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研究

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技信息 0建筑与工程0 SCIENCE INFORMATION 2007年第12期 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研究 杨艳杰 (平顶山市公路工程公司 河南 平顶山467000) 摘要:从混合料中集料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沥青混合料各面层抗车辙性能的因素,并通过对试验路段的观察研究,比较了不同级配条件下 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级配;空隙率;抗车辙性能 沥青路面的车辙变形、壅包等实际上是一种混合料各种成分位置 的变化过程。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形成机理是来源于矿料 级配的嵌挤作用和沥青结合料的高温粘结性。尽管高速公路沥青层已 发展为三层结构.但就其主流而言.仍然偏重于强度与稳定性(1)。最近 几年.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持续高温.使沥青路面车辙破坏问题日益突 出。文中主要研究了集料与孔隙率对于各面层车辙的影响。 1.车辙类型与检测 沥青路面的车辙有三种类型:压密性车辙、失稳性车辙、结构性车 辙。通过路面变形情况、车辙深度、厚度的总变化率可以判断车辙的类 型,通过各层厚度的变化率可以判断车辙主要发生在哪一层。在一处 发生车辙的地方.通过外形观察,车辙处两侧有隆起现象,横断面呈 “w”型,标线变形严重.初步判断属于失稳性车辙。通过钻取行车道车 轮处的芯样与停车道的芯样进行厚度变化对比试验,同时,相关研究 显示,不管初始压实度如何.附加压实量约占2%。由于附加压实作用 而形成的路面车辙相对轻微,因而可以说所有的防止办法就是要肯定 沥青混合料满足各种技术要求。 2.路面结构类型 2.1沥青混合料表面层 对表面层的材料要求一般更多的是取决 于当地的环境、经验和经济条件。为了保证混合料的耐久性,要尽量降 低混合料的现场空隙率,一般控制在6%以下。对于中低交通量的道 路,一般采用Superpave密级配混合料比较合适。此时须对混合料进行 性能试验,车辙试验也是必须的。对采用的胶结料,PG等级的高温部 分应比工程所在地区常用胶结合料至少高一个等级。 2.2沥青混合料中面层 中面层或连接层须兼顾稳定性和耐久 性。其稳定性可以通过粗集料间骨料的相互接触以及高温稳定性好的 胶结料来获得。为了获得较大的内摩阻力,形成坚实的骨架必须采用 经破碎的集料。关于集料的最大粒径.一种观点认为应采用较大的公 称最大粒径。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确保集料颗粒间的相互接触,较小 的集料尺寸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中间层采用的胶结料高温等级应该 与表面层相同.低温等级可能要低一级.因为这一层的温度梯度较大。 2.3沥青混合料下面层 沥青混合料下面层用来抵抗交通荷载作 用下路面结构的弯曲疲劳。大量研究指出:高沥青含量有助于防止沥 青混合料的疲劳裂缝。保证沥青路面疲劳寿命的另一途径是路面结构 有足够的厚度.以降低下面层拉应变水平。下面层的沥青含量应考虑 现场压实度为最大密度的96%一98%。沥青性能应兼顾上面层的高温 特性和中面层的低温特性。 3.级配对车辙的影响 集料级配决定了矿料颗粒间嵌挤力的大小及混合料密实程度,直 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研究表明,在最佳沥青含量时,中粒 式沥青混合料车辙最小.细粒式次之,粗粒式车辙最大(2)。WestTrack 环道试验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由此可见,改善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关 键是形成良好的骨架嵌挤结构.并保持一定密实度。一般认为4.75ram 筛孔通过率是影响沥青混合料结构组成形态的重要因素.而级配控制 的偏差又将直接影响路面的抗车辙能力。 通过分析试验路段矿料级配的允许范围和车辙严重段及良好段 上、中、下面层的路面钻芯取样实际级配与设计配合比的偏差值可知, 车辙严重段上、中、下面层级配偏细,主要筛孔通过率偏差超出范围规 定,经行车荷载作用很容易产生剪切变形,形成车辙和壅包。中面层车 辙段主要筛 L超出偏差允许值,良好路段接近设计级配,有利于形成 骨架结构,有较强的抗永久变形能力。下面层车辙和良好段均有筛孔 超标,但良好段虽然超标,级配曲线较好,说明下面层最大粒径应下 调。 