦。 12.①事物 13.D
14.列数字和作比较。具体突出了小行星表面重力很微弱的特点。 15.D
16.①三先生为何为了教我们而放弃自己的大事业;
②三先生为何要在寒冬里坚持自己洗衣服; ③三先生为何自己不去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做事; ④三先生为何对学生如此宽容、慈祥。
17.“似乎”表示揣测,有仿佛、好像的意思,暗示时光飞逝,两个“还是”是依旧如
此,没有变化的意思,这里强调了“我”和王季玉先生的师生之情依然那样浓厚,同时表达了对王季玉先生的敬意。
18、25年前王季玉先生所处的环境是很简陋,破旧不堪的。 19.①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强调恩师对学生无形中的熏陶和影响,表达了对恩师王季玉先生的敬意和赞美; ③突出文章主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语文试题 第9页(共10页)
②天上的资源
20.B
21.(1) ①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
②毛主席是个天才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③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
④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 ⑤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2)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看到他们就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3)示例:这本书过去值得推荐给一切中国读者。现在更值得介绍给每一位中国读
者。因为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广大中国人要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很 有必要。“长征精神”是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永远不会过时。
22.(1) ①示例:隶书 ②方劲古拙,蚕头雁尾,给人以古朴大方之感。
(2)示例:校园撷景:春天使大地焕然一新,春天给学校满园春色,春天给我们欢
乐和希望,催促我们奋发向上。让我们带着感恩之心走进我们的母校 吧。
(3)示例:朗读感情,要情感充沛,要读出自己的喜悦和期待之情。 23.作文略
语文试题 第10页(共1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