级配控制对车辙的影响非常大,因为现有级配范围较大,一些混 合料级配虽未超出级配范围,但已与设计值有较大偏差,所以施工时 应严格按设计级配及允许偏差范围进行控制,以保证路面质量。同时 应重视生产配合比,根据材料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配合比。 4.孔隙率 通常高速公路将双层体系或三层体系中的一层按不透水层来考 虑。虽然沥青面层设计为密级配,然而部分路段依然出现唧浆、沥青膜 剥落、混合料松散等早期损害现象。经调查研究后认为.虽然面层设计 时的孔隙率在3%一6%,实际常在中值以下;压实度标准为96%.现场 孔隙率达到9.5%左右。 孔隙率较大的沥青混合料容易产生压密变形.增加其密实度可增 加矿料颗粒间的接触压力,从而提高其抗车辙能力.同时增强沥青混 合料面层的不透水性,减少早期损害。表面层的压实度不小于98%,现 场孔隙率小于6%:中、下面层的压实度不小于97%,现场孔隙率小于 7%。由于悬浮密实结构内摩阻力小.抗车辙性能差.当孔隙率低于某 临界值时,继续减小孔隙率,反而会使沥青混合了抗车辙能力降低。如 孔隙率降低于2%一4%,则高温情况下自由沥青膨胀之后无去处.就 会加剧高温形变。基于此,规范借鉴Superpave(3)l ̄…S’型级配曲线.将 级配设计成“G”型骨架密实结构,特别适合于高温多雨地区。 5.细集料 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不仅要重视沥青的影响.保证集料的质 量,同时要考虑矿料级配的控制。面层的施工过程中,碎石表面粗糙度 应大,且形状接近立方体.质地坚硬。细集料涉及到石屑的可利用性和 天然砂的掺量问题。通过工程实践,认为面层施工中.石屑有两个缺点 需要重点控制:1)粉尘含量。碎石加工厂如果不配置除尘设备.石屑中 的粉尘含量必然偏高,导致合成级配曲线0.075ram--0.6mm上出现驼 峰曲线,进入Superpave的限制区.偏离“S”型曲线.降低抗车辙性能。 另外0.075ram通过率偏高导致粉胶比偏高,当粉胶比高于1.6时,抗 车辙性能迅速下降(4)。因此,施工中的石屑一定要除尘,并控制 0.075ram的通过率。2)砂当量。众所周知,若砂当量低.即含泥量高必 然降低混合料的抗高温车辙性能。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天然砂掺量每 增加1%,动稳定度降低4%,天然砂由于是酸性石料.与沥青的粘附 性差.且颗粒光滑无棱角性,不能形成嵌锁级配,影响高温稳定性.因 此限制使用圆形颗粒的天然砂(5)。 6.结语 解决沥青路面的车辙问题,必须使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形成骨架 结构:避免水损害,必须使沥青与矿粉的胶体以及细集料紧密填充于 骨架空隙内,彤成既稳定又不透水的沥青混合料体系。因此,设计施工 过程中应注意合理选择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改善沥青结合料的使用品 质、使用优质石料、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1)对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进行优化设计,吸收已成功的经验级配. 进行全面的试验研究,并注意随时调整生产配合比。 2)为提高沥青路面整体抗车辙性能.中下面层应设计为骨架密实 结构:细集料尽量采用机制砂.或经过除尘且砂当量合格的石屑.不宜 采用天然砂:设计指标应适当提高空隙率(4%一6%)。 3)加强混合料现场碾压与质量控制.保证沥青路面压实度设备的 压实吨位,保证沥青?昆合料的压实度,可靠的压实度是保证沥青路面 不发生早期破坏的前提。 参考文献 [1]齐洪,王春雷.浅述施工控制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J】。辽宁交通 科技.2003.25(2):29—31. [2]朱洪洲,黄晓明.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公路交 通科技,2004,21(4):1-4. [3]Asphalt Institute Superpave Mix Design(SP22)[M].USA:As—phalt Institute,1996。 [4]孙继友,张金彦。浅析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因素[J]。黑龙江交通科 技,加04,130(12):24-25. [5]干宏程,黄卫东,陈佩茹。澳大利亚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J]。中外公 路.2002,22(2):64—67。 作者简介:杨艳杰,女,汉族,生于1976年1996年毕业于上海城 市建设学院,工程师。 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